【摘要】學生社團是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載體。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五育并舉”的理念,學校有必要以學生社團為第二課堂,積極拓展延伸一系列的社團活動,讓社團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項素質的發展,將學生培養成為契合新時代理念與特色的人才。文章先分析“五育并舉”背景下的小學社團活動具體特征,而后從社團活動的準備、實施及拓展等環節著手,探究小學社團活動開展的具體路徑,旨在以高質量的社團活動助推學生的深遠發展。
【關鍵詞】“五育并舉”;小學;社團活動;開展路徑
作者簡介:閔衛萍(1973—),女,甘肅省臨夏市逸夫第一小學。
“五育并舉”已經成為我國深化教育改革、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走向。在這一過程中,如何拓展延伸“五育并舉”的育人課程體系,培養高水平的、創造型的人才已成為諸多一線教育者重點研究的課題。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有必要基于“五育并舉”的背景,為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提升學生的素質素養。
一、“五育并舉”背景下的小學社團活動具體特征
(一)育人性
當前,契合新時代發展理念的“五育并舉”育人格局初步形成,但是仍需要教師開展多元化的探索與實踐。就現階段的教育情況分析可知,教師對相關活動的探究不足,使得學生依舊難以開展多元化的、高質量的實踐,難以促進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的發展[1]。
社團活動是學生以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為宗旨的第二課堂。它能夠聚焦“五育”的基本內容,也能夠結合學生綜合、全面的發展需求,在彰顯學生個性、豐富校園文化的同時,補充現階段“五育”存在的一些短板。
“五育并舉”背景下的小學社團活動應該秉持個性、全面的發展理念,以提升育人功效為目標,彰顯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面育人。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設計多樣化、特色化、精品化的社團活動[2]。學生通過參與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既能夠充實課余生活,也能夠陶冶道德情操、培養藝術情趣、提升科學素養、強健體魄,獲得全面發展。
(二)跨界性
跨界是“五育并舉”的核心特征。德、智、體、美、勞各自既有側重點,彼此之間又相互交叉。基于“五育并舉”背景下的小學社團活動具有跨界性特征,社團活動的開展也具有融通性,每一個社團活動都能夠體現品德、智力、行為以及意志情感的基本內核,彼此之間相互支撐[3]。小學社團活動的跨界性特征讓其開展的方向及路徑更為明確,具體表現為以下兩點。
第一,小學社團活動的開展目標是統一的。小學社團活動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導向,要求教師設計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讓社團活動與育人目標協調統一。
第二,小學社團活動的內容是相互融合的。學生參與的社團活動來源于生活和各學科,也融合了“五育”的元素,體現了課內、課外以及多學科的跨界融合。這樣能夠讓學生的知識學習、技能發展、素養提升達成協調一致。
二、“五育并舉”背景下的小學社團活動開展路徑
(一)社團活動的準備
社團活動的準備要做到科學統籌、合理布局。教師要盡量以豐富、高質、系統、完善的社團活動準備支撐學生參與活動,給學生帶來更為積極且愉悅的體驗。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加以落實。
1.契合“雙減”,規劃統籌
教師要結合“雙減”的課后延時服務政策,利用課后的時間合理規劃學生的社團活動內容。此外,教師在場地布置、器材安排及師資力量配置等方面要進行統一規劃,凸顯協調性、科學性,讓相關的配套設施能夠助力社團活動的高效開展,激發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興趣。
2.傳承文化,增強活動內核
社團活動要有強有力的內核,以豐富的文化儲備支撐學生開展社團活動。教師要充分挖掘并融入多元文化,在社團活動中充分體現本校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傳承。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有關傳承紅色基因的社團活動。又如,教師可以在社團活動的準備階段充分調研,挖掘本地區的地域文化、鄉土文化,有機融合社團活動,增強社團活動的文化底蘊。這樣能夠讓社團活動得到強有力的文化支撐,彰顯社團活動的個性與特色,還能夠對學生文化品格的塑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社團活動的實施
1.德育鑄魂,社團活動強信念
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社團活動時,要以德育為導向,自覺融入學校的“大思政”工作思想,引導學生樹立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可以在具有特殊意義的時間節點開展有關“紅色文化”的社團活動。依托這些時間節點,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誦讀活動、歌唱活動等,讓社團活動引領學生進一步認識黨和國家的歷史,激勵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教師還可以依托傳統節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例如,在清明節來臨之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并為學生講述各種各樣的革命故事。又如,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包粽子、做香囊等活動。
學生在以德育為導向的社團活動中彰顯個性,增強理想信念,能夠對自身的品德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2.智育提質,社團活動長本領
融合智育的社團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結合課內所學知識,開展多元化的社團活動,能夠實現知與行的有機統一。教師有必要依托課內教學的具體內容,積極拓展延伸,設計契合學科特點的社團活動。
教師可以組建學科興趣社團,讓學生在課后繼續探索課內所學知識。例如,語文學科社團可以開展“詩朗誦”“漢字文化溯源”“我是小作家”等活動。學生可以在這些社團活動中誦讀經典,探尋國學文化。又如,數學學科社團可以開展“探究圓周率的奧秘”“我是賬房先生”等活動。學生可以在這些活動中繼續探尋數學世界的奧秘。再如,英語學科社團可以開展“英語角”“英語舞臺劇”等活動。學生可以在這些活動中綜合運用課內的英語基礎知識進行語言表達,提高英語交流能力。
可見,學生在這些凸顯學科特點的社團活動中可以回顧課內知識,拓展延伸學科思維,有效達成智育的目的。
3.體教融合,社團活動強體魄
體育類社團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享受運動的樂趣,提升身體素質。教師在開展體育社團活動時,要注重創新,體教融合,讓學生在多元化的體育運動中強健體魄。
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某一項體育運動為社團活動的主要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多元化的訓練。例如,有的學生喜歡羽毛球,有的學生喜歡足球,還有的學生喜歡籃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由地參與多元化的體育社團活動,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
此外,教師還可以秉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引入太極等富有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讓對此感興趣的學生參與。學生可以在這些富有特色的社團活動中增長見識,了解中國傳統武術文化,領略祖先的智慧。
4.美育熏陶,社團活動塑品格
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融合美育的社團活動,能夠塑造學生的品格,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藝術作品展覽、藝術作品原創比賽、校園文化藝術節晚會、迎新晚會以及校園十佳歌手比賽等具有特色的社團活動,由此營造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為導向的校園文化環境,助力學生品格素養的發展[4]。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漢服表演、街舞表演、器樂表演等社團活動。又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中國畫比賽、油畫比賽、水彩畫比賽、水粉畫比賽等社團活動,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的特長。
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特色社團活動,可以展現自己的個性與才華,得到美的熏陶,塑造美好品格。
5.勞動育人,社團活動顯擔當
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社團活動的時候,應該充分發揮勞動育人的重要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公益事業和志愿服務為切入點,讓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從而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提升勞動技能。
例如,在開學之初,教師可以組織各個社團的學生主動承擔學校的清潔工作。又如,在每年的學雷鋒日,教師可以組織各個社團的學生開展敬老、愛老、助殘活動。再如,教師可以借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節氣,組織學生參與一系列的種植活動。
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多元化及高質量的社團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多領域、多模塊的勞動中獲得對勞動的深入認知,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從而懂得尊重勞動者,珍惜糧食。此外,學生還能夠在勞動中學會幫助父母減輕家務負擔,自覺地肩負起青少年的責任與擔當。
綜上,教師在“五育并舉”背景下,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著手組織學生開展社團活動,能夠使社團活動的內容更為豐富、結構更為明晰,也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活動選擇。未來,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合理設計相應的社團活動,給予學生更為豐富且多元的社團活動體驗,讓學生獲得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社團活動的拓展
在社團活動的拓展環節,教師應該積極地從不同的方面著手,有力支撐學生開展融合德、智、體、美、勞的活動。對此,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研學實踐,校內外聯動
教師可以緊扣“五育并舉”的內核,探索將社團活動與研學活動有機融合,使得社團活動能夠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校內走向校外,豐富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生的思維。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社團的學生參觀學校周邊的紅色革命紀念館、圖書館、科技館、藝術館等場館,讓學生在多元化的參觀活動中走向自然、走向歷史、走向人文,體現社團活動的教育作用。
2.家校協同,高質量延伸
家庭可以成為社團活動開展的有力支撐。教師應積極與家長協同合作,讓社團活動得到高質量的延伸,從而更為豐富多彩、貼合實際。
教師可以利用家長資源帶領社團的學生參與一系列的職業體驗活動。例如,有些家長是會計師,那么這些家長就可以組建“家長教師”團隊,引導學生參與一系列的數學計算、資料整理活動。又如,有些家長是烘焙師、花藝師,那么這些家長就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蛋糕烘焙、干花制作、插花等活動。
此外,家長也可以積極地與教師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發展的具體情況;然后,家長與教師再有針對性地細化并豐富社團活動的內容,讓社團活動的內容更豐富多彩、更高效,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各項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五育并舉”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教師應該讓小學社團活動建立在對“五育”內涵的深刻認識之上,從活動前的準備、活動的實施以及活動后的拓展等多方面進行探索,充分發揮社團活動獨特的價值與作用。
【參考文獻】
[1]陸永花.融合“五育”的課后服務模式建構[J].教書育人,2023(17):20-22.
[2]丁艷玲,王芳.立足“雙減”求高效 “五育”并舉促發展[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3(2):21-22.
[3]林培榮.新藝術課程標準下多元社團活動創意實踐研究[J].音樂天地,2022(11):17-19.
[4]鄧李君.五育融合新樣態:課后延時服務課程化的卓越探索[J].中小學班主任,2022(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