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開展多樣化合作學習是新課標的要求,有助于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為了使合作學習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教師應優化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合作學習
作者簡介:焦文娟(1979—),女,江蘇省運河中學。
在當下,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他們的學科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各學科教師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對于高中歷史教師來說,結合學科素養要素創設豐富多樣的合作學習類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通過協同互助、互動探討的方式對歷史知識進行自主性分析與研究,能夠讓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加深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實現對歷史史實的客觀認知,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一、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概述
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含五方面要素,即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唯物史觀指的是掌握用唯物史觀辯證看待歷史、客觀認知歷史發展規律的一種理論方法;時空觀念指的是學會用正確的時空觀念,對歷史進行縱向與橫向分析,探尋各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的一種思維方式;史料實證指的是依據客觀歷史史料重現歷史真實的一種認知方法;歷史解釋指的是能夠用客觀視角探知和評判歷史,辯證描述歷史史實的一種學習態度和認知能力;家國情懷指的是通過深入研究歷史、客觀認知歷史所形成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基于核心素養的培養來開展教學活動,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個人綜合素養,從而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二、合作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有助于落實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知識講授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認知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獲取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同時注意提高學生的互動探知與協同合作能力。在日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活動,轉變學生的認知態度,提升其合作探知的積極性與有效性,是實現教學改革實踐,達成新課標要求的體現。
(二)有助于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以往單一化的歷史教學模式中,學生只能依靠教師的講解和自己的理解來認知歷史知識。而在合作化學習模式中,通過學習小組內部的有效交流以及組間的有效互動,學生能夠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觀念意識以及較強的思維能力,同時在相互借鑒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加合理高效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方法。另外,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學生有更多機會接受優秀思想的熏陶,從而形成強烈的愛國意識,提高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三)有助于豐富歷史教學內容
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要求教師補充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對單元知識進行發散性思考和多方面交流,在縱向挖掘知識的同時,實現橫向的拓展與延伸。由此可見,合作學習模式還能豐富歷史教學的內容,使平面化、單一化的歷史知識變得更加立體化、多樣化。
三、基于核心素養理念開展高中歷史合作學習的具體措施
(一)完善導學活動,合理分配小組
科學分組是教師實現高效合作教學的重要前提。對此,在課堂導學環節,教師需要根據班級實際學情,結合單元授課要求科學分配每個小組的學習成員。
比如,教師需要按照同組異質原則進行小組成員分配。在同一個小組中,既要有歷史知識積累較多的學生,又要有積累較少的學生;既要有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又要有認知能力較弱的學生。這樣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優生能夠自覺帶動學困生進行知識研究,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提高班級整體的學習水平。
(二)優化教學活動,培養核心素養
為了更加高效地落實核心素養教育,教師需要巧妙運用合作模式創設多樣化的合作學習活動,讓各小組通過解答歷史問題、梳理歷史脈絡、重現歷史真實、辯證描述歷史、深層感悟歷史等方式,加深對歷史知識的認識,提高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1.合作探究問題,樹立正確唯物史觀
教師若想讓學生掌握客觀分析歷史知識的方法,使其能夠科學探索歷史發展的規律,透徹理解歷史事件的本質,就可以創設合作探究問題活動。在解答歷史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各組學生結合唯物史觀對單元知識進行深層次的分析與研究,站在唯物論立場上對歷史事件進行客觀的、全面的思考與探討,從而使學生真正透過表面的文字信息,認識歷史的本質,找到歷史問題的正確答案[1]。
以部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單元第3課“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初步建立”為例。教師需要針對“秦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滅亡”提出探究性問題,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尋找答案,以此來培養他們的唯物史觀,使他們能夠客觀、全面地認知歷史。問題一:秦始皇統一國家依靠了哪些歷史條件?問題二:秦末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問題三:秦朝為何如此快速地滅亡?針對上述問題,學生可以自行組成合作小組進行探究。各組成員之間需要討論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要從政治、經濟、軍事、生活等多視角出發,了解當時人們的生存現狀,分析歷史進展的趨勢,根據歷史發展規律探尋秦朝統一和滅亡的本質,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歷史事件的本質內涵,尋找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既可以了解真正的歷史,又能掌握運用唯物史觀認知歷史的方法,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2.合作繪制歷史圖表,形成良好時空觀念
歷史是持續發生且不斷變化的,不同的歷史時期發生著不同的歷史事件,但歷史事件之間又有著一定的因果聯系。由此可見,學生若想更加透徹地認知歷史,了解歷史的演變歷程,知道各歷史事件之間存在的時間聯系與空間聯系,則需要運用正確的時空觀念探究歷史知識。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合作學習模式創設歷史時空圖表繪制活動,讓學生在繪制圖表的過程中發現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提升其認知能力[2]。
以部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單元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為例。為了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使其能夠直觀認知歷史事件之間的時空聯系和因果聯系,教師可以指導各學習小組合作繪制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示意圖(如圖1所示)。各小組要先確定三國時期、兩晉時期、南北朝時期分別建立了哪些帝國或王朝,然后再確定這些政權存在的起止時間。之后,學生需要討論每個政權之間的聯系,并按照時間順序繪制成示意圖。學生通過合作繪制歷史圖表,既可以了解各歷史事件之間的關聯,又能掌握縱向與橫向認知歷史的方法,形成正確的時空觀念。
3.合作演繹歷史史實,提高史料實證能力
結合真實客觀的歷史史料來學習相關知識是一種更為高效的歷史認知方法。對此,教師若想提高學生史料實證的能力,提高其客觀認知歷史、正確解讀史料的水平,就可以開展新穎有趣的歷史史實合作演繹活動。在此項活動中,各組學生需要先細致辨析史料,客觀理解具體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解讀歷史事件的現實意義與深層內涵。然后,各小組再結合教材內容,用故事演繹的方式重現歷史史實,進而加深對歷史的客觀認識,提高史料實證的水平[3]。
以部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三單元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為例。教師提供與西方開辟新航路相關的各種史料,學生則自行組成學習小組,結合教材知識點客觀辨析史料內容,探討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航海家航行的本質內涵和現實意義。比如,西方大批航海家的出現是在拜金主義思潮盛行的時期,這說明新航路開辟的目的是積累資產階級原始資本。之后,各小組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現當時的歷史,演繹真實的新航路開辟故事。學生通過參與小組合作演繹活動,既可以還原史實,又可以實現對歷史知識的客觀認識,同時提高史料實證的水平。
4.開展小組辯論活動,提升歷史解釋素養
雖然歷史事件是在過去的時間里真實發生的,且是不能被改變的,但是對同一歷史事件的描述卻是不盡相同的,這主要是因為任何歷史事件的描述者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思想。對此,教師若想讓學生了解真實的歷史,提高其客觀認知歷史的能力,就需要培養其歷史解釋素養。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合作辯論活動,讓學生透過所聽所見的歷史表象,辯論出歷史事件的本質內涵與因果聯系,進而更加客觀地認知歷史,同時提高辯證看待歷史、客觀描述史實的能力[4]。
以部編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第二單元第5課“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為例。教師可以“工業革命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為主題,開展小組辯論活動。在辯論過程中,正方小組持支持觀點,講述工業革命對社會、對個人所帶來的各種積極影響。比如,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改變社會產業結構;工人階級成為社會主導力量;改變人們日常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等。而反方小組則持否定觀點,講述工業革命之后出現的各種新問題以及對社會帶來的消極影響。比如,加大了社會貧富差距;過度開發不可再生資源;破壞和污染自然環境;出現新型犯罪手段等。學生通過從正反兩方面視角分析歷史、研究歷史,既可以提高辯證認知的能力,又能認識更為真實的歷史,從而更加客觀地描述歷史。
5.互動探討歷史情境,厚植家國情懷
歷史學科的核心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增強其社會責任感,使其產生強烈的家國情懷。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結合單元授課內容開展小組探究活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尋找與單元知識相關的歷史信息,如歷史文獻、史實紀錄片、人物傳記、人物訪談等,然后將其制作成生動直觀的微課視頻。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各組學生結合以往的生活經歷以及自身對史實的了解,針對微課情境的內容進行交流探討,從而加深對家鄉、對國家、對民族的認識,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5]。
以部編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第一單元第2課“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為例。在小組情境探討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與中華文化有關的微課視頻。比如,兩漢時期漢字的傳播;魏晉時期儒學的傳播;隋唐時期佛教的本土化發展;宋元時期中國的科技發明對歐洲的影響;明清時期歐洲出現的“中國熱”現象等。然后,教師引導各組學生深入探討視頻情境,研究中華文化發展與傳播的作用,討論中華文化對其他國家產生的影響,從而讓學生真正明白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以及對世界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小組互動交流的氛圍中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進而增強文化認同感,增強弘揚中華文化的意識和愛國主義意識。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師若想增強核心素養教育的有效性,則可采用合作學習模式開展多樣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互動交流、合作探知的過程中加深對歷史知識的客觀認識,形成正確的觀念意識,產生強烈的愛國情懷,從而逐漸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高麗珠.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探索[J].學苑教育,2022(6):94-96.
[2]柴雨.合作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研究[J].第二課堂(D),2022(2):50-51.
[3]謝曉丹.學生基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高中歷史學習策略培養[J].高考,2022(5):111-113.
[4]李惠婷.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J].家長,2021(8):129-130.
[5]張彬彬.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歷史合作學習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