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昶 李緒貴 謝 維 胡勝利△ 盧江云 吉璐宏 鐘宇琪 彭 娟
[1.武漢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武漢體育學院附屬醫院)脊柱外科,湖北 武漢 430079;2.武漢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武漢體育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湖北 武漢 430079]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脊柱疾患,系因各種原因所致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進而導致患者出現腰痛、下肢痛麻等典型癥狀的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該病復發率較高,遠期療效不盡人意[1-2]。研究表明,神經根受壓后炎癥因子釋放,刺激神經末梢是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3]。中醫學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等理論特色及中藥作用多系統、多靶點、療效穩定、不良反應小等特點,使中醫藥在治療骨科疾患尤其是脊柱疾患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應用前景良好[4-6]。止痛壯骨丸是我院治療肝腎虧虛型腰痛的經驗方,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以辨證施治為基礎,結合腰痛特點及數十載臨床經驗研制而成。本研究采用止痛壯骨丸治療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40例,并與塞來昔布膠囊治療40例對照,觀察對血清炎癥因子、基質金屬蛋白酶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脊柱外科就診的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39~67歲,平均(50.83±8.15)歲;病程2~13年,平均(5.68±2.759)年。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38~69歲,平均(52.08±7.82)歲;病程2~11年,平均(5.44±2.16)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
1.2.1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中肝腎虧虛證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腰椎間盤突出癥:有不同程度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及麻木、腰椎活動度減少等,病程>1個月;影像學檢查可見腰椎生理前凸變小、消失,椎間盤突出、椎間隙狹窄,或伴有脊髓壓迫等。肝腎虧虛證:腰腿酸痛,腿軟無力,勞則尤甚,臥則減輕。偏陽虛者,面色白或黧黑,頭暈目眩,精神萎靡,畏冷肢涼,下肢尤甚,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偏陰虛者,頭暈耳鳴,口咽干燥,形體消瘦,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紅少津,少苔或無苔,脈細數;偏氣虛者,氣短自汗,倦怠無力,小便不固,耳鳴失聰,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弱。
1.2.2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年齡18~70歲;③無手術適應證;④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⑤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
1.2.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嚴重骨科疾患者;②合并嚴重內科疾病者;③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者或不能接受本研究治療方法者;⑤已接受其他治療,可能影響本研究結果者。
1.2.4 終止、剔除、脫落標準 ①研究過程中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者;②依從性差者;③研究過程中經評估患者難以耐受本研究方案者。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予以止痛壯骨丸(我院自制劑,鄂藥制字Z20210509,藥物組成:杜仲、續斷、桑寄生、補骨脂、當歸、紅花、赤芍、牛膝、五加皮)10 g,每日3次口服。
1.3.2 對照組 予塞來昔布膠囊(江蘇正大清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414)0.2 g,每日2次口服。
1.3.3 療程 2組療程均為4周。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①比較2組治療前后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8]評分、日本骨科協會(JOA)腰椎功能評分[9];②比較2組治療前后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10];③2組治療前后均清晨空腹采集肘靜脈血,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基質金屬蛋白酶-1(MMP-1)、基質金屬蛋白酶-3(MMP-3)水平變化情況,以上指標測定均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

2.1 2組治療前后ODI、JOA腰椎功能評分比較 2組治療后ODI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JOA腰椎功能評分均升高(P<0.05),2組治療后ODI、JOA腰椎功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ODI、JOA腰椎功能評分比較 分,
2.2 2組治療前后疼痛VAS比較 2組治療后疼痛VAS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2組治療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疼痛VAS比較 分,
2.3 2組治療前后血清IL-1β、TNF-α、PGE2、MMP-1、MMP-3水平比較 2組治療后血清IL-1β、TNF-α、PGE2、MMP-1、MMP-3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2組治療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清IL-1β、TNF-α、PGE2、MMP-1、MMP-3水平比較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腰椎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由此壓迫、刺激神經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是骨科常見病、多發病。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與生活節奏的加快,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且日趨年輕化,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能力與生活質量,同時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數據顯示,在我國,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高達7%~12%,其中20~50歲者占80%以上[11-12]。西醫多采用抗炎、鎮痛等對癥治療,但不良反應較多、復發率較高,因而需尋求一種安全有效、復發率低的治療方法。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存在機械力學學說、免疫炎癥學說、基質金屬蛋白學說等多種學說[13-15]。有研究表明其發病或為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6-18]。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學中“痹證”“傷筋病”范疇。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內外聯系、自我調節和自我適應的有機整體,且筋與骨、臟腑、經絡、氣血等是有機相連、密切相關的,故筋傷雖傷于外,則必內損氣血經絡,動及臟腑,而引起全身反應。肝腎同源,分主筋骨:肝藏血主筋,儲藏和調節血液運行,濡潤筋脈;腎藏精主骨,腎精充實則骨骼強健。肝血不足,筋失濡養,不能維持骨節之張弛,關節失滑利;腎精不足,不能充實骨髓,則髓減骨枯。故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需外治筋骨,內治肝腎,內外兼治,肝腎得充,筋骨得通。止痛壯骨丸由杜仲、續斷、桑寄生、補骨脂、當歸、紅花、赤芍、牛膝、五加皮共9味中藥組成,方中杜仲甘、溫,補肝腎,強筋骨,為治腎虛腰痛要藥,為君藥;續斷、桑寄生、補骨脂可增強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功效,共為臣藥;筋傷病多有血瘀氣滯,當歸、紅花、赤芍活血散瘀,消腫止痛,共為佐藥;輔以牛膝逐瘀通經、補肝益腎、舒筋活絡,五加皮補肝腎,強筋骨,與牛膝配合引藥入腎,共為使藥。全方共奏補肝益腎、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功。現代藥理研究亦表明杜仲、續斷、桑寄生、補骨脂等藥物具有調節免疫、抗炎、抑制組織水腫等作用,而炎癥反應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19-20]。
有研究表明,IL-1β、TNF-α等炎癥因子介導下的無菌性炎癥反應貫穿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始終,炎癥因子已經成為評價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和嚴重程度的生物學標志物[21-22]。PGE2具有持久而廣泛的血管擴張和致痛作用,能直接作用于神經根感受器而誘發痛覺過敏,加重患者腰腿痛癥狀,是痛覺過敏的關鍵介質[23-25]。而基質金屬蛋白酶家族(MMPs)參與調控椎間盤內膠原的合成與降解,參與椎間盤的退變、突出過程[26]。研究表明,抑制與膠原合成降解相關的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ERK)通路活化可降低IL-1β和PGE2水平,下調MMPs的表達,對椎間盤起到保護作用[27-28]。MMP-1和MMP-3已被證實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密切相關[29]。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2組治療后JOA腰椎功能評分均升高,ODI評分、疼痛VAS和血清IL-1β、TNF-α、PGE2、MMP-1、MMP-3水平均降低(P<0.0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治療后ODI評分、JOA腰椎功能評分、疼痛VAS及血清IL-1β、TNF-α、PGE2、MMP-1、MMP-3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止痛壯骨丸在抗炎方面療效確切,同時能改善腰間盤退變和腰椎功能,與塞來昔布膠囊療效相當。
綜上所述,止痛壯骨丸治療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抑制炎癥因子及致痛介質表達,改善患者椎間盤退變情況,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