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娜 王興麗 和 平
(山西省針灸醫院針灸科,山西 太原 030012)
急性腰扭傷作為臨床常見急癥,多由于負重蹲起、打球及閃躲等引起腰部韌帶、肌肉等軟組織受力不當,導致腰部疼痛、腫脹、日常活動受限等[1]。該病可發生于各年齡段各行業人群,主要發生在重體力勞動者、長期伏案工作者,發病率占腰痛患者的10%~15%,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2]。針對急性腰扭傷患者,臨床主要根據其損傷程度、位置及日常活動受限情況給予活血化瘀、止痛藥物以緩解腰部疼痛程度、促進血液循環等,但治療周期較長,且部分患者治療后日常活動仍受限制[3-4]。急性腰損傷屬中醫學“閃腰”“腰痛”等范疇,其病因主要認為與勞損、風寒入侵等外因所致,另還與筋脈瘀滯、肝腎不足等內因相關,故治以理氣補血,通經活絡[5]。針刺后溪穴可利用傳統針刺方式起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效;桃仁杜仲湯加減具有理氣鎮痛、壯陽補腎之效,多應用于腰部損傷患者,取得較理想治療效果[6-7]。目前學者主要集中關注于急性腰扭傷的西藥治療、針刺后溪穴聯合治療效果[8],桃仁杜仲湯加減應用于該病治療中較為少見。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們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給予針刺后溪穴聯合桃仁杜仲湯加減治療急性腰扭傷患者30例,并與常規西藥治療30例對照,觀察臨床療效及對中醫證候、腰椎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60例均為山西省針灸醫院針灸科治療的急性腰扭傷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齡26~59歲,平均(41.66±4.87)歲;病程1~3天,平均(1.60±0.47)天。對照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25~58歲,平均(40.29±5.16)歲;病程1~3天,平均(1.59±0.46)天。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實用骨科學》[9]中急性腰扭傷診斷標準。
1.2.2 中醫辨證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0],符合氣滯血瘀型腰痛病標準:①有腰部扭傷史;②腰部一側或兩側劇烈疼痛,日常行為活動受限;③腰肌和臀肌痙攣,腰骶部中線或兩旁腫脹,有明顯壓痛點。
1.2.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急性腰扭傷的診斷標準及中醫辨證標準;年齡18~60歲;經CT檢查、X線檢查、MRI檢查顯示無骨損傷、脫位及斷裂等;扭傷時間至治療時間<3天,有明確腰部扭傷史;無認知功能、精神系統障礙,溝通無障礙;研究對象及家屬均知曉研究內容,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4 排除標準 合并心血管、肝腎功能嚴重受損者;合并惡性腫瘤等;伴腰椎間盤突出癥、脊柱病變及腰部手術史;伴凝血功能、自身免疫功能障礙者;對研究方式存在禁忌證者或過敏史等;臨床資料不全者;配合度低。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常規西藥治療。氯唑沙宗片(山西千匯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3710)0.2 g,每日3次口服;布洛芬片(湖北百科格萊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0998)0.2 g,每日3次口服。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取針刺后溪穴聯合桃仁杜仲湯加減治療。①針刺后溪穴(雙)治療。穴位常規消毒,采用0.35 mm×40 mm毫針進針,指導患者半握拳狀時垂直進針,行快速提插捻轉法,以手掌或小指感到酸、脹、麻感為宜,進針約12~25 mm,留針15~20 min,間隔10 min行針1次。進針同時告知患者緩慢做腰部屈伸、側偏、側旋等運動至患者出汗為止,若無法自主活動的患者,需在護理人員陪同下進行。每日1次。②桃仁杜仲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炒杜仲、熟地黃、山茱萸各15 g,桃仁、紅花、羌活、赤芍、桑寄生、木瓜、補骨脂、延胡索、小茴香、補骨脂各10 g。腎陽虛者可加熟附子;痛不能忍者影響睡眠者可加酸棗仁。日1劑,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
1.3.3 療程 2組均持續治療10天,治療期間注意休息,避免腰部受累活動。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1.4.1 中醫證候評分 比較2組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評分,包括腰痛、腫脹、日常行為受限程度,按照嚴重程度記為0~3分,得分情況與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1.4.2 腰椎運動功能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量表(ODI)[11]評估治療前、后腰椎功能障礙程度,該量表包括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提物、行走、坐位、站立、睡眠、性生活、社交活動、旅行10個維度,每個維度共6個選項,評分0~5分,記分方法:實質得分/50×100%(50為10個維度全部回答的最高可能得分,若有1個問題沒有回答則為45,依次類推),得分越高提示腰椎功能障礙程度越嚴重。采用Roland-Morris腰痛失能問卷(RMQ)[12]評估心理或功能障礙程度,該量表包括行走、站立、穿衣等共8個方面的問題,共24個問題,每個問題回答“是”得1分,“否”得0分,總分0~24分,得分越高,說明其心理障礙越嚴重。2組治療前后各評估1次。
1.4.3 生活質量 采用歐洲五維生活質量量表(EQ-5D)[13]評估患者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行動能力、自我照顧能力、日常活動能力、疼痛或不適、焦慮或抑郁共5個維度,每個維度用3個級別表述困難程度,1表示無困難,2表示有些困難,3表示有極度困難,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差。2組治療前后各評估1次。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0]和《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14]制定的療效評價標準。治愈:腰部疼痛感完全消失,腰椎功能活動正常,中醫證候評分改善>75%;好轉:腰部疼痛感顯著減輕,腰椎功能活動基本正常,陰雨天氣或過度勞累后輕微不適感,中醫證候評分改善30%~75%;無效:腰部疼痛感、腰椎功能無變化甚至加重,中醫證候評分改善<30%。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90.00%(27/30),對照組總有效率73.33%(22/30),治療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2組治療后中醫證候各項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分,
2.3 2組治療前后腰椎運動功能比較 2組治療后ODI評分、RMQ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腰椎運動功能比較 分,
2.4 2組治療前后EQ-5D評分比較 2組治療后EQ-5D各項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EQ-5D評分比較 分,M(P25,P75)
急性腰扭傷作為門診常見疾病,主要特征為不同程度被迫體位、疼痛、活動受限、局部腰背肌痙攣等,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活動。西醫常用治療方法是服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肌肉松弛劑等進行對癥治療,如布洛芬、氯唑沙宗片等,能快速控制腰部疼痛,但對腰部韌帶、筋膜等修復效果欠佳,臨床療效尚待提高[15]。快速緩解臨床癥狀,促進肌肉、關節及運動功能恢復是當前治療重點。
急性腰扭傷屬中醫學“閃腰”范疇,其損傷后經絡損傷,氣血瘀滯,導致氣機不暢,經脈失養,脈絡不通,不通則痛。《景岳全書》中認為“腰痛治腎虛,察其既無表邪又無濕熱”,說明腰部扭傷后疼痛因為腎虛、腎精不足導致氣血不足、經絡瘀滯等,另因急性腰扭傷易損傷太陽經、督脈,一經損傷,疼痛難忍,不能轉側等[16]。本病發病部位在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筋失其位、脈絡不通是其病機。針刺治療通過快速提插捻轉法刺激穴位,具有舒筋活血、理氣鎮痛之功,能緩解腰部疼痛,疏通經絡,常用于治療急性腰扭傷患者,治療效果顯著,且操作方便。后溪穴為手太陽小腸經五輸穴,亦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督脈,可治督脈所及疾病。針刺后溪穴能通絡督脈氣血,疏通手太陽小腸經,進而緩解腰部肌肉痙攣,減輕其疼痛、腫脹程度;另行針中采取提插捻轉法,能迅速刺激機體經脈,通達腰部氣血。桃仁杜仲湯加減方中炒杜仲、桑寄生可滋養肝腎,強健筋骨;桃仁、紅花可化瘀止痛,通經活血;熟地黃可益精補血,填髓養腎;山茱萸滋肝補腎,調氣補虛;羌活利關節,止痛祛風;赤芍活血化瘀,涼血止痛;補骨脂溫腎助陽納氣;延胡索活血散瘀,行氣止痛;木瓜舒筋活絡,和胃化濕;小茴香消腫止痛。諸藥合用,共奏強筋壯骨、補腎理氣、活血化瘀之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治療后腰痛、腫脹、日常行為受限證候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采取針刺后溪穴聯合桃仁杜仲湯加減治療急性腰扭傷,能減輕患者疼痛、腫脹癥狀,提高臨床療效。
急性腰扭傷患者由于腰間肌肉過度壓力引起腰部神經、組織疼痛,導致腰椎運動受限,生活質量降低,ODI可反映腰椎運動功能恢復情況;RMQ量表可說明經治療后患者軀體、心理改善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ODI評分、RMQ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治療后行動能力、自我照顧能力、日常活動能力、疼痛或不適、焦慮或抑郁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針刺后溪穴聯合桃仁杜仲湯加減治療可改善急性腰扭傷患者腰椎運動功能,對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急性腰扭傷患者采取針刺后溪穴聯合桃仁杜仲湯加減治療,可緩解其臨床癥狀,改善其腰椎功能、生活質量,提高臨床療效,對疾病快速康復具有推廣價值。本研究尚存在局限性,主要體現在研究樣本量較少,試驗數據與臨床數據可能存在差異,對研究結果可靠性產生干擾;隨訪時間較短,未對長期生活水平、脊柱功能評價;客觀指標有限,未深入分析對應激反應、生化指標等調控作用及影響機制。因此,需進一步增加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以提升研究結果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