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亞蕊
本文為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幼兒園大班幼兒手工活動研究》課題編號:2023YB0817研究成果
傳統節日中凝聚了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被大眾寄予了迎吉納祥、驅邪消災、多子多壽、五谷豐登、祭祀祖先、互助互愛等深層的美好意蘊,展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追求,具有獨特濃郁的審美價值?;趥鹘y民俗節日中的藝術作品形式開展幼兒手工活動教育不僅有助于培養兒童良好的人文素養,拓寬兒童的文化視野,而且有助于兒童形成民族文化認同感與民族情懷。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傳統節日文化內涵,感受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開闊審美視野,讓幼兒藝術情感得到更好的培養與發展,我們嘗試為幼兒搭建適合他們認知發展水平的節日主題,并通過手工活動讓幼兒感知到各節日的核心價值,從情感、能力、經驗等方面獲得更多相關的知識,讓兒童從小沐浴在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歷史文化中。
1.家教結合,充分利用家庭資源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家園資源、社區資源等,積極做好家長的溝通、宣傳工作,引導家長從材料的準備者轉變為活動積極的參與者。幼兒和家長們可以一起動手去營造節慶的氛圍,一起開展節慶活動,一起體驗節慶背后的文化精神意蘊。比如:清明節時家長和孩子們一起繪制并放飛自己制作的風箏。端午節,我們邀請家長來幼兒園學校教孩子縫制香包、和孩子共同繪制彩蛋、進行包粽子比賽等。這種積極引導家長參與幼兒學習傳統節日文化知識的方式,能夠增強幼兒吸收更多的文化精髓,開闊他們的美學創新思維,更好地開展實踐活動。
2.因材施教,主題突顯年齡層次
無論是主題構建還是教學活動,我們都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實施,適應各年齡段兒童的認知水平和審美旨趣,比如小班重在對節日元素的認識感知,了解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中班重在操作體驗,通過剪紙、做香囊等活動來加深對于傳統節日的了解;大班重在情感體驗,在實踐活動中領悟不同傳統節日的情感價值。
3.組織活動,引導幼兒體驗傳統文化
幼兒園可以通過組織一系列的傳統節日教育活動,讓幼兒親身體驗傳統節日的習俗與文化。中秋節時,可以組織幼兒參與制作月餅、賞月等活動,讓他們深入了解傳統節日的來歷和意義;春節時,可以舉辦傳統的舞龍舞獅表演,讓幼兒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通過這些活動,幼兒可以親身參與增強對傳統節日的認知,鍛煉自己的感知能力和思維邏輯,培養創新思維。
讓幼兒在學習傳統節日文化的基礎上開展一系列創意實踐活動,可以更好地為幼兒園兒童們傳授優秀的藝術教育,營造良好的文化教育環境,讓幼兒成為成長的主人和發展的主體,感知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魅力,進而對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以及創新思想,促進幼兒藝術素養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1.增進民族感情
傳統節日與藝術活動的融合可以在環境、教學活動、課堂游戲中滲透,有利于提升幼兒藝術表現能力,并在欣賞、表現、創造的過程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地方民俗,增強民族自豪感。
2.培養幼兒文化素養
傳統節日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元素,這可以讓幼兒通過多種形式了解民族文化,拓寬知識面。同時,幼兒在參與節日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文化的厚重感,進而培養良好的文化素養。
3.促進良好品德形成及語言的發展
在各類活動中幼兒閱讀與聆聽民間童話和神話故事,初步感受民間文學特有的美感,有利于美好情感的產生。此外,在針對傳統文化作品的誦讀中,幼兒也能學到大量優美的詞匯和字句,并將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
總之,解放幼兒的思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提高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是當今形勢下新的教學目標,幼兒園教師應該積極優化手工活動教學的模式,提高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這對培養幼兒創造力和動手能力有很重要的積極意義,為培養幼兒良好的品格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