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育生 賀國旗 梁妮 陜西開放大學
實踐教學是遠程教育中一個重要的質量保證環節,特別是工科實踐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專業培養質量。由于遠程教育工科實踐教學受辦學模式的限制,線下教學非常依賴實驗設備,而遠程教育由于長期缺乏資金的投入,設備老舊、損壞嚴重,甚至有些課程沒有相關實驗室,再加上授課的時間、地點不固定,以至于學生到課率很低;線上教學以教師演示的方式為主,在實踐操作環節,和硬件相關的課程學生基本無法實施。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學生基本沒有進行實際操作,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影響實踐教學質量,嚴重制約遠程教育工科專業的發展。因此,在遠程教育中探索切實有效的工科實踐教學的途徑,成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虛擬仿真技術、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融合為遠程教育提供了契機,特別是虛擬仿真技術與網絡的結合,使得遠程教育的學生不受時空的限制,依托遠程仿真平臺,在個人電腦登錄即可完成實驗操作,為工科專業實踐教學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虛擬仿真類實踐教學擺脫了傳統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制約,實現了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的緊密結合,解決了遠程教育實踐教學中長期存在的問題。[1]虛擬仿真技術應用于遠程教育具有以下優勢。
遠程教育有別于傳統的全日制教育,學生的工學矛盾突出。受工作、家庭的影響,學習時間不固定,部分學生工作地點也經常變化,集中到校實踐教學不現實。依靠虛擬仿真技術打造集教學、實踐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實踐實訓平臺,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進行虛擬仿真實驗,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便捷性,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緩解了工學矛盾,提高了學生實踐操作的積極性。[2]
由于遠程教育長期的資金投入不足,幾乎所有的遠程工科類專業實驗室都存在設備匱乏、老舊,甚至無相關實驗室、實訓基地等問題。這一點,從生均實驗室面積、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實驗開出率等統計數據來看也得到進一步驗證。[3]而虛擬仿真平臺可以有效改善實驗條件,平臺中所有的硬件設備都是以真實設備為原型,通過虛擬仿真技術構建出來的虛擬設備,包括應用場景、工具線纜等一并呈現出來,在外觀上和真實設備環境幾乎沒有差異,操作配置也和真實設備一致。由于是在純軟件平臺操作,所以沒有實際損耗,沒有操作頻次的限制,不涉及操作者安全問題,只需要伴隨技術的更新進行軟件的升級,再沒有其他額外的開支,大幅減少了實驗設備經費的支出。學生在仿真平臺上完成課程規劃的所有實驗,有效解決場景難復原、錯誤難復現以及部分破壞性實驗問題,大幅改善實踐教學條件。
虛擬仿真技術可以將一些抽象、枯燥的知識,通過虛擬三維場景呈現出來,使學生操作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虛擬仿真突破了實踐教學對客觀條件的依賴,改變了學生被動聽講的局面,學生在虛擬場景中可進行自主選擇、分組操作,可反復進行試驗。通過虛擬仿真教學,學生可以不斷挑戰自我,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虛擬仿真技術和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深度融合,對實驗的操作實際上是對后臺服務器數據的操作,所以整個實驗過程并不會增加成本。而且,在虛擬仿真平臺上進行實踐操作,不受硬件條件制約,無需排隊等待,無安全隱患,非常契合遠程教育學生學習時間靈活的特點。學生在課程規定的時間內登錄虛擬仿真平臺進行實驗操作,沒有操作次數的限制,也可以在完成虛擬實驗項目后,重現實驗操作過程,實現對實驗中問題的反向追溯。由教師和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評價,師生共同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與總結,實現對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的科學評價。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構建新的實驗項目,不斷完善、更新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因此,虛擬仿真教學平臺能提供更多的優質實驗資源,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立足于遠程教育實踐教學內涵發展要求和無線通信行業特色,以虛擬仿真實訓及故障檢測為抓手,以滿足5G基站建設與維護、5G核心網技術、5G網絡規劃與優化主干課程為主,同時兼顧數據通信、光傳輸技術與應用等支撐專業的5G全網通信綜合實訓,對換機、路由器、傳輸承載網、無線網絡優化、無線接入網和核心網等實踐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有實踐操作均需要相關實驗室支撐。然而,受遠程教育經費的限制,對于設備成本高、更新換代快的實驗室,很難獲得批建設,即便建設一兩套,也僅限于教師演示,而無法滿足人數眾多的學生實訓需求。所以,可以在5G通信綜合實訓中采用IUV_5G虛擬仿真平臺,該平臺以通信網絡為應用場景,基于現網部署流程級真實設備,打造融“網絡規劃、網絡配置、網絡調試”于一體的、實現5G課程實訓教學模擬的一站式訓練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登錄,反復實踐操作,完成全流程學習,從而掌握通信設備的部署、配置、運維,以及站點設備安裝調試、網絡規劃優化等崗位工作技能,真正實現向應用型人才轉變。
IUV_5G虛擬仿真平臺依托華為云、阿里云等公有云設計,在真實還原5G網絡中各設備類型與參數類型的基礎上,全方位模擬端到端網絡建設過程。以城市級網絡建設案例高精度還原5G NSA/SA網絡建設與優化流程。三個城市差異化場景布局,全方位呈現了5G網絡端到建設與切片流程。點線面的5G實訓技能點設計涵蓋網絡規劃、網絡配置、業務調試、網絡優化等全崗位專業技能需求。數據、語音、視頻優化分級,基礎、進階、專項優化逐級遞進,全面適配不同技能層級。[4]
采用“集中授課+分時練習+遠程操作+在線調試”模式,以實際問題為中心、工程案例為載體,結合相應理論知識,采取參與式、案例式、情境式、探究式等多種方法,組織開展問題討論、互動交流、過程體驗和實踐模擬等培訓活動。以5G公共網絡與專用網絡為基礎,構建涵蓋5G網絡系統架構、場景化部署方案、無線核心基礎原理、關鍵技術與產業數字化應用等公專一體的課程體系,并通過5G虛擬仿真軟件對六大模塊與切片應用等內容進行講解,以理論為驅動,以實訓為引擎,理實一體,全面突破5G通信網絡的重點和難點。
5G虛擬仿真平臺以輕量化與趣味化為目標,提供了拖放、輸入、下拉、連線、點選等操作方式。操作過程可對網絡設備、站點類型、終端進行拖放,可以對數據參數、計算結果進行輸入或者下拉,可對設備對接、參數配置等進行連線或者點選。依次完成“無線網、核心網、承載網”的設備安裝、數據配置,然后根據告警信息查找錯誤并修改,直至業務開通。[5]具體的學習場景如下。
課前:學生登錄IUV-5G仿真平臺進行仿真實驗操作與預習,了解Optiion3x、Option2、Option4a三種網絡架以及對應的網元、接口等基本知識點,針對每個知識點,平臺均配有相應PPT、微課與教學視頻,可以提前閱讀思考,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在論壇上討論或將疑問帶入課堂。
課中:教師通過IUV二級管理平臺將課堂理論關聯的實訓數據推送給學生,并分模塊進行操作演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對無線網、核心網、IP+光承載網的設備安裝、接線、數據配置、結果驗證。
課后:教師在系統上設置項目,學生登錄平臺后讀取“實訓項目”并逐一完成,整個實訓過程不受時空限制,可記錄,可監測,教師隨時可以了解學生學習掌握程度,使用關聯賬號和學生同步操作,解決問題。
5G通信實訓是通信專業的核心課程,其實訓教學中涉及的知識點多,內容抽象,尤其是無線通信過程的信令和數據無法通過直接觀測,必須通過實驗儀器呈現出來,由于缺乏必要的實驗設備,實訓環節一直流于形式。IUV_5G虛擬仿真實訓平臺的使用,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熱情和參與度,統計數據顯示,學生的實踐時長、任務完成率、測試通過率等均大幅度提高,從教師和學生對實訓的綜合評價來看,在實踐中引入虛擬仿真技術有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升了實踐教學的效果與質量。
實踐教學成果的評價是檢驗學生實踐成果的重要手段,是評價實踐教學目標實現與否的主要依據。根據OBE教育理念(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采用“重實踐過程、重目標達成度、重創新能力”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對實踐效果進行全方位跟蹤評價。利用虛擬仿真實踐平臺的信息化、網絡化功能,對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的學習過程進行把控、評價和記錄,實現對實踐教學環節的學生學習過程的記錄、跟蹤和監督。[6]要想保證實踐教學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既要對學生的實踐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實踐教學實施的具體效果進行評價,并及時進行反饋,以便及時修正實踐教學內容和評價體系,進而更好地檢驗教學內容的設計是否符合培養目標的需要。[7]在教學效果評價上,要關注學生在知識和能力等方面的變化,應采用持續評價、及時反饋的方法和策略來激勵學生不斷進步。[8]
在遠程教育中引入虛擬仿真技術,有效地解決了因硬件設備問題而導致的部分實踐教學無法開展、達不到預期等問題,極大地緩解了工學矛盾,提升了實踐教學的安全性,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應用創新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9]
然而,相較于復雜的工程網絡環境,虛擬仿真平臺無法做到和實際應用環境完全一致,筆者在部分環節還是做了一些簡化,所以,在虛擬平臺上的調試經驗并不能完全應用在真實網絡設備中。另外,在針對現網設備的操作中,不能反復操作,需要考慮時間和成本,安全意識也必須加強,這些也決定了虛擬仿真實驗不能夠完全代替傳統實驗,只能作為傳統實驗條件不足情況下的補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