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幸妮 楊麒琛
(華南師范大學 廣東廣州 510006)
多年來,中國女子乒乓球水平一直處于世界領先之列,高校高水平女子乒乓球運動員也常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斬獲佳績,這得益于我國充足的后備人才儲備。后備人才培養是我國競技體育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1]。但近年來,伊藤美誠等外協會特殊打法選手給我國選手帶來了巨大沖擊。在2023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日本選手出澤杏佳更是成為最大“黑馬”,其特殊打法讓我國選手極不適應。這說明,豐富我國后備人才的打法類型將成為應對外協會挑戰、提升競賽成績的新突破口。高校高水平運動隊作為大學生乒乓球后備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其后備人才的培養尤為關鍵。然而,目前相關研究者對我國高校高水平女子乒乓球運動員的打法類型尚未進行深入研究。因此,了解當前高校高水平女子乒乓球運動員打法類型現狀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大學生乒乓球錦標賽(丙C、D組)是我國大學生較高水平的乒乓球比賽,參賽選手均是通過體育單招(丙C 組)和學校單考招生(丙D 組)錄取進入高校,運動員等級大多為一級及以上。因此,丙C、D 組運動員的打法類型是我國高校高水平優秀乒乓球運動員打法類型的重要代表。
基于上述原因,該研究對第26 屆中國大學生乒乓球錦標賽(丙C、D 組)進行實地調查,對女團、女單、女雙和混雙前八名女運動員的打法類型進行調查研究,以全面了解我國高校高水平女子乒乓球運動員的打法類型現狀,為我國高校培養高水平女子乒乓球運動員提供參考依據并提出合理建議。
以第26 屆中國大學生乒乓球錦標賽丙C 組、丙D組團體、單打、雙打、混雙前八名共97名女子運動員的基本情況和打法類型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為該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2.2 專家訪談法
在2023 年中國大學乒乓球錦標賽丙C、D 組的比賽過程中,對各高校教練員等就我國高校高水平女子乒乓球運動員的打法類型現狀及發展趨勢等相關問題進行訪談。
1.2.3 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次比賽參賽運動員的特點,設計了《2023年中國大學生乒乓球錦標賽丙C、D組女子各項前八名運動員的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97份,回收97份,有效問卷9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94.8%。
1.2.4 數理統計法
使用Excel 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該研究將橫拍兩面反膠打法定義為主流打法,將直拍打法、顆粒打法、削球打法等定義為特殊打法。
對中國大學生乒乓球錦標賽丙C、D組女子各項目前八名運動員的打法類型進行整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我國高校高水平優秀女子乒乓球運動員整體的打法類型現狀。
經過對兩個組別女子前八名運動員打法類型的整體調查,由表1可知,在97名運動員中,共有39人為特殊打法,占總人數的40.21%,58人為主流打法,占總人數的59.79%。這主要是由于隨著乒乓球競賽規則頻繁改革,乒乓球技戰術逐漸從單板球時代過渡到強轉換、強相持階段[2]。為在相持中取得優勢,弧圈球愈發流行。女子乒乓球運動員為拉出更高質量的弧圈球,不斷提升自身身體素質,技術也不斷向男性化發展,且由于橫拍正反手均衡,易于發力,橫拍兩面反膠打法已成為當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的主流打法。相反,由于直拍打法培養周期長、難度大,削球成績不理想等因素,一些特殊打法甚至出現了斷層現象[3]。運動員趨于相同的打法類型,將不利于后備人才培養的均衡發展[4]。
表1 丙C、D組女子前八名運動員的打法類型整體情況表
世界乒壇一直處于動態發展之中[5],每一種技術或打法不可能永遠先進,堅持打法上的“百花齊放”是中國乒乓球隊多年來制勝的法寶[6],也是我國高校培養出更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所應遵循的基本法則。
經過對丙C、D組女團前八名運動員的打法類型調查,由表2可知,在72人中,共有32人為特殊打法,占總人數的44.44%;40人為主流打法,占總人數的55.56%。其中,團體第一名中共有8人為特殊打法,人數比例高達80%,僅2 人為主流打法;團體第二名中共有4 人為特殊打法,人數比例為44.44%,5 人為主流打法,人數比例為55.56%;團體并列第三名中,共有8人為特殊打法,人數比例為40%,12 人為主流打法,人數比例為60%;團體并列第五名中共有12人為特殊打法,人數比例為36.36%,21人為主流打法,人數比例為63.64%。
表2 丙C、D組女子團體前八名運動隊運動員的打法類型統計表
經過對丙C組女子單項前八名運動員的打法類型調查,由表3可知,丙C組女單前八名的運動員有13人為主流打法、3 人為特殊打法。其中,3 名特殊打法的均是本次丙C組女單的前三名獲得者;丙C組女雙前八名的運動員有13 人為主流打法、3 人為特殊打法。其中,3 名特殊打法運動員均是并列第五名的混雙組合;丙C 組混雙前八名組合的女運動員共有3 人為主流打法、5人為特殊打法。其中,第一、二名混雙組合中的女運動員均為特殊打法,并列第五混雙組合中的女運動員有3人為特殊打法。
表3 丙C組女子單項(單打、雙打、混雙)前八名運動員的打法類型統計表
經過對丙D組女子單項前八名運動員的打法類型調查,由表4 可知,丙D 組女單前八名的運動員有4 人為主流打法、4 人為特殊打法。其中,獲得第一名的運動員為特殊打法,并列第五名中有2人為特殊打法;丙D組女雙前八名的運動員有13人為主流打法、3人為特殊打法。其中,獲得第一名的女雙組合兩人均為特殊打法,在并列第五名的女雙組合中有1人為特殊打法;丙D 組混雙前八名組合的女運動員中有6 人為主流打法、2人為特殊打法。其中,獲得混雙第一、二名組合的女運動員均為特殊打法。
表4 丙D組女子單項(單打、雙打、混雙)前八名運動員的打法類型統計表
綜上所述,2023年中國大學乒乓球錦標賽(丙C、D組)女子各項目前八名中,除了丙C 組女雙,兩個組別的女團、女單、混雙和丙D組女雙的第一名均為特殊打法??梢?,在高水平的大學生乒乓球女子比賽中,特殊打法類型的女子運動員具備一定的優勢。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第一,特殊打法類型具有鮮明的特點,特別是顆粒膠皮打法和削球打法,膠皮種類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旋轉和運動軌跡。正膠具有彈性好、速度快、擊球反彈力量大、擊球穩定性較好等特點;生膠雖然存在難以制造旋轉的特點,但其幾乎不吃旋轉,具備消減旋轉的特點,且擊球時控制球的能力較好,容易使球產生下沉和飄浮現象;長膠具有回球下沉且飄忽不定、容易產生反旋轉的特點。在回擊對方的不轉搓球和輕拉球時,回球是不轉球;在回擊對方的突擊球、重擊球和加轉弧圈球時,回球呈下旋;在回擊對方的搓球或下旋發球時,回球呈上旋。第二,女子運動員對旋轉的認識不深刻,對于旋轉的判斷不夠準確,由于特殊打法特別是顆粒膠打法和削球打法產生的旋轉種類多樣、球飛行軌跡不規則等特點,主流打法的運動員不能很好地應對,甚至在心理上產生畏難情緒。第三,大多數高校中掌握特殊打法的女子運動員較少,主流打法的女子運動員居多,這就導致主流打法的運動員在訓練中接觸特殊打法的機會較少,在比賽中不能很好地應對特殊打法。
(1)本次比賽各項目前八名的女子運動員打法類型以主流打法為主,占總人數的59.79%,特殊打法類型的占比為40.21%。
(2)在大學生女子高水平比賽中,特殊打法類型的女子運動員具備一定的優勢。在本次比賽的女子各項目前八名中,除了丙C組女雙,兩個組別的女團、女單、混雙和丙D組女雙的第一名均為特殊打法。
(3)在大學生女子高水平比賽中,主流打法的女子運動員對特殊打法不適應。主要原因是:第一,特殊打法具備鮮明的特點;第二,運動員在訓練中接觸特殊打法的機會較少;第三,運動員對旋轉、各類膠皮特點的理解不充分,無法很好地應對特殊打法。
(1)各高校應堅持百花齊放的方針,全面選取和培養各類型打法人才,協調高校高水平女子乒乓球運動員各類型打法的比例。
(2)加強高校高水平女子乒乓球運動員對不同旋轉、不同膠皮特點的認識與理解,掌握應對不同類型打法的方法。
(3)繼續加強特殊打法運動員的優勢,充分發揮各類膠皮的優勢,使其技戰術的使用更具合理性和威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