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鵬威 李雅倩 張 禎 秦樟連
廣西高校大學生身體活動量對手機成癮和睡眠質量的影響*
宋鵬威 李雅倩 張 禎 秦樟連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廣西 來賓 549199)
目的:探討大學生身體活動量與手機成癮和睡眠質量的關系,為提高大學生身體活動量,改善其手機成癮和睡眠質量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在廣西3所高校抽取967名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國際身體活動量表(短卷)、手機成癮量表與匹茲堡睡眠量表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大學生低身體活動量檢出率分別為23.4%,手機成癮檢出率為31.3%,睡眠障礙檢出率為24.6%。多重線性回歸分析顯示,手機成癮與中等身體活動量及高身體活動量均呈負性關聯,且隨身體活動程度的增加,身體活動量與手機成癮關聯強度逐漸增大(P<0.01);睡眠質量與中等身體活動量和高身體活動量均呈負性關聯,且隨身體活動程度的增加,身體活動量與睡眠質量關聯強度逐漸增大(P<0.01)。結論:大學生存在手機成癮和睡眠障礙問題,身體活動量與手機成癮及睡眠質量存在負相關的關系,建議高校應重視學生體育運動意識的培養,以增加大學生身體活動量。
身體活動量;手機成癮;睡眠質量;大學生
睡眠是個人整體健康狀況的指標,有研究證明,成年人每晚規律睡眠并超過7h以上有助身體健康[1]。睡眠需求反應在主觀的睡眠質量上,當個人覺得睡得足夠時,需求便達到滿足。睡眠質量是指個人評價其睡眠各項相關特性是否滿足其睡眠需求的程度,睡眠特性包括三方面:(1)質的方面:主觀陳述對睡眠的評價,睡眠中曾發生的困擾、睡眠充足感等;(2)量的方面:睡眠時數的長短、入睡期長短、睡眠效率等;(3)與睡眠有間接關系者:如安眠藥等[2]。Ricardo等認為,睡眠質量為評價生理和心理安好狀態的指標,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睡眠問題與許多慢性疾病、壓力、睡眠障礙相關[3],因此將睡眠質量列入評估健康的重要工具。研究表明,睡眠問題依然成為大學生群體中長期存在的公共衛生與健康問題[4],對大學生的學業與生活的影響已經不容忽視。
隨著智能手機推陳出新,學者將手機成癮定義為對個體日常生活造成干擾的智能手機過度使用,其包括耐受性、戒斷性、凸顯性、失控性、渴求性等[5,6]。大學生是手機使用最為活躍的群體,手機成癮比例較大[7],研究發現,手機成癮會導致持續的負面后果,例如失眠、抑郁、人際關系、以及學業倦怠等[8-11]。部分研究表明體力活動或體育鍛煉顯著負向預測大學生手機依賴[12,13],與此同時,規律的身體鍛煉活動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強烈推薦為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緩解焦慮、抑郁等心理健康方面問題[14],也可以有效地刺激相關睡眠因子的分泌水平,改善睡眠質量,減少因睡眠問題而引起的身體疾病[15]。國內外有關身體活動量對睡眠質量的研究雖較為廣泛,但多集中在有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同時身體活動量對手機成癮的關聯的研究多以青少年為研究對象。鑒于此,本研究探討廣西高校大學生身體活動量與睡眠質量和與手機依賴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為今后大學生通過參加身體鍛煉活動來減緩手機依賴程度與睡眠質量問題,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
2021年11-12月,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選取廣西3所高校在校大學作為研究對象。每所高校從大一至大四中隨機抽取3個班,班級中所有大學生均為研究對象。抽樣調查人員經統一培訓之后,告知校方及學生調查的基本目的、意義,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自填問卷。問卷匿名,調查結束后當場收回。共發放調查問卷1200份,回收問卷1156份,刪除規律作答、填寫不完整以及填寫明顯有誤等無效作答問卷189份,有效問卷為967份,有效率83.7%。本次調查問卷的題項較多以及存在家庭經濟狀況等的涉及隱私性問題,會使學生存在漏填或規則填寫的情況,從而導致問卷有效回收率低于85%。調查對象年齡范圍為18~24歲,平均年齡20.3±1.1歲。
1.2.1 大學生一般情況
主要包括性別、年級、年齡、專業、家庭居住地、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經濟狀況等。
1.2.2 匹茲堡睡眠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該量表由劉賢臣[16]修訂,量表包括7個維度,共18個自評項目,包括主觀自評睡眠質量,睡眠潛伏期,睡眠時數,睡眠效率,睡眠困擾,藥物使用及白天功能狀態。每一維度的計分方式,以0~3分計算,總得分范圍介于0~21分,個案總得分及其維度得分愈高時,皆表示其睡眠質量愈差,PSQI≥8分即為低睡眠質量,判定為睡眠障礙。本研究總Cronbach α系數為0.85。
1.2.3 手機成癮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MPATS)該量表由熊婕等[17]編制,共有16個條目,從戒斷癥狀、突顯行為、社交撫慰和心境改變4個維度測量大學生的手機成癮傾向情況。采用李克特5點記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記1~5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試的手機成癮程度越高,總分達到48分即可界定為手機成癮者。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為0.92。
1.2.4 身體活動量量表
采用國際身體活動量表短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測量大學生過去1周的身體活動量[18]。該量表共分為3個賦值組:高身體活動水平賦值組、中等身體活動水平賦值組、低身體活動水平賦值組。低水平的MET賦值為3.3,中水平的賦值為4.0,高水平組的賦值為8.0。個體每周從事某種強度身體活動為:該身體活動對應的MET賦值×每周的頻率(d/w)×每天的時間(min/d)。這3種身體活動之和即為總身體活動量[19]。身體活動量強度等級判定標準如下,低身體活動量:身體活動或活動未達高身體活動量與中等身體活動量標準者,即為身體活動量不足。中等身體活動量:每天至少20min的各類高水平身體活動,合計3d以上;每天至少30min各類中等身體活動水平,合計5d以上;或3種身體活動水平合計5d以上,且每周總身體活動能量消耗達600METs以上。高身體活動量:各類高身體活動水平合計3d以上,且每周總身體活動能量消耗達1500METs以上;3種身體活動水平合計7d以上,且每周總身體活動能量消耗達3000METs以上[20]。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數為0.87。
采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運用卡方檢驗對大學生身體活動量、手機成癮與睡眠質量檢出率在社會人口學特征中的差異進行檢驗;運用Pearson相關分析大學生身體活動量、手機成癮與睡眠質量的相關關系;運用多重線性回歸模型,將身體活動量為自變量,手機成癮與睡眠質量為因變量,同時控制混雜因素,探索分析大學生不同身體活動量與手機成癮和睡眠質量之間的關聯及強度。檢驗水準α=0.05。
如表1所示,大學生高、中、低強度身體活動量的檢出率分別為20.5%,56.1%和23.4%,身體活動量與性別、年級以及家庭經濟狀況有關;大學生手機成癮的檢出率為31.3%,并與性別、年級、家庭居住地以及家庭經濟狀況有關;大學生低睡眠質量的檢出率為24.6%,并與年級以及家庭經濟狀況有關。

表1 不同組別大學生身體活動量、手機成癮與睡眠質量比較
注:()內數字為構成比或檢出率/%
由表2可見,身體活動量與戒斷癥狀、社會撫慰、心境改變、手機成癮總分、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日間功能障礙、睡眠質量總分呈顯著負相關;手機成癮總分與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日間功能障礙、睡眠質量總分呈顯著正相關;睡眠質量總分也與戒斷癥狀、社會撫慰、心境改變、手機成癮總分呈顯著正相關。

表2 大學生身體活動量、手機成癮與睡眠質量相關分析
注:**P<0.01
利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以大學生手機成癮與睡眠質量為因變量,控制性別、年級、年齡、家庭居住地、是否獨生子女、家庭經濟狀況等復雜因素,結果顯示(表3),手機成癮與身體活動量呈負性關聯,且隨身體活動程度的增加,身體活動量與手機成癮關聯強度逐漸增大(P<0.01);睡眠質量與身體活動量呈負性關聯,且隨身體活動程度的增加,身體活動量與睡眠質量關聯強度逐漸增大(P<0.01)。

表3 以手機成癮與睡眠質量為因變量的多重線性回歸
注:IPAQ,身體活動量;MPATS,手機成癮標準分總分;PSQI,睡眠質量標準分總分
本研究通過對當前廣西大學生的身體活動量、手機成癮情況和睡眠質量進行調查分析,進而探討現階段大學生身體活動量與手機成癮和睡眠質量之間的內在聯系,旨在為今后大學生通過合理、有效的身體活動來減少對于手機的依賴,以及提高大學生睡眠質量提供有益啟示,為今后進一步深入探究身體活動量、手機成癮和睡眠質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提供理論依據。
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低身體活動量、手機成癮與睡眠障礙檢出率為23.4%、31.3%與24.6%。這與其他一些研究基本保持一致[21,22]。參與身體鍛煉的內在驅動力不足,是大學生身體活動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23]。從青少年期過渡到成年期的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普遍沒有形成體育鍛煉興趣與鍛煉習慣,進入大學其身體活動行為往往是體育課等外部動機驅使。根據自我決定理論提出,內部動機促使個體行為的理由是因為行為本身能帶來娛樂與滿足感[24]。因此在體育教育過程中應加強大學生身體活動以及體育鍛煉內部動機及自主性的培養,注重大學生體育素養的培育,并應以大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意識為高校體育工作的中心任務。
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證實:身體活動量是大學生手機成癮與睡眠質量的前因變量,對大學生減輕手機成癮程度與提高睡眠質量皆具積極的影響。身體活動與生理、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研究表明,適當的身體活動可以改善體能,提高人體攝氧能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骨質密度,增進睡眠質量等作用[25]。陳盈[26]等研究指出,規律的身體活動、社交活動等可以調節自身的負性情緒,從而達到改善睡眠的作用。身體活動量除了與睡眠質量密切相關外,其與手機成癮的關聯亦被廣泛研究。已有研究證明,手機成癮常常與個體的負向情緒存在密切相關,如孤獨、抑郁、焦慮等[13]。而在身體活動中獲得身心的滿足,特別在同伴共同參與的鍛煉中,友誼支持可以則增強其自尊感,有助于提升生活質量,增進個體積極情緒體驗,增強幸福感[27]。本研究結果也證實,身體活動能夠對大學生的手機成癮產生積極效益,可能是對其心理干預的結果。
本研究對大學生身體活動量、手機成癮與睡眠質量進行探討,總結并歸納出一些可供借鑒的結果與啟示。本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在研究對象的選取、橫截面研究設計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今后可擴大研究的樣本量和提高調查對象的代表性;未來對大學生身體活動量、手機成癮與睡眠質量的研究,可進一步開展縱向研究。
廣西高校大學生中存在一定的手機成癮和睡眠障礙問題,并且高強度身體活動量檢出的學生較少;大學生的高等強度身體活動量和中等強度身體活動量與手機成癮和睡眠質量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且隨著身體活動程度的增加,身體活動量與手機成癮及睡眠質量的關聯強度逐漸增大。
[1]WATSON N F,BADR M S,BELENKY D L,et al. Recommended Amount of Sleep for a Healthy Adult: A Joint Consensus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and Sleep Research Society[J].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2015,11(6):591-592.
[2]BUYSSE D J,REYNOLDS C F, MONK T H, et al.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J]. Psychiatry Research,1989,28(2):193-213.
[3]RICARDO A C,GOH V,CHEN J,et al. Association of Sleep Duration, Symptoms, and Disorders with Mortality in Adul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Kidney International Reports,2017,2(5):866-873.
[4]王靖.大學生睡眠狀況與影響因素分析研究[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2,23(1):56-58.
[5]LEE H,AHN H, CHOI S, et al. The SAMS: Smartphone addi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verification[J]. Journal of Medical Systems,2014,38(1):1-10.
[6]任世秀,古麗給娜,劉拓.中文版無手機恐懼量表的修訂[J].心理學探新,2020,40(3):247-253.
[7]JACOBSEN W C,FORSTE R. The wired generation: Academic and social outcomes of electronic media use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J].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2011,45(1):275-280.
[8]班夢姣,王永杰.大學生手機成癮評分的變化軌跡與焦慮抑郁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20,41(7):1022-1025.
[9]崔光輝,田原.大學生社會支持在手機成癮與抑郁間的作用[J].中國學校衛生,2020,41(2):221-223+227.
[10]劉怡婷,葉寶娟,楊強.壓力性生活事件對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影響:鏈式中介效應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9,27(4):782-784+789.
[11]來梟雄,黃順森,張彩,等.中小學生手機成癮與人際關系主觀幸福感和學校認同感的關聯[J].中國學校衛生,2020,41(4):613-616.
[12]KIM S E, KIM J W, JEE Y S. Relationship between smartphone addic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Korea[J]. 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2015,4(3):200-205.
[13]楊管,李粵湘,劉海瑩,等.廣州高校學生體育鍛煉與手機依賴的關系分析[J].體育學刊,2020,27(1):117-125.
[14]王正珍.ACSM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89-95.
[15]KREDLOW M A, CAPOZZOLI M C,HEARON B A,et al.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sleep: a meta-analytic review[J]. J Behav Med. 2015,38(3):427-449.
[16]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2):103-107.
[17]熊婕,周宗奎,陳武,等.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衛生評估,2012,26(3):222-225.
[18]徐棋松.大學生屏幕時間、體力活動與睡眠質量的相關性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22.
[19]HAZZAA H M. Health-enhancing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Saudi adults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IPAQ) [J]. Public Health Nutr,2007,10(1): 59-64.
[20]SANTOS R,SILVA P,SANTOS P,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attributes in a sample of Portuguese adults: results from the Azorean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study[J]. Prev Med, 2008,47(1):83-88.
[21]陳江媛,吳冉.大學生的睡眠質量與抑郁、焦慮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29(4):608-614.
[22]任世秀,古麗給娜,劉拓.中文版無手機恐懼量表的修訂[J].心理學探新,2020,40(3):247-253.
[23]李俊,張惠紅.中、美大學生身體形象與身體活動量及其關系的對比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5,51(3):114-120.
[24]DECI E L,RYAN R M. Human autonomy:The basis for true self-esteem. In M. Kernis (Ed.), Efficacy, agency, and self-esteem[M]. New York:Plenum,1995.
[25]林延敏,盧金逵.山西省大學生睡眠與身體形態及活動量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19,40(6):921-923.
[26]陳盈,周海麗,胡茂榮,等.高職大學生心理靈活性負性情緒與睡眠質量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20,41(3):445-448.
[27]梁平安.社會性支持對青少年自主性體育鍛煉動機和鍛煉影響的實證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0,40(3):33-37.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Sleep Qua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xi
SONG Pengwei, etal.
(Gu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College, Laibin 546199, Guangxi, China)
廣西教育廳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社科類項目)資助:“健康廣西”背景下廣西高校大學生身體活動對睡眠質量的作用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23KY0860)。
宋鵬威(1991—),博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質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