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碩
6 歲的瑤瑤在舞蹈課練習下腰時受傷,確診為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截癱。罹患此病的患兒往往下肢癱瘓,形成重度殘疾。瑤瑤在漫長的求醫與康復過程中,遇到不少同樣病癥的小伙伴,他們的受傷情況大多也是因為練習下腰所致。
(10 月31 日《新京報》)
如今,不少家長都將舞蹈訓練視作孩子興趣培養的基本項目。作為中國舞基本功中常見的動作之一,下腰是不少舞蹈機構訓練的基本內容。然而,過往的新聞報道,因下腰導致兒童受傷進而影響終身生活的案例并非少數。據統計,2005 年以來,我國因下腰導致癱瘓的孩子超過1000 人。數據令人驚心,教訓過于慘重,如何保證少兒練舞安全,防范受傷事件發生,應予更多關注。
從實際做法來看,想要保障孩子的練舞安全,關鍵在于一個“慢”字。
其一,教師上崗要“慢”。少兒舞蹈教學必須遵循適合孩子的成長規律及需求。這意味著,舞蹈培訓老師需要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儲備和教學內容積累,并能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成長情況,科學定制課程內容。然而,由于各地對舞蹈從業證審批存在差異,有的老師半路出家、速成上崗,有的機構授課不規范甚至沒有教學資質。松散的行業管理,正是導致兒童受傷的重要原因。對此,相關部門亟須在規范舞蹈培訓機構管理、從嚴從細審查教師資質等方面進一步加強。
其二,家長心態要“慢”。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興趣培養,并非一朝一夕。當前,部分家長過于看重教學效果,甚至將其與是否繼續報課進行掛鉤。為了留住家長,培訓機構不得不安排超前訓練,立下“十節課彈出一首曲子”“輕松搞定下腰、一字馬”等教學軍令狀。高壓任務導致很多老師重進度而輕方法,舞蹈老師強壓基本功,鋼琴老師提著板子盯練習……這些做法,既無法保證孩子的練習安全,又容易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導致在受傷時不敢與老師、家長溝通,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此外,對于童子功訓練,家長和社會也要理智看待。對待興趣班,還應以寓教于樂為主,莫讓過高、過重的訓練要求,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