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入手,探索“1+X”證書制度下我國高職英語教學質量評價內容,提出優化英語職業技能的多元評價機制、完善改革創新師資隊伍建設和引入英語專業課證融通的教學質量評價,有助于推動職業技能考核與專業課程考試的教學質量評價改革。
關鍵詞:“1+X”證書制度;高職英語;書證融通;質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3)20-0066-04
*本文系2021年漳州市社科聯課題“基于模因理論下漳州文脈的保護與傳承對地方旅游文化生態環境的作用”(54)、2021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高等職業教育”課題“OBE理念下高職課程思政模式探究——以《國際貿易實務》為例 ”(21ZSGZYJYB064)、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常規課題“國家文化安全視角下我國外語教育理論與實踐反思”(FJJKGZ22-040)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08-05
作者簡介:黃躍進,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合作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認知語言學、跨文化交際學與翻譯學以及高職教育。
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以進一步促進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推動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從普通教育向類型教育轉變?!斗桨浮访鞔_提出實施“1+X”職業教育證書制度,“1”指學歷證書,“X”指若干職業技能證書。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開發課程,開發模塊化、系統化的實訓課程體系,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深入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先進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兑庖姟愤€強調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堅持面向實踐、強化能力,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等工作要求。因此,在職業教育和人才培養過程中,職業學院應將學歷證書和若干職業技能證書有機融合,引導學生積極獲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滿足現代復合型人才所具備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要求,使“1+X”證書制度服務于社會化培訓、世界經濟發展與未來創新產業領域。
一、“1+X”證書制度下我國英語教學質量評價的實施背景
當下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是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也是新時代我國人才培養的教學質量評價改革的創新制度[1]。應按照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訂與完善基于典型崗位工作過程的課程標準,重構專業課程體系,使英語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達到“X”證書職業能力要求,并及時將新技術、新規范等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使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職業能力要求融入英語專業的課程教學之中。采用模塊化教學、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教考分離、聯合培養”,體現“1+X”證書制度的客觀、科學評價職業院校的辦學質量[2]。因此,“1+X”證書制度是一種將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互融通的教學質量評價改革創新設計,有助于推動職業技能考核與專業課程考試的教學質量評價改革,使專業人才培養對接國家職業標準,以滿足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自從全國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后,實用英語交際職業技能等級證書(Vocational English Test System,簡稱VETS)首次考試于2021年11月27日舉行,有27個省市自治區96個城市194所院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參加試點的學生有20多萬人。至今,VETS數字化學習平臺外研在線的產品與服務已經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1700余所高校,全學段用戶超過7000萬人。英語專業證書制度考試的逐步推廣,將為社會培養兼具語言能力、職業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以助力企業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在培養高素質國際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和建設評價模式制度的過程中,“1+X”證書有助于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責任意識的國際公民,實現教育的對外開放,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推動院校職業教育國際化進程。
二、“1+X”證書制度下我國英語教學質量評價內容
(一)核心職業課程的教學目標評價
隨著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新興創新技術產業的不斷出現,人才市場對高職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和滿足創新領域的崗位需求,有必要重構高職英語專業課程教學目標。英語教學質量評價應該先從職業核心課程的教學目標入手,考核專業課程教學是否融入職業崗位能力指標,是否符合職業技能指標要求,是否適應證書制度改革的社會培訓需要。為此,可以成果導向重構英語職業核心課程的教學目標,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歷證書是否相互融通。例如,我校高職英語專業的“國際貿易實務”職業核心課程采用成果導向來逆向設計課程教學目標,并對該課程教學目標進行描述、分析與評估(見表1),將學期教學目標的權重分配設置為記憶(18%)、理解(16%)、應用(22%)、分析(20%)、評價(20%)與創造(4%),以強化知識應用、問題分析與教學評價等能力培養,在此基礎上確定職業技能考核比例,使階段或單元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及相應能力指標符合英語職業技能考核要求。此外,還要對本單元學習成果進行整體考量,評價課程教學單元學習成果。核心職業課程的教學目標評價重構可以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書證融通的需要[3]。
(二)職業技能標準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評價
由于職業技能領域所屬行業生產或服務的新技術、產業的新業態、勞動生產方式的新變化以及工作崗位對技術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職業技能標準是否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評價極為重要。應針對新技術行業的崗位模塊,形成職業技能“X”證書與對應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例如,實用英語交際職業技能等級證書VETS對應商務英語課程、報關員與國際貿易實務、單證員與外貿函電,跨境電子商務多平臺運營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應跨境電商操作實務課程,跨境電商B2C數據運營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應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在英語課堂創設職場情境,讓學生完成典型崗位工作任務;依托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讓學生全程參與跨境電商企業真實項目操作;借助校企合作,讓學生參與項目的實施和生產??梢哉f,課證融通將最新的企業行業標準及職業崗位所需能力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評價中,是實現高職英語專業人才服務于社會創新領域,提升學生“三創”能力的關鍵所在。
(三)體現理實一體化崗位操作過程的教學方法評價
評價英語課程教學方法應實現專業設置與行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專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課堂教學方法評價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技能證書為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應體現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做崗位操作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專業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以及實際操作能力、創新意識、國際視野和團隊協作精神。另外,教學方法評價還應考核能否有效調動學生對創新社會領域的知識學習興趣;是否重視校企雙師型專業教學與科研團隊的建立,以保證“X”職業技能證書的教師隊伍儲備,為提高學生“1+X”書證融通的職業素質和技能實操能力提供有力支撐。
(四)書證融通實施的教學效果評價
應結合英語核心職業課程特點,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評價學生的技能等級,制訂與“1+X”相匹配的課程教學效果評價機制,以語言應用能力與職業崗位操作能力為重點,合理評價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與崗位職業能力的教學效果,從而增強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此外,“1+X”證書制度應建立起企業、教師、行業、學校、同行、督導、學生等多元評價體系,將過程性評價、綜合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和增值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最終體現出教學效果評價的準確性與合理性,以體現滿足職業崗位工作需要和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教學效果評價既要按評價標準衡量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普遍性因素,也要考慮英語專業的特殊性因素;既要進行靜態的教學過程評價,又要根據教學改革的實際情況實施動態評價,構建開放的、動態的、多元的、數字化的書證融通教學效果評價體系[4]。
三、“1+X”證書制度下教學質量評價方法
(一)優化英語職業技能的多元評價機制
“1+X”證書制度體現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歷證書相互融通,因此按照教學目標設計、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英語專業課程體系尤為重要。在建構創新型的專業課程體系時,應著重考慮英語職業證書培訓的社會化評價,鼓勵社會辦學,積極調動政府、企業、學校、教師、學生與家長等主體參與,優化英語職業技能的多元評價機制。在教學質量評價中,構建社會多方共進的“X”職業技能證書綜合培訓與實訓多元考核評價機制,能夠滿足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涌現的新產態、新崗位、新技能與新管理模式的需要。因此,英語職業技能要體現產業發展的崗位(群)實際需求,教評相長考核教學內容應符合企業需求??砂l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通過共建、共享、共管、共評等全方位監察和實時動態評估,針對崗位模塊和評價教學內容與職業證書相融合情況,按照實際崗位需求設計開發模塊化、系統化的實訓課程體系與書證融通的“三教”課程資源,探索教學做一體化創新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三創”實踐能力,為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提供技能培訓服務[5]。
(二)完善改革創新師資隊伍建設評價方式
“1+X”證書制度的推行,使得專業更好地對接市場,課程教學更契合崗位人才需求,教學質量評價積極有效對接行業需求。通過建設雙師型教學團隊,以崗位(群)的專業知識、職業素養、崗位技能為導向優化英語職業技能“X”證書,使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必修課、專業知識選修課和職業實踐實訓教學等英語課程培訓模塊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領域的創新崗位[6]。引入創新雙導師制的師資隊伍建設,讓師傅參與職業課程的實操教學評價,可以發揮師傅帶徒弟的培養優勢,使學生掌握最新技能與行業理念。完善改革創新師資隊伍建設評價將有利于進一步完善英語專業“課崗對接,課證融合,課賽融通”等課程教學改革評價方式,促進英語教育從“知識導向”向“工作導向”,從“學科結構”向“工作過程結構”轉變,能夠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質量評價水平。
(三)引入英語專業書證融通的思政育人評價
進入新時代,英語教學發生了深刻變革。在英語教學中,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職英語教學相融合,培養學生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際視野、團隊協作精神等職業素養。在評價方法上,教師可通過英語課堂組織學生分組按照評價標準互評,評價內容不僅涉及學生的英語能力,而且還涵蓋學習態度、團隊創新精神、學習策略和情感因素以及思政素養。然后,教師對學生過程評價和教學系統評估進行客觀全面地綜合評定,著重評價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職業能力與思政素養,即在評價英語專業課程知識技能的同時,考核英語專業書證融通的思政實施過程。
參考文獻:
[1]孫善學.對1+X證書制度的幾點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5.
[2]許宇飛,羅堯成.1+X證書制度下培訓評價組織的角色、問題及治理[J].職教技術論壇,2021(5):19.
[3]黃躍進.混合學習模式下跨境電商教學中學習者情緒分析[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21(3):63.
[4]李虔,盧威,等.1+X證書制度:進展、問題與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16):18.
[5]劉煒杰.1+X證書制度下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研究[J].職教論壇,2019(7):47.
[6]戴夢瑩.“1+X”證書融通下英語課程體系優化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1(6):157.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