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燕
“雅”,即文雅、典雅,是一種內在修養氣質;“正”,即正行、正見,是一種外在行為狀態。“雅正”育人理念旨在通過文化熏陶、藝術教育、個性發展、習慣培養相結合的教育策略,內雅其心,外正其身,協調發展兒童的修養、智力、體魄、氣質、個性特長,培養行為雅正的人。
一、多元素融入,開啟“雅正”之門
目標聚入,引領“雅正” 班級目標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有了統一的目標,學生就會擁有共同的前進方向。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是傳達“雅正文化”的使者:班級口號“雅言雅行,健康成長”,班級發展目標“踐行‘五雅”,班歌《我是文雅小少年》,都在墻壁上有序排列。
作品嵌入,滋養“雅正” 教室的墻壁就是班級流動的博物館,圍繞“雅正”搜集人物資料,寫寫畫畫、剪剪貼貼,定期更換。“好書推薦墻”逐月更換推薦書目,內容大都圍繞“高雅”而選擇。
詩歌融入,濡染“雅正” 每日晨讀,詩韻悠長,誦讀經典《晨讀對韻》《詩韻中華》,在平仄中感受雅正韻味;每日午間,雅曲回蕩,經典詠流傳之《苔花》《學堂歌》準時響起,在旋律中體悟雅正音韻。
多維元素的融入,讓班級成了“雅正”物型文化場,完成了“雅正”教育的心理接納基礎鋪設。
二、多維度期待,架設“雅正”之梯
目標式期待,實現共建成長? 規避懲戒式約束,嘗試導行式期待,用“熏陶”和“漸染”取代“說教”和“強扭”。在這樣的理念下,班級公約變身為目標式期待,通過集體討論形成雅正班級發展目標:“文明形象我雅正”——語言行為文明、發型服裝大方;“自習課上我雅正”——安靜學習、不擾他人;“安全課間我雅正”——活動有度、不打鬧喧嘩;“潔凈環境我雅正”——桌椅整齊、地面干凈。
榜樣式期待,實現共生成長? “最美榜樣”是班級雅正的培育手段,每周推薦一名學生成為班級“雅正推星官”,結合“雅正”發展目標,從自薦、他薦等不同視角發掘學生的閃光點,選出“課堂之星”“最美舞者”“勞動能手”等。
認同式期待,實現自我成長? 班級凝聚力在于認同,教師從品性德行、知識學習、體育鍛煉、勞動素養、藝術修為五個維度劃分認同期待的具體內容,采用自我、同伴、教師、家人立體式評價的方式,讓每個學生的成長被發現、被認同。
多維度導行式期待既促進個人成長,又推動共同發展,共同發展又為個人成長提供更好的助力。
三、多課程賦能,搭建“雅正”之橋
雅以養正,建構班本課程? 以校本課程為引領,開發“雅誦”班本課程,悟智慧,敏學善思;悟正氣,導正三觀;悟雅言,提升品位。
賦能蓄力,開設活動課程 基于學生經驗,依托多樣化的活動性課程,助力學生表達“雅正”,力行“雅正”。注重將“雅正”課程與各類活動相結合,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文雅的言談、優雅的舉止、高雅的情趣。傳統文化涵雅行,吟誦展示、吟誦擂臺賽等活動與經典對話,傳承雅言,陶冶情操,知行合一;養成教育落雅行,以《小學生守則》、班級“雅正”發展目標為標準,量班訂制“三雅”行為規范,在訓練中進一步落實“雅正”目標;節日活動拓雅行,結合“七彩博雅節”,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自信展示,個性化記錄成長過程,讓雅行呈現多樣化、立體化。
啟慧致遠,實施特色課程? 探尋地域特色,開展“紅領巾尋訪”系列活動;走進華夏電影博物館,了解電影的發展歷程;走進絲毯博物館,感受絲毯藝術的精妙;探尋橋的印記,感受橋文化,根植鄉土情懷;等等。開展“我的×××”系列課程,如“我的百草園”“我的元宵花燈”“我的盆景制作”等。結合時事熱點,開展案例討論類課程,通過團隊建設引導學生組團學習,學會溝通、學會規則、學會優雅表達。
雅以養正,它是細水長流的滋潤,是水滴石穿的等待,只要播種夢想,堅持飛翔,每一名學生都能成長為美好向上的模樣——“雅正”讓未來可期,終可達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