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中,楊曉燕老師的文章寫道:
最新版本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了“語文核心素養”的概念,它包括四個方面,其中“文化自信”被擺在了第一位。然而,“文化”是一個龐雜的概念范疇,它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文化元素。
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增強,民族文化兼容性、多樣性的優勢逐漸顯現出來,這得益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可以說,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發展繁榮至今的重要精神力量,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了解和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形成比較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蘊,才能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我們生活的區域畢竟有限,身邊的文化現象雖有卻也不夠多,那么怎么才能拓展自己的文化視野呢?答案就在于閱讀,尤其是整本書閱讀。隨著語文核心素養的逐步推進,傳統文化中包含的中國文化智慧的政治文化、倫理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軍事文化、家風文化等都會在閱讀課堂上呈現,文本閱讀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多。如果不懂這些傳統文化就看不懂課內、課外的很多文本,尤其是流傳下來的古文閱讀文本,甚至最常見的中國四大名著。而整本書閱讀,不管是在篇幅上還是內容上都比單篇的文本閱讀來得更豐富、更厚重。筆者且以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為例,談談從整本書閱讀提煉傳統文化的烙印,希望對同學們日后整本書閱讀有所啟示。
楊老師這段話也是我們編輯這本雜志的目標之一,希望同學們在閱讀中提高語文核心素養,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期所收錄文章皆為一線教師關于閱讀、寫作、基礎知識、古詩文的心得體會,文章都能結合課內課外經典內容來闡發,還是很豐富的,認真閱讀一定會有很多啟發,如“活著”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是人類哲學思想的重要題材。《我為什么而活著》選自《羅素自傳》。在作者解讀《我為什么而活著》這篇議論性散文時,請同學們也思考一下你為什么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