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登麗
英語是一門國際通用語言,新時代的青少年擁有高超的英語綜合能力,對培養國際化思維、開闊國際視野及提升個人能力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閱讀和寫作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英語詞匯量、語法水平和英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其英語綜合素養的根本體現。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系統訓練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受傳統教育觀念和固有思維的影響,一些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往往存在以下問題:讀和寫脫節,閱讀課成了語法課;寫作課存在“走過場”的情況,導致學生的讀寫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有鑒于此,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良好習慣,使其通過廣泛閱讀為英語寫作打下堅實基礎。
寫作訓練耗時費力且收效慢,寫作在初中升學考試中分值占比不太大,且寫作能力高低往往在考試中的得分體現不夠明顯。因此很多學校出于應試考慮,更注重語法等英語基礎知識教學,或者沒有開設專門的寫作課,或者沒有專課專講,只是在平常的英語課堂中簡單穿插一些寫作教學。在寫作輔導方面,教師沒有進行系統的指導和訓練,往往呈現一些范文,告訴學生寫作模板,然后讓其自由發揮,結果每次考試寫作成績都差不多。長此以往,學生對寫作重視不夠、興趣不濃、信心不足,寫作水平很難得到突破。
閱讀和寫作密不可分,將兩者有機融合進行訓練,以讀促寫,能夠全方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但是,很多教師缺乏這種系統思維,將閱讀課上成語言知識點課,寫作課上成范文背誦課,忽視了對學生在讀寫方面正確的方法和策略引導,并沒有將讀、寫進行結合。因此,學生并不能快速輸入和輸出,這對其英語水平的提升沒有好處(周莉2011)。
大部分初中生的詞匯積累不夠扎實。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基本上以傳統的方法記憶單詞,往往因其過程機械、枯燥而放棄背誦和記憶。久而久之,學生不懂的生詞越來越多。這對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造成很大障礙,導致其學習自信心被打擊,最終放棄英語學習。另一方面,不注重詞匯正確的拼讀和拼寫,有些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時習慣用中文或者拼音標記發音,沒有養成根據單詞的音標拼讀和拼寫的習慣,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英語詞匯學習能力的提高,最終因缺少詞匯積累而導致英語閱讀及綜合理解能力得不到相應的鍛煉和提高。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以對文本的研究、分析為主,導致學生被動地接收和記錄所謂的“重點”。很多教師對讀寫結合并沒有完整、清晰的認知,尤其是對寫的環節的理解過于狹隘,大多停留在閱讀教學后進行寫作輸出的固化模式上(夏子2020)。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忽視了閱讀技巧和方法的指導,經常出現“滿堂灌”的現象,不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其課堂參與度不高,無法完成閱讀任務。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和方法,也就無法提高閱讀能力。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認為大量的課外閱讀并不能直接在考試中獲得加分,因此并不重視對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沒有為其創設閱讀活動情境,也沒有營造愉悅、輕松的氛圍,使閱讀成了學生的一種任務和負擔。在閱讀課堂上,教師很少讓學生進行課本閱讀材料的拓展和延伸方面的閱讀探究;沒有在教室內設置閱讀角、閱讀吧,也沒有擺放有趣、合適的英語讀物;不舉辦相關閱讀活動;等等。
英語教學的落腳點是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和口頭交流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需要學生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要讓學生堅持不懈,就要不斷提升學習的趣味性,使其保持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而單純的閱讀或者寫作訓練,單調且枯燥,很難提起學生學習的精氣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把閱讀和寫作割裂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閱讀素材中的一些觀點布置寫作任務;在話題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寫作話題,事先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相關文章,從而積累寫作素材。以上兩種方式相結合,不僅能讓學生減少枯燥感,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其參與其中、樂在其中、滿懷信心,更加有動力、有信心學習更多知識,逐漸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濃厚,學得越來越輕松,在學習中不斷獲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增強學習動力和自信心。因此,讓讀寫訓練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
寫作是把自己想說的話通過語言運用和整合,流暢地表達出來。學生通過閱讀和寫作訓練,可以很好地培養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平時的教學訓練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訓練,在課堂上多讓學生開口講英語,組織“課前5 分鐘演講”等活動,不斷提高其英語表達能力。同時,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廣泛閱讀,鼓勵其在讀好課內文本的同時,積極進行課外英語讀物的拓展閱讀,從閱讀中積累和豐富知識,更加深入地了解美英等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特點和語言習慣。同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好詞佳句,學習領悟英語寫作技巧,并運用到寫作中,逐漸通過閱讀增強語言能力,提高寫作水平,真正實現閱讀、寫作有機融合、相互促進。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生活在不同的國度,思維方式自然存在很大差異。我國學生習慣運用漢語思維表達和交流思想,在寫作過程中不經意間就會以慣用思維寫出“中式英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使其學會運用英語思維表達思想、錘煉語言。語言思維其實就是語感,漢語說多了,平常體現出的就是中國思維,同樣的道理,英語多讀、多寫,也可以產生英語思維。學生在閱讀和寫作訓練過程中,可以不斷地接觸英語文化,形成英語思維。久而久之,自然會改變思維方式,學會用英語思維思考問題、表達思想。因此,長期系統地對學生進行閱讀、寫作訓練,對于培養其英語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極其明顯的效果。
舒伯特(Schubert)曾在Reading is writing 一文中提到:教科書所采用的課文是寫作材料的基地,由此可見閱讀與寫作密切的關系。一定量的閱讀是知識的積累和輸入,而寫作實施則是檢測知識掌握的程度,即知識的輸出。一篇好文章的形成離不開豐富的素材積累和深刻的思想感悟,而閱讀則是積累素材和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閱讀各種書籍,學生可以學到很多科學文化和社會知識,了解多元文化特點,掌握新理念,開拓新思維,也可以從閱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提高觀察實物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學習、借鑒豐富的語言技巧,學會運用生活素材組織文章,學會謀篇布局,讓自己的文章清晰流暢、合情合理,也可以使文章豐富多彩、有血有肉。由此可見,閱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知識,還能夠使其開闊思維,提升英語綜合能力,有效提高寫作能力。
培養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對提升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如何讓其在學習過程中探究和鞏固更多的讀寫技能,應作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積累詞匯,加強對詞匯的理解、鞏固和延伸,學會通過增加詞組、分解詞組等方法快速記憶、積累詞匯,從而強化和提升其詞匯記憶能力。要想寫出一篇好文章,首先要有足夠豐富的詞匯積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廣泛閱讀,不僅能夠理解詞匯、句子等的意義和用法,掌握豐富的寫作技巧,還能夠積累好詞佳句,在寫作中“文思泉涌”,讓文章一氣呵成、內容豐富。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創設恰當的情境和輕松的氛圍。在組織常規閱讀活動的同時,教師可適當開展趣味閱讀比賽、課本劇編演、英語對話等活動,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符合其年齡特點的英語故事、英語劇本等,使其喜歡閱讀、沉醉于閱讀,在長期快樂的閱讀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英語寫作是語法知識的綜合運用,也是學生文化品格的綜合體現。初中英語課本和課外英語讀物蘊含大量英語國家的歷史人文內涵。由于中西方地域不同,在風土人情、文化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大部分學生習慣用中國的語言習慣和文化思維交流和寫作,這給培養英語思維和語感、提升核心素養,深入學懂英語帶來了一定的阻力。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同樣的語句在中國和美國可能意思不同,內涵不同,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語感,對西方文化沒有一定的了解,就很可能產生誤解;如果把這些錯誤的理解運用到寫作中,就會造成詞不達意,甚至與自己的原意背道而馳的情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了解和研究課文中涉及的英語文化習俗,掌握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應引導學生加強對原文和譯文的對比閱讀,既要看漢語文章的英譯本,又要看英語文章的漢譯本,通過對比閱讀,使其更加清晰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和語言的差異,從而使其逐步培養英語思維,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提升中英文表達隨機切換的能力,最終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新時代初中生的思維比較活躍,知識面比較廣,有較強的交流、溝通能力。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圍繞教材內容組織學生統一閱讀,按部就班地進行簡單分析和講解。一堂課下來,學生只是在固定框架內掌握了有限的知識,在精讀、深讀、細讀等方面收效甚微。有鑒于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終極目標出發,敢于改變過去單一的教學模式,從閱讀內容、閱讀步驟、閱讀方式等方面大膽創新,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其個性潛能,開發其語言思維。首先,在閱讀內容上,要延伸課外文本。課外文本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涵蓋多方面的知識,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開闊其視野,提升其綜合能力(金豐平2019)。教師還可以推薦一些學生喜愛的文章和書籍,特別是適合其個性特點和閱讀規律的課外書籍,如《黑布林英語閱讀》系列,Peter Pan、Black Beauty、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Treasure Island 等曲折離奇的故事,使其樂于閱讀,并習得詞匯,了解西方文化,掌握寫作技法。其次,在閱讀步驟上,可以讓學生多重閱讀,步步為營,逐層提升。第一遍是初讀,簡單了解文章內容,對不懂的單詞和語句進行標注、查閱、理解和掌握;第二遍是深讀,深入了解文章內涵,接受文化熏陶,把一些好詞佳句記錄下來,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測試,加強和鞏固閱讀成效;第三遍是細讀,對文章細節進行研讀和總結,歸納文章的寫作特點、詞句運用技巧等,可以讓學生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見解,如用英語簡要復述文章內容,對好詞佳句和精妙技法進行仿寫等,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最后,在閱讀方式上,可以采用集體閱讀和自主閱讀相結合的方式,在完成常規課堂閱讀任務的同時,允許學生自主拓展閱讀,細讀課文,深入研讀喜歡的句段,從中捕捉更加全面和細膩的信息,也可適當延伸閱讀,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大多數初中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教師可以鼓勵他們提煉寫作主題,以此提高其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大多數教師很難直接確立切實可行的寫作主題,可以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好的題材,有針對性地實施寫作教學,指導學生的寫作過程。通過全面、細致的閱讀,學生能夠獲取相關寫作經驗,并通過不斷思考拓展邏輯思維,豐富情感態度,并在英語寫作中很好地表達。教師要鼓勵和帶動學生多開口說英語,運用英語進行對話和日常交流,引導其通過閱讀積累有趣的素材,并就素材內容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深入探究,確定主題,展開寫作,通過讀寫融合提高讀寫能力。
自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由語言知識點的掌握和運用轉向培養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讀寫能力是大部分學生的短板,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生讀得不多、寫得較少,未全面形成英語語感和思維。要想擁有良好的語感和思維,需要長期大量的積累和訓練,僅靠課內有限的課文內容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盡量拓展課外閱讀,廣泛積累詞匯,多渠道培養語感,多角度開發英語思維,從而形成寫作思維邏輯。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教師除了要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外,還要預留一定的自主閱讀時間,讓學生拓展閱讀一些與課堂內容相關或類似的課外讀物,使其對課堂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掌握得更加牢固,領會得更加豐富,更好地形成英語寫作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快樂學習最能體現學生的學習效果和主觀能動性。教師要經常舉辦第二課堂活動,在課堂內外為學生營造有趣、愉悅且輕松的英語閱讀氛圍,不斷開闊他們的閱讀視野。比如,在閱讀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課本閱讀材料的拓展和延伸方面的閱讀探究;學校廣播站適當播放英語誦讀作品,在教室內設置閱讀角、閱讀吧;舉辦相關閱讀活動、節日英語派對等。教師通過營造輕松、愉悅的英語氛圍,使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激發表達欲望,使寫作得心應手,水到渠成。
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方針政策下,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尤為重要。讀寫能力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體現,也是學科核心素養的重中之重。教師應注重讀寫融合,以寫帶讀,以讀促寫,融會貫通,注重對學生進行方法和策略的引導,在課堂內外營造輕松、和諧的讀寫氛圍,促使其樂于閱讀、愛好寫作,不斷培養其綜合素質,提高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