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紅 顏蕾 史嘉煒(上海市長寧區天山中醫醫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變化,使得冠心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冠心病臨床發病的特點較為顯著,一旦出現就會對人們的健康造成極大威脅。因此,提高大眾對冠心病的認識,及早預防、干預就尤為重要。
冠心病的全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是由于多種因素導致血管壁受到損害,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膜形成白色粥樣斑塊,促使血管內膜明顯增厚,血管腔也變得越來越狹窄甚至阻塞,導致血液流通受阻。冠狀動脈會為心臟不間斷地提供血液供應,一旦出現冠狀動脈硬化以及管腔狹窄等情況,就會導致心臟血液供應失常,心臟肌肉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或壞死,從而出現胸悶胸痛,即心絞痛發作的典型臨床癥狀。
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輕重緩急也大有不同。而病情的輕重程度與患者冠狀動脈管腔狹窄程度有著密切聯系。管腔輕度狹窄的患者,日常工作、學習可沒有明顯的自覺癥狀,而在身體過度勞累、劇烈運動后可能引發胸痛,但這類患者癥狀持續時間較短,且程度較輕。這種情況下,及時休息或服用擴張冠狀動脈藥物后癥狀可迅速消失。其本是冠狀動脈的狹窄,且狹窄處的斑塊較穩定,平時無癥狀,心電圖及相關輔助檢查無陽性表現,冠狀動脈造影可有血管狹窄病變。
冠狀動脈管腔狹窄程度較重的患者,在冠心病癥狀發作后,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系列較為嚴重的問題。如果患者存在長期的心臟肌肉缺血缺氧,心臟功能會明顯下降,并進一步致使心臟擴大。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導致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即心肌梗死。患者出現心肌梗死后,臨床可見心前區疼痛、胸悶、氣短、惡心、嘔吐,嚴重時可伴煩躁不安、四肢厥冷、面色蒼白等一系列癥狀。因此冠心病的病情有輕有重,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分析、診斷。
許多冠心病患者在疾病治療期間存在一些疑惑,那就是冠心病能治愈嗎?就目前全球醫療技術水平來講,冠心病尚且屬于一種需要終身治療的疾病。但冠心病雖然“復雜”,其發病也是有跡可循的,可以通過一些癥狀表現來早期識別冠心病,從而對冠心病盡早進行干預,降低疾病進展及惡化風險。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冠心病早期患者可能出現的癥狀:
1.在勞累或者精神緊張的情況下,會突然表現出胸骨后或心前區悶痛,或緊縮樣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續3~5 分鐘,休息后能自行緩解。
2.過分飽食或者在寒冷天氣時感到心悸或胸痛。
3.開展體力活動時,經常會伴有氣促、心悸、疲勞以及呼吸不暢。
4.夜間睡眠如果枕頭過低,會存在明顯的憋氣感,只有將枕頭墊高才會消除這種感覺。同時在熟睡的過程中,會因憋氣而突然清醒,伴有胸悶、心悸、呼吸不暢,坐起來一段時間后才能緩解消除。
5.日常生活中反復出現脈搏不齊,比如不明原因心跳過速或過緩。
若出現以上情況,應及時就醫,通過全面檢查開展相應的治療,將疾病控制在早發階段,從而更好地降低疾病對患者帶來的后續不良影響。
臨床上針對冠心病的治療需根據冠狀動脈病變的部位、類型、血管狹窄的程度等來決定進一步的治療措施,目前常用的治療手段如下:
藥物治療是冠心病的基礎治療,也是控制病情進展,緩解癥狀的關鍵。首先,通過藥物治療防治冠狀動脈的斑塊進展,比如常用的他汀類降脂藥物;其次,冠狀動脈內的斑塊破裂會引起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因此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阿司匹林;此外,還可以使用一些防治心絞痛的藥物,比如硝酸酯類藥物、鈣通道阻滯劑、β 受體阻滯劑等。
當冠心病患者僅依靠藥物治療不能改善心肌缺血的狀態、改善血液供應時,就需要采取進一步的治療措施,目前介入治療成為手術治療之外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此方式屬于微創治療,操作便捷,痛苦少。介入治療主要是通過患者大腿根部的股動脈或者手腕上的橈動脈,經過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狀動脈里面,達到解除冠狀動脈狹窄的目的。
對于結構復雜、病情嚴重的冠心病患者,可以選擇手術治療,常見的手術治療方式就是冠狀動脈搭橋術,這需要從患者身體其他部位截取一段血管,然后將血管兩端分別銜接在狹窄或堵塞的冠狀動脈兩端,讓血流通過心肌的血管實現繞道而行,以此恢復心肌供血及供氧。手術治療創傷較大,但是對于部分患者來說療效顯著。
很多患者注重冠心病的治療,其實冠心病的預防更為重要。在冠心病發病之前,積極的預防措施和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發病風險。那么對于冠心病高發人群,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預防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在春夏交替時節,晝夜溫差較大,外出時不僅要注意身體保暖,還要特別注意頭部及四肢的保暖。
2.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每天早睡早起,不管工作還是生活都要勞逸結合,避免熬夜,學會及時疏解壓力及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3.保持合理科學的飲食結構,避免吃一些肥膩或者太咸的食物及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還要遠離高脂肪及高熱量的食物,如果長期攝入一些高脂肪及高熱量食物,不僅會導致血脂快速增高,還容易在短時間內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增大。在科學飲食調養過程中,要戒煙限酒,吸煙會對血管內膜造成損害,導致突發血栓,而過量飲酒會造成血管內皮受損,促進動脈斑塊形成。
4.對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脂血癥的患者,要對這些疾病做好日常防治工作,盡量將血糖、血壓及血脂水平控制在穩定的范圍內。
5.對于老年人來講,日常應保持大便通暢,因便秘時用力屏氣容易誘發心肌梗死。
6.日常開展適度的運動鍛煉,比如選擇慢走散步或者打太極拳等中低強度運動,每次活動都要以適度出汗為宜,而又沒有心臟不適感。如果天氣不好,則要盡量避免在驟冷或者大風天氣下外出鍛煉,此時可以選擇室內鍛煉活動,并在運動前根據當天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
7.一般醫護人員或者家屬可適時適地對患者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通過科學的健康教育,讓冠心病高發人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的健康意識,從而有效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提升整體的生活質量。
總的來說,根據目前醫療技術水平,這類疾病暫時還難以完全治愈,但病情可防可控。在醫師的指導下規律服藥是控制病情的基礎。日常疾病預防也是重中之重,合理的作息、科學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及積極的心態是提升治療效果、保障健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