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祖紅
摘要:在小學階段,教師重視錯題集的使用,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錯題整理習慣,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當前小學數學錯題集在整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立錯題集分類、減少重復題整理兩項改進建議。在錯題集整理與利用方面,提出總結錯題原因、重視整理解題思路、及時謄抄錯題、建立錯題集回顧反思習慣、鼓勵性評價等策略,以期更好地發揮錯題集的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學段;錯題集;整理
錯題集的使用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減少學生在同類型題目上反復出錯的情況。當前,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錯題集的使用已經開始普及,教師要求學生將課堂練習、數學作業、考試測試中出現的問題摘錄到錯題集上。最開始使用錯題集時,部分學生會覺得增加了學習量,但從長遠來看,錯題集的建立能夠降低學生的錯誤率,提高學習效率。目前,還有一些學生沒有學會如何利用錯題集這一寶貴資源,因此,教師應掌握科學的錯題集整理及使用方法,引導學生真正重視錯題整理。
1? ?當前小學高學段數學錯題集利用存在的不足
1.1錯題集的質量參差不齊
通過對學生的錯題集進行檢查發現,錯題集的質量參差不齊,主要表現為部分題目質量不高,存在一些偏題、難度適宜的題目或者過于簡單、沒有必要收錄的題目,題目摘抄選擇的不合理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學生對錯題集的謄抄方式也不夠科學。有些學生只是簡單地做一遍錯題,抄錄題目和標準答案,并沒有融入自己的思考,題目摘抄后并沒有對重要的反思進行記錄。這樣的摘抄更多的是形式上的整理,而非對題目的深入思考和總結,因此,此類錯題集對學生學習的幫助較為有限。
1.2錯題集內題目排列雜亂
缺少對題目的分類是造成錯題集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錯題集內題目的排版是雜亂的,知識點就會混雜在一起,這會給學生的查閱帶來困難,不利于其形成系統性的知識體系。錯題集內題目排列雜亂主要有兩點原因:其一,學生缺少分類的意識和習慣;其二,學生摘錄錯題時是按照錯題順序進行的,沒有給同類題型留出空間。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使用錯題集時,不僅要對抄寫內容進行規定,而且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歸類意識,以此提升學生的排版能力。
1.3缺少對錯題集的回顧
部分學生缺少對錯題集的回顧習慣,為了應對教師布置的任務而進行摘錄,往往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利用錯題集的重要性,并且有些學生只在考試前才開始使用錯題集,這樣做的效果遠遠不如平時就使用錯題集理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督促學生及時回顧錯題集,并且認識到錯題集的重要性,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使用錯題集的態度。
2? ?小學數學錯題集的整理方向
2.1分類有序,排列得當
及時回顧錯題集能夠大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雜亂無章的錯題集不僅容易使學生思維混亂,而且會降低學生使用錯題集的效率。基于此,教師可以從依據題型分類、根據錯因歸類、易錯難點單獨整理三個方面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
2.1.1依據題型分類整理
學生對錯題進行整理,根本目的是減少類似題型的錯誤率,其核心是避免學生在同一個知識點上反復丟分。因此,教師要提升“舉一反三”的能力,即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我為什么會在同一個知識點上出錯?這個知識點有哪些變式?”。因此,學生在建立錯題集時對題型進行分類非常重要,在同一個知識點的框架下,將錯誤的題型全部歸類在一起,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到底在哪些地方“反復跌倒”。
針對一些學生并沒有給相同題型留出足夠空間的問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將錯題集“分頁”,依據本冊書的知識框架,將錯題集平均分頁,再在每個單元的框架下進行細分,這樣學生便有足夠的空間進行謄抄了。以五年級下冊的知識點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將錯題集分為八個部分,即觀察物體、因數與倍數、長方體與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圖形的運動、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然后再在這八個部分的框架下進行每節的細分。學生在做錯題目后只需要找到對應的位置便能夠填寫了,再結合“書簽”“便利貼”等工具,使整體分類變得更加有序。
2.1.2根據錯因歸類整理
錯題集的整理并不需要將錯誤的題目全部整理到本子上,而是要選精、選優。因此,在整理題目時,對于錯誤原因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小學生的數學錯題常見原因包括對題目理解不準確,運算過程錯誤,概念理解錯誤,粗心大意,沒有掌握解題方法等。通過對不同題目的錯因進行分類,能夠有效避免再次出現同類錯誤。
2.1.3易錯難點單獨整理
對考卷中的題目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教材中每個單元的易錯點一般為固定的幾處,并且考試難點也較為固定。因此,針對這些易錯點和難點,可以將相關的題目整理到錯題集中,以便學生進行重點復習和強化。同時,教師可以在錯題集中給出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點。通過對易錯點和難點的單獨整理,會提醒學生對相應板塊要重點關注,并且能夠提升解題能力和應對考試的能力。
2.2減少重復,詳略得當
調查發現,許多小學生抗拒寫錯題集的原因是認為摘抄錯題占用了自己大量的時間,增加了作業負擔。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錯題進行有效選擇,使摘抄減量、提質、增效。
2.2.1示范題與重復題謄抄有所區分
示范題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給出的一些典型的解題過程或者方法,用來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在進行錯題摘抄時,學生可以選擇性地摘抄一些示范題及其詳細的解題過程和思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點,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重復摘抄示范題,減少摘抄的重復性。在示范題下面如果有相同題型的錯誤題目,學生只需要簡要分析即可,能夠在減少學生摘抄量的同時,使教學效果依然有保障。
2.2.2建立題目的變式,不在同一個點丟分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教師可以針對每個知識點建立一些變式題目。這些變式題目在題目形式、題目要求以及題目難度上會有所變化,但核心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是相同的。在進行錯題摘抄時,學生可以選擇性地摘抄一些變式題的解題過程或者方法。通過摘抄不同類型的變式題,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即使出現學生比較陌生的題型,他們依然能夠根據經驗厘清解題思路。
3? ?小學數學錯題集的利用策略
3.1正確分析錯題產生的原因
找到錯題的歸因并進行針對性學習,能夠減少在同一個錯誤上失分的現象。通過檢查學生的錯題集發現,許多學生只是將自己做錯的題目抄錄上去,并在下面寫上正確的解題方法,缺少對錯誤原因的分析。這樣的錯題集即使建立起來,也很難對學生產生警醒。所以要真正利用好錯題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錯誤原因進行深度分析,并針對自己錯誤的“點”進行學習,使錯題原因變成寶貴的學習資源。
3.2重視對解題思路的整理
數學題目的數據信息會變,但蘊含在其中的知識點和針對這個知識點的解題思路卻萬變不離其宗。數學應用題中很多題目有相對復雜的解題步驟,學生將解題的數據代入公式一步步地摘抄上去固然詳細,但在后期回顧時,部分學生是沒有耐心再看一遍解題過程的。因此,學生在謄抄題錯時要注意對解題思路的整理。
3.3建立錯題集回顧與反思習慣
根據遺忘曲線的規律,真正記住自己的錯誤點和學會方法基本需要重復6次及以上,而許多學生只有在考試前才會回顧錯題集,這容易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對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定期回顧自己的錯題。例如,在早讀時許多學生會去看語文、英語等學科要背誦的內容,很少有學生會去看數學。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早讀時抽出時間看一看自己前一天的錯題,大聲朗讀解題思路,這樣學生每天都能對前一天的錯題進行及時回顧與反思,這是對學生記憶薄弱點的有效解決策略之一。
3.4進行鼓勵評價,增強學生信心
錯題集是一個寶貴的學習材料,而在實際學習中,部分學生對錯題集存在抵觸心理,抗拒面對自己做題中出現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改變對錯題集的錯誤認知,即錯題并非“污點”。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學生錯題集的使用效果進行評價,使學生能夠得到正向的反饋,正視自己改正錯題的每次進步。就錯題集的評價來說,教師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肯定學生的努力。在評價中強調學生使用錯題集的積極行為,如指出學生主動使用錯題集來查漏補缺的努力、表揚他們對自己學習的負責態度等。強調錯誤的價值。告訴學生錯誤是學習的一部分,也是成長的機會。學生通過錯題集可以發現自己在知識運用上的薄弱點。鼓勵學生的進步。關注學生在使用錯題集過程中的進步和提升,指出學生在解決錯題中的思考方式、解題方法或者答題技巧上的進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價值的。提供具體建議。在評價中給出具體的建議和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錯題集。鼓勵學生互相學習。鼓勵學生在使用錯題集的過程中互相交流和學習,可以組織錯題集討論小組或者互助學習小組,讓學生通過互相分享和討論提升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整理和利用錯題集是小學高學段學生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整理錯題集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薄弱點,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錯題集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回顧反思的好習慣。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積極探索錯題集的整理與創新之路,減少學生在錯題集整理過程中的重復性、機械性工作,更有效地發揮錯題集的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商蓮蓮.淺談利用小學數學錯題資源提升學習效率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5):106-108.
[2]趙婧.小學數學錯題的利用現狀及改進措施[J].小學生(下旬刊),2022(8):121-123.
[3]劉銀霞.“錯誤”也是一種資源:小學數學“錯題集”的有效利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8):65-67.
[4]余豐躍.小學數學錯題集的整理與利用[J].小學時代,2019(3):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