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汪敬 何煜 劉莎 李茂春 陳娜娜 胡爽 王嬋

摘 要:本文通過對我國農業農村數據采集、應用存在普遍問題的梳理,并結合當前主流對農業農村數據的研究成果,總結提出農業農村數據體系架構,包含自然資源信息、農業生產信息、組織架構信息和人員信息,給出農業農村數據標準化建設的思考,應建立農業農村數據的分類編碼標準、數據標準、數據交換共享標準和數據標準的實施驗證評估等,為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和數據庫的搭建提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數字農業農村,標準,數據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3.017
Research and Thinking o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ata Standards
ZUO Wang-jing1 HE Yu2 LIU Sha1 LI Mao-chun1 CHEN Na-na1 HU Shuang3 WANG Chan1
〔1. Chengdu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2. Chengd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General Station(Chengdu Rural Economic Information Center); 3. Chengdu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Abstract: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common issues in the col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ata in China, and proposes a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ata system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current mainstream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ata, including natural resource inform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formation and personnel information. Considering the standardization work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ata,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classifi cation and coding standards, data standards, data exchange and sharing standards, and data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ata,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s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informatization and database construction.
Keywords: digital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standards, data
1 引 言
推動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已成為我國重要發展方向,通過對農業農村部與中央網信辦《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農規發〔2019〕33號)和《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農產發〔2020〕4號)等文件的解讀,結合物聯網、智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數字農業農村是推進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步發展,解決城鄉數字鴻溝的重要手段,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實施數字鄉村戰略的關鍵一環。
目前,我國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滯后,其中基礎較為薄弱,缺乏頂層規劃和響應數字農業農村標準化研究是制約農業農村領域數字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關于加強農業農村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函〔2019〕120號)強調應加強農業信息標準化研究和制定成為發展數字農業農村的首要目標,而農業農村數據的整合、統一和規范則成為了推動農業農村信息標準化發展的重要環節。本文將通過分析農業農村數據應用存在的問題,梳理構建農業農村數據的整體框架,為其標準化的研制和建設提供思路。
2 農業農村數據及標準化現狀問題
我國農業農村信息化和數字化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標準在頂層和各個重點領域建設提供指導和建議,其中解決農業大數據源問題,建立開放數據共享機制,提供統一標準接口是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1]。對比智慧城市及其他智慧領域標準,數字農業農村方面的標準缺乏頂層設計,在農業農村數據等重要領域方面同樣缺乏標準規范相應的建設。目前,農業農村信息化多以具體業務需求為開發目標,系統間關聯性不強,導致收集的數據相對孤立和閉塞,且缺乏統一的標準導致系統和數據間無法開放和共享,因此造成了系統重復建設,數據無法兼容和共享等問題[2]。
因此,數字農業農村標準化建設應在構建頂層的標準體系框架的同時,搭建數字農業農村的基礎數據資源子體系[3],規范數據名稱、類型和格式等,解決目前農業農村數據資源分散,數據獲取能力較弱,數據整合共享不充分等問題,支撐國家及各地方自建信息系統和平臺間數據的交互和共享。
3 農業農村數據體系構建
通過當前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和發展規劃,結合信息化和數據管理實際需求,建立農業農村數據體系架構是對農業農村領域標準化的頂層設計的完善和補充,數據體系架構將對幫助構建農業農村數據的分類、編碼等規范起支撐作用。本文結合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參考部分數字農業農村標準化工作模式和標準體系研究[2,4],構建農業農村數據體系,包括自然資源信息、農業生產信息、組織架構信息和人員信息,如圖1所示。

3.1 自然資源信息
自然資源信息是指農業農村相關土、地、水、氣等自然資源數據,包括土地資源信息的土壤數據、地塊數據、宗地數據等,水體資源信息的池塘數據、河流數據、湖川數據等,氣象信息的溫度數據、濕度數據、光照數據、降雨數據等。
3.2 農業生產信息
農業生產信息指農業生產活動過程中涉及的基礎數據,包括農業機械數據的農機設備數據、農機型號數據、農機生產廠家數據等,高標準農田信息的高標準農田基本數據、統計數據等,特色鎮、精品林盤、一般林盤基本信息的數據,農業基地基本信息數據,農業生產的糧食作物數據、經濟作物數據、蔬菜作物數據、水果作物數據、畜牧數據水產數據等。
3.3 組織架構信息
組織架構信息是指農業農村涉及的單位、機構、企業等組織的基本數據信息,包括村(居)委會、社區信息的基礎數據,經濟組織信息的農業企業數據、養殖場數據、獸藥生產和經營企業數據、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數據等,公共服務機構信息的監督機構數據、教育機構數據、農機推廣機構數據、高校研究院所數據、服務組織機構數據、農業協會數據等。
3.4 人員信息
人員信息是指農業農村涉及的各類人員的基礎數據,包括執法和監督管理人員信息的基礎數據,農村檢討與人員信息的家庭基礎數據和該家庭成員基礎數據,農業職業經理人信息的基礎數據,農機人員信息的基礎數據,農業專家信息的基礎數據,散養戶信息的基礎數據,獸醫信息的官方獸醫數據和執業獸醫數據,種植戶、漁民信息的基礎數據等。
4 農業農村數據標準化建設的思考
通過對農業農村數據現狀分析及數據體系的構建,本文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制定農業農村數據相關標準及配套的標準化工作,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
4.1 建立數字農業農村數據的分類及編碼相關標準
面對數字農業農村數據采集相對隨機和孤立,農事生產、農村管理、電商管理等各類數據因信息系統開發的不同出現分類不清晰,定義模糊和重復建設、采集等情況。因此根據需要建設數字農業標準化頂層設計的思路,數字農業農村數據標準化工作需要研究和制定數據分類及編碼的標準。參考本文中給出的農業農村數據體系架構,統一農業農村的數據分類,并設計數據分類編碼規則,給出不同數據的具體編碼,方便農業農村信息系統和平臺相關數據庫的建設和使用。
4.2 研制數字農業農村數據格式相關標準
鑒于農業農村數據在各個業務系統存在同樣的數據不同定義問題,單條數據需要明確其名稱、格式、內容等,為統一已建國家系統、地方管理部門自建系統和企業內部系統間的數據內容,數字農業農村數據標準化研制應編制相應的數據標準,根據數據分類和編碼,明確每個類型下包含的數據項名稱、格式、說明,規范每條數據的定義,打破信息系統和平臺間的數據壁壘,推動農業農村領域數據無障礙的交換、共享和開放,減少各地方監管部門和企業數據在不同系統間重復錄入的問題,支撐數字農業農村發展。
4.3 規范數字農業農村數據交換共享標準
國家已上線的有關農業農村的平臺和系統包括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全國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平臺、全國農村人居環境信息系統、養殖場直聯直報信息平臺、中國飼料工業統計信息系統等,地方監管部門和相關企業多為手工填報,為響應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部分地區著手開展農業農村智慧化平臺的建設工作,用于解決多系統重復錄入的問題。
因此在規范統一數據的分類和編碼、數據格式和內容后,數字農業農村標準化工作應研制相應的數據接口標準,從數據交換共享的內容、方式和頻率等各個環節,規范統一數字農業農村相關國家系統、地方系統和企業端間數據接口標準,為進一步做好農業農村相關平臺間的交換、共享和開放奠定良好的基礎。
4.4 數字農業農村數據標準的實施驗證與評估
農業農村數據標準應能夠實施落地并符合農業農村行業的實際需求。因此新制定的數據標準需要進行實施驗證和評估,以確保標準的先進性、適用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可建立對數據標準的評估機制,對標準在實際使用中出現的問題采取審核評估[4],可通過開展標準化試點的方式,選取在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基地或企業開展數據標準的標準化試點工作,分析現階段制定的數據相關標準的不足和問題,確定改進的目標,完善農業農村數據體系框架和具體標準內容,推動數字農業農村和標準化的可持續性發展。
5 結 語
當前,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才剛剛起步,作為其技術支撐的標準化工作還處于探索和完善階段[5],農業農村領域的數據采集、應用的現狀和問題將阻礙數字農業農村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利用標準化的手段去摸清和規范農業農村領域數據的種類、格式和系統間交換共享的方式。通過搭建合理的農業農村數據體系和制定完善的數據標準,數字農業農村信息化系統建設、數據庫建設、系統間的數據交互才能有依可考、有標可參,這也是響應國家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推動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的必要手段。
參考文獻
[1]趙春江.智慧農業發展現狀及戰略目標研究[J]. 智慧農業(中英文), 2019, 1(1): 1-7.
[2]仝國棟,應珊婷.智慧農業標準化現狀分析及標準體系構建[J].中國標準化,2022(6): 112-117.
[3]陳娜娜,白玲玉,何煜,等.數字農業農村標準體系建設及思考[J].中國標準化,2021(23):90-93.
[4]陳娜娜,白玲玉,何煜,等.數字農業農村標準化工作模式分析及思考[J].中國標準化, 2022(6): 108-117.
[5]沈科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淺談智慧農業標準化[J].中國標準化, 2022(6): 118-121.
作者簡介
左汪敬,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智慧城市標準化。
何煜, 碩士,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信息化、智慧鄉村。
劉莎,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智慧城市、市場監管標準化。
李茂春,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智慧城市、城市管理標準化。
陳娜娜,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智慧城市標準化。
胡爽,碩士,研究方向為農業信息化。
王嬋,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智慧城市標準化。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