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 黎亮 高燦中 張雪

摘 要: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自2017年試點,2019年全面實施,五年來我國氣象觀測業務已步入標準化、規范化的軌道。在地面觀測自動化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避免標準實施和業務工作“兩張皮”的現象,其落腳點在市縣兩級氣象部門。通過對質量體系和觀測業務四大業務流程的分析,提出相應對策,確保體系在市縣兩級運行的適宜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ISO 9001,PDC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3.038
Applic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at City and County Levels
LIU Rui1 LI Liang1 GAO Can-zhong1 ZHANG Xue2
(1. Bazho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2. Weather Modifi cation Offi ce of Bazhou District)
Abstract: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piloted since 2017 and fully implemented in 2019. In the past fi ve years,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business in China has entered the track of 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round observation automation reform, how to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disconnection between standard implementation and business, it depends on 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at the city and county level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our major business processes of the quality system and the observation busines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ensure the sui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s operation at the city and county levels.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O 9001, PDCA
在中國氣象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氣象觀測領域率先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工作[1]。白水成、李尚錦、陸楊等[2-4]分別就陜西、四川、貴州等地的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成果進行了分析,驗證了質量管理體系在促進氣象觀測業務工作方面的有效性。劉敏、孟茹等[5,6]分別就質量管理體系在基層綜合氣象業務管理工作和PDCA循環在地市級氣象觀測質量管理方面的應用進行了探索,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本文通過對ISO 9001標準和氣象質量管理體系體系進行分析,針對市縣兩級氣象部門如何落實好體系標準要求,提出相應對策,從而促進氣象觀測效益的發揮。
1 質量管理體系簡介
1.1 ISO 9000族標準
ISO 9000族標準是當代質量管理成果的產物,它可以幫助組織提高質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提高產品質量。質量管理體系堅持以顧客為關注焦點、領導作用、全員積極參與、過程方法、改進、循證決策、關系管理等七項原則,運用PDCA循環過程方法,即“策劃-實施-檢查-改進”,從而使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更為科學與完善,質量管理與國際規范接軌,更加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從而獲取內外部信任,推動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7]。
1.2 ISO 9001:2015標準
目前使用的ISO 9001:2015版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共七類28個大條款。標準更加注重全員積極主動參與和組織利益相關方的互利互惠,將管理理念提升到過程績效,從而讓組織依據行業特點和管理文化形成自己特有的管理模式。同時,標準采用PDCA循環和基于風險的思維,確保了質量管理體系各過程能得到充分的資源和管理,確定改進機會并采取行動,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影響,并充分利用出現的機遇。這也充分體現了質量管理體系的靈活性和適用性。
2 四川省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
中國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過程方法為抓手,確定了業務過程、支撐過程和管理過程三個一級過程。四川省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以下簡稱:體系)在此基礎上明確了“省-市(州)-縣(市、區)”三級管理體系,確定了“觀測精密、服務高效、科技創新、持續發展”的質量方針,以業務系統運行、業務數據和服務質量、業務建設項目目標、科研建設項目目標、服務對象滿意度和重點工作完成率為質量目標。
3 觀測自動化與體系的關系
3.1 體系的三大過程
體系呈現“3-352”總體架構,即:業務過程(“3”)、支撐過程(“5”)和管理過程(“2”)三大過程。即業務過程由項目規劃質量管理、數據業務質量管理和裝備業務質量管理組成;支撐過程由裝備計量檢定、業務準入/準出管理、文件管理、采購和外包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組成;管理過程由體系策劃、評價改進構成,如圖1所示。

3.2 觀測自動化與三大過程的關系
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后,觀測業務流程由數據采集傳輸流程、數據質量控制流程、運行監控流程和裝備保障流程組成[8],其中臺站涉及上述四個流程,市局業務單位僅涉及裝備保障流程。自動化改革后的流程在體系中分屬業務過程和支持過程。業務管理主要以管理過程為主,項目規劃質量管理納入業務過程,業務準入/準出、采購和外包管理、人力資源等納入支撐過程。通過以上分析,質量管理體系的引入讓業務管理更加科學規范,也為四大業務流程的穩定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切實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有據可查的全鏈條管理。
4 市縣兩級的應用建議
4.1 拓展領導作用
領導作用是質量管理體系能否有效實施的關鍵,在市縣兩級的應用中,領導作用要發揮“1+1>2”的效益,即局分管領導作為本單位氣象觀測質量體系的最高管理者為管理體系的實施提供指導和框架,明確組織結構,提供必要的人、財、物等資源;業務管理部門應明確各部門在體系中的職責和權限的分配,對上級部門要求的質量目標進行分解、落實,結合本地實際,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業務檢查、培訓、考評等,完善修訂觀測業務工作流程,并對發現的問題、工作建議等及時反饋至局分管領導,局分管領導確保改進過程的落實,兩者相輔相成,促進PDCA過程循環的順利開展。
4.2 加強風險識別
標準將基于風險的思維應用于策劃和實施質量管理體系過程,并將“預防措施”融入其中來表達。市縣兩級業務部門應立足業務流程,開展風險識別。例如在網絡傳輸、電力保障、數據質量等側重預案建立;人工應急觀測、裝備保障等側重操作;運行監控、儀器維護、探測環境監測等側重日常落實。市縣兩級應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和人員素質,分類制定預防措施,在側重操作方面的風險建議強化業務培訓,明細操作步驟;在側重業務流程方面,建立應急預案,完善規章制度;在測場日常工作落實方面,可采用監督抽查、圖表化管理、提醒等方式。
4.3 創新運行模式
質量管理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通過實施過程方法,從而持續地滿足已知要求,應對新要求和期望以及復雜變化環境的挑戰。例如對陜西省、四川省、上海市的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對比,同一業務可能分屬不同的一級過程[9,10]。為讓體系與觀測業務流程相融合,市縣兩級根據各自業務現狀對質量體系文件構架進行重塑。例如以常見的“市級管理-縣級運行”模式分析,將質量管理體系的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重新梳理,構建工作清單、責任清單,讓管理要求和操作流程明確,責任落實到人到崗;建立應急保障預案、重建工作流程圖,保證業務工作穩定運行;以內審要求和績效評價為標準,結合目標考核和規章制度要求,制定考核表,定期開展檢查。從而讓氣象觀測業務質量穩步提升,管理水平規范有序。
4.4 重視成文信息
文件是質量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管理手段,其承載的媒介可以是紙張、照片、電子文檔等。質量管理體系的文件構架由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工作指導文件和工作記錄組成;其中僅工作記錄可以由標準或上級組織規定,也可以是組織根據自身工作情況制定的,它是開展各項工作后形成的工作紀律,是重要的實施結果或效果的證明材料[11]。市縣兩級在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工作時,必須要認識成文信息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策劃階段、不合格整改方面的成文信息;同時也不要拘于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要求,要靈活應用各類信息平臺、管理臺賬、圖表來進行業務環節留痕。
4.5 有效適宜的溝通機制
有效的溝通才能保證體系正常運行。溝通分為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交流,可以是單向的、也可以是雙向的。內部交流方面,業務管理部門通過監督考核、專題調研、文件通報、日常工作交流等方式對縣級臺站在體系運行過程中的亮點、不足點及時發現,同時對管理方式、成效存在的漏洞及時整改優化。本組織內可通過開展內審自評、質量例會、復盤總結、自查自糾等方式,促進體系的正常運轉。外部交流方面,通過定期走訪、電話溝通等方式與政府政策部門、相關企業等進行溝通,提高體系的有效性。
5 結 語
體系在市縣兩級氣象部門的有效運用,是發揮其效益基礎。市縣兩級氣象部門要以標準為指導,轉變管理理念,創新工作方式,將PDCA過程方法和風險思維融入到實際業務中,從而促進氣象觀測業務質量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于新文.構建質量管理體系新模式 推動中國氣象高質量發展[N].中國質量報,2018-06-21(004).
[2]白水成,周林,郭江峰,等.ISO 9001標準在陜西氣象觀測業務領域的應用[J].陜西氣象,2020(1):51-54.
[3]李尚錦,胥志強,曾元,等.基于臺站業務質量探討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應用成效[J].中低緯山地氣象,2022,46(2):106-108+117.
[4]陸楊,李迪.淺談貴州省氣象局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J].中低緯山地氣象,2020,44(4):93-96.
[5]劉敏,薛小寧,賀彩萍.基于質量管理體系的基層綜合氣象業務管理分析[J].中低緯山地氣象,2021,45(5):122-124.
[6]孟茹,馬艷,鄭薇薇,等.基于PDCA循環的地市級氣象觀測質量管理實踐[J].陜西氣象,2020(5):55-60.
[7]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GB/T 19001-2016[S].
[8]中國氣象局.關于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中氣函〔2020〕42 號)[Z].2020.
[9]夏雪,胡春,鄭麗英.ISO 9001標準在四川省氣象觀測領域的應用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2(7):156-158+169.
[10]榮裕良,張佳婷.上海氣象綜合觀測質量管理體系改進初探[J].中國標準化,2021(17):411-413.
[11]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GB/T 19000-2016/ISO 9001:2015[S].
作者簡介
劉銳,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地面觀測業務管理和儀器裝備維護維修工作。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