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林,劉厚材,李安洪△,潘賜明
(1.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5;2 云南中醫藥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三陰交穴在現存文獻中,首見于《針灸甲乙經》:“三陰交,在內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并提出了三陰交主治“主足下熱,脛疼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至目前三陰交穴主治婦產科疾病、脾胃虛弱諸證、失眠、下肢痿痹等多個系統病癥,其主治范圍日益廣泛。在臨床運用三陰交穴治療的具體方法也隨著現代科技發展日益豐富,如結合電針儀、穴位埋線、穴位注射等技術,故而對此穴進行研究有深刻意義。目前關于三陰交的研究主要是從其治療各種疾病的療效及與其他穴位配伍提高療效的角度出發,缺乏文獻以可視化方式展示三陰交在研究中的應用。
CiteSpace是德雷克塞爾大學陳超美教授使用JAVA語言,基于科學計量學和數據可視化分析開發的引文分析軟件,能夠對研究領域的相關文獻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從而明確該領域的研究現狀與熱點分布[1-2]。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6.1.R6版本,對三陰交穴的研究進行文獻計量學研究,繪制作者、機構、關鍵詞相關圖譜,并進行可視化分析,為推動三陰交穴的知識網絡圖譜的完成奠定基礎。
1.1數據來源與檢索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CNKI)為數據來源,為避免遺漏,經多次預檢索后,確定通過高級檢索主題“三陰交”AND篇關摘“三陰交”,時間跨度從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4日,排除會議、報紙、學位論文、數據挖掘、綜述等無效文獻,共檢索出3 847篇文獻,經人工復檢后,共獲得相關文獻2 251篇。
1.2研究方法 將文獻從CNKI以refworks格式導出,通過CiteSpace6.1.R6軟件轉換成可識別的文件格式,將數據導入CiteSpace中,繪制作者、機構、關鍵詞相關圖譜。
2.1年發文量 以每年為1個時間節點,通過分析2003-2023年關于三陰交穴的研究年發文量(圖1)發現,近20年間三陰交穴的研究總體呈波動下降趨勢,2010年以前對于三陰交穴的研究一直處于平穩上升趨勢,在2010年達到最大發文量(267篇);2010-2019年開始整體趨勢呈波動下降,年均發文量約190篇;2019-2020年發文量增加56篇,此后呈下降趨勢,到2022年為近20年來最少發文量(127篇)。

圖1 年發文量趨勢圖
2.2作者分析 納入文獻中有693位作者,在CiteSpace 6.1.R6軟件上的作者關系圖譜中形成693個節點756條連線,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朱江團隊、任曉暄團隊、張露芬團隊為該領域的核心團隊,郭孟偉團隊和趙雅芳團隊為重要研究力量。將發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進行排列,見表1。依據普賴斯定律[3]計算出核心作者的最低發文量約為5篇,故核心作者共有27位,占總發文量的3%,提示關于三陰交穴的研究領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團隊。

表1 發文量前10的作者

圖2 作者關系共現圖譜
2.3機構及合作關系 納入文獻中涉及549個機構,在機構關系圖譜上形成549個節點271條連線,見圖3。并將排名前10的機構進行排列,見表2。從圖表中可以看出研究機構主要是各個中醫藥大學,研究發文量排前3的機構分別為天津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整體可看出天津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醫院為該領域的核心機構,并與其他機構有較多的研究交流,對該領域有著較大的影響。而如山東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等與其他省份高?;蜥t院合作甚少。

表2 發文量排名前10的機構
2.4關鍵詞
2.4.1關鍵詞共現分析 在納入的2 251篇文獻中,在關鍵詞共現圖譜上形成625個節點1 434條連線,如圖4所示,其網絡密度為0.007 1。文章的關鍵詞代表了其所述主題與中心,通過關鍵詞共現分析可以直觀地反映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4]。根據關鍵詞出現的頻次進行排列,如表3所示,排除主題詞“三陰交”,排名前3位的分別為“針刺”“針灸療法”“電針”。再結合其他高頻次關鍵詞,可將關鍵詞主要分為“治療手段”“主治病種”“穴位配伍”“療效觀察”四類。治療手段以“針刺”為主,主治病種為“痛經”“失眠”“尿潴留”,多與“足三里”“關元”“合谷”等穴配伍,以“臨床觀察”為主要療效評估指標。

表3 關鍵詞排序情況表

圖4 關鍵詞共現圖譜
2.4.2關鍵詞聚類分析 在圖4的基礎上,為更加清楚地展示出三陰交穴研究領域的熱點及趨勢,選擇用LLR算法對聚類的關鍵詞進行標記,展示出排名前11的聚類(圖5)。聚類模塊值(Q值)為0.550 6(>0.3),平均輪廓值(A值)為0.81(>0.5),表明該聚類結構顯著且結果是合理的[5]。表4為各聚類具體數值排列表,排除主題詞“三陰交穴”,最高中心度為#1針刺治療(強度值為0.876),表明三陰交穴用于臨床針刺治療較廣泛。

表4 關鍵詞聚類排列表

圖5 關鍵詞聚類共現圖譜
2.4.3關鍵詞突現 關鍵詞突現又叫關鍵詞爆發點,反映出該時間區域受到廣泛關注的主題詞,通過圖譜可直觀了解到某領域的前沿。在CiiteSpace的“Control Panel”中點擊“Burstness”,得到21個突現詞,見表5。圖中可看出艾灸(強度值為9.49)、穴位按摩(強度值為3.15)、數據挖掘(強度值為4.40)在近幾年激增明顯。

表5 關鍵詞突現情況
2.4.4關鍵詞時間線圖 對聚類后的關鍵詞譜進行時間線視圖,菜單欄“Display”選擇“Timeline View”。得到關鍵詞時間線圖,以下對除主題詞外的主要聚類按時間發展進行詳細論述。
2.4.4.1聚類1 包括#1針刺治療、#6針刺、#8針刺療法,針刺是通過使能量進入或離開人體的方式,使陰陽兩者恢復平衡。在臨床上針刺三陰交穴治療疾病被廣泛應用,三陰交穴有益腎調經、理氣止痛的功效,為女性生殖泌尿系統要穴,針刺三陰交穴,可通經絡、補肝腎、調沖任。另針刺還可止痛,雖然目前對于針刺止痛機制仍不明確,但通常認為針刺止痛涉及整個神經系統,并與神經體液、神經介質密切相關,是一個整體綜合的作用,是神經各部功能及體液各系統之間密切聯系相互激發而形成的鎮痛機制[6]。
2.4.4.2聚類2 包括#3電針,電針儀作為毫針結合現代化技術的產物,不僅減少醫者行針的工作量,還能提高毫針的治療效果,擴大毫針的治療范圍[7]。針刺入腧穴得氣后,在針具上通以接近人體生物電的微量電流,利用針和電2種刺激相結合達到治療目的。跟傳統針刺不同,電針是通過施加不同的頻率而產生不同的效果,尤適用于痛癥、炎癥、頑固性疾病等。
2.4.4.3聚類3 包括#7穴,腧穴穴位配伍是針灸理療的臨床外在表現,是針灸處方最基本的要素,是疾病針灸治療的基礎。在臨床上,三陰交穴常常與合谷、百會、陰陵泉、曲池等穴配伍使用,可以擴大主治范圍及提高療效。例如針刺合谷、三陰交穴可助產[8],針刺神門、三陰交穴可改善失眠所致的日間嗜睡[9]等。
2.4.4.4聚類4 包括#失眠,失眠病變臟腑主要在心、肝、脾、腎,三陰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經脈所交匯處,有健脾、柔肝、益陰之效,故臨床常以三陰交穴為主穴,再辨經論治,配伍其他腧穴以治療失眠。基于數據挖掘分析結果提示,臨床多選用三陰交穴與神門、內關、百會等穴配伍,且療效佳[10]。
3.1三陰交穴的基礎研究現狀 臨床研究的發展是以基礎研究為基礎,基礎研究可為臨床研究提供有效的科學技術和理論支撐。通過查閱文獻,關于三陰交穴的基礎研究大多數是總結針灸三陰交穴能夠治療疾病及其作用機制,如周宏圖等[11]通過整理《針灸大成》中關于三陰交穴的治療作用文獻,總結三陰交穴的主治、配穴規律;程中貴等[12]探討電針三陰交穴、合谷穴在分娩鎮痛中的機制;張小華等[13]探討針刺三陰交穴治療急性腎絞痛的機制研究。而關于三陰交穴的研究總結性文獻尚缺乏。
3.2三陰交穴的臨床研究現狀 三陰交穴作為臨床常用穴,在大量臨床研究文獻中出現頻次很高。通過本文檢索發現,(1)在運用三陰交穴的治療手段上除了傳統的針刺療法,近期電針、穴位注射、穴位埋線等關鍵詞激增,如艾瀟等[14]臨床觀察到電針三陰交穴、合谷可輔助藥物流產;陳梅娟等[15]對新斯的明注射三陰交穴治療產后尿潴留進行臨床研究;李金金等[16]通過數據挖掘發現在三陰交穴等進行穴位埋線以治療失眠療效顯著??梢娕R床治療手段已結合現代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可以極大地提高效率、臨床療效等,為針灸學的一大進步。(2)關于三陰交穴治療疾病時的臨床配穴,本研究挖掘出的配穴主要為足三里、關元、合谷穴等。足三里可梳理上、中下三焦之氣血治療頭面五官、心胸部、六腑、腰腿病癥等[17],治療作用非常廣泛。關元乃元陰元陽閉藏之所,有培元補腎、固精止帶、調經固本之效。合谷為大腸經原穴,總治頭面、神志、汗證、痛經等各類病癥,三陰交穴與其配伍,如范靖琪等[18]研究補合谷、瀉三陰交穴對促排宮內殘留的作用,擴大了主治范圍。但圍繞三陰交穴展開的配穴研究文獻量少,還需要以后的學者繼續深入探討。(3)關于三陰交穴的主治病種本研究篩查出的主要包括失眠、尿失禁、尿潴留、分娩鎮痛等,病種不夠豐富。三陰交穴在《針灸大成》中應用廣泛,涵蓋各科病癥,尤擅治療中醫內科疾病及中醫婦科疾病,基于此,在今后的臨床研究中,希望能繼續探討拓展三陰交穴的主治病種,推動對三陰交穴的研究進一步深入發展。
知識圖譜可以從大量文獻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19]。本研究通過CiteSpace軟件進行知識圖譜的呈現,初步整合了三陰交穴的研究熱點、研究趨勢,加強跨團隊、跨機構學術交流合作是目前研究領域需關注的問題,研究學者可從只注重研究傳統針刺治療手段轉向與現代科技發展接軌的治療手段的研究,擴大三陰交穴的臨床應用時的治療手段及提升療效。本研究可為相關領域學者研究選題提供一定的參考。
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1)僅對中文數據庫進行檢索分析,未涉及英文數據庫,造成分析結果存在不足;(2)由于CiteSpace軟件的限制,未能對被引文獻進行分析,使分析內容不夠全面。今后的研究可考慮完善數據庫,豐富數據來源,多軟件協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