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超,姜 輝*,田亞強,權永剛,賀云龍,劉心雨,李 瑜
(1.九圣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農業農村部西北內陸棉花生物育種及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新疆 昌吉 831100;2.昌吉州現代種業聯合會,新疆 昌吉 831100;3.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昌吉 831100)
為加強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體系建設,加快優質、高產、綠色農作物新品種的田間展示評價和推廣應用,促進農業生產轉型升級,淘汰劣質品種,從源頭上保障用種安全,解決農戶盲目購種,推廣適宜生產的優質品種[1],由中國種子協會棉花分會、昌吉州種業聯合會(聯盟)征集,九圣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瑪納斯縣六戶地鎮九圣禾試驗站承擔,以期篩選優質棉花品種、挖掘良種潛力,為生產種植提供理論依據,為昌吉州種業良性發展、市場秩序規范,農業穩產增收提供保證。
試驗地位于昌吉州瑪納斯縣六戶地鎮陳官渠村。試驗地前茬作物為棉花,土質為沙壤土,肥力中等、地勢平坦、地力均勻、滴灌方便。
參試棉花品種為通過審定、登記、引種備案的優質、專用、抗性好的品種,在瑪納斯區域占有一定市場份額,合計10 份,參試品種均為自主選育或獨家生產經營單位,種子全部由持有單位提供,明細見表1。

表1 參試品種明細
每個參試棉花品種播種面積為2 667 m2,采用2.05 m 寬膜,行長292 m,每個品種種植4 條膜,播種模式采用1 膜6 行,無重復,按平行順排。試驗播幅2.28 m,株距10 cm,行距66 cm,種植理論密度262 500 株/hm2,周圍設有保護行,出苗后在同一水平度定點調查。
4月14日完成整地,4月17日完成機器播種,用種量為25.5 kg/hm2,7月3日進行人工打頂,9月30日完成全區收獲,試驗采用渠水統一灌溉,合計澆水9 次,其中出苗水于4月23日滴定13 h,后從現蕾期開始每間隔10 d 滴水4 h,全生育期澆水量4 650 m3/hm2。累計施尿素480 kg/hm2,磷酸二氫鉀120 kg/hm2,棉花滴管專用肥(氮磷鉀配比15∶15∶15)525 kg/hm2。苗期中耕2 次,人工除草3 次,6月13日滴頭水,8月27日停水。化學防治蟲害9 次?;瘜W調控7 次,縮節胺使用量依次為7.5 g/hm2、12 g/hm2、37.5 g/hm2、60 g/hm2、150 g/hm2、195 g/hm2、225 g/hm2。
出苗后,采用隨機取樣的方法在每個品種的中行和邊行分別選擇連續的20 株作為一個群體樣本,做好標記并按順序進行編號,主要對其苗期、花鈴期、吐絮期內的生長狀況進行觀察記載。在吐絮前期調查各個品系的株高、始節高度、果枝數、單株結鈴數等農藝性狀;采用整株取樣的方法,依次采取棉株上、中、下部100 鈴作為考種花,測定單鈴重、衣分、纖維品質等。
在各個品種種植區域內取3 個樣點,每個樣點面積20 m2(8.77 m×2.28 m)。于收花后各小區取棉樣30 g,送中國棉花研究所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纖維品質(采用烏斯特HVI1000 型大容量纖維測試儀)。對棉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斷裂伸長率、斷裂比強度、整齊度指數及馬克隆值等纖維指標進行測定。
對調查原始數據進行統計整理,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 進行數據處理及相關分析。
由表2 可知,參試的10 個品種生育期天數集中在120~124 d,生育期最短的品種為新陸早57 號,生育期為120 d;生育期最長的品種為K07-12,生育期為124 d。

表2 生育時期及生長勢、整齊度性狀
由表3 可知,新陸早78 號出苗率最好,為94.67%;新陸早82 號出苗率最差,為84.14%。新農棉1 號株高最高,為76.2 cm;新陸早67 號株高最低,為67.4 cm。K07-12 始節高度最高,為25.6 cm;新陸早82 號始節高度最低,為22.5 cm。新農棉1 號單株果枝數最多,為7.4 臺;H33-1-4 單株果枝數最低,為6.6 臺。新農棉1 號單株結鈴數最多,為7.1 個;新陸早79 號單株結鈴數最低,為5.5 個。新陸早79 號單鈴重最重,為7.23 g;新農棉1 號單鈴重最輕,為5.71 g。
由表4 可知,在產量方面,新農棉1 號籽棉產量最高,為7 572.0 kg/hm2;H33-1-4、K07-12 籽棉產量最低,為6 702.0 kg/hm2。新農棉1 號皮棉產量最高,為3 400.5 kg/hm2;K07-12 皮棉產量最低,為2 889.0 kg/hm2。在衣分方面,新農棉1 號衣分最高,為44.9%;K07-12 衣分最低,為43.1%。

表4 參試材料產量分析表
由表5 可知,馬克隆值為B2 級的有:K07-12、新農棉1 號、新陸早78 號、新石K18、新陸早82 號、新陸早57 號、新陸早67 號。馬克隆值為C2 級的有:惠遠720、新陸早79 號、H33-1-4。

表5 纖維品質檢測表
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0 mm 的有1 個,為新陸早79 號;29 mm≤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 mm的有7 個,分別為新農棉1 號、新陸早67 號、K07-12、新陸早78 號、新石K18、新陸早57 號、惠遠720;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0 mm 的有2 個,分別為新陸早82 號、H33-1-4,其中H33-1-4 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最長,為30.2 mm;新陸早79 號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最短,為27.7 mm。
斷裂比強度<29.0 cN/tex 有2 個,分別為K07-12、新陸早79 號;29.0 cN/tex≤斷裂比強度<30.0 cN/tex 的有4 個,分別為新農棉1 號、新陸早78 號、新石K18、H33-1-4。斷裂比強度≥30.0 cN/tex的有4 個,分別為新陸早57 號、新陸早82 號、惠遠720、新陸早67 號。其中新陸早67 號斷裂比強度最高,為31.0 cN/tex;新陸早79 號斷裂比強度最低,為27.0 cN/tex。
瑪納斯縣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日照時間長,熱量條件充足,適宜種植生育期為120~124 d 的棉花品種。本試驗參試棉花品種均為早熟棉品種,其中新陸早57 號生育期適宜昌吉東部地區種植,其他品種則適合昌吉州中西部種植。
棉花的株高除受遺傳因素控制外,還易受栽培因素影響,過矮不利于產量構成,過高容易貪青晚熟。本試驗中有6 個棉花品種株高在60.0~70.0 cm;棉花栽培已實現采收機械化。鈴重較大有一定豐產潛力,這批品種中鈴重超6.5 g 的有2 個。
上半部平均長度、斷裂比強度和馬克隆值是棉花纖維品質構成的重要指標,新陸早82 號具有較好的品質性狀優勢;馬克隆值作為纖維成熟度和細度的指標,對后續的棉纖維加工有重要影響[2]。本試驗中所有棉花品種馬克隆值整體偏高,除遺傳因素外可能與肥水管理和六戶地的氣候環境有一定關系[3-5]。
通過對10 個參試品種開展展示試驗,從農藝性狀、產量、室內考種和品質鑒定等綜合性狀進行分析,綜合表現優異的有新農棉1 號、新石K18、新陸早82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