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蓮
(凌云縣泗城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百色 533100)
大豆和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其種植面積和產量一直在穩步增長。然而,傳統的單一種植模式在提高單產和增加收益方面存在局限性。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栽培模式,能夠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態環境和增加經濟效益[1]。因此,文章以廣西百色地區為例進行分析,探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優勢、操作方法和增產增效效果。
帶狀復合種植是將2 種或2 種以上的農作物在同一塊土地上交錯種植的技術。其原理在于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長特性,使其互相促進、協同生長,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的生產效益。在大豆和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中,2 種作物的生長習性有較好的互補性[2]。大豆為豆科植物,能夠通過與根瘤菌共生固氮,從而增加土壤氮素含量,為玉米提供足夠的氮肥。
另外,大豆在早期生長階段需要較低的光照強度,與之相比,玉米則需要更強的光照,這就使得大豆和玉米能夠在同一塊土地上交錯種植,避免了互相競爭的情況。此外,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可以提高土壤質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是一種創新性的農業種植模式,其特點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大豆和玉米的生長習性互補。大豆和玉米分別具有不同的生長要求和習性,相互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提高農作物生產效益。二是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大豆和玉米在同一塊土地上交錯種植,既避免了同種作物對土地資源的過度利用,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3-4]。三是改善土壤質量和保水能力。大豆根系能改善土壤結構和質量,提高土壤透氣性和保水性;而玉米生長則能有效抑制雜草生長,減少水分蒸發。因此,大豆和玉米復合種植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質量,增加土地的持水能力。四是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大豆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可以對病蟲害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從而減少病蟲害,降低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在同一土地上種植大豆和玉米的農業種植方式。該種植方式有較多優勢,具體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提高土壤肥力。大豆能夠固氮,將大氣中的氮轉化成土壤中的可用氮,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為玉米生長提供更多養分,因此大豆和玉米的帶狀種植可以相互促進,提高土壤肥力[5]。二是提高作物產量。大豆和玉米帶狀種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壤資源,大豆和玉米的根系生長方式不同,可以避免作物間爭奪養分的情況,提高土壤利用率,從而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量。三是控制病蟲害。大豆玉米帶狀種植可以相互抑制病蟲害。例如,玉米的根系可以分泌出一種化學物質,能夠抑制大豆根部的線蟲,而大豆則可以釋放一種物質來抑制玉米象甲。四是節約用水。大豆玉米帶狀種植可以減少用水量。因為玉米的根系生長深度比大豆深,可以利用地下水資源,而大豆的根系較淺,僅需要少量水分。因此,通過帶狀種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水資源,減少用水量。
應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離不開地塊的選擇和準備。選擇地塊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土地肥力、排水條件、光照條件、土層厚度以及水源等。同時,需要充分整理土地,包括平整地塊、施肥、灌溉、消毒處理等,開展這些工作能夠為農作物提供優良的生長環境和條件。選擇地塊是應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關鍵,其直接影響作物后續的生長態勢和產量的高低。在選擇地塊時,需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因素。
一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提高農作物質量和產量的重要保證,要選擇疏松、肥沃的土地。在選擇地塊前,可以分析土壤情況,評估土地肥力,以便選擇適宜的地塊。二是排水條件。排水條件是影響農作物質量和最終產量的關鍵因素之一。選擇排水條件良好的地塊能夠有效排出土壤中積水,避免積水對農作物生長造成影響。三是陽光充足程度。陽光是農作物生長必不可少的因素,要選擇陽光充足的地塊。在選址時,要注意地塊的朝向、周圍環境等因素,盡可能選擇陽光照射時間長的地塊,以促進農作物健康生長。
以廣西百色地區為例,制訂該地區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方案,如表1所示。
種子處理和播種是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重要環節。
一是種子處理。種子浸泡處理,將大豆種子放入40 ℃左右的水中浸泡10 h,取出后晾干備用。將玉米種子放入60 ℃左右的水中浸泡4 h,取出后晾干備用。二是種子涂覆。將大豆種子涂覆有機肥,涂覆量為種子干重的5%。將玉米種子涂覆農家肥,涂覆量為種子干重的3%。三是播種。將大豆種子(150 kg/hm2)均勻撒播在準備好的帶狀區域內。四是行距合理。將玉米種子(120 kg/hm2)均勻撒播在帶狀區域的中間,兩側分別為大豆。五是播種深度。種子撒播完成后覆蓋土壤,大豆播種深度為3~4 cm,玉米播種深度為6~8 cm。六是播種時間。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適宜的播種時間是在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種密度視土壤肥力和地塊大小而定。
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中,科學合理的管理和保護措施對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非常關鍵,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問題。
一是施肥管理。在播種后,根據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長情況進行施肥管理。在大豆生長初期施用1 次基肥,之后在生育期適時、適量追肥,避免過度施肥或欠肥導致作物生長不良和產量減少。二是及時澆水。在干旱地區或者氣候較炎熱時及時澆水,以保持土壤濕度,促進農作物正常生長。注意控制澆水量,避免過度澆水導致土壤積水、根系窒息等問題。三是防治病蟲害。在種植過程中要密切觀察作物生長情況,一旦發現病蟲害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可采用生物、化學等多種防治方法,但要注意合理施用農藥,避免對環境、人體造成污染和危害。四是注意清除雜草和地面松土等田間管理,以確保土壤通氣性、排水性和保濕性。
在廣西百色地區實踐中,通過在大豆種植帶上種植玉米,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中氮磷鉀肥的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水平,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在實際播種前充分調查土壤肥力等情況,了解土壤pH 值、有機質、磷鉀肥含量,并在此基礎上采取適當措施改良土壤。例如,可以施用有機肥,有針對性地施用肥,提高土壤肥力??梢酝ㄟ^輪作、混作等方式平衡土壤肥力,避免土壤長期種植單一作物造成營養元素失衡和土壤疲勞現象,從而更好地提高土壤肥力。通過以上措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以廣西百色地區為例,應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農作物生長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農作物生長情況
應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大豆和玉米的增產效益不僅體現在土壤肥力和農作物生長情況上,也體現在當地經濟效益方面。以廣西百色地區為例,據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假設耕地的玉米總產量能增加3 750 kg/hm2,大豆總產量能夠增加225 kg/hm2,根據實際調查,該技術的投資回收期一般在2~3年,投資利潤率可達到40%~60%。由表3 可以看出,應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不僅能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土壤肥力,同時也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投資回報率。
廣西百色地區采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能夠顯著提高大豆和玉米的產量,增加農民收益。但是在具體實踐中需要科學施肥、精細管理才能取得更好的種植效果。相信在今后的實踐中,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將在更多地區得到應用,并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