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海霞
和婆婆同住一個屋檐下,難免發生矛盾,這些矛盾多半是因為誤會造成的。比如,我在單位受了氣,雖然回家前極力調節自己,但畢竟演技不夠,臉上還是會顯露出煩躁,或者和家人交談,言語中也帶著火藥味兒。還有和老公吵架,雖然婆婆搬來同住后,我和老公商量好,有矛盾關起臥室門,吵鬧爭執盡量避開老人和孩子,但走出臥室,余氣未消,明眼人一瞧,便知道心里藏著怒火。這些負面情緒被婆婆看到,她都會積壓到自己心里,以為是她哪里做得不好,得罪了我。
婆婆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有時她臉色不悅,我也感覺不舒服,畢竟婆媳不是母女,有些話兒到了嘴邊,又咽下去,憋一肚子悶氣。
有一次,我在單位挨了領導批評,回家路上越想越窩囊,便發了條朋友圈。原來發自己的心情文字,我都屏蔽掉婆婆,那天光顧著郁悶了,忘了這事。回到家后,婆婆忙接過我的包,對我說,桌上有洗好的水果,讓我先吃著,她這就進廚房,做我最喜歡的醬豬蹄。

圖文無關
原來,婆婆看了我發的朋友圈,知道我在單位受了委屈,心疼得很,但她不會講安慰人的話兒,只能用實際行動溫暖我。
那天,我將單位那些事兒一股腦兒傾訴給婆婆,婆婆握著我的手說:“辛苦了,一個女人既要上班,又要帶娃,還要做家務,比我們那代人累多了。”
自那以后,我發朋友圈時,再也不屏蔽婆婆。有些煩悶只讓小部分人看時,也會將婆婆圈進來。因為知道我生氣的原因,她就不會往自己身上攬,即便我回到家黑著臉,說話像吃了槍藥,婆婆也知道我火從何來,有時還跟著我吐槽那些不公平的事兒,大大減少了婆媳矛盾。
我也建議婆婆在朋友圈曬心情。婆婆微信好友不多,為了保護婆婆的“隱私”,我教她如何發朋友圈只讓我和老公可見,這樣婆婆平日里遇到了煩心事便發朋友圈曬一下。婆婆現學現賣,第二天便發了一條朋友圈,說自己買菜時遇到個攤主,缺斤少兩,還態度不好,破壞了一天的好心情。那天,我下班回家,順路去了一趟超市,買了一兜蔬菜,騙婆婆說,超市搞活動,我買的便宜菜。婆婆見狀,氣消了大半。
平時下了班,婆婆做飯,我輔導孩子作業,婆媳之間坐下來聊天的時間并不多。自從我和婆婆在朋友圈曬心情,我們開始慢慢了解對方。而且,把心里的負面情緒通過文字編輯出來的同時也是情緒釋放的過程,既有療傷效果,又起到婆媳間溝通理解的作用,婆媳關系真是越“曬”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