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德昊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矢志奉獻國家和人民。”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如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校是我國創新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定不移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我國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只有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才能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動搖,才能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加快推進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培育民族振興所需時代新人。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重在堅持和完善高校黨的領導管理體制機制建設,特別是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和思想建設。一是加強基層黨的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全面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保證高校正確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變,保證黨的領導在高校中全面發揮作用。二是牢牢掌握黨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塑造和發展上的主導地位,用科學理論培養人,用正確思想引導人,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強、會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養時代新人,首先是思想意識與理想信念的樹立,時代新人的思想意識建設事關國家發展根本、關系國家建設全局、決定國家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必須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正確方向,高校既生產思想又消費思想、既生產輿論又消費輿論、既生產文化又消費文化,一旦出問題,將是全局性、系統性和方向性問題。加強高校對時代新人正確意識形態的把握,關鍵是要做好時代新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高校要建設和培養一支政治素質強、會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為培養時代新人奠定堅實的基礎保障。一是高校必須牢固堅守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的主陣地,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確保高校人才培養思想意識形態正確方向。二是高校要系統推進學校黨政干部、共青團干部、思政課教師隊伍、輔導員隊伍和心理咨詢師等多支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保證他們有條件工作、有平臺干事、有待遇保障、有空間發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水平,打造多源、多層次、高質量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三是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要善于運用各種場合、載體、途徑和方式做好時代新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培養時代新人。
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的高素質、專業化“四有”教師隊伍。廣大教師是培養堪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夢之隊”的筑夢人,教師隊伍建設事關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成敗。因此,必須大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四有”教師隊伍。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必須堅持把提高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水平擺在首要位置,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師風養成教育,加強教師培養、培訓和管理體系建設,將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納入培養培訓體系建設,實現師德教育引領;促進教師自身養成師德自律習慣,自覺捍衛職業尊嚴,珍惜教師聲譽,提升師德境界;堅持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長效化、制度化建設,既有嚴格的制度建設,也有日常教育督導。二是加強教師職業能力提升的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加大對教師教育的經費投入力度,加強對教師職業能力實踐訓練和系統培訓體系,夯實教師職前職后專業遞進式發展體系,發揮國家級各類高層次人才的示范引領功能,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提升教師的職業能力建設。三是構建教師隊伍成長體系,建立以院士為主體的國家級高層次人才領銜的,以省級人才、校級人才、學科骨干、博士生和碩士生組成的教學團隊和科研團隊,形成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成長模式,高效提升教師隊伍建設整體水平。四是加強教師職業基礎保障,提高教師待遇,提升教師社會地位。要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文化風尚,提升教師地位;要優先保障教師工作投入,大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優化教師管理,不斷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解決教師隊伍生活和職業發展的后顧之憂。
加強培養體系的改革與創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培養時代新人需要不斷加強對現行培養體系的改革與創新,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黨的偉大成就、優良傳統、成功經驗和歷史教訓培養青年學生,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激發擔當意識、練就過硬本領、培養奮斗精神。這為時代新人培養指明了方向。一是探索構建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的思政教育培養模式,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協同創新,實現各學段人才培養的有效銜接,實現全過程培養時代新人。二是加強課程體系的改革與設計,既要體現不同學段之間課程的縱向貫通、逐級遞進,又要體現各類課程之間的橫向聯系、功能互補,最終實現課程設置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實現課程功能的全覆蓋。三是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材體系建設,時代新人培養所需教材必須體現政治性、科學性、時代性等要求。政治性即教材要注重思想性,形成正確的價值引領,要著眼于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統領教材建設,弘揚我國社會發展主旋律,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建設我國高質量的教材體系,增強育人實效;科學性即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開展教材建設,注重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理論性、邏輯性、多樣性建設,為時代新人提供最新的知識儲備與技能指導,引導時代新人進入學科發展前沿;時代性即體現教材建設要與時俱進,內容上要反映時代特色,體現前瞻性,注重對學術前沿綜合性、交叉性知識和觀點的吸收與使用,同時要不斷提升教材內容與社會實踐的深度融合,增強時代新人的應用能力。四是建立課內課外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國內國外、線上線下相結合、理論實踐相結合、管理服務相結合的多渠道、多途徑的全員全方位育人模式。通過一系列育人體系的創新與設計,全面增強對時代新人培養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