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瑞,徐雅靜
(1.南昌理工學院財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2.南昌理工學院金融科技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00)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對農村地區的工作方針已從“新農村建設”逐步轉向“走鄉村振興道路”。隨著互聯網電商行業的興起,電商行業賦能農村區域經濟的方式逐漸成為扶持農村經濟的重要抓手。從生產體系的不斷完善到農村產品的物流運輸,我國農村電商體系正以穩健速度逐漸成型[1],部分區域已經出現了淘寶村、淘寶鎮、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等典型的農村網絡商業聚集現象[2]。截至2022 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17 萬億元,同比增長3.6%。江西省作為東南部內陸省份,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以山地、丘陵為主。江西省是我國農業大省,省內糧、豬、油、菜、水產等主要農產品在全國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長三角、珠三角和港澳等地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基地[3]。
據《2021 江西省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顯示,未來五年內江西省將大力發展“互聯網+農產品”工作。截至2021 年末,江西省網絡零售額達1 926.2 億元,位列全國第14 位;省內農村網絡零售額519.77 億元,同比增長25.75%,高于全國增速21.29 個百分點;省內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63.84 億元,同比增長13.98%,高于全國增速13.13 個百分點。文章利用DEA-BCC 分析模型對江西省內農村電商水平與區域經濟發展效率進行綜合評價,并著重研究省內電商水平與經濟發展的規模效益。希望以此方式尋找出江西省內農村電商發展缺陷或生產過剩情況并對其進行解讀,為江西省未來農村電商發展提供借鑒意義。
考慮到電子商務為“互聯網+銷售”形勢下的新生產業,且江西省內農村電商發展時間較短,為追求數據真實性與模型測算的準確,文章選取了2017—2021 年江西省省內農村電子商務相關信息與部分經濟數據為研究對象。文中所涉及指標其原始數據來自于《中國統計年鑒》《江西省統計年鑒》《江西省電子商務“十四五”發展規劃》及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商務廳、江西省統計局、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等省廳級政府部門官方網站。部分缺失數據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均值法或SPSS 填充法計算補全。
效率問題是學術界的研究熱點之一。數據包絡分析法(DEA)以可測算多項投入與產出效率、不受參數限制等優勢,成為眾多學者在測算產業效率時的首選方法[4]。模型通過設定多項投入指標與多項產出指標,利用線性規劃的方法,對具有可比性的同類型單位進行相對有效的分析評價。采用DEA 模型計算加權產出與加權投入的比值,作為反映效率的指數是評估我國各省級行政區電商扶貧效率的有效方式[5]。傳統DEA模型包括BCC 模型(規模報酬可變)與CCR 模型(規模報酬固定)兩大類。由于文章研究各指標在不同情況下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效率有效性,故選擇DEA-BCC 模型進行分析。
文章遵循系統性和科學性原則,同時參照了王七茍(2020)[6]的研究內容,從江西省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政策支持與電商市場三大層面選取七類數據作為農村電商投入指標;根據江西省經濟發展程度與社會發展程度的五類數據作為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產出指標。詳見表1。

表1 區域經濟發展效率投入產出指標體系
文章依據現有指標體系,借助SPSS AU 軟件得到江西省農村電商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結果,文章將從二者間的區域經濟發展效益分析、有效性與規模報酬分析及規模失衡分析三個板塊進行分類闡述。
基于DEA 模型的綜合分析得出,農村電商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三項不同結果。技術效益(Technical Efficiency,TE),即表示研究對象在純管理或技術因素影響下的生產效率。當該效益等于1 時,代表投入要素的使用達到最優情況;當該值小于1 時,代表投入要素存在浪費現象。規模效益(Scale Efficiency,SE),反映受規模因素影響下的生產效率。當該效益等于1 時,代表規模報酬不變,即生產規模達到最優狀態;當該數據小于1 時,代表生產規模過小,需要擴大規模以增加其效益;當該數據大于1 時,代表生產規模過大,存在規模過度擴張的風險。綜合效益(Overall Efficiency,OE),即反映研究對象在資源配置及使用效率等因素影響下的生產效率。當該值等于1 時,代表該年度投入與產出結構合理,達成相對效益最優;當該值大于1 時,代表該年度的投入與產出處于高效益模式;當該值小于1 時,代表該年度的投入與產出結構不合理,相對效益存在不足。測算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區域經濟發展效益分析
首先,江西省農村電商的前期技術性投入存在不足。數據顯示,江西省2018、2019 年農村電商的技術效益小于1,而其余年份數據正常。表示過去5 年中江西省農村電商發展中期存在管理和技術上的漏洞,此現象于2018 年最為突出。其次,江西省農村電商投入規模存在欠缺情況。數據顯示,江西省規模效益同樣在2018、2019 兩年中出現了效益數值均小于1 的情況。表示2018、2019 年江西省農村電商的投入規模與省內生產效率存在失衡現象,投入規模存在提高空間。同時,效益失衡年份的數值相同表示有部分概率為同一影響因子造成。再次,江西省近五年農村電商領域的資源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費。數據顯示,江西省農村電商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綜合效益于2017、2020、2021 三年均達到了1 的水平,達成相對最優狀態;而2018、2019 年兩年投入產出結構較不合理,表示其仍然有部分發展潛力有待開發,其中2018 年的不足現象最為嚴重。
基于DEA 模型分析,還可計算出在同單位投入下的兩種變量,即松弛變量S-與松弛變量S+,兩者結合上文提出的綜合效益即可判斷投入與產出間的DEA 有效性。當綜合效益為1 且S-與S+均為0,則“DEA 強有效”;當綜合效益小于1,則“非DEA 有效”。模型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區域經濟發展規模報酬分析
江西省農村電商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于2017、2020 和2021 年達成“DEA 強有效”,兩者成規模報酬固定模式。表示此三年中省內農村電商與經濟水平協同發展情況良好,相互促進。
2018、2019 年江西省農村電商與區域經濟發展呈現“非DEA 有效”,兩者呈規模報酬遞增趨勢。表示這三年內省內電商投入規模存在隱性缺口,可通過擴大投入規模的方式提升產出收益。
基于上文DEA 模型分析結果可知,江西省于2018、2019 年出現“非DEA 有效”與規模報酬失衡情況。為獲悉這兩年規模失衡的具體原因,文章將通過固定江西省內經濟產出的方式探究2018、2019 年省內農村電商投入的失衡問題。在固定產出的情況下,具體分析情況如表4 所示。

表4 投入冗余分析
首先,失衡年份省內基礎設施層面存在多余現象。電商規模發展指數、農村電商推廣指數與地區物流支撐指數共同組成省內基礎設施投入因素。據分析數據顯示,省內淘寶村、鎮數量,村、鎮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均出現投入冗余的情況。其中淘寶村、鎮數量過多現象于2019 年最為明顯;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建設數量于2018 年存在多余但在2019 年達成最優狀態。其次,失衡年份省內政策支持層面存在些許浪費。政策支持層面由省內農業財政環比指數構成。分析數據顯示,省內農業財政在2018 年存在較多浪費,后于2019 年趨于平穩,并在2019 年后達成最優狀態。最后,相較于基礎設施與政策支持方面,失衡年份省內電商市場的投入更為優質。農產品價格指數、農業滲透指數與農村電商發展潛力指數共同組成電商市場投入因素。據分析數據顯示,省內農產品價格僅于2019 年存在部分冗余情況;農村網絡零售額在全省網絡零售總額中的占比雖有多余,但多余值屬本輪分析中最小情況,而其在農業總產值中的占比更是連續五年達成最優狀態。
首先,江西省內農村電商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呈現前期逐年遞增,后期積極穩定的趨勢。基于DEA 模型,文章發現江西省農村電商與區域經濟發展僅于2018、2019 兩年為“非DEA 有效”且呈現“規模報酬遞增”趨勢,在后續發展中均呈現“DEA 強有效”且“規模報酬固定”。說明江西省農村電商在度過前期因技術、規模等因素導致的發展失衡后,省內各項資源配置逐漸趨于成熟,發展出符合省內發展需求的農村電商經濟模式,省內農村電商自2020 年起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形成有效且穩定的促進作用。其次,規模效益是江西省農村電商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研究結果顯示,近五年江西省農村電商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技術效益平均數與規模效益平均數分別為0.989 2 與0.993 6。規模效益大于技術效益說明江西省農村電商在純技術與管理方面的經濟產出要弱于其投入規模水平。再次,江西省農村電商前期基礎性建設投入存在冗余現象。通過投入冗余分析結果可知,江西省在2018、2019 兩年存在物流配送中心、基層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與淘寶村、鎮數量多余情況,其中2018 年異常值普遍高于2019 年。說明江西省農村電商前期存在試驗階段,大規模的推廣投入造成眾多基礎設施出現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如何持續優化電商貿易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成本,是江西省未來電商發展的一項重要課題[7]。最后,江西省農村電商發展呈現“南北高,中部低”的差異化現象,省內中部城市存在電商推廣與電商體系滯后的問題。數據顯示,南昌、九江、贛州、上饒四座城市占據省內76%以上的淘寶村、鎮數量;而省內如宜春市、撫州市等中部城市雖擁有省內排名第一與第二的國家級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自身農村電商的聚集效果卻處于全省倒數第一與倒數第五。中部城市特色農產品數量多、種類豐富,但是地區間象征電子商務聚集效果的淘寶村、鎮數量卻遠低于贛北與贛南地區,農村電商的推廣力度與規模仍處于有待開發的狀態,如圖1 所示。

圖1 江西省內特色農產品與淘寶村鎮統計
文章基于DEA 模型對江西省2017—2021 年農村電商與區域經濟發展間的效益進行研究。發現江西省曾出現因基礎設施投入過多導致效益失衡的情況。從整體來看,過去五年江西省農村電商的技術性投入始終低于其規模發展程度。未來江西省應更加注重省內農村電商地域均衡化發展,以南北部優勢區域帶動中部電商發展;提升農村產品互聯網知名度,促進特色產品商品化進程,賦能中部區域經濟;加強電商人才培養與業務創新,力求技術、規模協調性發展,把握時代機遇,振興大美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