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晶
(渤海大學管理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我國東北地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了推進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愿景和行動”明確提出東北地區應發揮區位優勢,積極與周邊國家開展合作,并將東北地區定義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此外,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放發展的重要性,提出東北地區應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強化主要邊境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充分發揮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優勢,擴大對外開放領域,實現多邊合作、多方共贏。
近年來,“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業發展問題是眾多學者關注的熱點,學者們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從城市物流發展角度,李楠[1]對“一帶一路”西北段13 個樞紐城市的物流競爭力進行分析,并運用模型方法探究13 個樞紐城市在物流業發展上的空間特征;杜翔月等[2]結合“一帶一路”倡議,運用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方法,對山西各市進行物流能力分析,并提出未來發展對策;白元龍等[3]根據江蘇省物流業發展存在的資源配置不平衡等問題,分別從六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丁建嵐[4]以西安國際港務區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物流發展現狀優勢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等相應的對策建議。從產業物流發展角度,劉艷[5]從保障重點、合作機制、基礎支撐等方面,對中國綠色食品產業供應鏈發展提出完善發展合作機制等對策建議;高嘉莉[6]從三個層面出發,構建基于“互聯網+”的物流產業發展體系,旨在適應我國產業改革要求,促進物流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侯冠平等[7]根據全國和省際兩部分數據,構建三大產業不平衡對物流業影響的經濟模型,并進行數理分析。盧義三[8]研究在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積極影響,并提出了農產品出口支持政策的優化路徑。
基于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學者們從多個角度對物流業進行了研究,但對我國東北地區還不多。因此,本文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結合我國東北地區現狀,構建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熵權-TOPSIS 法,對東北地區的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東五盟市,共41 個城市的物流能力進行評價,以期為東北地區抓住“一帶一路”決策機遇,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根據我國東北地區物流實際狀況,在客觀性、系統性、可度量性和易獲取性的原則下,參考曹志強[9-10]、劉艷[11]等學者的研究,構建東北地區物流能力指標體系。如表1 所示。本文構建的東北地區物流能力指標體系共有1 個綜合指標、4 個一級指標和14 個二級指標。綜合指標為東北地區物流能力,一級指標分別為城市經濟發展狀況、物流基礎設施狀況、物流供需狀況和城市對外貿易狀況。

表1 東北地區物流能力指標體系
首先,城市經濟發展狀況決定著城市物流發展規模,城市經濟發展狀況好,投入到物流中的人才、資金、技術就相對多,城市物流能力相對強。本文選取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狀況下的二級指標。其次,物流基礎設施狀況決定了物流發展的基礎和潛力,是一個城市物流綜合能力的體現。移動電話用戶數和互聯網寬帶用戶數反映物流信息化基礎設施;城市道路面積、公路里程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從業人數反映物流交通基礎設施。物流供需能力是城市穩定發展的前提和保障,供給與需求相互作用,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選取公路貨運量、郵政業務總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這三個指標反映物流供需狀況。最后,對外貿易可以擴大一個城市的市場規模,加強經濟的開放程度,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本文選取進口總額和出口總額作為二級指標來描述城市對外貿易規模和發展水平。
本文對東北地區41 個城市進行綜合評價,是指將多個指標進行系統加工整合,從而更準確,全面評價一個問題。通常用于研究物流能力綜合評價的方法有因子分析法[12]、層次分析法[13]、熵權法[14]等。
熵權法主要用來確定指標的權重,根據因素量化數據,得到比較合理的結果,避免各種主觀因素的干擾。傳統TOPSIS 法是通過專家打分判斷指標權重,但不同專家在確定指標權重時主觀性過強,對不同指標的認同度不同,導致對各個指標賦予的權重不同。因此運用傳統TOPSIS 法得出的結果主觀性強,準確性不高。相比之下,熵權法可以在量化事實數據的基礎上充分挖掘,以獲得合理的比較分析,避免不同主觀權重的干擾,使結果更加符合實際。因此本文將熵權法和TOPSIS 法結合起來使用,共同評價各城市的物流能力。
設存在m個城市,n個物流能力評價指標,得到各城市物流能力決策矩陣X:
為消除各指標之間影響,對矩陣X 歸一化處理,從而得到指標無量綱矩陣Y={yij}。
效益型指標的歸一化處理計算式為:
成本型指標的歸一化處理計算式為:
效益型指標:值越大越好,越小越差;成本型指標:值越小越好,越大越差。
計算第i個城市在第j 項指標的貢獻度:
計算物流評價指標體系第j項指標的熵值:
利用差異系數計算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第j項的權重:
構造加權決策矩陣:
確定正理想解B+和負理想解B-:
計算評價對象與理想解間的距離:
計算貼近度:
貼近度Ci越大,評價對象越優。
(1)數據來源
選取東北地區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東五盟市,共計41 個城市的面板數據。數據從《遼寧省統計年鑒2021》、《吉林省統計年鑒2021》、《黑龍江省統計年鑒2021》、《內蒙古統計年鑒2021》、《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21》和各個城市的2021 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獲得,其中個別缺失的數據則選取往年的數據或使用年增長率計算得來。
(2)確定指標權重和城市得分排名
根據式(1)到式(5),計算各指標的信息熵值和權重,如表2 所示。結果顯示各二級指標對東北地區物流能力的影響最大的是出口總額,其次是進口總額,權重分別為0.1483 和0.1434,明顯高于其他指標,說明城市對外貿易狀況對東北地區物流能力有很重要的影響,東北地區應重視對外貿易,提高物流能力可從該方面入手。影響較小的是公路里程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權重分別為0.0264 和0.0228,說明此因素對東北地區物流能力的影響作用較弱。

表2 指標熵值、效用值和權重
根據上文得到的各個指標的權重,再應用式(6)到式(11),確定各城市指標值與正負理想解之間的相對貼近度,獲得各城市排名。如表3 所示。

表3 城市物流綜合得分及排名
根據表3 可知,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大連市在東北地區各個城市物流能力中排名首位,擁有強大的城市經濟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大連市三面臨海,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工業基礎雄厚,對外貿易發展迅猛,物流優勢明顯,是東北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沈陽市、長春市和哈爾濱市在東北地區物流能力中為列第二、第三和第四。這3 個城市都為省會城市,物流能力突出,擁有好的資源優勢,發展物流和貿易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并擁有公路、鐵路等多種運輸方式,具備優異的交通運輸條件。大慶市和營口市的物流能力綜合得分排名第五和第六。這兩個城市公路貫通,產業資源豐富,進出口總額相對較高,具有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較強的物流供需能力,未來物流業發展能力不可低估。內蒙古東部的5 個城市在東北地區物流能力綜合得分中排名靠前,其中赤峰距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較近,地理位置獨特,區位優勢明顯;移動電話和互聯網寬帶用戶數較多,信息化發展迅速,物流能力較高。
東北地區地處我國北方,與多國接壤,面積較大,城市眾多,為了更直觀地看出各城市物流能力,對各省繪制了物流能力綜合得分柱狀圖。如圖1 所示。

圖1 各省物流能力得分
從圖1 可以看出,物流能力不僅各省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省內各城市之間相差也較大。為使各城市物流能力進一步提高,本文結合東北地區各城市物流能力綜合得分,將省內各城市劃分層次,分為中心城市和發展城市,中心城市起帶動作用,帶動發展城市的物流經濟發展。遼寧省物流能力排名前2 的是大連市和沈陽市,它們擁有強大的城市經濟和物流基礎設施,是遼寧省兩個核心城市,因此選擇這兩個城市為中心城市。吉林省選取的中心城市為長春市和吉林市,兩座城市地理位置鄰近,物流發展能力相對較強,便于合作共同帶動區域物流經濟發展。哈爾濱市和大慶市在黑龍江省物流能力中排名前2,物流能力綜合得分皆遠大于其他11 個城市,因此選擇這兩個城市作為中心城市。內蒙古東部5 個城市的物流能力都很均衡,得分相對較高的是赤峰市,因此確定赤峰市為物流中心城市。其他城市均為發展城市,這些城市物流能力相對較弱,需要中心城市帶動實現物流良好發展。
基于“一帶一路”倡議,本文從城市經濟發展狀況、物流基礎設施狀況、物流供需狀況和城市對外貿易狀況四個方面系統地構建東北地區各城市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熵權-TOPSIS 法對東北地區41 個城市的物流能力進行評價分析,并根據物流能力綜合得分確定城市層級,主要結論如下。
(1)從東北地區41 個城市的物流能力評價分析來看,物流能力評價指標權重最高的是出口總額,其次是進口總額,而權重較低的是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公路里程。這說明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進出口總額對城市物流能力的影響較大,因此各城市應把握機遇積極發展對外貿易,政府部門需重視對外經貿工作,為企業搭建發展平臺,加強進出口產品的宣傳力度,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并不斷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緊密結合,推動貿易平衡發展。
(2)物流能力區域化特征明顯,物流活動會集中在物流能力較強的城市,根據熵權-TOPSIS 法對各城市物流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大連市、沈陽市、長春市和哈爾濱市的物流能力綜合得分相對較高,物流能力較強。此外,本文結合物流能力綜合得分,將各城市劃分為中心城市和發展城市,中心城市起帶動作用,帶動發展城市的物流經濟發展,進而提高整個區域的物流能力,因此各城市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交流聯系,健全合作機制,努力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共同推動整體區域物流發展。
通過本文對東北地區各城市物流能力的分析,為“一帶一路”倡議下東北地區的物流網絡構建提供支持,為統籌各城市經濟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同時,應積極推進東北地區的建設和發展,從各方面提升城市的物流能力,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