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錦燁/文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紛紛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并將其有效運用到日常經營管理中,企業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信息技術的使用幫助企業打破了傳統管理界限,為業財融合提供了重要依據和支持,財務人員可以依托信息技術實時查詢和了解各項業務活動的實際開展情況,全面收集、整合、分析各項業務數據,準確掌握企業發展情況,為提高各項數據尤其是財務數據的真實性、時效性與全面性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業財融合已經成為信息化背景下企業實現財務管理轉型的必然要求,是企業實現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在當前背景下,大部分企業雖正在積極探索業財融合路徑與措施,但受多方因素的制約,其實際工作效果不甚理想?;诖耍恼聫臉I財融合背景下企業實現財務管理轉型的意義切入,分析其在具體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提出相應建議,僅供參考。
業財融合 企業 財務管理轉型

業財融合是一種依托信息技術實施的新型財務管理模式,簡單來講,就是將財務管理前移,將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有效結合,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導向性作用,指導各項業務活動規范有序開展,確保企業持續獲取經濟利潤。為了實現轉型發展,企業必須積極探索業財融合的有效手段和措施,積極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加快轉型步伐,增強整體競爭實力,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企業經營實力的持續增強,以往粗放式財務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嚴重阻礙了企業正常運行與發展。因此,企業必須實現轉型升級。財務管理是現代化企業內部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可以創新財務管理模式為切入點,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持續增強整體競爭實力。
隨著行業內部競爭壓力與日俱增,企業的利潤空間被一再壓縮,如何實現降本增效成為各行各業亟須研究的重難點問題。企業可以實施業財融合,優化調整內部資源結構,引導全體員工形成成本管理理念,不斷建立健全成本控制體系,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以獲取更高利潤。同時,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的財務管理向價值導向型模式轉變,企業可以深入挖掘和使用各業務活動中的數據信息,以順利開展各項業務活動。
現階段,部分企業已經認識到加快財務管理轉型、推動業財融合的重要性,紛紛開始探索業財融合路徑,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業財融合效率低下,進度與預期存在較大差距,財務管理轉型困難重重。究其根本,在于業財部門的活動目標存在明顯差異,二者未實現統一。在傳統管理模式下,財務部門開展各項活動的目標在于加強企業運行成本管控,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成本費用支出,而業務部門開展各項活動的目標是提升部門業績,完成各項業績指標。此外,財務部門還需要履行風險管理職能,落實風險分析與預測工作,為企業編制加強風險防控的相應方案,還要為業務部門提供有效的改進建議,以確保業務活動有序開展。業財部門目標不統一,長此以往,二者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大,無法實現協作配合,嚴重阻礙企業業財融合。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企業業財部門相互獨立,財務部門對企業各業務情況、流程、內容等信息了解不到位,在核算時主要以各業務部門提交的發票票據為依據,導致其所編制的預算規劃經常脫離實際,可行性不強。同時,各業務部門在實際工作中缺少相應的財務數據作為參考,極大地弱化了財務管理對業務活動的指導性作用。財務人員認為自己只需完成如賬目記錄、報表繪制、會計核算、報稅納稅等財務管理工作即可,業務部門參不參與相關工作并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企業部分業務人員認為實施業財融合只會增加自身工作負擔以及抑制相應權力行使,對其存在抵觸情緒,從而阻礙企業推進業財融合,不利于企業實現財務管理轉型發展。此外,引進與落實業財融合使財務管理人員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單純的財務會計型人才已無法滿足企業實際工作開展需求,加強人才培養刻不容緩。
業財融合是信息化背景下企業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實現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從當前企業發展情況來看,企業雖已引進信息技術,但信息技術的利用率過低,內部信息共享效率低下,尚未實現實時共享,無法為業財融合活動開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依據,對企業實現財務管理轉型造成了巨大阻礙?,F階段,大部分企業都未實現業財數據實時、全面共享,各業務部門無法及時將業務活動開展中產生的信息和財務數據上傳至財務系統,信息傳輸滯后,數據處理效率低下,財務人員無法及時掌握企業實際業務開展情況和經營管理現狀。
企業運行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數據信息,在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下,財務人員工作量大、工作任務繁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在開展財務專項工作時,可以依托信息技術提升財務基礎性工作效率和質量。但從當前企業實際工作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雖已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財務管理工作中,但應用率較低,側重于收集和整合財務數據信息,忽視了收集、整合非財務數據,導致數據分析結果中財務數據信息占比過大,財務管理范圍狹窄。
企業管理人員必須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引導業財部門人員正確看待業財融合,主動打破溝通壁壘,為企業實現財務管理轉型奠定基礎。在具體工作中,企業應落實輪崗制,定期委派財務人員參與一線業務活動,貫穿業務活動始末,以充分了解業務活動內容、流程,積累業務工作經驗,更好地發揮其對業務活動的指導性作用,為企業實現財務管理前移奠定基礎。同時,財務人員還應定期組織業務人員開展以財務管理為主題的專項培訓,增加業務人員的財務知識儲備,引導其正確看待財務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業財部門活動目標的有機統一,促使各職能部門通力配合,注重提升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
隨著企業的不斷運行與發展,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越發明顯,企業必須積極更新財務管理模式,拓寬財務工作范圍,不能僅僅停留在業務數據分析、發票憑證錄入、財務數據收集、財務報表編制等層面,將工作重心逐漸從事后控制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控制轉變。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切入:第一,積極消除部門之間的溝通壁壘,強化財務部門與其他各職能部門尤其是與業務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助力企業持續提升內部管理水平,減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第二,在企業內部積極構建自上而下的管理體系,增強管理體制機制的標準性和規范性,促使其向程序化方向發展,逐漸在內部搭建“業務+財務”的新型管理體制,實現財務管理前移,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優勢作用,確保財務管理貫穿業務活動全過程,以更好地指導業務開展,促使企業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
同時,企業還應積極優化人才培養機制,打造一支專業素養較高的業財融合隊伍,為相關工作開展和落實奠定人才基礎。在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會計型財務人員已無法滿足企業不斷變化的工作需求,因此,企業必須注重財務人員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升,打造高素養的人才團隊,為企業健康發展與穩定運行提供保障。企業應積極鼓勵財務人員自我提升,引導其主動參與外部培訓、講座等,考取高級職業資格證等;定期組織財務人員開展以管理會計、業務活動等為主題的轉型培訓,在引導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型人才轉型的同時,促使其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企業業務活動流程、內容等,確保其能夠站在財務的角度為業務活動開展提供更專業的意見和建議,保證業務活動有序開展。定期組織業務人員開展以財務管理為主題的宣傳活動,豐富業務人員的財務理論儲備,確保其能對業務活動展開更全面的思考,為企業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奠定基礎。除此以外,企業還應落實不相容崗位分離制和輪崗制。
為了加快業財融合進程,實現財務管理轉型,企業必須積極引入信息技術,加強信息化建設,構建財務信息共享平臺,消除信息壁壘,確保業財信息實時共享和交流。第一,企業應積極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依托信息平臺增強業財系統的內在聯系,財務人員可以通過共享平臺實時獲取業務數據,提高數據的準確性與時效性。第二,在企業運行發展過程中,應及時將產生的數據上傳至共享平臺,實現數據集中化管理,提高數據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為企業實現財務信息共享營造良好環境。第三,企業應在內部加大對信息共享的宣傳力度,確保各層次管理人員和基層普通員工了解和掌握信息共享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除了涉及企業經營決策的關鍵性數據信息,其他運營數據必須實現共享。
為了提高業財融合效率,實現財務轉型升級,企業必須充分發揮內部信息數據的使用價值,拓寬應用范圍,拓展應用深度。首先,企業必須深入了解和掌握當前的數據范圍,基于企業經營范疇,明確數據信息范圍,保障數據信息全面有效。同時,制定財務管理決策,不僅需要考慮財務數據,還要考慮包含市場信息在內的非財務信息,以全面了解企業實際運營情況,助力企業推進財務管理轉型。其次,提高內部信息數據的利用率,從多個角度切入,全面分析業務部門的信息與數據,以更好地為企業管理層與決策者制定決策提供數據依據和保障,為企業加快會計職能轉變以及提升整體管理水平和質量奠定基礎。
在數字化背景下,企業運行發展面臨的風險類型更加多元,風險來源也更加復雜隱蔽,財務風險管理模式逐漸向動態化、實時化與系統化方向發展,企業在動態化監測財務數據的同時,還需要積極完善業財融合系統的各功能模塊,健全風險識別機制和預警體系。從識別、預估、警示、判斷、處理這五個階段切入,實現系統化風險管控,實時抓取數據,初步判斷風險來源和風險類型,合理預測風險等級,預估處理難度,在綜合評估結果的基礎上合理制定風險應對方案,督促有關部門及時落實,并動態跟蹤與監管落實過程??偠灾?,企業可以通過系統化的風險識別預警機制及時確定潛在風險點,有針對性地加強風險管控,將風險控制在企業可承受范圍內,以減少企業損失,推動企業發展。
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必須加強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積極引入現代化財務管理工具,將工作重心放在價值創造上,為企業實現精益財務管理奠定基礎。財務人員應基于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和具體工作開展需求,積極引入和使用先進的管理會計工具,聯動分析與預測業財數據。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在財務數據挖掘、價值創造等方面的優勢,助力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例如,企業可以通過綜合使用EVA 和BSC 的作業方式,合理評價財務與經營發展的業績,統籌安排和調整內部資源結構。
企業應引入和使用ERP 信息系統,優化和健全業務系統與資金管理系統,并以其為基礎,加強業財融合管理系統建設。企業可以通過ERP 系統有效開展報表管理、財務憑證生成、信息采集等財務工作;基于業務項目的實際情況,通過業務系統加強對各業務環節的管控,如成本管理、研發環節管控、采購環節管控;由資金管理系統負責各項涉及資金的管理工作,如合同管理、費用收支等。企業可以通過業財融合管理系統實現財務信息與經營管理信息的集成化管理,確保管理人員能夠實時查詢和掌握相關數據信息,從而提出更具針對性和建設性的工作意見與建議。
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為了實現財務管理轉型,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必須積極推進業財融合,持續優化和調整內部管理體系,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充分發揮業財融合的價值與優勢,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企業雖已實施業財融合管理,但實際管理水平遠低于預期。在此情況下,企業必須從多角度綜合分析與研究,提高信息技術使用效益,依托信息技術實現動態化監督,及時發現業財融合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助力企業逐步實現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