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瑜婉

摘要:新時代下,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日益成熟,助力于智慧平臺的構建,其中智慧圖書館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對此,在這一背景下,怎樣迎合讀者多樣化閱讀需求,制訂針對性、個性化閱讀方案,優化閱讀質量,提供智慧化閱讀服務,探尋閱讀推廣策略是現階段圖書館思考的重點。以智慧圖書館建設對閱讀推廣的挑戰為切入點,重點分析了智慧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 閱讀?? 讀者?? 推廣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Exploration of Reading Promotion Strategies in Smart Libraries
CAI Yuwan
(Yongchun County Library,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 3626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blockchain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assi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platforms, and smart libraries are in full swing. Therefore, in this context, how to cater to the diversified reading needs of readers, develop targeted and personalized reading plans, optimize reading quality, provide intelligent reading services and explore reading promotion strategies is the focus for libraries to think at this stage. This paper takes the challenge of smart library construction to reading promo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reading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smart libraries.
Key Words: Smart Library; Read; Reader;Promotion
目前,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日益成熟,我國針對社會智慧化轉型提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十九大將“智慧社會”列入到報告中[1]。接下來,很多政策文件均針對數字經濟建設、新興技術建設等對“智慧城市”建設進行了深入明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逐漸開展,使智慧圖書館建設也隨之發展。2021年,文化部、旅游部共同發布了《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等重要文件,提出了“十四五”期間致力于構建智慧圖書館體系,盡量覆蓋全中國[2]。在這一背景下,作為全民閱讀的實施者、倡導者與推進者,圖書館應緊緊抓住這一難得契機,積極對接數字化、網絡化。在智慧圖書館廣泛建設期間,圖書館應高度重視,積極引領社會大眾參與到閱讀中,致力于提高社會大眾科學文化素養。同時,圖書館緊跟時代發展,對閱讀推廣方式進行創新,迎合廣大讀者多樣化、個性化閱讀需求,為其提供優質的閱讀體驗。
1智慧圖書館的定義與要素分析
1.1智慧圖書館的定義
目前,網絡信息技術日益成熟,智慧圖書館這一獨特的方式逐漸興起并高速發展[3]。2003年,美國研究學者Aittola則是把智慧圖書館界定為突破時空方面的限制,能夠被社會大眾所切身感知的一種移動性圖書館。現階段,我國針對智慧圖書館的定義尚未明確與統一,參照大量文獻資料,歸納總結出:智慧圖書館實際上是智慧感知技術、物聯網技術相融合的一種獨特產物,以這些技術為基礎,逐漸構建成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圖書館。相比于傳統圖書館管理模式,智慧圖書館更注重調動用戶的參與積極性,這一模式是接下來圖書館發展的主要趨勢。
1.2要素分析
1.2.1物聯網及云計算技術基礎要素
智慧圖書館借助物聯網、云計算等一系列技術,廣泛手機與整理數據信息,且能夠將其順利地轉換為直觀性、多方面的可視化信息,再借助大數據技術精準地分析用戶信息,分析出讀者的閱讀偏好,并基于用戶閱讀習慣開展科學地分類管理,進而能夠為其提供個性化閱讀推廣服務。憑借這些技術,可有效地提高閱讀推廣活動的操作性、接受度。
1.2.2智慧化終端
智慧圖書館建設不只是擁有較強的專業技術,而且還能夠引入平板電腦、手機等智能化設備,廣泛手機用戶數據,為接下來的推送服務奠定扎實的基礎[4]。
1.2.3 提供智慧化服務
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要立足于用戶進行,并致力解決用戶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與障礙。對此,圖書館不僅要注重豐富館藏資源的數量,提高其質量,而且還應對用戶所需信息進行精準、高效定位,能夠為廣大用戶持續性提供所需的服務。
2智慧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的應用優勢
2.1強化數據分析
智慧圖書館系統通過各種智能化技術,能夠獲得更全面、更多樣的讀者信息,能夠全方位、深層次的分析數據,從而為圖書館相關工作提供大力的支持。一般而言,用戶信息包含了大量的內容,如性別、年齡、專業、文化水平等,將這些信息錄入到系統中,結合讀者日常借閱、瀏覽的記錄,再使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能夠對讀者興趣點進行精準了解,為其提供讀者所需內容,使讀者擁有優質的閱讀體驗感。
2.2構建服務平臺
對于傳統圖書館而言,借閱、推廣等活動一般在館內開展,活動載體一般為各種書籍,因形式、空間方面的影響,組織形式較為單一,投入的成本也相對較高。智慧圖書館可全方位整合各種資源,為廣大讀者提供網絡閱讀服務平臺,不僅能夠及時推送各種活動信息,而且還能夠閱讀電子書刊、觀看視頻、評論互動等,這樣便進一步豐富的閱讀推廣活動,使得其能夠獲得最大化的效果。
2.3促進科學規劃
智慧圖書館可對各種用戶的信息進行廣泛搜集,并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一系列技術開展深層次、全面的分析,基于分析結果為用戶推送各種消息、服務內容[5]。實質上,智慧圖書館則是把資源、平臺、服務等進行無縫隙地融合,不僅創新了閱讀推廣模式,而且還能夠提高閱讀管理能力,為廣大讀者制訂更具針對性、更科學合理的閱讀規劃方案,有效地提高了閱讀推廣效率。
3智慧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創新策略
3.1搭建智慧閱讀推廣服務系統框架
圖書館利用ABIS、IRBIS、Despace、Deep Math等技術,借助于傳感器設備、網絡日志采集工具,對各數據進行廣泛搜集,并有效融合并同智能化圖書館信息系統進行連接,逐漸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智慧閱讀推廣服務系統框架,引入數據智能管理工具及相關服務平臺,借助于智能數據采集與深度處理工具,智慧分析出讀者個性化需求,智能化判斷讀者真實所需,且借助智慧服務平臺將其傳輸到各自助服務終端、移動App、24小時自助圖書館,為廣大讀者提供多樣化、大規模的閱讀資源,如此讀者可根據自身所需選擇不同的智慧服務模式(如圖1)[6]。在各服務網點中,借助智慧閱讀推廣服務平臺,科學分類閱讀需求程度不同的讀者,基于數據權重、閱讀資源緊急獲取情況等,為讀者提供智慧圖書閱讀推廣服務,如線上微課、國學座談會、科普服務等[7]。例如 :重慶圖書館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方式,對讀者服務內涵進行了豐富,積極迎合讀者多樣化需求。目前,該圖書館已經開設了11個新浪微博賬號與8個微信公眾號,從讀者服務、讀者活動、創新空間、產業圖書館、上圖講座、圖書出版、圖情服務、圖書推薦、國際交流等多個方面、不同角度,積極迎合讀者的各種需求。這里 “重圖講座”于2021推出全新視聽概念——微講座。這種經裁減、精編而成,每段只有10min左右的Libtalk,通過微信平臺,使講座視聽變得更加快捷方便。讀者只需掏出手機,就能隨時隨地觀看講座。
3.2構建立體化智慧閱讀推廣服務模式
圖書館注重利用各類型數據,基于各網點具體分布情況積極對接各服務項目,在致力于構建智慧閱讀推廣服務資源數據庫的前提下,積極互聯數字資源,對服務領域及范圍進行拓展,建立共享閱讀空間、移動圖書館、自助借書機等來延伸智慧閱讀推廣服務內容。同時,積極連接各智能終端,在服務模塊中設計閱讀指導、閱讀推廣活動公告、館藏信息查詢、智能借閱、經典著作推薦、智慧閱讀推廣服務交流等一系列獨特功能[8]。例如:上海圖書館精心打造了一款手機App,引入了iBeacon新技術、位置定位、二維碼等常用的移動技術,使讀者能夠深切地感受智慧圖書館的獨特。iBeacon技術能夠對閱覽室進行激活:當通過閱覽室時,閱覽室便能夠主動地同讀者打招呼,App隨之彈出提示—閱覽室位置及具體路線。點擊地圖便可對閱覽室的詳細信息進行查看,也能夠了解到目前所開展的讀者活動;圖書定位:不管讀者處于什么地方,只要按照了這一App,便可直接查看熱門及推薦圖書,或直接檢索感興趣的圖書并查詢全市250多家區縣、街鎮圖書館的館藏狀態。對于外借室的圖書,手機也能夠迅速定位,找到其所在書架位置;針對書庫中參考外借圖書,也可利用App將其添加到索書列表,并提交請求,如此不需要再次查詢與提交,比較便捷。當圖書出庫后,App便可第一時間將這一提醒推送給讀者手機,如此便可第一時間到出納臺借書;掃碼借書:借助上圖App,通過身份認證后便可生成二維碼讀者證,借書時只需在出納臺掃碼便可接觸書籍。
3.3建立智慧推廣資源共享機制
圖書館致力于引入智能自助服務終端、數字信息工具,加快電子文獻館藏、數字館藏、特色館藏資源的構建速度,特別是要虛擬化處理無法高效率應用的實體文獻書籍,采用3D建模、數字影像技術虛擬化處理實體文獻書籍,確保實體館藏均擁有相對應的虛擬館藏,并借助數字資源管理工具、數據資源挖掘工具積極整合閱讀資源、挖掘館藏資源、聚合科研資源、可視化處理數據資源,這樣區域中各圖書館、各基層服務網點、各 24小時自助圖書館可共享資源場景數據,并利用數據智能管理工具向廣大讀者群提供群體服務、共享共建實體借閱、個性化推薦,并使得實體空間、虛擬空間漸漸向外拓展,讀者可從頭條熱點、移動 App、短視頻服務、微信小程序等方面進行全面感知與獲取,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3.4拓寬智慧閱讀服務渠道
智慧圖書館中,傳統閱讀推廣模式已經失效,開展智慧閱讀推廣可借助新媒體,把閱讀推廣融入各種服務,這是智慧圖書館重點工作之一,也是升級服務的關鍵方法。現階段,“互聯網+閱讀”成為了一種閱讀去死。基于調查得知,2021年底我國網民人數高達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73.0%。對此,智慧圖書館應迎合這一趨勢,滿足現代人們的閱讀新方式,借助微博、微信、短視頻平臺等延伸閱讀推廣渠道。移動閱讀、全媒體閱讀、碎片化閱讀、社會化閱讀正在持續地融合,讀者更加注重閱讀體驗。
融媒體時代下,“音視頻閱讀”是目前社會閱讀的常態。隨著短視頻媒體的日益興起,短視頻行業近年來迅速發展,大規模行業用戶下沉。對此,圖書館應抓住這一點,定時發布短視頻,不僅可延伸閱讀推廣渠道,而且還能夠對讀者群體進行拓展。例如:2020年世界讀書日這天,四川圖書館在抖音上發布了館長推薦書主題短視頻,其中便推薦了《三體》,通過認真、全面介紹圖書內容,調動了讀者閱讀《三體》的積極性。2022年春節剛好遇上北京冬奧會開幕,國家圖書館在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冰雪聰明—冬奧知識小課堂”相關小視頻,邀請北京奧運博物館專家作為特殊嘉賓,向社會大眾普及冬奧知識、講解冰雪文化、奧運歷史看點等熱點話題,一經播出,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這一種新興推廣主體受到了社會大眾的熱烈歡迎,成為了全民閱讀的不可缺少的文化陣地。
智慧圖書館自從建設以來,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借助微信公眾號、抖音、今日頭條、微博等服務平臺,面對大規模的網絡用戶,內嵌智慧閱讀服務末班,基于熱門文學、傳統文學IP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新書推薦、作品鑒賞、作者互動、閱讀分享、有獎問答、文學文創產品發布等活動,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并獲得更多的閱讀流量,提高讀者閱讀趣味性,迎合讀者多樣化需求。
對此,為了積極迎合智慧圖書館新服務形勢,各圖書館應在以往的閱讀媒介上,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積極發揮新媒體平臺優勢,逐漸構建成以融媒體為核心,覆蓋全渠道、多方式、互聯網化、移動化、智慧化的迎合時代真實所需的新型閱讀推廣服務體系,從而順利地開展閱讀推廣工作。
4結語
綜上,為了能夠迎合時代變革,圖書館應貫徹執行更新理念,尤其是閱讀推廣方面,以智慧技術為核心,廣泛構建全新的閱讀推廣模式。借助智慧技術數字性、先進性等優勢,使館藏資源能夠同智慧技術相融合,逐漸形成優勢更大的閱讀推廣模式。在具體實踐中,應基于廣大讀者個性化、多元化閱讀需求,將其列為圖書館重點信息來源,提高推廣模式的吸引力,并對閱讀推廣環境進行優化,構建共享閱讀推廣模式,使得更多的讀者能夠切身感受到智慧圖書館優質的閱讀服務。
參考文獻
[1] 徐冉.探究智慧圖書館技術對高校閱讀推廣模式的作用與影響[J].科技資訊,2023,21(5):197-200.
[2] 張婷婷.融合情境的智慧圖書館動態精準閱讀推廣服務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2(12):56-61.
[3] 呂靜.鄉村振興背景下智慧圖書館閱讀推廣創新策略研究[J].文化月刊,2022(6):92-94.
[4] 李亞青,馬語謙.國內智慧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綜述及展望[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4(1):46-49.
[5] 沈蘭燕.未來社區背景下社區智慧圖書館科普閱讀推廣創新實踐[J].科技視界,2022(1):56-57.
[6] 張月秋.智慧圖書館對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方式的影響策略研究:以長沙醫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2020(28):28-9.
[7] 袁學垠,孫海英,范明智.智慧圖書館技術對高校閱讀推廣模式的作用與影響:以佳木斯大學為例[J].中外企業家,2020(8):148.
[8] 曹意.基于智慧平臺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對策研究:以宿遷學院圖書館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39(1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