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學院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 常 萍
廣西正洋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梁卓昕
傳統應用型高校專業課程教學普遍重視專業技術應用的教育,而忽視思政教育,直接導致的后果是畢業后的土木工程專業技術人員理想信念不足、社會倫理與職業責任缺失,對自然與自然規律缺少敬畏;過度關注運用工程技術的經濟屬性(即獲得更大的工程效應),忽略了工程的社會屬性(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工程活動與自然、社會和公眾的關系)。同時,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顯性教育課程,易發生與專業教學相互分離的現象,難以發揮整體育人的價值。因此本課程思政教育存在以下問題:(1)與時事熱點脫節;(2)工程倫理教育欠缺;(3)缺乏針對性思政教學。
《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是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等方向必修的核心課程。通過課程教學,學生應掌握由鋼筋及混凝土這兩種材料所組成的結構構件的基本力學性能,掌握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本原理與一般設計方法。該課程在專業課程與基礎課程中發揮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可以引導學生建立專業課程與基礎課程的聯系,比如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課程,并為學習后續諸多專業課程,如混凝土結構設計、鋼結構設計、結構設計軟件應用和畢業設計等課程打下基礎。該課程既有理論推導又有實驗研究,同時與相關規范和工程實際聯系緊密,兼具專業課與基礎課的特征。因此,開展課程思政的融入路徑研究具有典型意義。
傳統的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目標主要為專業技術方面,例如,掌握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基本設計原理和設計計算的知識和技能,具備研究與解決混凝土結構中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根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精神,工科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與科學精神相結合,提高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因此,立足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目標,圍繞政治認同與國家意識、品德修養與專業倫理、學術志向與科學精神三個維度確定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的課程思政目標內容。具體課程思政目標如圖1所示。

圖1 課程思政目標
土木工程類專業課學分占比大,專業課程思政融入路徑直接關系到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立的成敗。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課堂教學,實現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對于土木工程教師來說,是新的挑戰。
以《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為例,探討土木工程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支撐點與融入路徑。土木工程專業課可圍繞政治認同與國家意識、品德修養與專業倫理、學術志向與科學精神等三個維度設定課程思政目標。其中,課程的緒論部分多涉及課程概述、工程的應用、專業發展歷程及相應的學習方法等。此部分可以挖掘并融入政治認同與國家意識、品德修養與專業倫理兩個維度的思政元素。專業知識點章節部分可以通過收集各個知識點的歷史文獻與經典的實驗,挖掘并融入學術志向與科學精神維度的思政元素,具體如下:(1)家國情懷、民族精神;(2)文化自信、民族自信;(3)科研、創新精神;(4)工程倫理;(5)人文情懷;(6)工匠精神。
1.思政教育切入點
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授課共10個教學單元,共56課時,其中實驗4課時。從內容結構上看,具有工科專業課程的一般特點,主要分為4個部分:(1)概論部分:對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與相關混凝土結構或工程的簡要介紹;(2)材料性能部分:對混凝土結構中常用材料力學性能介紹;(3)專業技術知識點部分:對用于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專業知識點介紹;(4)實驗實訓部分:根據各部分的特點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如圖2所示。

圖2 《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思政切入點及思政元素
2.教育方法
(1)土木工程專業方向的解讀
①精析關于土木工程專業國家規劃發展前沿,培養學生歸屬感、榮譽感和使命感。
②解讀關于土木工程專業未來國家規劃、拓展學生的專業認知,土木工程專業大有可為。
③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學生的國家自信和國際責任感。
(2)案例式教學
在《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的混凝土結構工程應用中,可以融入很多案例,因此主要以案例形式體現思政元素,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將思政元素融入案例式教學的方法
(3)專題研討
根據學生喜好自主選擇若干專題或主題開展討論,旨在提高課程思政的廣度和個性化,同時與案例式教學相輔相成。專題研討部分包括建筑工程前沿進展、我國古代建筑文化、重大建筑工程解讀、建筑結構坍塌事故的分析、現代建筑人文情懷。充分運用案例式教學與專題研討,兩者相互補充及深化。
設計“化零為整”的綜合實踐項目,聯動土木工程材料、結構加固與檢測、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等多門課程,增加課外開放實驗室項目,讓學生運用理論知識開展梁板柱構件的設計、制作、加載、分析實踐訓練,并應用虛擬模擬仿真軟件對設計構件進行全過程模擬,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辨析思維和實踐能力。
課程思政的教學具有多元多樣化的特點。課程思政的考核方式不是對知識性內容的機械記憶,而是將課程思政的育人成效考核融入專業課程的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
以《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為例進行蘊含思政元素的課程匯報或課程討論。利用期中或期末考試,將思政元素融入開放性考題中,如綜合題、分析題。初步挖掘本課程思政考核方式如表2所示。

表2 《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思政考核方式
通過《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探討了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切入點與融入路徑。土木工程專業課在結構層面與內容層面均有相通之處。緒論部分多涉及課程概述、工程應用、發展歷程及學習方法等。此部分可以挖掘并融入政治認同與國家意識、品德修養與專業倫理兩個維度的思政元素。專業知識點部分可以通過收集各知識點的研究文獻與經典實驗,挖掘并融入學術志向與科學精神維度的思政元素。通過上述路徑,尋找專業課程和課程思政的教學契合點,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