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000
近些年許多城市陸續開始建造口袋公園,但仍有老、破、舊的城市口袋公園待解決。相比近幾年的建設,無論從設計的理念、元素的采納,亦或是材質的選擇、色彩的應用等方面,都存在一批較為過時且設施陳舊的口袋公園。口袋公園作為城市的縫隙景觀,承擔著為人們增添眼里一抹色彩的重任。隨著主觀審美的變化,從外觀上來看,許多口袋公園有待改進,以適應當今的審美需求。
不同的區域地段對應的使用者也是不同的,其實際的使用功能、配備的景觀設施等也應是與使用者相配套存在的。很多口袋公園的設計是在沒有充分調研的情況下,僅憑設計師的主觀思維做方案設計、施工建造,而非針對場地的實際情況。就好比量體裁衣,衣服的尺寸與人的各處尺寸不符,在后期使用階段,則出現形不對版、漏洞百出,實際使用效果差等問題。
高速發達的互聯網時代縮短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同時,也加劇了同質化現象的產生。現代主義設計風格興起于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當下依舊盛行于設計界的各個領域,其中以幾何圖形設計最為流行。形式上的美觀能夠在使用初期達到賞心悅目的效果,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忽略了不同地區使用者們不同的心理感受,進而未能達到情感的共鳴。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顯現越嚴重。
情感化設計,最早出現在美國唐納德諾曼的《設計心理學—情感化設計》一書中,初期較多應用于工業設計,指帶有情感的設計,屬于設計心理學的范疇。情感是指人對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時的一種生理反應。是由需要和期望決定的。當這種需求和期望得到滿足時會產生愉快、喜愛的情感,反之,則會苦惱、厭惡。對于情感化設計,在唐納德的書中,他認為:“將情感融入產品設計,將解決設計師們的長期困擾,即產品的實用性和視覺性的主要矛盾。”
那么如何做情感化設計呢?唐納德在認知心理學的基礎上提出了情感化設計的三個層級,即本能層設計、行為層設計、反思層設計。本能層設計,多注重外在、視覺等感受。通過外在的設計符合本能水平的要求,人們能夠通過自身的本能水平判斷外界事物的是非、好壞、安全危險等并通過相應的感知信號告訴大腦來進行下一步的命令執行,而受到人群的追捧與喜歡;行為層設計,較注重性能與效用,設計能否為使用者帶來有趣的行為體驗;反思層設計,則關注產品本身所帶來的意義、價值,甚至是對使用者產生的心理感受,更多強調與使用者之間是否構成情感的紐帶。通過以上三個層面,情感化設計要求產品不僅具有吸引使用者的外觀、滿足使用者的使用功能,還要求產品能夠滿足使用者的情感需要,達到心靈共鳴。這也是現今口袋公園缺失之處。
口袋公園最早是1963年在紐約公園協會組織的展覽會上提出“為紐約服務的新公園”的提議,其原形是建立在城市中呈斑塊狀分布的小公園,亦稱為“口袋公園系統”。其面積較小,較多依附于建筑外的小場地,在街邊綠地、商業區旁、住宅小區樓下、辦公區旁等,都可找到口袋公園的身影。
口袋公園有以下幾點特征是區別于城市普通公園的。首先,體量較小。其多隱匿在城市的大結構中,但也因為體量的優勢而為居民帶來私密性與周邊居民貼合度較高的舒適性。其次,功能較專一。因其有固定服務人群,導致使用功能上固定。同時多設置在點狀空間下,空間占地面積較小。因而在功能設置上,相較于普通城市公園其可發揮的空間有限,使用功能既固定又專一。再次,通達性良好。因其服務于周邊鄰里、辦公等地,考慮到周邊人群的便利性,口袋公園的路網設計簡潔,便于快速到達。也正因通達性優良,自然引出另一個優點,即使用頻率高。隨之而來的經濟效益也增長幅度較快。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急需大批口袋公園來緩解城市的綠化壓力。現今由于城市的形成時間較久,各項城市用地情況較為復雜,城市的活力度極需提升。應用情感化設計理論融入口袋公園設計,能夠有效加快城市環境的美化,另一方面能夠起到引領城市活力的作用,重塑城市形象。
口袋公園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環境、社會性交往等問題。雖然占地面積較小,但能夠直接為附近的居民服務,是提供公共交流、休閑娛樂、文化展示等功能的有利場地。同時口袋公園能夠很大的程度上解決城市中高密度人群下的對公園綠地嚴重的需求問題,改善城市的綠化環境。通過點狀口袋公園聯動成綠化景觀面,起到為城市補充新鮮的活力與美化城市的作用[1]。
產品的特質被劃分為四個層面,由低到高分別為功能性、可依賴性、可用性、愉悅性。其中,情感化設計就處于最高層的愉悅性中。
情感化設計與口袋公園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模式,依托情感化設計能夠為口袋公園提供轉化使用者精神需求為使用功能的理論支撐。同時通過口袋公園建設,情感化設計理論能夠實現理論的踐行落地項目。情感化設計不僅為口袋公園的景觀設計提供有關對使用功能、人群分析、視覺感受等的基本理論指導,更重要的是能夠在物質需求相對富足的當下,滿足使用人群對精神文化需求的渴望與情感層面的共鳴。口袋公園雖然體量較小,但其串聯起的連鎖空間是豐富且完整的。又因其特點之一的人群較固定性質,能夠為情感化設計快速捕捉到對應人群的情感需求,是情感化設計的有利實踐載體。
基于此,情感化設計下的口袋公園能夠為城市帶來打破以往模式、更加充滿活力的綠化點狀景觀空間。
快速城市化進程影響下建設的口袋公園景觀,仍存在大量老舊設施待更新、景觀設計手法待提升、設計手法相似、未為相應使用人群服務的初始愿景問題。而人們在短時間的新鮮感過后,口袋公園的客流量逐漸減少,其根本原因是口袋公園沒有抓住城市邊角景觀空間存在的根本意義,沒有發現其在城市環境中應扮演的位置和在周圍人群心中應出現的形象與帶來的精神影響,進而喪失了應有的吸引力。景觀空間帶來的身心感受是室內空間、手機的虛擬空間等無法提供的。由此可見,想要達到城市口袋公園景觀的可持續性發展,需以適用人群的具體感受體驗為設計核心,打造具有景觀特色的口袋公園設計策略。
情感化設計手法通過特有的三層次設計,逐層遞進空間感受的同時得到富有創造力、影響使用者心靈并帶來精神共鳴的景觀空間[2]。
人們具有通過外觀設計迅速做出相應判斷的本能意識,在此之下,營造初印象良好的景觀空間,能夠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增長使用者的停留時間。
外觀、色彩、材質等五感體驗帶來獨特空間感受:情感化設計的本能層次設計主要通過五感(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來展現。即使是相對簡潔的外觀設計,也能為使用者帶來特別的感受。解決現有口袋公園的設施陳舊問題,簡潔并不簡單,從外觀上能夠給人以新奇之感,進而影響心靈。
例如,北京靈境胡同地鐵口的口袋公園設計,設計師認為,北京是新都市與傳統文化的共同承載體,將傳統文化元素與新都市形象特征完美結合,能夠讓使用者產生既新奇又易接受的心理狀態。因此,該口袋公園的設計元素造型與色彩采用老北京傳統花窗的三角形造型取代常規的矩形設計,形成多變的空間效果與寓意。設計師將花窗的三角形元素不僅應用在平面,也應用在立面,使草地、休息區、自行車停放區等都融入其中,使得空間之間有變化卻不割裂、有聯系卻又不同。色彩上應用了白色是對現代設計的致敬,現代設計較多色彩簡潔,而最簡潔的顏色莫過于白色。白色與草地的綠色相呼應,該公園不僅是為匆匆趕路的人們提供短暫休息之處,更是為路過的人們心靈上提供一個色彩純粹、空間適當、環境干凈的短暫歇腳之地。如圖1,運用有別于常規的設計元素形式吸引使用者眼球的同時,觸發使用者心底的內心情感,由形式、色彩等易于表面觀察到的設計方式促進心靈的觸動。因此,情感化設計本能層初步引起心靈的不同體驗[3]。

圖1 北京靈境胡同口袋公園圖
顧客購買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的功能。是否功能能夠為人所要發生的行為帶來價值是設計應思考的問題。
利用功能設計來豐富空間的使用行為:情感化設計的行為層次在功能使用設計上呈現(功能性、易理解性、易用性、感知性)首要目的是便于使用,使行為能夠方便快捷的得到施展,同時再考慮行為發生過程中的舒適度效率等。以此為使用者帶來行為上的感受。由開始外在本能層次的吸引,進入行為使用上的心理滿意。以解決目前很多口袋公園使用功能較弱,無法為周邊使用人群提供切實便利與使用的問題。
上海的南岸口袋公園將江南的水網格局融入周邊景色,是代建綠地、是社區水岸、亦是家門口的口袋公園。將場地從設計思維上拓寬橫向空間,增加場地的使用功能,豐富和滿足多層次人群的使用行為。此場地的設計不再是一個圍墻高高圍起來的封閉空間,更多的強調其公共的交流性,幫助來自四面八方的使用人群達成溝通的目的,從思維上打破紅線的束縛,從隱形的交流空間上擴展使用面積與人群。同時全場地采用去臺階化設計,打造無限可能性的活力草坪。再通過五個空間模塊劃分使用功能與人群,分別是林蔭大道、樹陣廣場、開闊草坪、疏林草地、親人水景,幫助場地融入周邊現有環境,與人群構成使用功能關系。如圖2,通過對場地空間的有效設計,完全能夠滿足周邊各式人群的使用功能進而以此增大場地的使用人群數量,變相得到周邊人群的心理認可。

圖2 上海南岸口袋公園圖
反思思維使我們能夠合理化環境信息以影響行為層。
通過環境促進新認知來影響行為:情感化設計的反思層是最高層次的情感化設計,通過營造的環境調動人已有認知或增加新的認知,以此達到精神共鳴,反思至行為層,指導行為的發生。
上海新華路的口袋公園除了為周邊住戶呈現一個可活動的景觀區域,更意在展現一個可無限延申的魔幻空間,激起使用者的探索欲望,誘發觀賞、停留等一系列行為。基于此,場地最為引人注目之處在于營造了魔幻的視覺空間,使人仿佛置身科幻世界。其植被的兩側采用鏡面不銹鋼系統,無限的反射著鏡子中的小花園,呈現一種鬧市中人們置身在可以無限暢游的自然花園叢中的景色,而這一景色在繁華都市的高樓林立中是極其難得的。此舉首先從設計思維上就打破常規的束縛,在有限的使用空間下利用鏡面營造特殊視覺感受,激起人們的好奇心理,讓人們從都市繁忙的事務中脫身,調動使用者已有認知進行場景的探索,從意識上給到使用者們短暫的抽離與放松,全身心融入街邊的口袋公園。此刻,使用者們的心理感受近乎一致。同時在花境的兩側豎立可旋轉翻閱的展板,為場景設計可持續提供內容且定期更新的街頭畫廊,從使用內容上給使用者們以新的感受,進而影響到行為層面的行為驅動。另一方面,鏡面的反射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減少城市犯罪空間的數量,從心理上給使用者以安全。如圖3,通過打破常規的新穎設計,為使用者營造一個心靈安全、舒心、富有探索意識的新穎空間,營造一個可持續良性循環的精神慰藉場所。

圖3 上海新華路公園圖
毋庸置疑,口袋公園為城市的綠色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增添城市綠地覆蓋面積的同時,輔助凈化空氣、提升城市綠化形象、提供更多休閑活動空間等。但不可否認,現今很多口袋公園亦存在問題,隨著物質需求的極大滿足之后,精神層次的需要被提上日程。結合情感化設計,幫助設計師們找到口袋公園在當下設計的突破口,全面提升其設計趣味,直擊使用者內心深處,達成良性共鳴與設計循環,進一步實現城市建設良好發展的美好愿景。從身邊的小景致入手,著眼當下設計,從本質上提高人們的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