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礎理論研究的薄弱和缺乏創新產業成果的引領,是當前基于數字技術的產業現代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由于對現代產業缺乏全面系統的認識,數字基礎設施和工業互聯網等關鍵設施的建設并未脫離傳統經濟理論和產業模式的范疇,仍沿襲傳統產業分工和行業管理方式,局限于為各傳統產業賦能,并不具備為現代產業服務的能力。文章對現代產業的概念內容、形態結構、供應鏈和產業發展模式等基礎理論進行了創新定義,系統地闡述了能夠為現代產業建設服務的數字基礎設施的架構方案和實現路徑,以及為產業應用服務的工業互聯網的關鍵數字能力和建設方案,相關研究和觀點對經濟領域的產業現代化建設有重要的引領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現代生態產業;彈性供應鏈;需求場景模型;供需應用關系模型;大規模定制;需求響應
從企業主導到由需求驅動,從以產品的大規模生產為目標,到實現大規模的按需定制,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現代產業是對傳統經濟和產業發展模式的徹底顛覆,建設工作不僅涉及數字技術創新,更需要創新的經濟理論和產業發展模式的引領,設立符合現代產業發展要求的產業管理部門,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最終實現產業的發展創新。由于涉及多個研究領域和行業方向,涉及不同的產業部門,彼此缺乏協同機制和缺少跨領域跨行業的復合型人才,給建設工作造成困擾的同時,也導致目前工作仍僅是基于對傳統經濟和產業內容的了解,聚焦于以數字技術為各傳統產業賦能,而非構建新型的現代化的生態產業體系。
一、什么是現代生態產業
相較于傳統產業的定義,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產業現代化,其產業的概念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根本改變。
(一)對現代產業概念和內容的理解誤區
1. 產業概念和產業鏈形態結構的變化
傳統制造業體系是以產品為中心,以規模化生產為目標進行的社會化分工和細分的條鏈形產業結構。而在由需求驅動的現代產業活動中,生活內容的多樣性、需求的個性化,決定了傳統細分的產業鏈供應鏈都不具備獨立響應個性化需求的能力,如“個性化的住居一體化需求、兼具運動和診療功能的穿戴設備等”,都需要跨領域跨行業的相關企業開展生產協作。因此,消費領域的現代產業需要按照“衣食住行、醫療文娛”等生活領域對傳統產業進行劃分,并在各個生活領域內,應用創新的數字技術,對多樣化需求場景進行分類,并以各需求場景為中心,聚合與場景需求內容相關的傳統細分產業構建的生態產業關系和產業結構,現代產業實現了對傳統產業關系和產業鏈供應鏈的重構,其產業范疇已經不限于傳統制造業,第二產業的其他行業,和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的各行業都可以根據需求場景類型進行聚合。
我國作為工業時代門類最為齊全的全球制造業大國,能否成為數字時代的現代產業強國,則取決于能否打破傳統產業的劃分方式和行業壁壘,構建覆蓋各個生活領域和生產領域,按生活需求場景或生產需求場景聚合的現代生態產業體系。以下重點分析消費領域的現代產業建設。
2. 現代產業活動內容的變化
傳統制造業活動局限于生產環節,而由需求驅動的現代活動意味著從需求端到供給端都是現代產業活動的重要內容。
(1)需求端的活動內容。精準的個性化需求信息既是需求端數據生產活動的產品,也是驅動供給端生產活動的要素資料,所以以需求信息的生產解析和產業應用為中心開展的生產活動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其性質和意義堪比工業時代的石化產業,其相關活動的產業化、標準化建設是關鍵。
(2)供需兩端對接轉換環節的內容。作為供需兩端產業活動對接轉換的樞紐,需要精準、高效地將個性化需求內容轉化為可定制的產品方案,內容包括產品的規格信息、功能信息、款式信息、材質信息等,考驗的是現代產業活動中將需求要素轉化為相關產業生產數據的應用能力,關鍵在于實現個性化需求內容和相關傳統產業信息的對接匹配,并以此推動具有敏捷需求響應能力的產品智能化設計。
(3)供給端的活動內容。對供給端產業活動的要求是能夠按照個性化的產品設計方案開展定制活動,并兼具大規模生產的成本和效率優勢,其關鍵在于要打造能夠滿足內容多樣化、需求個性化、跨領域跨行業的供應鏈系統,開展兼顧規?;a和個性化定制優勢的生產協作,實現大規模定制。
(二)對現代供應鏈的認識誤區
1. 形式和機制內容的差異
傳統供應鏈是以產業鏈為基礎,以產品為供需對接紐帶,以其生產配套和商品流通為導向,上下游圍繞核心企業建立的網絡,供應鏈包括以大規模生產為目標的傳統制造業和以大規模銷售為目標的流通服務業。而現代供應鏈則是以需求響應為目標,兼顧大規模生產和個性化定制的優勢,在相關生態產業集群內實時聚合,開展生產協作的企業集群。與傳統供應鏈相比,現代供應鏈企業沒有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分工,去除了商品銷售環節,實現了供需產業的直接對接,供應鏈效率得以全面提升。
2. 影響供應鏈布局的要素發生改變
傳統制造業是以規模最大化為目標,在全球范圍選擇具有區位、人力和產業資源優勢的地區進行布局。而現代供應鏈則是以提高需求響應精度和定制響應效率為目標,所以供應鏈的本地化將會是趨勢,其建設取決于對以需求信息生產解析和產業應用為中心的數字產業的建設水平,和目標市場的需求規模,哪里有市場就在哪里建設,數字產業的建設水平打造規模化的精準需求市場,供應鏈的本地化布局能夠實現對需求的快速響應,二者彼此促進,良性循環。
3. 對全球供應鏈模式造成的沖擊
當今世界愈演愈烈的大國博弈,讓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都面臨脫鉤重構的危機,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的應用也讓歐美的再工業化成為可能。未來全球主要市場,都會通過以需求為中心的數字產業建設,實現供需產業數據的深度綁定,并以此對服務于本地區的供應鏈網絡開展建設和管理。所以數字產業的建設能力,包括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知識產權,技術標準等將是決定各國是否具有現代產業的自主權,以及是否具有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建設主導權的關鍵,全球數字產業強國都會尋求以自身的數字產業能力主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機會,并以此選擇受信任的、可控的,能和其數字產業深度融合的供應鏈網絡服務本國市場。
(三)對現代產業的商業模式存在認識誤區
當前普遍認為消費互聯網是實現傳統制造業和需求市場對接的核心設施,在獲取用戶資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擁有海量的消費數據,消費互聯網開展“為用戶畫像”的需求分析工作,并嘗試以“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的方式探索按需定制。
1. 消費互聯網的先天不足
消費互聯網的“為用戶畫像”是以平臺在售商品信息為基礎,結合用戶在平臺的基本信息和行為數據建立的消費預測模型,目的是提升平臺商品和用戶需求的匹配精度,從而達到提高銷售效率和提升購物體驗的目的。受限于各消費平臺的經營水平和畫像能力,存在建模數據的不完整性和建模手段的局限性,畫像無法全面準確地反映用戶真實需求,各平臺的畫像結果也存在差異。
此外,個性化需求數據作為現代產業的生產要素,其數據標準、精度、生產成本等,都將對現代產業的生產使用成本、安全運行有重大影響,所以需求數據的生產并不適宜完全由市場主導。
2. 當前工業互聯網存在的問題
由于各傳統細分產業間的數據壁壘,工業互聯網的平臺企業并不具備以需求響應為目標,開展跨領域跨行業的生產協作能力,目前部分平臺的生態和“雙跨”概念,并不具備生態性,仍未脫離以商品為中心,企業為主導的模式范疇,缺乏和需求市場高質量對接的策略,未能降低廣大中小企業獲取訂單的成本,提高訂單獲取效率。
3. 對如何實現按需定制認識不足
目前嘗試以“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的方式探索按需定制,第一種是各數字工廠依托對自身產品的模塊化設計和生產能力,通過消費互聯網匹配目標用戶,開展有限定制活動。相較于標準化商品,模塊化定制一定程度迎合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但本質還是屬于企業主導的“以產品找用戶”的傳統產業模式。第二種是依靠當前消費互聯網為用戶畫像的能力,從用戶關注度高的平臺商品中挖掘出熱點信息并交由特定企業進行產品設計,再由消費互聯網以預售的方式聚合用戶后實現批量生產。其癥結在于任何單一企業都不具備實時響應所有熱點信息的能力,該模式存在響應效率和響應頻率低等問題。
二、構建現代產業的生態產業關系
按照“需求牽引供給,供需精準高效匹配”的現代產業目標的建設要求,需要補齊需求端的產業短板,打通供需產業間的堵點,打造以需求聚合的生態產業集群,其關鍵在于需要具備相應的數字能力和相關設施,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的現代產業鏈供應鏈。
(一)數字產業是現代產業的重要內容
1. 數字產業的內容
日常消費領域數字產業的內容包括,首先,需要對“衣食住行,醫療文娛”等生活領域的各個生活場景進行數字化重構;其次,對各個生活場景的內容特征和需求要素進行信息采集并需求建模;以及根據需求模型并對所獲取的個性化用戶信息進行特征識別、需求解析等;最后,將解析出的個性化需求信息轉化為相關產業的生產應用信息。數字產業的標準化體系建設是關鍵。
2. 是現代產業的“基礎工業”
石油產業被視為現代工業的血液,一個國家石油資源的儲量、開采和應用能力決定了工業的發展前景,而進入數字驅動的現代產業時代,對需求數據的生產和應用能力就代表了生產力,針對不同生活領域的數字產業化建設就是打造現代產業的“基礎工業”,其中對不同類型生活場景的數字化重構、對各場景需求要素的采集和建模、需求解析以及與傳統產業內容的匹配等相關能力,分別代表了一個國家現代產業建設掌握的數字資源規模,開采加工能力和產業應用能力。
3. 數字產業化的復雜性
首先,不同生活領域生活場景的數字化重構方案各異;以及場景要素信息的采集建模方式、需求信息解析的技術方案也各有不同,涉及信息產業的軟硬件研究、制造、通信技術、物聯網等的多個領域和關鍵技術的瓶頸問題,以及相關產業鏈和供應鏈建設問題。
其次,由于同一生活場景也存在內容各異,需求非標化的特性,涉及和多個傳統細分行業的內容對接問題,其關鍵在于如何實現多樣化需求內容和相關細分產業內容的對接,以及個性化的需求信息如何與標準化產業信息匹配的難題。
(二)構建符合現代產業要求的數字基礎設施
目前數字基礎設施的工作內容和成果集中在為各傳統產業的生產活動提供數據存儲和通信服務,而現代生態產業的范疇已不限于工業產業,需要分別為“衣食住行、醫療文娛”等不同類型的生活領域,構建能夠為其生態產業體系建設提供智能化服務的數字基礎設施,實現供需產業數據的全面聯通和數據結網。
1. 為數字產業服務的數字基礎設施
實現個性化需求信息生產解析的智能化,和實現供需產業信息對接匹配的智能化,是現代產業“基礎工業”的建設重點。
2. 需求場景模型
分別在各個生活領域內,以不同類型的生活場景為基本模塊單元,以場景生活內容中最基本的需求要素為最小單位,為各個生活領域建立需求數據模型,從而實現在該生活領域內,對所獲取的個性化用戶信息中所包含的多樣化場景內容進行模塊化解構,以及對各模塊化場景中包含的生活需求信息進行顆?;馕龅哪芰Α?/p>
3. 供需應用關系模型
為了實現供需產業信息的精準匹配,對個性化需求信息的生產解析提出了標準要求,需要以傳統產業的類目為基礎,結合各個相關產業的內容和標準,對數據解析方式、數據格式等進行標準化建設。
供需之間的應用場景模型是實現供需產業活動對接轉換的信息中樞,需要分別以各生活場景模塊為基本對接單元,以各個顆?;枨笠貫樽钚∑ヅ鋯挝唬瑯嫿ǜ魃顖鼍皟热葜蓄w?;枨笠睾团c之相關的各傳統細分產業功能信息之間,基于應用匹配關系的供需數據模型,從而形成以需求內容為中心聚合的跨領域跨行業的生態產業關系和內容匹配機制,實現供需產業的貫通融合。
4. 相關設施的公共性問題
數字產業作為現代產業“基礎工業”的意義還在于,需求場景模型和供需應用關系模型既是數字產業的生產設施,還是構建現代產業的生態產業關系,建立需求響應機制和彈性供應鏈的關鍵設施,確保其設施的公共性,可以避免對關鍵設施的重復投資和建設門檻,降低現代產業活動對需求數據的獲取和使用成本,以及避免有企業利用其優勢技術地位危及現代產業的產業鏈供應鏈的建設和發展安全。
(三)數字基礎設施對于現代產業的意義
數字基礎設施是經濟領域國家數字主權的基石,其關鍵設施的核心技術和專利,技術標準等,是數字時代大國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數字基礎設施的性質決定了需要由政府主導、由國有資本參與投資,而其高技術性又決定了需要整合全社會的資源進行技術攻關和建設,尤其是要吸納掌握關鍵技術和專利的企業參與,如何在確保公共性的同時,明確各個相關建設方的權益、知識產權的歸屬、分配機制等,都需要從頂層設計提前予以規劃。
三、以大規模定制為目標的現代產業的商業模式
由需求驅動的現代產業活動構建以需求響應為目標的生態產業互聯網平臺,能夠精準高效將個性化的需求內容轉化為可大規模生產的產品方案,并驅動供應鏈開展跨領域跨行業的生產協作,在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同時還能保持大規模生產的成本和效率優勢。
(一)現代產業商業模式的內容
1. 以需求響應為目標的供需對接機制
現代產業需要建立以需求解決方案為紐帶的供需對接方式,一方面,通過對用戶需求的精準高效響應,可以打造規模化的個性化需求市場;另一方面,通過為生產企業提供和需求市場高質量的對接方式,提高企業數字化的積極性。
2. 以需求響應為目標的彈性供應鏈和生產協作機制
供給端需要具備對個性化需求解決方案實時響應的能力,能夠在各個相關的生態產業關系內,構建以需求響應為目標實時動態聚合的彈性供應鏈網絡;以及為了兼具大規模生產和個性化定制的優勢,新型供應鏈可分為功能模塊生產商、設計模塊配套商、個性化產品方案集成商,分別具備基于顆?;枨笠氐漠a品功能模塊的規模化生產能力,和基于模塊化設計方案的大規模配套能力,以及基于個性化產品方案的總裝集成能力,并以此開展生產協作。
(二)打造以需求響應為目標的生態產業互聯網平臺
需要以不同生活領域的數字基建為基礎,構建能夠為該生活領域由需求驅動的跨領域跨行業的生產協作提供服務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供應鏈管理和生產協作的智能化。
1. 智能化的產品設計響應能力
以需求場景模型和供需應用關系模型為基礎,針對個性化的用戶需求具備模塊化、智能化的方案設計能力,這是各生活領域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必須提供的應用服務,再通過5G和虛擬現實技術等展示技術的應用,實現設計方案的即時展現和交互體驗,從而實現供需產業內容的精準匹配,這是建立以個性化產品方案為中心的需求響應機制和彈性供應鏈的關鍵。
2. 智能化的供應鏈生產響應能力
對于用戶確認的產品設計方案,生態產業互聯網需要具備在各基于模塊化應用場景聚合的生態產業集群內對符合要求的數字工廠進行優選的能力,從而形成以個性化產品方案為中心,以各設計模塊為紐帶,以功能模塊為基本生產要素,構建實時動態聚合的彈性供應鏈網絡。以及為了確保大規模生產的成本和效率優勢,生態產業互聯網還需具備在同一時間階段內,把各需求訂單中相同類型的功能模塊實時聚合,并匹配到相關供應鏈企業進行規?;a的能力。由此,生態產業互聯網開展基于功能模塊的大規模生產,基于設計模塊的生產配套,以及基于產品方案的個性化總裝集成,生態產業互聯網需要具備對以上全過程生產活動進行管理的能力。
四、數據管理和立法是現代產業建設的重要內容
從對不同生活領域各個生活場景的數字化重構和需求建模,再到對個性化需求數據的生產解析及產業應用,涉及原始資源數據建設、資源數據的應用建模及產業數據的加工等,如何確保各級數據來源的合法性,建模技術方案的合規性,生產和應用的規范性、安全性等問題,以及如何界定各級數據的數據產權、相關企業開發和生產資質的審定、技術方案和涉及的知識產權等,以上問題需要根據數據的狀態和性質進行分級管理和規范,對于奠定數字產業作為現代產業“基礎工業”的地位,和確保現代產業的發展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五、結語
所謂綱舉目張,只有基于對以新一代數字技術為基礎的現代生態產業理論、數字基礎設施架構設計和生態產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內容等事關現代產業頂層設計和底層邏輯的關鍵內容和建設標準有全面系統的認識,才能統籌規劃,有的放矢地開展相關建設工作,改變目前按傳統產業劃分的行業管理和產業發展方式,推動國家產業管理機構改革,推進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整合聚焦資源,實現對關鍵問題的攻堅突破。
參考文獻:
[1]陳志靜.基于信息化商業模式的家庭住居整體解決方案的實現辦法[P].中國.ZL 2017 1 0952462.7,2019-3-19.
[2]央地齊發力? 數字經濟推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N].消費日報,2023-03-30(A02).
[3]陳志靜.一種家居智能裝飾設計方法和系統[P].中國.ZL 2016 1 0539101.5,2018-7-13.
[4]王寶義.我國“新零售”實踐回顧與展望——基于上半場“需求端”與下半場“供給端”轉型期視角[J].中國流通經濟,2019,33(03):19-30
[5]陳志靜.住宅戶型圖建筑結構智能識別及功能區自動規劃設計方法[P].中國.ZL 2016 1 539088.3,2018-5-4.
[6]趙先德,謝金星.現代供應鏈管理的幾個基本觀念[J].南開管理評論,1999(01):62-66.
[7]王茜.“互聯網+”促進我國消費升級的效應與機制[J].財經論叢,2016(12):94-102.
[8]張辛欣,戴小河,楊玉華.數據中的創新中國[N].中國紀檢監察報,2021.3.15.
[9]王俊豪,周晟佳.中國數字產業發展的現狀、特征及其溢出效應[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1,38(03):103-119.
[10]王海,閆卓毓,郭冠宇,等.數字基礎設施政策與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還是“負能”?[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3,40(05):5-23.
【作者單位:新途在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