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現代乒乓球戰術實力評估新方法

2023-12-06 02:37:34熊志超
中國體育研究 2023年3期

摘 要|“40+”時代以前傳統一直以三段指標評估法作為乒乓球技戰術的評估手段,但實際上那時的乒乓球缺乏戰術體系,這種評估只是對運動員進行技術打法上的定量分析,而進入“40+”新時代乒乓球戰術實力評估新方法是從銜接技術理論構建出現代乒乓球的戰術體系后,在此基礎上對運動員的每一個一分球按條件分析法進行定性分析,此乃研究方法;研究結果:運動員在比賽中發揮出戰術能力與戰術規律發生作用時的條件(銜接技術意識)兩者存在著關聯且是因果關系;研究結論:傳統三段指標評估法與現代乒乓球戰術實力評估新方法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評估手段,一個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對運動員技術打法進行評估,另一個以定性分析方法對運動員的戰術打法進行評估,各有千秋。研究認為兩種方法應充分結合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此乃研究目的。

關鍵詞|乒乓球競技運動;銜接技術理論;條件分析法;一分球戰術視頻對話框設計;一板球戰術、二板球戰術、多板球戰術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三段指標評估法”作為乒乓球競技運動定量診斷與評估手段中的經典科研成果自1988年創立以來,被廣泛應用于中國乒乓球隊技戰術分析當中,而且被作為主流技戰術診斷方法沿用至今。中國乒乓球隊在歷屆奧運會和多次世界大賽中奪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經反復驗證,效果良好,充分證明該方法行之有效、科學性較強對訓練實踐和比賽發揮出積極的作用。然而,進入21世紀,隨著國際乒聯多次規則的修改,尤其是2014年賽璐珞球變塑料球和2017年再改球質為ABS塑料球開創40+新時代以來,使得乒乓球競技技戰術層面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僅給運動員造成很大的影響,還對三段指標評估法的應用帶來諸多問題與挑戰,比如段落劃分與各板歸屬混亂難題急需再界定研究,因此引發學者們對該方法的修正與完善進行了持續的探討,結果并不理想。目前在修正無法完善的前提下,本研究設想一個另辟蹊徑的研究方法,運用銜接技術理論創建一個新型的戰術診斷評估法——條件分析法來定性分析運動員的戰術意識,厘清前人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新型的戰術診斷評估法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展開討論及對高水平運動員的戰術案例進行診斷和實證分析,以期更好地發展完善、推廣該新方法、提高其科學性和診斷的準確性并制定更加符合比賽實際的戰術思維,為研究員、乒乓球教練教學與訓練及參賽作參考之用。

1 銜接技術理論的創立

1.1 研發銜接技術背景分析

我們先看看新規則實施所引起乒乓球技戰術的新變化,具體表現在幾十年技戰術不夠均衡發展的格局得以打破,加強了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對抗能力。究其原因“40+”時代以前弧圈球幾乎壟斷了乒乓球打法,主要體現在動力元素:“速度”“力量”“旋轉”的作用很大,弧圈球的殺傷力強勁,使得顆粒打法舉步維艱,來回球不多,比賽越來越缺乏觀賞度,技術主導了比賽的勝率,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嚴重不均,導致技術超強,戰術卻不強,技術與戰術水平兩者之間存在著特長與短板的關系已經62年(從1960年日本發明弧圈球至今)技術已經發展到了高級階段(蘇丕仁,2001),戰術卻還停留在初級階段(熊志超,2019),不能不說乒乓球競技運動的發展的確是已經偏離了正軌。從這個意義來講,國際乒聯的“40+”改革是一次“偉大的糾錯”,此舉乃化解長期以來技戰術不均衡的一種有效措施及拯救了顆粒打法的生存空間,使得乒乓球競技運動朝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她對乒乓球技、戰術水平的提高和打法上的全面發展無疑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和深遠的影響,也許這才是國際乒聯改革最終想要得到的結果(熊志超,2020),今后,乒乓球的訓練和研究方向必然由原來側重技術方面轉向技戰術均衡方向發展,此乃“40+”新時代的發展趨勢。

1.1.1 為什么乒乓球沒有戰術體系

(1)傳統乒乓球技戰術訓練中的戰術并非名副其實

眾所周知,乒乓球技術經歷一百多年的發展已具有很強的技術體系且已經發展到了高級階段(蘇丕仁,2001),然而戰術卻沒有,原因是“40+”時代以前的局限,傳統對乒乓球技戰術內涵的理解一直認為運動員在比賽中每一次擊球既是技術使用,也是戰術的體現,技術和戰術是一起出現的,并且也是放在一塊研究的,所以統稱為技戰術。

在筆者看來,傳統技戰術中的戰術并非名副其實,技術得益于不斷的技術創新,加之“40+”新時代以前動力元素(速度、力量、旋轉)的作用很大,弧圈球的殺傷力太過強勁,來回球很少,技術主導了比賽的勝率,戰術的作用很小,何來體現技術和戰術是一起出現的呢?那時的戰術僅前四板的局部戰術,一、三或二、四板的戰術被我國專業人士看著是一體化技術(把前后兩板的戰術當作一個技術來處理),這就是當時傳統技戰術稱謂的由來,于是本來應該技術與戰術兩個不同的訓練系統就這樣被傳統異化為戰術依附于技術體系并模糊稱為技戰術,戰術自然就沒有自己的體系。不過話又說回來,畢竟在沒有戰術體系特定條件下我國運動員也能摘金奪銀,證明當時的技戰術符合小球時代的歷史背景。然而國際乒聯改40 mm大球和40+ABS塑料球新時代以后這種理解就難以自圓其說了,殺傷力下降了不少,來回球增加,技術優勢已大不如前,戰術的作用顯現出來,戰術不再是局部的前四板,而是全方位地使用戰術,符合國際乒聯改革需要得到技戰術均衡的結果,所以在新時代傳統技戰術內涵已經不合時宜了,必須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重新定義為技、戰術雙體系。

(2)傳統乒乓球技戰術訓練中的戰術沒有形成科學規律

在筆者看來,由于傳統乒乓球技術訓練是把戰術納入技術體系當中,戰術遠未達到技術上的高度。雖然戰術的發源、形成以及發展,都是和軍事、謀略的影響密切相關(國家體育總局,2005),但一百多年來乒乓球的戰略與戰術從宏觀上講,戰略在謀略學方面是有所體現的,從微觀方面的戰術看來卻遠遠做得不夠,戰術僅局限于技術體系的前四板,每一分球的取勝主要還是靠技術上的基本功對抗,戰術還沒有形成自身的科學訓練規律,缺乏戰術理論體系,因此運動員戰術意識的訓練和培養無法落實,至今仍然擺脫不了經驗性的戰術積累。筆者還認為傳統這種對技戰術一起出現的認知只是停留在前四板的局部思維而非全方位考慮,所以戰術并不是像傳統認為的那樣:“技術水準越高的運動員(技術掌握得比較全面),就能更好地完成戰術的要求,戰術才能多樣化”。筆者認為這不是必然的,關鍵還是要系統地學習戰術并通過訓練后運動員才能獲得戰術能力。而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運動員的戰術內涵一部分來自教練員(也是運動員出身)是靠繼承前輩的經驗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有限的戰術,另一部分是來自運動員自己在比賽中積累的有限經驗。道理很簡單,運動員都沒有接受過戰術的系統訓練(只有很少的局部戰術能力)何來體現靈活多變的戰術運用?因此必須賦予戰術真正的內涵才能從傳統的前四板局部戰術中擺脫出來走向全方位。

(3)對傳統乒乓球技戰術內涵的重新定義

在筆者看來,現代戰術的內涵不再依附于技術體系之中,而是戰術應有自己的戰術體系,也就是傳統技戰術訓練應由兩個不同的各自獨立的訓練體系,稱其為技、戰術雙體系。這兩種體系的邏輯關系:“技術是戰術的基礎,掌握了全面、實用的技術,才有可能(通過學習和訓練戰術后)運用多變的戰術。同樣,在比賽中只有掌握了全面、實用的戰術,才能合理地運用戰術使得技術充分發揮”(蘇丕仁,2003)。也就是說,要符合邏輯關系就必須構建戰術體系使得技、戰術兩者均衡,才稱得上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技戰術,否則技戰術中的戰術內涵就是名存實亡,運動員的技戰術能力不可能達到均衡,只有形成了技、戰術兩個體系稱乒乓球技戰術,才能客觀地、真實地反映出技戰術內涵;只有另辟蹊徑以銜接技術理論構建新時代乒乓球的戰術體系,才能擺脫運動員的經驗性知識,從而上升到理論性知識,最終開啟運動員的戰術思維。

1.2 以銜接技術理論構建新時代乒乓球戰術體系

1.2.1 銜接技術理論

銜接技術是筆者歷時十幾年長期對頂級三大賽等高水平比賽的觀察和教學與訓練及挑選出上百個頂尖運動員的一分球戰術視頻案例進行深入研究、實證、診斷分析再篩選、歸納出精華,在此基礎上把乒乓球的線路變化(熊志超,2010)、旋轉變化(熊志超,2022)、節奏變化(熊志超 等,2019)、主動防守(鐘宇靜 等,2008)形成規律涵蓋了乒乓球七條基本線路,由此上升到乒乓球銜接技術理論的高度并將其撰寫成論文,已成功發表在海峽兩岸學術期刊上的銜接技術論文就有十幾篇之多(其中核心期刊兩篇CSSCI和TSSCI),專著一部。也就是說,銜接技術理論體系由以上四大系統所組成,其定義為:“乒乓球的銜接技術主要是培養運動員在熟練掌握線路變化規律、節奏變化規律、旋轉變化規律和主動防守規律來預判對方的回球線路,在原位或提前移動到最佳的擊球點擊球來實現具有戰術效果的前后兩板的連貫銜接”(熊志超,2010)。這些理論擺脫了傳統經驗“套路球”的束縛,用科學的方法逼迫對方不得不按己方的要求就范來達到前后兩板的技、戰術上的連貫銜接。茲分述如下:

第一,“線路變化”六條重要的銜接規律:①打直線時的“逢直變斜”銜接規律;②打直線時的“逢直回直”銜接規律;③打斜線時的“逢斜回斜”銜接規律;④打中間小斜線時的“逢斜回斜”銜接規律;⑤打斜線時的“逢斜變直”銜接規律;⑥打“中路”時的“逢中回中”銜接規律。(熊志超 等,2020)。

第二,旋轉變化銜接規律:①反手發側上旋球至對方反手位等斜線銜接搶攻;②反手發側上旋球至對方正手位等直線銜接搶攻;③正手發側上旋球至對方反手位等直線銜接搶攻;④正手發側上旋球至對方正手位等斜線銜接搶攻;⑤右手持拍者的反手在中遠臺制造側上旋至對方臺內,能利用對方怕吃旋轉球而抓其反方向避旋轉的思維定式來達到銜接目的;⑥左手持拍者的反手在中遠臺制造側上旋至對方臺內,能利用對方怕吃旋轉球而抓其反方向避旋轉的思維定式來達到銜接目的;⑦接發球反手擰出下旋球令對方吃轉直接下網;⑧正手遠臺拉出拐彎的側上旋弧圈球,增加對方的反拉難度,預測其回球路線進行對拉(熊志超,2022)。

第三,節奏變化銜接規律:①打“速度差”;②打“位置差”;③打“時間差”(熊志超 等,2019)。

第四,主動防守戰術被筆者發現其前后兩板也具有銜接技術效果,它相對被動進攻來講,具有穩定性、主動性、威脅性等較大的特點,這是化被動轉主動的“后發制人”戰術。其定義為:“運動員事先設計好套路,有意給對方進攻機會并預測對方回球線路后,提前移動到最佳的擊球位置擊球,在防守中謀求勝利或為轉守為攻創造更大的可能性。”(鐘宇靜、王大中,2008)

以上四大規律系統理論本身就是戰術,以掌握乒乓球六條重要的“線路變化規律”為核心,讓運動員依據心理學的“思維定式”“本能反應”這些心理學效應來大概率預判銜接和運動生理行為的習慣規律利用打“極限球”逼迫對方因生理所限造成的“步法不到位”現象這個生理解剖結構的影響來精準判斷銜接實現前后兩板的戰術意圖;其次掌握乒乓球三條重要的“節奏變化規律”打“速度差”“位置差”“時間差”和利用四條“旋轉變化規律”抓對方避旋轉方向來大概率預判銜接及“主動防守”戰術設計一個“圈套”誘對方先進攻,然后大概率預判對方的回球路線進行反拉的有機結合,使前后兩板之間成為具有內在聯系的最佳打法。這不是傳統經驗層面上的小概率預判或漫無目的隨意前后兩擊,而是前一板應為后一板創造有利于己方主動相持或置敵于死地的良好銜接機會,這個銜接機會是大概率的預判,甚至可以做到精準地判斷,在原位或提前移動到最佳位擊球,而后一板往往就形成一種戰術,使得前后兩板形成一氣呵成的技、戰術上的連貫銜接。從這個意義來講,“銜接技術是戰術的理論基礎”,只要掌握了銜接技術,戰術的使用也就水到渠成了,這時技戰術中的戰術才是名副其實稱得上有戰術內涵。隨之,我們可根據四種規律之基礎再發展出如下更為多元、復雜的六十種以上戰術,而這些戰術是有別于傳統和教科書中所羅列有限的戰術內涵。

1.2.2 銜接技術是新時代戰術的理論基礎

筆者把線路變化、節奏變化、旋轉變化、主動防守等四種戰術規律歸納如下。

(1)線路變化規律可演變出各種各樣的32種戰術

若把線路變化規律三大類戰術在球臺上的正、反手位打斜、直線和中間位打斜、直線等各種情況累計細分的話,可發展出32種戰術(熊志超,2021),按殺傷力和最常用的排列為:

第一類為“壓一邊,打另一邊”戰術。包含4種戰術(“單邊直線”“單邊斜線”

“雙邊直線”“雙邊斜線”)。由此可演變出14項不同線路變化之子戰術,戰術命名舉例:“單邊直線”就是A前一板打的是斜線,對方B回斜線時,A打直線,戰術名稱是以后一板命名的,稱為“單邊直線”戰術,以此類推。這4種戰術也就是傳統意義的“調右壓左”或“壓左打右”戰術,是乒乓球比賽中用得最多的戰術。

第二類為“打兩大角殺中路(追身)”戰術。可演變出16項子戰術,所謂打兩角其實就是前面的“壓一邊,打另一邊”的4種戰術,當遇到對方的球還不死就銜接配合使用打中路追身,若再不死就銜接配合打兩大角的第三類戰術。

第三類為“打中間殺兩大角”戰術。可演變出2項子戰術,下面以表格的形式總結出銜接技術之一的線路變化規律三大類32項戰術(見表1)(熊志超 等,2020)。

以上三大類戰術關系密切,所以它們就是打“兩邊”結合“中間”殺兩角“再兩邊”環環相扣、生生不息。

(2)旋轉變化規律可演變出8種戰術

最新研究結果發現,旋轉變化規律能有效破壞對方發球和接發球,為自己大概率預判搶攻作出貢獻,甚至直接得分。其核心在發球搶攻和接發球搶攻上,發球搶攻巧用發側上旋球至對方正、反手位搶攻時,能利用對方怕吃旋轉球而抓其反方向避旋轉的思維定式來達到銜接目的。這對發球方的質量要求很高,否則達不到銜接效果;接發球反手擰出常規的上旋球,也可側擰出反常規的下旋球令對方直接下網失誤。以下都是以右手為例,以表格的形式構建了8條旋轉變化規律戰術(見表2)。

(3)節奏變化規律可演變出16個戰術種類

筆者在研發線路變化規律戰術的過程中發現,在具有同等水平的頂尖運動員相持時,不論是同線回接(“逢斜回斜”或“逢直回直”)還是異線回接(“逢斜變直”或“逢直變斜”),都存在節奏變化規律的“時間差”“速度差”“位置差”三個概念,并通過“極限球”打出各種各樣的節奏變化戰術逼迫對方出現“技術故障”,使得施戰術者獲得有效戰術置對方于死地或為下一板的銜接創造有利條件。下面以表格的形式總結出7種時間差、5種速度差、4種位置差合共16項節奏變化規律戰術(見表3)。

節奏變化規律戰術離不開“時間差”“速度差”“位置差”,可以說它們是與戰術規律發生關系的媒介或工具,掌握好這些工具是提高戰術節奏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運動員只要有了節奏變化規律意識在使用戰術時就自然能把握好前后兩板的“第一時間”這個戰術節奏,置對方于死地。

(4)主動防守規律可演變出4個戰術種類

運動員若經過系統的銜接技術訓練,會自然而然形成上述的線路變化規律的32項、節奏變化規律的16項、旋轉變化規律的8項的戰術意識。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上述三大規律的基礎上筆者發現過去常常使用的“主動防守”戰術前后兩板也具有銜接效果,因此也可將之視為銜接技術的一種。下面以表格的形式總結出4條主動防守規律戰術(見表4)。

綜上所述,從以上線路變化規律、節奏變化規律、旋轉變化規律、主動防守規律四大變化規律系統發展出有別于傳統戰術的60種戰術規律,可見銜接技術就是新時代的戰術理論基礎,由此形成了現代乒乓球的戰術理論體系。

2 條件分析法的構建

2.1 條件分析法的定義

條件分析法是基于銜接技術理論深化研究的必然產物,筆者對運動員在比賽中戰術能力的發揮與戰術規律發生作用時的條件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發現頂尖運動員在比賽中只要戰術規律發生作用時的條件存在(即有銜接技術意識,此為原因),戰術就會起作用,就能發揮出戰術能力(此為結果),即主動使用戰術;反之,若戰術規律發生作用時的條件不存在,戰術就不能起作用,頂尖運動員在比賽中就無法發揮出戰術能力,可能發生被動使用戰術即自己使用了戰術也不知道是戰術的現象,甚至遇戰術視而不見的情況屢見不鮮。戰術規律發生作用時的條件與頂尖運動員在比賽中發揮出戰術能力兩者不僅存在著關聯,亦是因果關系。符合以上關聯條件的話,這種在戰術規律發生作用時的條件下,銜接技術意識存在與否所產生出來的結果,筆者將其定義為乒乓球戰術的條件分析法,它是專業鑒定運動員是否有戰術意識的試金石和現代評估戰術規律的新方法(熊志超,2022)。

2.2 一分球視頻戰術對話框的設計

現代診斷分析戰術離不開一分球視頻,但只看視頻存在模糊記憶,經常還要在翻看的幫助下,才能恢復記憶。如果設計一分球視頻對話框就能把看到的反映比賽雙方運動員實力對抗情況的視頻內容從第一板發球開始記錄至最后一板,實現從看視頻比較模糊的記憶觀察方法向精準的診斷分析方法的過渡,可在此基礎上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在銜接技術理論的指導下可對運動員的技戰術實力進行更為深入的診斷和比較,可把雙方運動員全方位的所有技、戰術都展現在科研人員和教練員面前,方便技、戰術分析,能更加科學、客觀、全面地反映雙方運動員的技戰術和打法特點,就像解剖一樣,一目了然。這樣得出來的數據能雙向地反映出運動員的真實情況,正確無誤,是條件分析法很好的輔助手段,對教練員和科研人員分析技戰術幫助頗大,是銜接技術理論定性分析戰術的不二之選。

2.3 條件分析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運用模式

從一分球對話框不難發現銜接技術理論所構建的乒乓球戰術體系及其基本內容和主要運用模式是將雙方運動員發球輪和接發球輪及相持段同步研究的,因為銜接技術理論是將每一個一分球從第一板至最后一板全方位分析出運動員打的是一板球還是二板球或多板球即連續的二板球疊加戰術(熊志超,2019)、結合戰術(熊志超 等,2020)及更高級的組合戰術(熊志超 等,2022)都離不開銜接技術意識,只要戰術規律發生作用時的條件存在(銜接技術意識),戰術就會起作用,運動員就能發揮出戰術能力且是主動使用戰術。不存在段落劃分與各板歸屬混亂的問題,因為條件分析法診斷和分析戰術是用銜接技術理論定性分析戰術,簡單明了,不像定量分析戰術那么復雜,所以無需分段,每個一分球里按銜接技術理論從第一板到最后一板是全方位的分析戰術,有就有,沒有就是技術上的基本功對抗,一目了然,運用條件分析法就這么簡單,不僅較為深刻地揭示了乒乓球競技基本的戰術特點,而且也更方便為科研人員、教練員安排技戰術研究和診斷分析,是乒乓球競技戰術實力診斷評估的新方法。

3 戰術規律發生作用時的條件對運動員戰術能力的影響分析

3.1 對競技乒乓球戰術打法的三種形態進行定義

筆者認為競技乒乓球“一板球”“二板球”“多板球”戰術是最基本的三種戰術形態,也是教學與訓練中必不可少的戰術術語,它們是客觀存在的,只是一直以來沒有人對這三種形態的戰術名稱進行定義。比如頂尖運動員傳統習慣的技戰術打法中較常使用到一板發直線奔球偷襲對方正手位和雙方反手位斜線相持多板突變直線這一板發直線球和變直線球就是一板球戰術;二板球戰術是指前后兩板要具有內在聯系的才稱其為一個戰術,否則就不是戰術,只是打基本功對抗而已;連續三板以上有內在聯系的兩個二板球(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相同的)戰術就是多板球戰術。目前運動員都能運用自如前四板以內一、三板或二、四板的一個二板球戰術,四板以后的(3、5板或4、6板)次之,六板以后的二板球戰術不多見(有也是被動使用戰術,即自己使用了戰術也不知道),連續三板兩個二板球戰術從前六板延伸至六板以后(5、7、9板)及(6、8、10)的多板球戰術更為罕見。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前面分析過的傳統訓練只是把前四板局部戰術納入技術體系之中,沒有專門的戰術體系,運動員的戰術能力就不全面,也很有限,難以滿足現代比賽的需要,贏球主要還是靠技術上的基本功對抗。為了配合構建戰術體系,有必要對乒乓球的“一板球”“二板球”“多板球”戰術這三種形態的名稱進行科學定義。

接下來,透過不同的頂尖運動員賽事影片進行對比和實證與分析來了解競技乒乓球戰術打法的三種形態應用與銜接技術理論之關聯,以期進一步診斷和評估銜接技術所構建的戰術體系對頂尖運動員戰術能力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影響。

3.1.1 一板球戰術

“一板球戰術”可以一板過置對方于死地,沒有與下一板形成銜接的一種搏殺戰術,不需要銜接技術支撐也能掌握的技戰術(熊志超,2022)。本研究的一板球戰術重點在6板以后的一板球戰術才能揭示出在沒有獨立戰術體系之前所培養出來的運動員真實情況,即在第6板后的多板相持中一板球就得分才叫戰術,例如:線路變化規律中雙方反手斜線相持多板后,搶先變直線直接得分、對方打直線時的“逢直變斜”銜接規律戰術時,己方打“同線回接”反常規戰術破解直接得分和旋轉變化規律中的一板球側上旋抓對方判斷錯誤旋轉方向直接得分等。以下以旋轉變化規律為例。

旋轉變化規律不限于發球搶攻時的四條銜接規律,在比賽中若雙方勢均力敵,有時也可以在中遠臺相持處于劣勢即擊球位置不佳無法有效進攻時來一板側上旋迷惑對方,令對方直接拉球吃轉。

許昕/梁夏銀vs日本的吉村真晴/石川佳純的一分球戰術案例診斷分析

以第53屆世乒賽混雙冠亞軍決賽中韓配對的許昕/梁夏銀vs日本的吉村真晴/石川佳純案例(超然象外,2021)為例。

從比賽視頻可見,左撇子許昕是第五板按傳統方法用正手一記側旋擊球(球體的右側面)的一板球戰術直接令石川佳純(以下簡稱石川)吃轉失誤。道理是球的旋轉方向是在許昕的右側,也就是對面臺的石川左側,可是石川還向旋轉的同方向即左方向打球,還能不吃轉嗎?若石川打相反的方向,即右方或打在球臺中間也不至于會失誤。

另一邊,這是許昕常用的一種技戰術,作為許昕的配對梁夏銀(以下簡稱梁)可以把這種旋轉變化規律用于預判石川打相反方向來銜接,即梁的左方(反手位)。也就是說,梁根本不必理會自己右方(正手位),石川一打就出界了,此乃利用旋轉變化規律來打銜接技術。可是從視頻上看,梁還在追打石川打出界的球,說明她并沒有體會許昕打出的側旋球會使對方避旋轉而打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說她犯了與石川同樣的判斷錯誤。

3.1.2 二板球戰術

二板球戰術是指施戰術者應具備前一板與后一板存在內在聯系的銜接技術意識所打出來的一個戰術(熊志超,2022),如調右壓左的“雙邊斜線”戰術就是施戰術者前一板在正手位臺內突然擰拉斜線,精準判斷對方步法不到位必回直線,因此后一板提前等反手位再打斜線。沒有戰術意識的前后兩板球不能稱為戰術,只是基本功對抗而已。

因規則多次改革(尤其是40 mm大球和40+ABS塑料球),導致殺傷力減弱,來回球增多,原來的前4板自然而然延伸至前6板,且難度比前4板大,對沒有銜接技術意識的運動員都不習慣于六板以后的戰術運用。例如:連續三板(5、7、9或6、8、10板)的兩個有戰術意識的二板球“調右壓左”和“壓左打右”的兩個“雙邊直線”+“雙邊直線”戰術疊加,還有連續四板(5、7、9、11和6、8、10、12板)的三個有戰術意識的二板球疊加難度更大(“單邊直線”+“單邊斜線”+“雙邊斜線”),這是因為傳統的技戰術打法在一分球里是脫節的,前4板的局部戰術意識較強、前6板的戰術意識次之,6板以后相持段基本上就是打基本功對抗。大多數頂尖運動員目前具有運用自如6板以后戰術能力的并不多見,更沒有把前6板戰術延伸至6板以后的連續多個戰術運用的能力,這就是為什么運動員打到6板以后多以基本功對抗為主,甚少戰術行為,這是40+時代以前傳統訓練沒有戰術體系遺留下來的技戰術不均衡之現象,運動員缺乏銜接技術理論的支撐,前后兩板的銜接僅局部思維,并非全方位考慮多個二板球戰術上的銜接,未能有在一分球尚未結束前,都要有連續疊加戰術之意識。

林高遠vs馬龍成功的戰術案例實證分析

本視頻選自2020年全國乒乓球錦標賽團體決賽中的第四場林高遠vs馬龍的一個一分球比賽視頻(超然象外,2020),林高遠(以下簡稱“林”)發揮出很高的技戰術水平戰勝了馬龍,為廣東隊最終戰勝北京隊拿下全國冠軍立下汗馬功勞。下面以條件分析法對不同打法的現役世界冠軍運動員傳統技戰術打法及銜接技術理論兩個維度進行案例實證分析。

(1)從世界冠軍運動員的傳統技戰術打法去分析

林發球后正手3、5板連續壓(左)馬龍反手位,趁馬龍第6板側身正手打斜線時,林第7板正手打直線調右,逼迫馬龍第8板從反手位向正手位移動的,林第9板再打斜線又把馬龍(第10板)從正手位調回反手位壓左。打得馬龍連續兩次方向相反地走動,這是導致第10板失誤的主因。

(2)從銜接技術理論的角度去分析

林第7板正手打直線與前面第5板構成了“單邊直線”戰術,這里林的第7板直線就比馬龍第6板打斜線短客觀上要快,是通過打節奏變化規律“速度差”逼迫馬龍第8板從反手位向正手位移動的,林第9板再打斜線與前面的第7板構成了“單邊斜線”戰術,也就是經由5、7、9三板構成了疊加戰術又把馬龍(第10板)從正手位調回反手位打的是“位置差”戰術。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來講,馬龍第8板從反手位被逼到正手位、第10板又從正手位再次被逼到反手位就是連續兩次方向相反地走動,這就是令馬龍受到身體解剖結構的影響移動困難。

筆者進一步分析,林的5、7、9板的技戰術打法非常快,體現在前后板或戰術與戰術之間的“第一時間”這個戰術節奏上,而這個戰術節奏的把握是靠前后兩板的戰術意識,有了這個戰術意識條件的存在,才能發揮出“第一時間”的戰術節奏,從而體現出林這個全正手的兩個疊加戰術(單邊直線+單邊斜線)的快速威力。疊加戰術之所以具有威脅性,原因在于:第一,快速、連續給對手以高質量的球性刺激,會使對手因來不及反應而增加失誤頻次;第二,縮短了兩板球或多板球之間的間隔時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對手的技術發揮。可見,林的戰術意識是相當不錯的,三板球兩個戰術的疊加都很完美,完全符合銜接技術原理。

從林高遠這個世界冠軍運動員傳統技戰術打法和銜接技術理論兩個維度分析來看,技戰術是均衡的,按條件分析法分析得出,林高遠在比賽中發揮出戰術能力與戰術規律發生作用時的條件存在著關聯,他是技巧型運動員戰術意識強與銜接技術意識有相似之處,所以乒乓球戰術規律發生作用時的條件對絕大多數運動員影響很大,而林高遠卻是例外,筆者認為林高遠是目前中國隊男線中最接近“40+”新時代技戰術均衡打法要求之人,前景可期。

3.1.3 多板球戰術

多板球戰術是以二板球戰術為基礎的三板以上連續兩個二板球,前后兩板之間都存在內在聯系所打出來的疊加戰術(熊志超,2022)。如雙邊直線+單邊斜線,例子:施戰術者第2板反手在正手位擰拉直線,對方第3板回斜線,施戰術者第4板回反手位打直線(此乃第一個二板球的“雙邊直線”戰術),對方第5板回防正手位打直線,施戰術者第6板再打斜線與前面的第4板就構成第二個二板球的“單邊斜線”戰術。這2、4、6三板連續兩個戰術前后各板之間都存在內在聯系所打出來的兩個二板球戰術(2、4板是利用對方“逢直變斜”的思維定勢來大概率預判銜接,4、6板是利用對方“逢直回直”即第5板步法不到位就只能打直線來精準判斷銜接)。四板球戰術就是連續三個二板球戰術的連貫銜接,以此類推。目前能把疊加戰術運用自如的頂尖運動員鳳毛麟角,這需要銜接技術理論支撐或極少數有戰術天賦打法的技巧型運動員才能運用自如,比如我國國家女子乒乓球隊選手劉詩雯就是佼佼者,以下通過一個成功之案例來說明何謂多板球戰術并以條件分析法對現役世界冠軍運動員傳統技戰術打法及銜接技術理論兩個維度進行案例實證分析。

劉詩雯站位中間反手反向打小斜線后銜接下一板打得朱雨玲顧此失彼案例分析

以2016年卡塔爾公開四強賽劉詩雯與朱雨玲一分球精彩視頻(超然象外,2016)為例及雙方技戰術對抗對話框進行實證分析(見表5)。

劉詩雯(以下簡稱“劉”)和朱雨玲(以下簡稱“朱”)是兩個完全不同風格打法的選手,朱是后發制人打法,防守穩健,有一定的攻擊力;劉為技巧型,速度快,善于打兩邊調動,戰術靈活多變。如果沒有好的戰術意識一般人是很難突破朱的防線,我們看看劉是如何做到的。

(1)從世界冠軍運動員的傳統技戰術打法去分析

朱發短下旋球至劉中間偏正手位,劉第2板擺短中間位,朱第3板劈長中間位,劉第4板反手掛起中間偏反手位,雙方連續多板相持至第10板朱開始被劉牽著鼻子走,劉反手打中路,朱第11板跟著回中路,劉第12板反手反向殺斜線至朱正手位,朱第13板正手回小斜線至中路,劉第14板等中路反手再殺小斜線至朱反手位,朱第15板返回反手位反手回小斜線至中路,劉第16板再等中路正手殺斜線至朱正手位一擊制勝。這看似簡單的快速打兩邊調動,實質上包含的戰術信息量滿滿。

(2)從銜接技術理論的角度去分析

從銜接技術理論的角度來分析,劉從第10板開始打出了四板三個戰術的疊加(“打中路殺斜角”+“雙邊斜線”+“雙邊斜線”)。劉第10板打中路是打中路時的“逢中回中”銜接規律(熊志超,2010),所謂“逢中回中”意指本方打中路利用對方本能反應也會回中的大概率預判,于是劉第12板就殺斜角了。由于劉第12板是出人預料的反手反向打朱正手位,這是“極限球”逼出朱步法不到位第13板無法打回斜線大角,就只能回小斜線至中路,因此劉第14板站位中間從容反手打斜線到朱反手位,此乃站位中路打小斜線時的“逢斜回斜”銜接規律(熊志超 等,2020)。所謂“逢斜回斜”意指本方站位中間突然打斜線,對方在沒準備的情況下會步法不到位無法打回斜線大角就只能打回小斜線至中路,此乃銜接下一板的依據。朱第15板返回反手位同樣是步法不到位必然也回小斜線至中路,劉詩雯第16板再等中路正手打小斜線(對方正手位)令對方兩邊疲于奔命必死無疑。劉先“調右壓左”打了個“雙邊斜線”戰術,再“壓左打右”又打了個“雙邊斜線”戰術。兩個“雙邊斜線”把壓一邊,打另一邊戰術發揮到極致,前后兩個戰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疊加都很完美,完全符合銜接技術原理。

從劉詩雯這個世界冠軍運動員傳統技戰術打法和銜接技術理論兩個維度分析來看技戰術是均衡的,按條件分析法分析得出,劉詩雯在比賽中發揮出戰術能力與戰術規律發生作用時的條件存在著關聯,她是技巧型運動員戰術意識強與銜接技術意識有相似之處,所以乒乓球戰術規律發生作用時的條件對絕大多數運動員影響很大,而劉詩雯卻是例外,目前她是中國國家隊女子符合“40+”新時代技戰術均衡打法要求為數不多者,這與她的打法風格有關。

4 討論

三段指標評估法實際上只是對運動員的技術和打法進行分析評估,因為傳統是把前四板內的局部戰術納入技術體系內的,本身并沒有戰術體系,所以幾乎沒有具體的戰術分析內涵,這樣,三段指標評估法也就無從下手評估全方位的、較復雜的戰術分析,這種情況在“40+”時代以前并不受技術主導比賽勝率的影響,沒有戰術也能通過技術上的基本功對抗取勝,世界冠軍照樣靠技術拿個盆滿缽滿,也就沒有引起專業和學術界的重視,直到40+ABS塑料球新時代,旋轉受到限制,來回球變多,戰術的作用顯現出來,銜接技術才開始被有識之士研發后引起重視。

現如今新規則的實施所引起對三段及改進版的四段指標評估法的準確度大受影響甚至失效是不爭的事實,三段和四段指標評估法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目前在修正無法完善的前提下,條件分析法橫空出世可以滿足準確診斷運動員技戰術能力的需要,操作簡便,任何一個一分球從第一板起至最后一板,只要你有銜接技術意識,就能快速、及時、準確地將運動員的戰術分析回饋給教練員,所以,條件分析法不失為定性分析乒乓球戰術診斷和評估的新方法;條件分析法作為戰術評估新方法完全可以與三段及四段指標評估法結合成為新的技戰術評估方法勢在必行。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本文主要貢獻在于通過對頂尖運動員一板球、二板球、多板球戰術進行案例、實證和診斷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傳統三段指標評估法與現代乒乓球戰術實力評估新方法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評估手段,前者在缺乏戰術體系的年代只能對運動員的技術打法進行定量分析診斷和評估,而后者是從銜接技術理論構建出現代乒乓球的戰術體系后,對運動員的每一個一分球按條件分析法進行定性分析診斷和評估,各有千秋。

5.2 建議

為迎接40+ABS塑料球新時代新趨勢,傳統技戰術中的戰術不能再依附于技術體系之中,應獨立形成戰術體系,以便適應“40+”新時代技戰術均衡打法的要求。筆者建議傳統三段指標評估法與現代乒乓球戰術實力評估新方法應充分結合,這樣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蘇丕仁.20世紀世界乒壇技術創新分析:兼中外乒乓球技術創新比較[J].南都學壇(自然科學版),2001(3):95.

[2]熊志超,廖峰,陳秀珠.規則改革背景下我國乒乓球運動的窘境與發展趨勢芻議[C].第四屆社會科學與經濟發展國際學術會議,2019:154.

[3]熊志超.乒乓球競技運動技、戰術、心理診斷分析與研究[J].中國體育研究,2020,2(3):117-132.

[4]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乒乓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117-164.

[5]蘇丕仁.乒乓球戰術新論[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12):85-87.

[6]熊志超.業余乒乓球運動員銜接技術的訓練[J].體育學刊,2010,17(8):90-93.

[7]熊志超.讓銜接技術理論開啟乒乓球運動員的戰術思維[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22:34-36.

[8]熊志超,廖鋒.培育一棵乒乓幼苗過程中若干訓練理念和技戰術及心理訓練方法的思考[J].中國體育研究,2019,1(1):31-51.

[9]鐘宇靜,王大中.乒乓球運動中的“主動防守”[J].乒乓世界,2008(6):112-113.

[10]熊志超,周資眾,許銘華.40+競技桌球銜接技術對高水平運動員戰術發揮的影響[J].中華體育季刊,2020,34(4):219-225.

[11]熊志超,廖鋒,王嘉葦.乒乓球“組合戰術”診斷解析[J].中國體育教練員,2022,30(2):47-49.

[12]超然象外.乒乓球戰術分析與專題研究系列之107[EB/OL].[2021-03-16].http://bbs.chinat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80147&extra=page%3D1.

[13]超然象外.乒乓球戰術專題研究系列之102:以高水平運動員一分球視頻為例[Z/OL].[2020-11-21].http://bbs.chinat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74291&extra=page%3D3.

[14]超然象外.高水平乒乓球運動員比賽視頻戰術案例分析22[EB/OL].[2016-08-25].http://bbs.chinat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25644&extra=page%3D5.

A New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Tactical Strength of Modern Table Tennis

Chi Chiu Hung

Fengheng International Sports Co. LTD, Hong Kong, China

Abstract: Before the “40+” era,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thod of table tennis techniques and tactics was based on the three stage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However, in reality, at that time, table tennis lacked a tactical system, and this evaluation only provid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thletes technical skills. In the new era of “40+”, the new method of evaluating table tennis tactical strength was to construct a tactical system that emerged from the theory of connecting technique, On this basis,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each one point ball of an athlete using conditional analysis method, which is a research method; Research results: There is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ctical ability of athletes in competitions and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actical rules take effect (connecting technique awareness); Research conclusion: The traditional three stage indicator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modern table tennis tactical strength evaluation new method are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evaluation methods. One is to evaluate the technical performance of athletes 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and the other is to evaluate the tactical performance of athletes us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each with its own advantages. The study believes that the two methods should be fully combined to play a greater role, which i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Key words: Table tennis competitive sports; The theory of connecting technique; Conditional analysis method; Design of video dialogue box for one point ball tactics; One ball strategy, two ball strategy, multiple ball strategy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日韩色图区| 国产视频大全|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国产一在线观看|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91精品| 精品三级网站|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久久美女精品|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国内精品视频区在线2021|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尤物视频一区|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伊人91视频| 伊人天堂网| 91丝袜乱伦|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 91亚洲精选|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青青草久久伊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午夜综合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91色国产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亚洲香蕉久久|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婷婷亚洲天堂|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亚洲成人播放| 国产精品主播|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日韩无码黄色|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色图另类| 国产性爱网站| 日韩第九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