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雨微
近年來,由于教育改革的推行,很多省份的數學考試已經不分文理科。因此,數學教師要均衡學生的“文理發展”,讓所有學生都可以接受新知識、理解新知識。打造高效的課堂并不意味著教師要在課堂上進行單一的知識傳輸,而是要依靠多種教學方法與模式實現初中數學的有效教學。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在課堂中進行有效教學,使有限的數學課堂時間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已經成為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筆者針對當前初中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基于BOPPPS教學模式探討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BOPPPS教學模式概述
BOPPPS教學模式主張“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參與式教學。根據人的注意力普遍可以持續大約15分鐘的規律,BOPPPS模式將課堂教學環節依次切分為六個階段并分別用六個英文縮寫字母來表示,即B(Bridge-in)、O(Objective)、P(Preassess-ment)、P(Participatory Lear-ning)、P(Postassessment)、S(Summary),分別是指引入、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總結。這六個環節相互連接,其中參與式教學是整個教學模式的核心。
在現階段,由于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質量。為了高質量地達成教學目標,教師要在堅持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基礎上,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運用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如何構建讓學生學習更為自主、教師教學更加高效的課堂。通俗來說,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更多教學任務,這種教學任務并不是指教師單方面的灌輸,而是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掌握和吸收更多的知識。BOPPPS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應對構建高效課堂所面對的問題。
二、當前初中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實際課堂與教學目標相脫節
在進行實際教學的時候,部分教師雖然提前做了教學設計,但是在確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往往只考慮到課程大綱,并沒有根據班級學生的特性、需求和學習能力進行合理設定,使教學目標浮于課堂表面。在課堂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依賴輔導工具書,甚至直接照搬考試大綱,導致課堂實際教學與所要達成的目標完全脫節,學生并沒有在課堂中獲得相應的知識。
(二)學生的課堂參與態度消極
傳統的數學教學理念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要求,灌輸式教學也不適合如今的課堂。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通過提問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種方法不僅單一,還容易讓學習水平較為薄弱的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參與課堂的態度更為消極。
(三)對于學生的學習反饋不及時
一節課的時間通常為45分鐘,在部分教師看來,只要在一節課中完成了知識點的講解,引導學生解決了幾道例題,就完成了一節課的教學。實際上,在一節完整的課堂中,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收獲,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反饋。但部分教師僅根據教材內容進行總結,并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總結,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長此以往,學生累積的問題越來越多,影響后續的數學學習。
三、基于BOPPPS教學模式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做好合理的課前準備
根據BOPPPS教學模式中的B(Bridge-in)、O(Objective)與P(Pre-assessment)這三個環節,可以解決實際課堂與教學目標相脫節的問題。“B”為引入,即在課前準備階段要精心設計引入方式,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O”為目標,即教師要明白自己教什么和怎么教,在充分鉆研教材之后,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設定課堂的教學目標。BOPPPS教學模式中的第一個“P”為前測,是指要提前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掌握他們的能力和興趣。設定教學目標、引入新課和前測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之后,可以整體把握教材內容,根據教材結構,結合實際情況設定目標。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八章“平行四邊形”時,教師不能僅設定“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這一目標,還應該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設定“探究平行四邊形對邊及對角的性質”這一教學目標,為后續教學做好鋪墊。
在引入新課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課堂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深度參與其中,并提前發放導學案。導學案的關鍵在于“導”,也就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主動了解新課知識。所以導學案的內容必須具有可操作性,教師要避免設置煩瑣的問題,讓學生快速預習。導學案由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學習過程、自學檢測、目標反思構成,教師提前發放的導學案應該具有引導性和層次性。另外,教師要提前準備好課堂中所需要的教具、材料,從而較快地進入新課導入環節,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會忽視前測這一環節的重要性。在完成導學案與引入新課之后,教師應通過課堂小測試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前測的時間要控制好,教師可以采取快速統計的方法實時掌握學生的預習結果。根據前測結果,教師可對后續的參與式學習進行適當調整,以節省學生接受新課知識的時間。
(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根據BOPPPS教學模式中的第二個P(Participatory Learning)環節,可以解決學生課堂參與態度消極的問題。在BOPPPS教學模式中,第二個“P”即“參與式學習”,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教師要改變以往灌輸式教學或者題海戰術,針對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打造新型課堂,以小組討論為核心,讓學生在課堂中占據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解決數學問題。
以小組討論為核心,并不是讓小組成員自由隨意地討論,教師需要注意以下三個要點。第一,明確討論任務。在學生討論之前,教師要先提出這次討論所要完成的任務或者探討的問題。只有明確了目標,學生才可以相應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還要在小組之間進行巡視,引導學生根據明確的任務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第二,合理確定討論任務的難度。小組討論的內容不可過于簡單,要讓任務既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又不至于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第三,進行角色分配。小組學習旨在讓所有學生進行參與式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表現自我,從而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但是在實際課堂中,往往只有成績好的學生或者性格活潑的學生在大聲交流,學習成績一般或者性格內向的學生則會沉默寡言。同時,在小組展示的時候,小組成員一般會推薦學習能力強或性格外向的學生展示小組討論的結果。這就與小組合作學習的初衷背道而馳,而采取角色分配措施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提前分配好每個小組組員需要完成的工作,使每一名學生都能體驗不同的角色。
在教學環節,要想讓學生有更高的參與度,教師可以采取諸多措施,如讓學生參與板書設計。在教授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畫滿格子的小黑板,讓學生自由討論并板書解題思路,在黑板上完成探究題“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長與斜邊長究竟有怎樣的數量關系?”。這種師生共同完成板書的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除了讓學生參與板書設計,教師還可以選擇呈現錯題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度,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發現問題,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嚴謹性,讓學生對知識點或者解題方法產生深刻印象,進而避免出錯。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求同存異,思維會發生碰撞。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嚴格把控小組討論的時間,及時注意學生的參與情況,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吸收知識點,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及時對課堂進行反饋與總結
BOPPPS教學模式中的P(Post-assessment)與S(Sum-mary)這兩個環節,可以解決對學生的學習反饋不及時的問題。后測就是及時進行課堂檢測,以測試和評定的方式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檢測并不等同于期末考試或者章節檢測,一般將時間控制在10分鐘之內,且教師要留出一定時間進行課堂評講。課堂檢測不僅是對學生知識學習情況的測評反饋,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以便教師在后測結果的基礎上調整教學設計。此外,教師要確保測試的及時性,這樣才能幫助有問題的學生及時了解自身的不足,讓沒有問題的學生鞏固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在總結環節,教師要根據后測結果適當調整總結內容,運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再次強調該節課的重難點,并依據前面幾個環節布置作業,注意題量適中,以此達到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目的。另外,教師要讓每一節新課的學習內容都存在聯系,讓學生做到在課前預習、在課堂中學習、在課后及時復習,讓每一節課都成為有效課堂。
結語
筆者基于BOPPPS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提出針對性意見,這種教學模式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融入創新手段,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作用。BOPPPS教學模式可以幫助教師克服在實際教學中教學目標設定針對性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課堂中教學效果反饋不及時等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更多的任務,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洛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