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楠
利用信息技術,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助于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改革,推動教育走向現代化。小學語文課程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名著閱讀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加強對名著的閱讀教學,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取得進步。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閱讀名著,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在小學時期指定學生閱讀相應的名著,能夠促進學生的道德修養、語言技巧和核心價值觀的發展。在信息化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名著,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設計課程內容,并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核心素養。
一、閱讀名著對學生發展的意義
閱讀名著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名著閱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閱讀名著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逐漸發展成熟,他們開始更加積極地探索那些充滿情感、貼近日常生活且具有深刻哲理的閱讀材料。名著是經過長期積累的文學珍寶,不僅擁有出色的文學結構,還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意義。通過閱讀名著,小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許多實際的閱讀技巧和知識,還能夠體會人生智慧,更加深入地了解語言和文字的魅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有見解的人。第二,閱讀名著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語文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閱讀名著,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通過文字感受世界的多樣性,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二、信息化背景下開展名著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創新課程形式,打造課堂新樣態
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為課程帶來更多的創新。多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能夠幫助教師更高效地開展名著閱讀教學。
1.利用微課,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指導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理解閱讀內容。教師可以播放微課“批注筆記法”,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使學生理解批注的形態、內容、符號和使用方法。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選擇他們喜歡的文學作品進行批注練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2.利用信息技術平臺,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平臺,按照教學步驟快速找到所需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平臺的互動工具,設計相應的閱讀游戲,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幫助學生回顧名著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的思路,更好地掌握整篇文章的主旨。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平臺,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深入探究課堂的重點、難點,并且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及時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更加輕松地完成小組匯報與評價,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名著的主旨,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向學生分配課后任務,并讓學生將結果上傳至學習平臺,通過與學生在線交流,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閱讀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名著知識。
3.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名著,發展語文能力。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線上閱讀平臺,從眾多優秀的名著中挑選出最適合學生閱讀的內容,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名著,讓他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并建議學生閱讀一些相同類型的名著,如《愛麗絲漫游奇境》《海底兩萬里》,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偏好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閱讀建議,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書籍,并且利用信息技術記錄學生閱讀的感受,將其轉化為學生的成長檔案,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為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合理借助交互工具,開展課后閱讀活動
對于學生來說,閱讀名著能夠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而課后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名著,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在課后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交互式練習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還可以采用PDCA(Plan,Do,Check,Act)管理方法,即安排計劃、嚴格執行和落實、進行檢查、及時反饋和改進,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雨課堂和超星學習通等PC端工具,幫助學生整理閱讀材料,并為學生制訂詳細的分步閱讀計劃。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閱讀能力,靈活安排課外閱讀時間,并制訂個性化的名著閱讀計劃,從而提高閱讀效率。其次,教師可以將閱讀任務劃分為不同階段的任務,并通過打卡、小測等形式來監督和檢查學生的執行情況。再次,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具有開放性的試題,在不同的階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之前的閱讀表現,了解學生的閱讀速度,并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最后,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客戶端收集學生的閱讀記錄和評估結果,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分析大量的數據,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并根據學生的優勢、特長和思維方式,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由8~10人組成,小組成員共同探索和收集相關材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小組任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確每名成員的職責,并使用多種交流工具實時監測,以及時指導小組的學習進程,關注學生收集信息、作品展示的形式和其他細節。另外,為了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從名著中獲益,教師要定期對學生閱讀名著的進度和表現進行評估。
例如,在開展《三國演義》名著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超星學習通查找與三國演義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在課堂觀看。同時,教師可以在學生觀看視頻時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回答,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接著,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分析學生的思維方式。在學生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能力,將學生進行分組,并分配不同的任務,安排搜集能力強的學生在互聯網上搜索與《三國演義》相關的古詩詞。最后,教師可以讓各小組的學生將自己收集的信息在班級分享,看看哪個小組搜集的信息最多,哪個小組的學生對《三國演義》的理解最深刻。由此可見,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后閱讀活動,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三)運用思維導圖,豐富學生情感
思維導圖不僅能夠將抽象的文字內容轉化為具體的表達方式,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名著的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教師應該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名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創設適當的閱讀情境,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名著內容。
以名著《小王子》為例,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可以先充分利用班級群、家長微信群等社交平臺,將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并鼓勵學生自行查找相關資料,使其更好地理解課程的主要內容。然后,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小王子與狐貍的動畫視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之后,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游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讓學生分別扮演小王子和狐貍進行情境表演,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接著,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分析小王子在這段旅途中的經歷,根據思維導圖的示例進行有效的討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使學生認識到人的偉大主要源于其強大的精神力量,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
(四)采取“演讀結合”模式,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演讀結合”模式是指將觀看的電視劇情節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演繹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演讀結合”模式,幫助學生將所學內容記在腦海中,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領會作品的深層含義,加深學生對名著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以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按小組劃分,每個小組選擇一部抗戰題材電視劇進行觀看,具體包括《懸崖》《亮劍》等,并根據電視劇內容創編劇本。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相應的道具,讓學生演繹自己創編的劇本,以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可以用手機等電子設備捕捉學生演繹的精彩瞬間,并將精彩瞬間發送至班級QQ群、家長微信群等社交平臺。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與自己創編劇本的主人公的差異”等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并讓家長根據視頻內容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要對優秀的學生予以嘉獎,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由此可見,教師采取“演讀結合”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主人公的感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結語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把信息技術與名著閱讀教學結合起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這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加深學生對名著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同時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花園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