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平
建設什么樣的鄉村、怎樣建設鄉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近年來,永州市零陵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的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緊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要求和“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四美”目標,采取“五抓五強”舉措,全面推進鄉村生態振興,今年打造省市級和美鄉村5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村36個、美麗屋場30個、美麗庭院示范村戶300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6.7%,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7%,村莊綠化率達到50%,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達到98%,“全域美麗”正逐漸成為零陵區的靚麗標簽。2020年,被列為“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縣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排名全市第一,榮獲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先進縣區、環境整治戰役重點項目先進獎,榮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區)稱號。2021年在全省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會上作了題為《唱響人民群眾“四強音”》的書面交流發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榮獲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2022年4月14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來零陵區視察,對鄉村建設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一、抓機制建設,強組織筑堡壘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科學有效的體制機制是開展工作的重要保障,通過以機制建設為引領,按照多元互補的原則,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健全“三個機制”:一是健全“責任機制”。責任是成事之基、干事之源,必須壓緊壓實。堅持區、鄉、村三級書記抓人居環境整治,探索出“區委主導、政府主責、鄉村主抓、部門主幫、群眾主體”的五主責任機制,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二是健全“籌資機制”。創新籌資模式,采取“區里補一點、鄉鎮擠一點、部門貼一點、能人捐一點、群眾自籌一點”的“五點投入”機制,多渠道籌措人居環境整治資金,今年共整合資金1.55億元,吸引社會資本1600余萬元。三是健全“考核機制”。充分發揮好考核“指揮棒”作用,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實行一月一暗訪一簡報、一季一通報一排名,同時通過“組織擺擂臺,書記大比武”活動和召開流動現場會等形式,促使鎮村曬成績、找差距、加壓力、鼓干勁、出成效。
二、抓示范引領,強帶動促成效
“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領導率先垂范就是最鮮明的旗幟,干部以身作則就是最好的表率。通過“以點帶面、示范引領、整體提升”,推動人居環境提檔提效提質。深入實施“三項工程”:一是實施好“137黨員包戶”工程。即“一個黨員帶動三戶以上群眾做好‘守法、尚德、提能、勤勞、清潔、和諧、教育等七項工作”,匯聚起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千軍萬馬美鄉村的強大合力。二是實施好“十百千萬”工程。大力開展十鎮先行、百村引領、千組示范、萬家美麗“十百千萬”工程,打造樣板村、帶動薄弱村,以全域推進的“公轉”帶動全民參與的“自轉”。近年來創建省級特色精品鄉村2個、省級和美鄉村示范村7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3個。三是實施好創建提升工程。堅持“領導掛帥、抓點示范、以點促面、整體推進”,由區級領導領辦、分管領導主抓,廣泛開展美麗鄉村、美麗庭院示范村、星級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形成一村一策一專班,一張清單抓到底的良好格局。
三、抓村莊清潔,強整治促提升
鄉村之美,美在綠色,美在田園。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全域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切實營造清潔優美農村環境。做到“三個提升”,一是提升改廁質量。改廁是改變農村衛生狀況的突破口,也是一場破千年舊俗的革命。通過實行“區領導包鎮、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三級農村改廁質量監管責任制,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助推公共服務提質升級。全區使用衛生廁所農戶數達91740戶,群眾滿意度達到98%。二是提升治污水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之一,也是改善和提升老百姓居住環境質量的民生工程。區財政每年投入資金2110.75萬元,購買社會服務,列支衛生專項經費1023萬元,聘請村級保潔員1300余名,新購置垃圾桶10000個,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區處理”模式,試行村民衛生繳費制度。目前,317個行政村均實現生活垃圾收運市場化運營,無害化處理。三是提升村容村貌。村容村貌是檢驗鄉村振興成效與否最直接的“鏡子”,通過“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大力推進“三清一改”,已完成108個行政村村莊規劃編制,剩余行政村已全部啟動,累計清理陳年垃圾12.31萬噸,清理疏通河道溝渠1088公里,清除農業生產廢棄物3.15萬噸,拆除“空心房”75萬平方米,全區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50%,廣大農村實現了由“臟亂差”到“靜綠美”的轉變。
四、抓宣傳發動,強參與造氛圍
鄉村要發展,首先要凝聚最廣大群眾的力量,宣傳作為引領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抓手,是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通過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全面激發村民自發自治的內生動力。做到“三促三自”:一是網格管理促主體自治。依托“鄉村振興月例會”“環境整治理事會”等平臺,全面推行“區主導、鎮負責、村為主”的網格自治,以“積分制+獎勵”的模式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中來。二是宣傳評比促主體自覺。宣傳常態化,通過“村村響”“大喇叭”每周多頻次播報,讓治環境、美家園的意識入村入戶、入腦入心;評比常態化,每月堅持開展衛生評比和美麗庭院評選活動,樹典型,帶動群眾一起清垃圾、美環境、作示范。今年以來,參與集體大清掃活動的村民達到2萬人次以上。三是“鄉愁”引賢促主體自建。游子在外、心系家鄉。許多人雖然長期在外工作,但一直心系家鄉建設,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通過積極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行動,號召在外鄉賢主動參與到家鄉人居環境治理中來,帶頭把自己家庭環境建設好,發揮自己的能力出資出力把故鄉建設好,利用自己的影響把周邊的人帶動好。今年以來,鄉賢捐款達400余萬元。
五、抓長效管護,強融入保常態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常態長效之舉。堅持創新長效管護方式,構建村民共治、共管、共護、共愛、共享的新模式,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域、全面、全力、全民開展。突出“三個融入”:一是把工作融入到主題黨日活動中。今年全區開展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內容的主題黨日活動300余次,1萬余名黨員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既清潔了人居環境,又給百姓樹立了一個榜樣,起到帶動作用。二是把工作融入到學校的研學活動中。全區所有鄉村學校都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納入到勞動教育范疇,開展研學活動120余次,用“大手牽小手”讓青少年從小“播”下愛家鄉、美家鄉、建家鄉的“種子”。三是把工作融入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通過志愿者的參與、宣傳和推動,凝聚思想共識,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多元參與格局,今年以來,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的志愿者達11000人次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在鞏固拓展前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的基礎上,持續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城鄉基礎公共服務,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河道、道路交通、綠化美化、環境保潔、公共設施“五位一體”綜合管護機制,引領全區人居環境更上新臺階。
(作者為中共永州市零陵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