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經(jīng)驗和體驗,要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和計劃活動。然而,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幼兒在游戲中卻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喪失主動權。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深度學習的現(xiàn)狀,為教師更好地開展戶外自主活動提供指導,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提高戶外自主游戲的質量。
1 問題提出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是幼兒最基本的學習方式。《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教師要重視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戶外自主游戲是幼兒園重要活動形式之一,是幼兒根據(jù)已有的游戲經(jīng)驗、需要、興趣等,自主選擇、積極主動開展的游戲形式。然而,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幼兒在游戲中卻處于被動地位,喪失主動權,或過于強調游戲的娛樂性、自發(fā)性,而出現(xiàn)了“只是玩”的現(xiàn)象,缺乏主動深入的探索等問題。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基于問題解決的學習,是一種主動的、批判性的學習,其自主性、開放性、探索性的特征與深度學習理念十分契合。因此,戶外自主游戲的開展不僅能夠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還能增強幼兒的深度學習能力,促進幼兒高階思維的發(fā)展及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的方式,通過網(wǎng)絡調查某市某縣公(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和家長對幼兒園開展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認知、態(tài)度和實施情況等,收回有效教師問卷417份,家長問卷911份。
3 調查情況
3.1 某縣幼兒園教師基本情況
通過對某市某縣417名教師的專業(yè)結構進行問卷調查得知,學前教育專業(yè)占比達到了75.54%,其余的6.71%為師范類但非學前教育專業(yè),而17.75%并非科班出身,可見仍有一部分教師不具有教育學背景,在開展幼兒活動時可能會存在一些潛在的誤區(qū)。其次,大部分都是大專學歷,中專居于其次,而本科以上幼兒園教師占比最少;而從年齡結構上來看,大部分教師都處于21歲~30歲區(qū)間,居于其次的是30歲~40歲區(qū)間。由此可知大部分幼兒教師都比較年輕,并且學歷相對較低,在進行戶外自主游戲等教學科研活動時可能存在一定困難。
3.2 教師對戶外自主游戲與深度學習的認知情況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能否得到更好的開展,在一定意義上說,它決定于教師是否了解以及關注戶外自主游戲。如果教師對戶外自主游戲有更多的了解和認知,那么在戶外自主游戲過程中便會仔細體驗觀察,關注幼兒游戲過程中的問題、仔細研究并能及時做出糾正,確保戶外自主游戲的成效。通過表1數(shù)據(jù)可以進一步得知,被調查幼兒園教師均肯定了戶外自主游戲的意義,有90.32%的教師認為戶外自主游戲非常重要,有9.68%的教師認為戶外自主游戲比較重要,沒有人認為沒有必要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由此可見,大部分教師都在理論上認可了戶外自主游戲的重要性。
所謂深度學習,是指幼兒處于某種問題情景中,在問題引導之下采用主動和探究式的方法學習。深度學習的方式不僅能提升幼兒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也對幫助教師樹立清晰的目標意識,在幼兒游戲中發(fā)現(xiàn)新的教育生長點以及學習有目的地觀察是非常重要的。根據(jù)表2的數(shù)據(jù)顯示,34.84%的教師表示非常了解幼兒的深度學習,54.84%的教師了解深度學習,還有9.68%的教師表示不了解深度學習,0.65%的教師不清楚什么是深度學習。由此可見,很多教師對深度學習內涵的理解程度較低,也可能并沒有參加過有關深度學習的培訓與教研,這也說明幼兒園需要在教師培訓與知識提升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只有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提升,才能保證幼兒的學習越來越深。
3.3 幼兒園教師對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指導情況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教師指導主要包括游戲前的教師指導、游戲中的教師指導和游戲后的教師指導。根據(jù)某縣幼兒園教師戶外自主游戲指導情況調研可知,戶外自主游戲前教師的指導內容主要為: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投放或增減材料、制訂游戲計劃、了解幼兒需求與困難等。這說明教師較為重視戶外自主游戲前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材料投放,同時調查還發(fā)現(xiàn),有76.13%的教師在戶外自主游戲之前都會讓幼兒主動制訂游戲計劃,這說明在戶外自主游戲前的教師指導更加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主體性。
游戲中的教師指導,是指教師在游戲中為幼兒提供的一切指導,具體地說,就是教師借助語言、行動、表情等來引導幼兒的游戲與行為。通過對原始資料的分析和整理,下文將從指導角色、指導方式、指導情境三個方面對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現(xiàn)狀進行分析。
首先,指導角色是指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時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是以何種身份去進行指導的。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在戶外自主游戲的指導角色中,支持引導者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占比30%;其次是安全保護者,占比26%,以及游戲合作者,占比23%;最后是紀律維持者,占比19%。可以看出,教師認為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更多應該扮演支持引導者的角色,在給孩子提供自主環(huán)境的基礎上,去促進幼兒游戲的發(fā)展。但在現(xiàn)實中卻也不可避免地扮演了安全保護者,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以及自主游戲的進行。
其次,在教師對游戲的指導與組織方式上,調查發(fā)現(xiàn),81%的教師會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區(qū)域和游戲材料,約有20%的教師會自己選擇某些區(qū)域或材料組織幼兒游戲。在幼兒自主游戲中教師的介入情況中,超過50%的教師都認為需要及時介入幼兒游戲。由此可見,部分教師還不能放手讓幼兒自主游戲,而且在幼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會經(jīng)常介入幼兒游戲,沒有讓幼兒按自己的想法或喜好選擇游戲。
最后,指導情境是指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也就是在什么樣的情境之下教師會選擇介入幼兒游戲。結合表3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選擇介入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時機依次為當幼兒主動求助時、當幼兒遇到困難時以及當幼兒發(fā)生矛盾時,幾乎不存在垂直介入的情況,這說明教師能夠根據(jù)游戲進展及幼兒游戲狀態(tài)進行指導。
游戲后的教師指導是指教師在游戲結束后,針對游戲或幼兒所進行的評價與交流。下文將從游戲后教師小結、師幼互動及游戲反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調查結果顯示,戶外自主游戲結束后,約有80%教師經(jīng)常做講評與小結,但是仍有將近20%教師偶爾或沒有進行活動總結,這說明教師總結式教學仍然存在不足,部分教師不夠重視戶外自主游戲后的講評。
其次,在戶外自主游戲結束后的師幼互動中,表4顯示約有85%幼兒會向教師分享自己的游戲故事與體驗,然而部分教師由于精力不足的確難以時刻傾聽幼兒的游戲故事。但是,幼兒的戶外自主游戲活動需要教師及時、有效、積極的反饋。戶外游戲活動的反饋不是單向度的,而是雙向度的一種對話和交往。在進行游戲反饋時,教師要了解到幼兒在游戲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困難和障礙等,以便于后期及時調整游戲材料和設計,讓游戲活動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也有利于培養(yǎng)更加親近與和諧的師生關系。
最后,在戶外自主游戲結束后教師對家長的反饋情況上,結果顯示,有30.97%的教師偶爾會向家長反饋幼兒自主游戲情況,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師從來不與家長交流兒童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的表現(xiàn),這說明在戶外自主游戲工作中的家園合作情況仍然存在不足。家長是幼兒園深度學習中重要的助手,家長的支持能使幼兒園工作進展事半功倍,而家長也能為教師提供更多關于幼兒的情況反饋。
綜上所述,在戶外自主游戲完成之后教師的引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幼兒游戲的開展起著促進與鞏固的效果,同時還是教師進行自我反思的一個契機。通過訪談也了解到一些教師在自主游戲之后雖認識到教師評價與溝通的意義,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并未付諸實踐,缺少對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情況的回顧、評價與溝通,這一方面會影響教師的指導水平,另外也不利于幼兒正確地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游戲水平。
4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開展家長的基本情況
4.1 家長對戶外自主游戲與深度學習的認知情況
父母是幼兒園深度學習的重要幫手,了解父母對戶外自主游戲的理解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對某縣部分幼兒園家長進行“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深度學習”家長調查問卷調研,結果顯示,約80%家長表示自己很了解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但是也有7.68%的家長認為自己不清楚究竟什么是戶外自主游戲;同樣,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重要性的認知上,約有98%的家長都認可戶外自主游戲十分重要,然而也存在約2%的家長表示并不清楚戶外自主游戲的重要性。這說明家長對于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理解可能大多是字面上的理解,對于幼兒自主游戲的組織與指導的知識理解是缺失的。
4.2 家長對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指導情況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幼兒的撫養(yǎng)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幼兒的游戲內容與游戲水平。調查顯示,當幼兒在戶外自主游戲中遇到困難時,大多數(shù)家長都選擇“先讓孩子自己想辦法”以及“等孩子尋求幫助時再給予幫助”,然而還有少部分家長存在溺愛心理,會馬上手把手地給予孩子幫助以及選擇讓幼兒去玩其他游戲,這說明部分家長在進行游戲指導時還存在一定誤區(qū)。
4.3 家長參與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合作的情況
建立良好的家園合作關系是推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不斷深化的關鍵一環(huán),然而調查得知,有14.16%的家長表示幼兒園并沒有開展相應的戶外自主游戲學習和培訓,而也有部分家長表示自己從來沒有關注過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學習研討。這表明一些家長雖然在態(tài)度上表示自己會積極支持幼兒園游戲實施,但是在實踐中卻很少關注幼兒園相關的學習研討,也很少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培訓課程。因此幼兒園應在之后的課題實施過程中積極調動家長的參與積極性,共同促進兒童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的深度學習。
5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實施的基本情況
5.1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開展的頻率與時間
本研究調查了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頻率以及每次開展活動的時間。根據(jù)圖1可知,約80.65%的教師表示每天都會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約18.71%的教師表示偶爾開展戶外自主游戲,也就是說仍然有部分教師對于戶外自主游戲的重要性意識不足。我國教育部在《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明確規(guī)定,幼兒每天必須進行不低于2小時的戶外活動,戶外游戲必須要在一個小時以上。由此可見,部分教師沒有貫徹落實《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和《廣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的精神開展戶外活動和自主游戲活動,而且部分教師開展活動流于形式,沒能支持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與發(fā)展。
充足的游戲時長是保證幼兒深度學習的必要條件,而根據(jù)圖2數(shù)據(jù)可知,約69%的幼兒活動在30分鐘以上,而剩余約30%幼兒的游戲時長都沒有達到半小時,說明幼兒園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的時長遠遠沒有達到文件規(guī)定的標準。這多因教師在時間分配上欠缺合理性,也受某些客觀因素制約,繼而影響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時間。部分幼兒園因為沒有專業(yè)的指導教師,還有一些因為缺少相關場地與設備,都導致孩子們不能在指定時間內進行自主戶外游戲。
5.2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開展的主要類別與內容
由表5數(shù)據(jù)可知,某縣幼兒園主要依據(jù)不同區(qū)域進行自主游戲安排,游戲區(qū)域主要集中于沙水區(qū)、攀爬區(qū)、建構區(qū)、表演區(qū)、運動器械區(qū)、騎行區(qū)以及種植區(qū)。這種游戲類別的劃分略顯單調,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受場地、器材、安全、資金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幼兒園對于民間游戲類、競賽類以及角色游戲類游戲并沒有涉及。由此可見,幼兒園沒有結合實際規(guī)劃設置幼兒園的活動場地,游戲材料沒有根據(jù)幼兒游戲需要增減或投放。
5.3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實施場地與材料
豐富多樣的器材有助于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幼兒園要想確保幼兒的戶外自主游戲有效開展,就必須要配備足夠的場地和豐富的游戲材料。結果顯示,有67.1%的教師會經(jīng)常變換或添置戶外自主游戲材料,但是仍然有約30%教師偶爾更換或添置游戲材料。這也說明了幼兒園的游戲材料配置可能并不均勻,這也可能影響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與意愿。
綜上所述,雖然某縣大部分教師都在理論上認可了戶外自主游戲的重要性,但當前在戶外自主游戲實施中仍然存在教師對戶外自主游戲與深度學習的認知理解偏低,對游戲活動指導、干擾過多,教師缺乏活動的回顧、傾聽與反饋,活動開展流于形式,家長參與度不高等問題,因此,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的深度學習也沒能完全展現(xiàn)出來。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深度學習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0YQJK526)的成果。
(作者單位: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教師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