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我國整體發展水平。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真正將鄉村發展提到了戰略高度上。而在鄉村振興中,人才是其中的重要保障,人才振興才能有力助推鄉村振興。但從當下吉林市的人才振興現狀來看,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鄉村振興中存在明顯的人才缺口,制約了吉林市鄉村振興的順利推進。在今后的鄉村振興中,吉林市需做好人才的激勵和引導,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上的保障。文章分析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吉林市鄉村振興中的人才困境,并提出吉林市鄉村振興中吸引人才的策略,旨在為今后開展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人才振興;鄉村振興;吉林市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10-0157-03?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C964.2;D422.6? ? ? 文章標識碼:A
作者簡介:趙曉春(1976-),男,漢族,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鄉村振興。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推動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下鄉,有利于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發展規劃,并做好我國各項相關政策在農村中的落實,保障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但由于吉林市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均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使得高素質的人才不愿意留在農村地區開展工作,致使吉林市人才大量外流,也導致吉林市鄉村振興在推進的過程中缺乏專業人才保障,嚴重影響了吉林市農村社會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
1? ?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1.1? ?有助于推動鄉村經濟振興
在鄉村振興中,人才振興居于核心地位,人才振興能夠對鄉村振興起到強大的保障作用。從具體表現來看,高素質人才在學歷背景、行政級別和政治覺悟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例如,在吉林市近年來一直在推廣的駐村第一書記工作中,青年干部在開展鄉村振興具體工作中,將各項政策的執行與落實更到位、更堅決;專業人才還可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特色種養產業,起到引領與帶動作用,例如,在吉林市下轄的蛟河市黃松甸鎮,在得到吉林省農科院的技術團隊支持后,著力研制、培育羊肚菇、松茸菇菌苗,所培育的菌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推動人才下鄉,還有助于不斷優化與完善農村產業鏈,指導農村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實現各項要素的有機結合,起到完善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作用。
1.2? ?有助于促進鄉村文化建設
進入新時代,對于鄉村未來發展的要求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鄉村治理體系與新時代新農村的發展要求不適用。同時,優秀鄉村文化在城市文化的沖擊之下日漸衰落,表現為鄉村“空心化”和精神的空虛化。而人才下鄉,能夠引導大批的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進入到農村中,為農村發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同時,還可以對傳統鄉村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傳統文化與現實需要進行深度融合,傳承和發揚傳統鄉村文化。在農村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改善鄉村風氣,推動鄉村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1]。
2? ?吉林市鄉村振興中的人才困境
2.1? ?基礎設施不完善,人才大量外流
2.1.1? ?基礎設施不完善
一是交通不便利。吉林市位于東北地區,山區面積較大,部分農村地區道路不暢,例如,吉林市下轄的蛟河市慶嶺鎮伙棚溝村東山屯,僅有7戶13人居住,至今未通公路,更不用說村屯內的道路硬化了,雨雪天氣只能步行約2km才能到達有公路的地方。二是人居環境差。僅以吉林市農村廁所為例,吉林市雖然對農村旱廁進行了全面改造,僅2022年就完成農村改廁4 400戶[2],但改造后的水廁卻因為氣候、用水、排污等原因,造成農民夏季怕滿不敢用、冬季怕凍用不了的尷尬局面。三是教育和醫療資源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相對滯后,難以滿足當地群眾及下鄉人才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2.1.2? ?人才外流
一是農村地區基礎設施不完善,使得人才不愿意留在當地參與鄉村振興工作。即使是吉林市當地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在畢業之后也選擇留在城市地區尋找發展機會,不愿意回到家鄉參與鄉村振興。據不完全統計,在2022年,吉林市促進高校擇吉留吉就業10 732人,而選擇到農村就業的僅有572人;省內高校應屆畢業生留吉就業10 683人,選擇到農村就業的僅有1 047人。二是在城市化以及工業化建設的促進下,吉林市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的發展差距在逐漸加大,農村人口大量外流到其他地區,農村地區呈現出明顯的“空心化”以及人口老齡化特征。據調查數據顯示,吉林市農村人口在2010年凈流出人口將近7.6萬人,而這一數據在2022年上升為15.3萬人,并且這一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中。人口的大量外流使得吉林市農村地區人口構成以兒童和老年人為主,在對吉林市下轄的蛟河市三個鄉鎮七個村屯調研時發現,在這些村屯留守人員中,16周歲以下人員、16-60周歲人員、60周歲以上人員占比為26∶21∶53,并且這些留守人員普遍存在文化程度較低的情況,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強,勞動能力較低,無法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開展鄉村建設工作,影響了鄉村振興各項政策在農村中的落實。在鄉村振興中人才振興與治理有效面臨“無人可用”的雙重難題[2]。
2.2? ?政策落實不到位
在鄉村振興的人才振興中,保障機制尤為重要,其可引導并激勵高素質的人員投身到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助力。但從吉林市整體發展現狀來看,盡管吉林市政府針對人才的保障機制出臺了《關于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助推實施“四六四五”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吉林市引進萬名學子“助企興業”行動實施辦法》《吉林市鄉村人才振興行動實施辦法》《吉林市重點產業高端人才引進行動實施辦法》《吉林市民營企業家培育行動實施辦法》《吉林市“江城工匠”鍛造行動實施辦法》《吉林市人才回歸行動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政策,但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政策落實不到位現象的出現[3]。例如,在吉林市出臺人才保障機制之后,由于昌邑區某村的村級組織建設不完善,基層組織力量整體較為薄弱,使引進的民營企業家無法順利開展生產經營,導致政策無法在現實工作中順利落實,也使得政策流于形式。
3? ?吉林市鄉村振興中人才的引導與激勵策略
3.1? ?黨建引領夯實人才基礎
在鄉村振興中,要發揮黨員干部的思想引領作用,需強化農村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樹立黨員的責任意識,加速實現鄉村治理能力以及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才能為引導和激勵人才下鄉提供組織層面上的保障。一是需筑牢崇尚為民造福的公德,強化為人民服務意識[4]。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始終放在首位,對于群眾關心以及存在的問題需及時進行解決,夯實群眾基礎,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二是需強化政治建設,利用兩學一做、四史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等方式加大對于農村黨員干部的教育力度,增強黨性修養,牢固樹立正確政治信仰。三是需加強農村地區的黨組織建設,完善基層地區領導干部的選拔機制,特別要注重本土人才的選拔與任用,為人才振興提供保障。四是需在農村中加強文化建設,利用黨建與文化相結合為主要方式,以鄉村大舞臺為主要載體,以“師帶徒”為主要途徑,培養一支群眾喜歡、扎根鄉村、熱愛文藝的鄉村文化人才隊伍,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營造良好村風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3.2?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善人才流動機制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下鄉人才提供宜居、美麗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一是加大對于農村地區優質公共資源配套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社保等公共服務水平。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解決道路、水、電、氣和通訊網絡等問題,修建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不斷改善鄉村人居生活環境,打造和美鄉村環境,提升下鄉人才對于鄉村歸屬感,吸引更多人才留在當地生活。引導、激勵人才下鄉,可以逐步去完善人才流動機制,加大城市地區與農村地區的信息交流,實現人才的有序流動。一是建立人才信息共享平臺,例如人才需求信息、儲備信息以及培訓信息等,實現城市和農村的人才信息互通有無。這一方式可將人才置于市場經濟中,通過市場機制進行調節,實現用人單位與人才的互相認同與風險互擔。二是借助城鄉干部的輪崗以及交流等方式,實現人才的科學流動,鼓勵高校以及研究機構的專業人員與農村地區開展產業扶持合作,擔任農村相關產業發展顧問等職位。
3.3? ?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引導、激勵人才下鄉,需做好人才的培養,結合各地農村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人才發展規劃和培養計劃,使得鄉村振興獲得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一是重視挖掘農村中的既有人才,積極打造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保障。通過農廣校、農民夜校等對農民進行專業技術培訓,打造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利用致富帶頭人的經驗介紹、現代化企業的實地考察、與成功合作社的交流等方式,引導農民接受現代化農業發展理念,增強其發展活力。二是與省內的知名高校以及職業院校等進行合作,例如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北華大學等,結合吉林市鄉村振興的具體需要以及長遠目標來完善相關的課程設置以及專業設置等。例如,課程內容需重視吉林市農村地區產業發展需要,依照吉林市鄉村振興的產業規劃制定出教學內容,使得所培養出的專項人才與鄉村振興的需求契合。三是采取多元化的培育形式。從吉林市的現狀來看,鄉村振興中下鄉人才除畢業生之外,還包括返鄉農民工以及一些成功社會人士等,由于這些人員在背景以及文化程度上有著一定的差異性,應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育形式,開展分級分類精準化培訓,教學到人,構建多元化農村人才隊伍。例如,對于回鄉農民工,可采用線上錄課、短視頻等模式,內容深入淺出,方便他們在閑暇時間進行學習,精準解決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剛走上社會的高職院校畢業生來說,則要組織線下教學,增加實踐教學的占比,通過系統講授相關農業知識、運用實地觀摩、現場教學等模式,深入細致解讀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政策。
3.4? ?健全激勵人才下鄉保障制度
在吉林市開展引導以及激勵人才下鄉的過程中,應以政府為龍頭,利用政策建設的方式進行,形成多層次、覆蓋面廣、時效性強的鼓勵人才的機制[5],消除下鄉人才的后顧之憂,為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與保障。在鄉村振興中,完善的扶持政策是引導下鄉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有效措施。在具體的實施中,吉林市可針對回鄉創業的人才利用減免個人所得稅以及企業所得稅的方式為創業人才提供保障,也可利用土地租賃優惠的方式降低人才在農村中的創業成本;提供人才公寓、發放住房補助以及醫療保障,并為其子女提供教育保障,安排接收其子女入學,消除人才的后顧之憂,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對于科研型人才,為其提供經費支持,做好與高校等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為人才優化科研環境;拓寬下鄉扶持的專業技術人才的職級評聘渠道,以實際工作業績作為考察重點,并適當增加崗位數量等;與高質院校,形成地校聯盟,積極推進“三扶一支”工作,激勵在校學生到農村進行支農、支教、支醫和幫扶鄉村振興等工作,為期發放生活補貼。服務期滿后從中擇優招募教育、城鄉社區、鄉村醫生等基層服務項目,提供就業崗位,引導、激勵更多畢業生投身到吉林市鄉村振興當中。
4? ?結束語
鄉村振興,人才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和保障。但從吉林市的人才振興建設來看,部分農村地區存在人口大量外流的情況,人才留存率較低,人才保障機制落實不到位等情況,沒有起到對人才下鄉的激勵及引導的作用,導致鄉村振興在推進的過程中缺乏人才支持。吉林市在今后的發展中需借助黨建夯實人才基礎、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做好人才的培養工作及健全激勵人才下鄉保障制度,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層面上的保障,推動吉林市鄉村全面振興。
參考文獻:
[1]吳理財,解勝利.文化治理視角下的鄉村文化振興:價值耦合與體系建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16-23+162-163.
[2]田阡,陳雪.鄉村振興中的本土人才生成及其治理效應[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23,(05):5-12.
[3]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市推出人才新政 誠招天下優秀人才[EB/OL].(2021-09-02)[2021-09-02].https://www.jl.gov.cn/zw/yw/zwlb/sx/sz/202109/t20210902_8204639.html.
[4]祝華,保虎.共產黨員“學史崇德”的科學內涵與實現路徑[J].攀枝花學院學報,2023,40(01):75-82.
[5]孫赫東.創新黑龍江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研究[J].學理論,2017,(1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