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要實現鄉村振興,關鍵是要補足鄉村建設與發展的人才短板。將城市人才(新鄉人)支撐問題納入鄉村振興視角考量,不僅是重大實踐問題,也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理論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以建德市胥嶺村為例,基于三生谷公司以三生教育(生活、生態、生命)理念結合胥嶺現有資源稟賦,通過新鄉人計劃,引進外來投資,帶動村莊產業發展,增加村民收入來源,共同打造“未來鄉村建設共富先行區”的有益經驗,探討新鄉人在未來鄉村建設工作中破解難題的實踐路徑,以期實現共同富裕。
關鍵詞:三生谷模式;新鄉人;鄉村振興;胥嶺實踐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10-01660-03?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D422.6? ? ? 文章標識碼:A
作者簡介:蔣建軍(1970-),男,漢族,浙江建德人,本科,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農村經濟和農村基層黨建。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發展前景描繪了厚重的底色[1]。要實現鄉村振興,關鍵是要補足鄉村建設與發展的人才短板。農村人才按來源地區可以分為原鄉人、歸鄉人和新鄉人(城市人才下鄉)。2022年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特別提到,要“鼓勵地方出臺城市人才下鄉服務鄉村振興的激勵政策”[2]。將城市人才(新鄉人)支撐問題納入鄉村振興視角考量,不僅是重大實踐問題,也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理論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以建德市胥嶺村為例,基于三生谷公司以三生教育(生活、生態、生命)理念結合胥嶺現有資源稟賦通過新鄉人計劃,探討新鄉人在未來鄉村建設工作中破解難題的實踐路徑,以期實現共同富裕。
1? ?背景情況
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鎮胥嶺村因春秋時期伍子胥途經此地而得名,位于海拔400余m的半山腰山谷里,距乾潭鎮約20km,有登記村民人口578人,常住村民約50人左右,基本為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屬于典型的偏遠“空心”山村。2016年,杭州青年汪海潮注冊成立民非企業三生谷公司進入胥嶺,以三生教育(生活、生態、生命)理念結合胥嶺現有資源稟賦,共同打造“未來鄉村建設共富先行區”。五年多來,三生谷公司通過新鄉人計劃,相繼引入乾泰農業、云上旅店、初見書店、汪姐青年旅舍、一覺民宿等企業,投資總額超過1 300萬元,帶動村民創造收入超過百萬元,村民的土房子年租金也從5年前的平均2 000元/棟增加到現在的平均5 000元/棟,增長2.5倍。新鄉人在未來鄉村建設工作中破解難題、在推進共同富裕上取得了卓越成效。
2? ?基本做法
2.1? ?引領:堅持文化引領,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一是生態文化是鄉村建設的價值引領。2016年起,三生谷公司與乾潭鎮合作,以胥嶺村為試點,致力于胥嶺國際生態村建設,用國際生態村標準的經濟、生態、社群、文化和世界觀四個維度指導鄉村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塑造乾潭鎮“杭州都市圈生態健康城”形象。二是文化創意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動能。現在,每到三、四月間,胥嶺的千畝油菜花相繼盛開,五月則是紫藤花與映山紅的世界。古道登山節、胥嶺梯田民樂節在此時應約而至,成為胥嶺與游客在每個春天的共同約定。三是文化供給是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條件。三生谷生態書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全球生態村聯盟合作伙伴,長期進行鄉村振興人才培訓和國內國際論壇、游學等交流活動;自然學校,以三生教育理念為宗旨,為中外兒童提供中短期自然教育、游學研學等定制活動;“胥嶺初見書房”,創造了中國第一家旅行書店的概念,成為胥嶺文化交流的客廳。
2.2? ?創新:打通壁壘,推動各類要素流動
一是創新組織形式,為鄉村振興工作注入動力[3]。建德市乾潭鎮深入分析基層組織建設現狀,聚焦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建立服務業辦公室與鄉村建設聯系更加緊密、助推創新幫扶更加精準。二是創新運營模式,為鄉村振興工作注入定力。三生谷公司和胥嶺村合資成立的建德胥嶺三生谷鄉建管理有限公司,其中注冊資金12萬由三生谷出資,三生谷公司以其城市人脈資源、運營能力和資金投入占股70%,并對應胥嶺村村莊資源的運營權;胥嶺村則以村莊資源入股,占股30%,擁有分紅權70%。該股權和分紅比例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村民的疑慮,解決了三生谷公司后期運營的后顧之憂。三是創新治理機制,為鄉村振興工作注入活力。新鄉人作為參與鄉村治理的嵌入力量[4],從新、老村民的經濟共同體入手,通過新鄉人引導,帶動老村民接觸和接受環保理念,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開展垃圾分類,完成了許多村干部較為棘手的任務。
2.3? ?搭臺:整合資源,搭建發展平臺,形成協同性力量
一是打造生態文明教育高地。通過美國人文科學院院士柯布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生態村聯盟等大V的賦能,形成可持續的內容產出,打造胥嶺作為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的制高點。二是開設“三生教育”活動平臺。5年多來,三生谷公司在胥嶺舉辦了100多場主題各異、受市場歡迎的活動,上海來的大學畢業生尹孝天已主持了三十多期三生講堂,推廣建德、乾潭和胥嶺的旅游資源,為村民導流和增收。三是構建新老村民創業共同體。留英歸國碩士劉燁成立山寶合作社,通過幫助老村民采購和設計包裝山核桃、山茶油、菜籽油和蔬菜等產品,與老村民一起創業創生創富,共建共享,形成新型共同體。
2.4? ?深化:深化三大做法,破解“三生谷”模式落地難題
一是深化生態文明教育的文化內容供給,形成了可持續的內容產出。胥嶺幾乎每周都有專家講座,拜訪和參觀,這些人中有些人旅居一周,有些人來一個月,甚至有些人多年。因為這個新鄉人的社群,因為這個生態文明教育的文化內容供給,胥嶺成為人文旅游典范。二是深化企地合作,塑造杭州都市圈生態健康城形象。在帶動胥嶺村發展的同時,其溢出效應還帶動了該鎮牌樓、幸福村等村莊的新鄉人團隊入駐。其中,牌樓村的新鄉人團隊租賃6hm2田地,舉行新農人培訓和兒童自然教育夏令營;幸福村的團隊組織了2020年全國社創之星大賽決賽。三是深化區域交流,拓展推廣系統性建設鄉村的理念和路徑。5年多來,三生谷公司以胥嶺村為基地,開展鄉村建設的培訓活動,培訓來自全國各地的鄉村振興人才達上千人次;同時,深化區域交流合作,相繼赴麗水松陽、溫州泰順等地開展培訓交流活動,推廣三生谷公司系統性建設鄉村的理念和路徑。
3? ?“三生谷”模式的三大突破
3.1? ?新鄉人計劃破解了鄉村振興人才短缺的瓶頸問題
在鄉村多元和開放的人才來源中“誰是‘留得住、用得上、有作為”的人才,這是實踐中必須破解的難題。三生谷憑借社會影響力,不斷投入和創新,以各種文化活動吸引全國各地市民入駐胥嶺村。五年來長期居住和旅居胥嶺的新鄉人達到58人。與養老團不同,胥嶺的新鄉人中本科以上學歷有47人,占比達81%;70后52人,占比達89.7%。他們的到來不僅為鄉村帶來了新鮮的血液,也為鄉村振興帶來了希望。
3.2? ?一村一書院計劃開啟了鄉村振興新的發展路徑
三生谷公司通過成立三生谷生態書院,相繼邀請國內外知名“三農”專家溫鐵軍教授、張孝德教授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區主管羅伯特先生等人來胥嶺開課和指導,推廣系統性建設鄉村的理念和路徑:生態書院—生態文化—生態人—生態項目—生態村。從書院入手,傳播生態文化,匯聚新鄉人,引入乾泰農業等公司,實踐有機種植,建設國際生態村,蓬勃發展的生態產業正成為推動胥嶺鄉村振興的新動能。這樣的鄉村振興路徑,其模式可以復制,其經驗值得推廣。
3.3? ?“三生”內涵的提出豐富了未來鄉村的發展圖景
“未來的鄉村什么樣”現在雖然還沒有標準答案,但其思考與實踐都涉及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好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自然的關系。“三生谷”模式以生態、生活、生命教育為內核,強調在鄉村,其生產不單是一種生存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重建對于自然的認識,重塑對于生命意義的認識,為當前解決農村發展問題提供“三生谷”智慧和“三生谷”方案。
4? ?“三生谷”模式的四點啟示
4.1? ?要落實好主體責任,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保障支撐
黨的建設是各項工作發展的核心要素。“鄉村振興工作”傳遞的一個強烈信號就是“黨建工程”。一是要做好組織保障工作,一張藍圖繪到底[5]。胥嶺村早在2016年就與三生谷公司合作建立村莊運營公司,但因為期間村“兩委”四年中換了三任村黨支部書記,因換屆等因素導致合同一直未能落實到位,新鄉人發展空間受限,投資意愿不強。二是要創新農村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隨著新鄉人的進入,要探索新《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下新鄉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權利,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立法進程、明確其特別法人地位,為新鄉人參與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留出足夠空間。
4.2? ?要不斷發揮文化引領在鄉村振興中的基礎性作用
在現代化進程中,鄉村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基因庫,有著獨特的地位,也是鄉村振興工作最可寶貴的資源。一是要建立鄉村歷史文化保護制度。通過劃定鄉村建設的歷史文化保護線、提供維護資金支持等多種途徑,使文物古跡、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農業遺跡、灌溉工程遺產等得到切實保護,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二是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其中,三生谷公司通過建立書院,在發揮書院教化育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用的同時,通過為城市家庭提供體驗農耕活動、鄉村生活和書院教育的平臺,溝通城鄉,助力鄉村生態農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做法值得肯定。
4.3? ?要不斷強化鄉村振興工作人才保障
勞動力從邊際生產率低的鄉村向邊際生產率高的城市流動是現代化進程中的客觀規律。破解這個瓶頸,需要營造促進本土人才成長和外來人才入鄉的制度環境。一是要建立返鄉入鄉創業的激勵機制。在融資貸款、稅費減免、用地、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將農民工返鄉、大學生回鄉,特別是城市各類人才下鄉創業納入各地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扶持范圍。二是應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整合利用各類資源構建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加大對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領辦人、農產品電商經營者等的培訓。對新型職業農民開展職稱評定,增強他們的職業成就感、榮譽感。
4.4? ?堅持綠色生態共富發展理念
鄉村振興在關注物質財富增長的同時,也要關注和處理好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鄉村生態環境保護是推動生態村建設和經濟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環節。村民居住生活環境美不美、空氣水土質量好不好,直接關系到盤活鄉村資源促進農民創收增收的空間廣不廣、聚集人才資金的引力大不大[6]。胥嶺生態村的建設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以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思想為指導,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開發一個集生態、文化、經濟等為一體的生態村落。胥嶺村四周群山環抱,從山腳到山腰,層層疊疊著錯落有致的梯田。該村充分保護利用傳統村落和自然山水、歷史文化、田園風光等資源,在千畝梯田上種滿油菜花,油菜花盛開的季節,吸引大量游客前來享受山鄉春色,游客的到來也為大山里的鄉村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這顯然已經形成了當地特色的梯田油菜花旅游品牌。同時,在農耕方面,三生谷積極推廣有機生態種植,不用化肥、農藥,恢復耘禾、人工除草等自然農法,及至收割,大獲豐收。從有機大米,到手工麥芽糖,到涉足的野茶采摘、加工,團隊始終在摸索發展。
5? ?結束語
三生谷公司以胥嶺村為試點,以“生態書院-生態文化-生態人-生態項目-生態村”的建設模式,用國際生態村標準的經濟、生態、社群、文化和世界觀四個維度指導鄉村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其經驗包括堅持文化引領,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打通壁壘,推動上下左右要素流動;整合資源,搭建發展平臺,形成協同性力量;深化三大做法,破解“三生谷”模式落地難題等方面,借此分析了當前鄉村地區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要落實好主體責任,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保障支撐;要不斷發揮文化引領在鄉村振興中的基礎性作用;要不斷強化鄉村振興工作人才保障;堅持綠色生態共富發展理念四點啟示,以期為其他地區推進共同富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借鑒經驗。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EB/OL].(2022-02-22)[2022-02-22].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2/22/content_5675035.htm.
[3]陳媛媛.鄉村振興視域下扎實推進農村共同富裕的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09):225-228.
[4]徐喆,陳植.共富背景下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對策研究——以“中國鄉村旅游第一市”湖州為例[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3,44(05):78-82.
[5]席祎靜.農村集體經濟的鄉村共富價值與策略研究——基于浙江省典型經驗的分析[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22,24(06):34-39.
[6]戚迪明,張樂明,周晶,祁營,鄭曉云.農村集體經濟促進鄉村共同富裕的內在邏輯、作用機制與推進策略[J].浙江農業科學,2023,64(08):2069-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