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偉
(上海市閔行區消防救援支隊,上海 201107)
近年來,我國火災事故數量居高不下,在建筑結構、規模與材料日益復雜的背景下,滅火救援工作開展難度不斷提升。一般來說,火災的發生均會伴隨著嚴重的生命財產侵害問題,其造成的社會影響十分惡劣。因此,如何提升滅火救援工作效率,是消防救援機構需要深度研究的問題。如何將大數據技術有效應用于消防救援工作,是一項高價值的研究,能夠顯著提高消防救援的效率。
以往面對滅火救援工作,消防救援機構因缺少準確的數據以及客觀材料,往往導致滅火救援工作效率、效果無法達到理想狀態,除浪費大量救援資源外,也難以進一步提升滅火救援的工作水準。大數據技術可實現火災相關數據的收集、分析,實現火災事故現場的高精度研判,掌握火災發生規律,實現資源全方位調度,為滅火救援工作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1]。
以往消防救援機構開展滅火救援工作時,主要憑借自身的經驗和預判能力實現滅火救援階段的指揮調度。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滅火救援,對火災事故信息進行分析,對消防救援機構日常信息進行處理,可全面實現人力資源、裝備資源、設備資源的高效共享。同時,在滅火救援工作中改變以往憑借經驗粗糙指揮的形式,基于對各項數據的分析,如水源供給數據、戰斗能力數據、道路交通數據、物資保障數據等,全面提升滅火救援工作的科學性與指揮效率,促進滅火救援現場作戰效率的提升[2]。
2.1.1 數據挖掘技術概述
數據挖掘技術作為大數據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世紀80 年代數據挖掘技術誕生以來,便被廣泛應用于決策信息分析以及商業維度的各類問題解決。所謂數據挖掘,是對大量技術進行深度提純,基于各種手段實現海量數據的高效處理,提取有效信息,實現數據的有效轉化。目前,數據挖掘技術可分為3 個環節:第一,數據準備,詳細羅列被挖掘的數據。第二,數據挖掘,對數據樣本進行有效挖掘、提取。第三,有效信息提取,對挖掘結果進行解釋。作為具備高度綜合性的技術,數據挖掘技術融合了數據庫、模糊數學以及數理統計等相關技術,隸屬多種數學學科的交叉性產物,能夠在數據挖掘后實現數據的聚類、分類、預測、關聯性分析以及對數據的可視化展示[3]。
2.1.2 數據挖掘技術在滅火救援中的應用背景
在大數據時代下,消防救援機構需要接觸的數據信息日益復雜,且滅火救援態勢日益嚴峻,幾乎每一場火災的背后都會引發全新的問題。要求滅火救援行動不斷提升系統性、綜合性與社會性,因此消防救援機構需要基于數據的深度分析、處理,實現火災風險的分析。例如,消防內部數據、輿情數據、重點防火單位數據以及社會基礎數據。其中,社會基礎數據是對轄區內建筑物類別、數量、GDP 產業結構、建筑物結構、人口分布、人口數量等信息的挖掘收集。收集防火重點單位數據,建立面向社會防火重點單位的火災管理數據庫,并基于有效的信息化技術實現遠程火災監控,從而全面完善消防救援機構的視頻信息、報警信息等。
2.1.3 滅火救援中數據挖掘技術的具體應用
首先,建立數據模型支持數據庫。滅火救援期間,基于數據挖掘技術建立的數據庫主要包括火災的風險評估、消防給水、火災歷史數據分析功能。為實現上述3 項功能,必須進行數據倉庫分類,建立數據倉庫3 層分類模型,即概念—邏輯—物理三大模型。其中,概念模型設計是以包圖為基礎的模型,不僅要確定信息包圖的指標、類別、維度,還需針對實體對象開展詳細分析,以完善信息包圖;邏輯模型以星型圖為基礎,主要指向滅火救援階段的指標實體、維度實體以及詳細類別,可有效地反映概念模型涉及的不同實體之間的關系;物理模型則是以數據庫為基礎的模型,負責將指標的實體向數據表轉化,主要包括星型圖內的各種中心、邊角數據,從而形成有效的火災風險防控星型模式。
其次,基于網絡工具開展聯機分析。第一,定義控制流的任務面積與合理的多媒體工具,提取數據、轉換數據。第二,建立對位數據,將數據倉庫內實體表、維表的二維數據向多維數據轉化[4]。
最后,基于聚類方法進行火災風險分析。作為數據挖掘的關鍵數據處理方法,聚類方法的原理是將指標量轉換為數據量,在建立指標體系后確定指標因子的權重,量化指標,并實現聚類分析,以聚類分析結果為依據,對不同地區的不同火災進行等級分類,對不同區域火災隱患程度進行評估,繼而實現供水系統的合理安排,確保滅火救援工作開展期間保持充足的供水。
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滅火救援工作,可顯著提升滅火救援階段現場指揮的效率。目前,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滅火救援現場指揮體系,主要是基于CFAST 或ASET 等區域火災模擬軟件、FDS 現場模擬軟件為滅火救援指揮體系提供支撐。滅火救援現場指揮可劃分為3 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為信息支撐階段,第二階段為輔助決策階段,第三階段為智能決策階段。當前大數據在滅火救援指揮中的應用,集中于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正處于不斷地摸索與開發中[5]。針對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在滅火救援中的應用開展分析。
2.2.1 信息支撐的應用
(1)現場信息支持。當火災發生,現場滅火救援作戰的指揮需求主要體現在3 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現場信息支持,第二個維度是數據計算應用,第三個維度是作戰指揮管理。現場作戰信息支持是基于大數據技術,快速掌握火災現場救援情況、災情、可用的作戰裝備以及人力資源方面的作戰力量,通過對災情與消防救援機構作戰力量的對比,制定作戰方案,真正落實“知己知彼”。信息支撐內容通常包括案件信息、現場視頻、場所信息、地理信息、火災事件關聯信息。具體見表1。
表1 滅火救援工作信息支撐內容
(2)數據分析,即在基于大數據技術支撐火災現場救援階段,對各項數據的深度應用。例如基于大數據技術計算消防救援機構現場作戰能力,為指揮部提供清晰的作戰人員名單、裝備數據、參戰單元的具體作戰水平,在救援現場快速計算滅火救援現場滅火藥劑需求量、消防救援機構供給能力。具體數據分析內容見表2。
表2 大數據在滅火救援現場的數據分析內容
(3)作戰管理?;诂F場物聯網提供的通信能力精確開展現場作戰管理,準確分配任務基礎上,提升現場作戰指揮計劃性、效率,規避多頭指揮導致的現場混亂問題。基于大數據的具體作戰管理內容:1)消防救援機構管理。獲取參戰的消防救援機構人員名單、位置信息,為指揮工作提供信息支撐。2)現場通信管理?;跓o線、有線的形式實現語音、文字、圖片的傳輸,滿足現場各種通信需求。3)作戰車輛管理。基于物聯網技術掌握滅火救援作戰車輛滅火藥劑存儲量、車輛性能參數、車輛數量、隨車裝備情況等,為作戰指揮提供信息支撐。4)作戰指揮。基于無線通信技術、電子沙盤技術整合參戰消防救援機構以及現場裝備、藥劑、車輛,下達作戰指令,開展作戰移動指揮[6]。同時,與相關單位聯動進行滅火救援,實時同專家進行交流,為滅火救援提供專業指導。
2.2.2 作戰指揮輔助決策的應用
作戰指揮輔助決策,是大數據技術應用于滅火救援的關鍵技術,負責基于數學模型的建設、計算,以大量數據支撐現場指揮,為指揮提供決策依據。在作戰指揮輔助決策應用階段,進行災情發展評估,火災事故發生階段是基于災情發展的分析,使指揮者快速掌握災情走勢,如火災蔓延具體方向、火災擴散范圍、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環境影響以及滅火救援難度等[7]。同時,為消防救援機構提供作戰策略、作戰方案重點內容、救援階段注意事項等,全面降低滅火救援期間指揮難度,提升指揮合理性與指揮效率,提升消防救援機構對現場突發情況的反應能力。
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滅火救援現場,能夠全面提升火災風險的分析能力以及救援現場的指揮能力。然而,在應用大數據技術時,消防救援機構與相關部門需要注意,火災現場往往網絡互通會遇到諸多阻礙,且火災數據資源的整合有著較大難度,應用系統的建設需要支付較高的經濟成本與人力成本。因此,對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消防救援機構應結合自身的技術情況、資源情況合理選擇分支技術,待資源與條件逐步完善后,再建立完善的大數據滅火救援指揮體系與風險分析體系,以確保大數據技術應用的有效性、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