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齡 楊一帆 吳愷雨 黃顯茵 阮美娟



研究背景和意義
廣西博白芒編是廣西博白縣的傳統手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精湛的技藝聞名于世。得益于博白縣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溫和的氣候,竹子和芒劃蔓藤等原材料充足,廣西博白芒編的生產獲得了有利條件。
自1979年廣西博白芒編首次參加“廣交會”并成功出口國外以來,這項精湛的手工藝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同時為博白芒編工藝品的生產打開了大門。博白芒編作為特色產業,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博白芒編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保護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保護博白芒編不僅意味著對博白地區傳統文化的保護,更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當前,博白芒編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其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通過積極發展博白芒編產業,保護傳統文化,我們可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在保護和傳承的過程中,政府、社會組織以及廣大民眾應該共同努力,加強對芒編技藝的研究和傳承,推動芒編工藝品的創新和發展。只有堅持保護傳統技藝、推動產業發展和加強傳承工作,才能使博白芒編煥發新的生機,為社會發展和民族文化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文獻綜述
廣西博白芒編的歷史和發展
1.中國范圍內的影響和地位
廣西博白芒編是中國傳統編織藝術之一,具有重要的學術、經濟和旅游價值。
首先,廣西博白芒編是一種充滿民間文化特色的手工藝,承載了豐富的歷史信息,能夠反映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審美情趣。其獨特的編織技巧和圖案元素為現代社會提供了寶貴的文化資源。
其次,廣西博白芒編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不僅在國內市場深受追捧,還遠銷海外。除了為制作者和銷售商帶來豐厚的經濟收益外,還能促進當地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博白縣將非遺保護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建立傳承基地,建設編織產業園區,通過大眾化傳承、產業化保護推動這項具有地方特色的指尖非遺實現產業化發展。2022年,博白縣編織產業工業總產值達到34.05億元,其中,直接外貿出口8億多元,增長15%,連續兩年實現高位增長。目前,博白縣編織產業有固定從業人員2.1萬人,臨時、季節性從業人員約20萬人,極大地吸納了全縣各鎮群眾就業,助力鄉村振興。
最后,廣西博白芒編具有較高的旅游價值。其獨特的編織工藝和色彩鮮艷的圖案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購買和欣賞。這不僅提升了廣西地區的旅游形象,還為當地帶來了豐厚的旅游收益。同時,游客的涌入還能夠激發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在此過程中,博白芒編學術性研究的貢獻和重要性愈發凸顯。
2.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和地位
在全球范圍內,廣西博白芒編獲得了較高的聲譽,入選了第五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博白也被授予“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榮譽稱號,成為國內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引發了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尤其是傳統手工藝品和背后的文化故事,展示和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此外,廣西博白芒編的發展為國內外企業和機構提供了合作和交流的機會。博白縣將芒編藝人自主創作的芒竹編新樣板送到廣西藝術學院、玉林師范學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讓藝術專業教授參與品鑒、改編、研發新特產品,提升價值內涵。據了解,每年博白由農村芒編藝人和科研院所研發創新的工藝樣板有數千種,已獲專利115項,科技為芒編產品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通過推動廣西博白芒編的國際產業化發展,相關企業和機構可共同學習和合作,促進傳統手工藝產業的發展。這種合作與交流有助于提升廣西博白芒編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其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
廣西博白芒編的藝術特征和工藝技術
廣西博白芒編是一種傳統手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制作時,博白芒編主要選用堅韌且紋理清晰的竹子作為材料,采用多種編織技法,或精細細膩,或粗獷豪放,作品線條流暢、結構簡練、造型大方,實用性較強,展現了民間藝人的智慧和才情。
博白芒編是博白縣民間編織藝人口授手傳的技藝,以竹和芒劃蔓藤為原材料,經過刮青、剖篾、去皮、剝芯、晾曬等工序,運用交、壓、纏繞等技法,在模型上編織成各種生活用品和藝術品,工藝精美,古樸自然,展現了獨特的地方工藝風格。
廣西博白芒編的保護和傳承問題
廣西博白芒編的發展面臨多重挑戰,包括人才流失、市場萎縮、缺乏政策支持、技藝傳承困難和文化認同度低等。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一文化遺產,社會各界應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保護區和博物館,確保芒編技藝能得到傳承。同時,需要加強宣傳推廣,提高廣西博白芒編的知名度,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這一傳統藝術形式。
其次,開展教育科普活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通過培養年輕人對芒編的興趣,可以為傳承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應該支持產業發展,鼓勵芒編產品的創新,使其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再次,加強合作交流可以拓寬芒編的國際視野,提升其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同時需要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確保傳統文化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
最后,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為芒編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討論與結論
我們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博白芒編的保護和傳承。首先,加大市場推廣力度,提高博白芒編的市場需求。可以通過舉辦展覽、交流會等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博白芒編;將博白芒編與其他文化產品相結合,開發新的市場空間。其次,建立完善的傳承機制,加強對博白芒編傳統技藝的培訓和教育。可以設立專門的培訓機構,招收學員學習博白芒編技藝;鼓勵家族和個人傳承技藝,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最后,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博白芒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可以利用網絡、媒體等渠道,廣泛宣傳博白芒編的歷史、技藝和文化價值。
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通過創新設計和采用新材料等方法,為博白芒編注入全新的活力,滿足現代消費者對美的追求。這既是對傳統工藝的尊重,也是對時尚潮流的積極響應。
我們還可以將博白芒編納入旅游產品的開發中,將其與其他旅游資源相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線路。這不僅可以促進該地區旅游業的發展,還能有效保護和傳承廣西博白芒編這一珍貴的傳統文化遺產。
廣西博白芒編的發展還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繁榮,例如手工藝品加工、包裝和運輸等,實現產業高附加值的多樣化發展,最終目標是將廣西博白芒編推廣至國際市場,提升其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
總之,廣西博白芒編在傳承與發展中擁有無限的潛力。只要我們抓住時機,不斷創新和發展,廣西博白芒編必將為當地的經濟、文化和旅游等領域作出更大的貢獻,迎來輝煌。
基金項目:202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創業訓練項目“禧創非遺工作室”(S202310606175x)
(作者單位:玉林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