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男 王疆慧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很多動畫領域從業人員立足本土地域文化,將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內涵和價值理念與原創動畫相結合,滿足了觀眾、讀者的審美需求,并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對人們的價值理念與行為意識產生了重大影響。地域文化包括方言、飲食、服裝、習俗以及建筑等方面,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意蘊。這些地域文化元素是人類精神文明的載體,不僅能激發我國動畫創作者的靈感,還能再現當地居民長久以來的思想觀念,進而更好地融入動畫創作中。
中國優秀的動畫作品大多以不同地域為背景,能將本土文化和地域資源良好地融合,展現動畫短片的獨特性、地域性與民族性。動畫短片要想在繼承傳統地域文化的基礎上煥發新的生機,就要對現有的地域文化進行多次改編、調整、再創造,最終創作出以優秀地域文化為基礎的動畫作品,使觀眾更清晰、更直觀地了解我國不同的地域文化。
本文以我國動畫藝術短片《相思》和《賣豬》為例,從動畫角色創作、動畫場景設計、語言文化、歷史文化、飲食元素5個方面分析不同地域元素對其影響的差異。
動畫角色創作與地域元素的融合
現階段,創作者將動畫角色形象設計與地域元素融合的現象越來越常見。這種融合能創造出獨特的動畫角色,展現地域文化的魅力。受地域文化特色影響的動畫人物服飾風格差異明顯,以中國地域文化題材動畫短片《賣豬》為例,短片中的角色設計充滿了陜北文化特色。比如在人物形象五官設計上,臉多為“國”字形,闊額寬腮,下巴渾厚,眉毛黑而粗,以八字形大胡為主,盡顯我國西北地區男兒的剛強之氣;在服裝造型設計上,頭扎白羊肚手巾,身穿大襠褲,內著白襯褂、紅裹肚,腳蹬千層布底鞋,頭戴氈帽,服飾上還加入了許多民間裝飾圖案;夏季成年男性多赤裸肩膀,孩童脖掛紅肚兜,皮膚整體偏黃褐色;在角色性格設計上,陜北人民多堅韌、豪爽、開朗、大方、不拘一格、淳樸、善良。
與之相反的是以江南地區為背景的動畫短片《相思》,其動畫角色設計另有一番風味。在角色五官設計中,創作者將江南女子的內雙眼皮、細鼻骨、窄鼻翼、鵝蛋臉勾畫得淋漓盡致,盡顯江南女子的溫柔可愛;男子臉型立體、骨干略強,自帶英氣。在服裝設計上,男性多身著長度過膝且顏色簡單清新的長衫;女性服裝更注重色彩對比鮮明的設計,加有裝飾性極強的拼接、帶飾、繡花元素。在性格設計上,江南人民熱情隨和、細膩敏感,展現了情感豐富、熱愛生活的形象特點。這些服飾元素和地域特征能很好地反映出不同角色的地域背景和文化特色,不僅為角色形象增添了觀賞性,也展現出不同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吸引了更多的觀眾。
動畫角色設計可以通過傳承和創新地域文化豐富動畫作品的文化內涵。在角色設計中,通過現代化的設計和表現手法,將傳統服飾、傳統藝術花紋等地域文化的傳統元素融入角色形象,既保留了我國地域文化特色,又賦予了角色新的形象和內涵。這種融合地域元素的角色形象設計使動畫更具本土化特征和獨特性,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并展現地域文化的魅力。一部好的動畫作品可以通過角色形象傳遞優秀的價值觀、歷史背景、民俗習慣等文化信息,推動文化傳播和交流。塑造一個成功的角色形象能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使觀眾對角色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情感依賴,地域元素的融入無疑為動畫角色創造注入了新的靈魂和特點。在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碰撞和融合的過程中,新動畫角色應運而生并展現了地域文化的時代感和生命力,而地域元素與動畫角色的進一步融合能更好地引導觀眾對地域文化進行思考和探索,從而有力推動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動畫場景設計與地域元素的融合
動畫短片《賣豬》以中國西北部陜北高原為地域背景,運用了大量陜北地域文化元素和藝術特征。在動畫場景設計上,短片整體呈暖黃色,創作者以黃沙滿地的黃土高原為背景,展現黃土高原溝壑丘陵、黃土塬、墚、峁、溝的基本地貌特征。畫面以土磚鋪成的熱鬧小鎮為中心,將民間裝飾圖案、民俗年畫中常見的兒童造型特色融入其中。短片的每一個場景都展現了陜北舊時的建筑,凸顯了明亮且線條生動的紅門土瓦、干燥脫落的土地等地域特征。巍峨壯麗的黃土高坡和極具特色的陜北窯洞產生了鮮明的地域化視覺效果,從側面襯托了黃土高原的淳樸與簡單。在地域環境的創作中,千溝萬壑的地形、干旱炎熱的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構造很好地還原了故事發生的背景,使觀者直接了解當地地域要素,更直觀地感受陜北人民的樸實無華和陜北景觀的獨特魅力,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以煙雨江南為背景創作的動畫《相思》在場景設計上以冷色為基調,刻畫了青磚綠瓦的舊時江南建筑,包括朦朧且線條優美的粉墻黛瓦和亮滑濕膩的石板路。以小河代路,橋水相連,棟棟建筑依河而起,向觀眾展現了水鎮一體的獨特江南景觀。綿綿細雨灑落在清澈河面上,窄窄的城鎮小巷相互交錯,接入深深庭院,以江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整體美感,營造出“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意境。
在融合動畫場景與地域元素時,創作者還要遵循創意性原則,不是簡單地復制、粘貼傳統文化元素,而是對其進行創意性轉化和應用,將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和環境元素融入角色所處的場景中,讓觀眾深入了解該地區的建筑風格和歷史文化。
動畫與地域語言文化的融合
語言元素能增加動畫角色的豐富性和可信度,通過人物展示的不同地域方言、語言元素可以突出角色的地域特色。方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能準確展現特定情況下人物對話的語氣與狀態,渲染特定的氛圍。動畫《賣豬》前期加入陜北民歌,以悠揚的歌聲帶入場景,突出民族特色。黃土高坡和民歌實現了動畫與地域語言文化的結合,可使觀眾了解傳統文化,感受地域文化特色動畫短片的精彩之處。動畫與地域語言文化的融合是從本土角度出發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生態關系以及血脈聯系,尋找當代人所缺、所想、所需的精神和文化境界,與觀者產生強烈的情感聯系。
動畫《相思》則采用不同的語氣基調,以不同的角色對話調整角色情緒的平緩激昂。開場通過孩童與母親的對話表達思念之情,主人公對話言語細膩,結尾以低緩的語調表達錯失意中人的不甘與失落。
語言作為最基本的溝通方式,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遞進,方言或者抑揚頓挫的語調調整都能為動畫作品帶來更好的情感輸出和表達,增強場景氛圍感。
動畫與地域歷史文化的融合
不同地域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傳承能反映出角色的歷史背景和身份地位,不同的地域文化有不同的地域特色,一個地域的形成及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離不開當地的風俗習慣、自然環境、地理資源。
特定區域的生活習慣可將觀者快速帶入故事中。在動畫短片《賣豬》中,大娃和二娃趕大集,將小黑豬送到鎮上的生豬收購站換錢,而定期開設的市集是北方特有的交易方式,再融入秦腔,產生了陜北獨有的氛圍感,使觀者在屏幕外就能感受集市的熱鬧和賣豬人的急切。動畫《相思》以王維的同名古詩為創作背景,從詩歌情感內涵的角度出發,選取歷史上真實的愛情故事,將文字詩歌以動態可視化的方式表現出來。動畫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可以為詩歌提供更便捷的傳播方式,同時,詩歌也為動畫的創作發展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兩者的結合讓觀眾感受到中國詩歌的民風之美、文學之美。將特定的歷史故事、民間生活習慣融入動畫中能更加生動地表達情感,使影片更加耐人尋味,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不同的文化環境表達情感的方式也截然不同,動畫《賣豬》融入了最接近生活的趕集市習俗,以更貼合實際的場景與情節拉近與觀眾的情感距離,更直接地抒發情感。動畫《相思》以王維的詩《相思》代入,觀眾通過熟知的歷史故事,從“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中感受角色的真實情感。
歷史和傳統文化是動畫短片創作的“線”,它將創作者想要表達的信息更隱晦地表現出來,黃土高坡和小橋流水、慷慨的北方漢子和熱情隨和的南方女子、雄厚的陜北民歌和細膩的相思紅豆,無不展現出我國不同地區的民族特色文化。
動畫與地域飲食元素的融合
不同地域的飲食習慣和特色食品能反映出角色的地域背景和生活習慣,如日本的壽司、中國的火鍋和炒菜等。在動畫短片《賣豬》中,陜北集市中的主食為面條、白面餅、鍋貼兒等具有北方特色的面食。陜北地區畜牧業較為發達,當地人多食牛羊肉,他們不拘一格大口吃肉、大口吃面的動作向觀者展現了陜北地域文化。
南方地區多雨水,因此,江南人民多食玉米、小米、紫米、紅豆、蕎麥等粗糧和白肉,與北方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飲食習慣截然相反。動畫《相思》由紅豆展開故事情節,雨季熬一碗紅豆湯可暖身。
我國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經過千年的發展演變,各個地方逐漸形成了不同的飲食文化,我們通過飲食方式的不同、食材搭配的不同以及飲食制作手法的不同向觀者展現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和飲食特色。
結 語
隨著動畫短片的地域性和獨特性增強,通過融合地域文化元素,動畫短片可以呈現一定的地域特色,如方言、飲食、服裝、習俗以及建筑等,使動畫短片具有豐富的意蘊和獨特性。地域文化是長久以來的思想再現,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載體,將其融入動畫創作中亦可豐富動畫短片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動畫短片也可以實現對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揭示各地區的風土人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也促使我們更加關注地域文化,結合地域文化特色研究和創作動畫作品,充分展現地域文化的特點,增強文化自信,體現動畫創作的價值和意義;通過融合地域文化元素,使動畫短片更具藝術性和觀賞性,吸引不同地域觀眾的關注,增強動畫作品的吸引力。
動畫與地域元素融合后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動畫短片的地域性和獨特性、文化內涵、價值、創作靈感、吸引力以及藝術性和觀賞性等方面。所以,我們在對現有的地域文化進行改編、調整、再創造的同時,應注重對文化的傳承,創作出以優秀地域文化為基礎的動畫作品。
作者簡介:陳冠男,煙臺南山學院,研究方向:動畫。
通訊作者:王疆慧,煙臺南山學院,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