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和
如果不做文學家,雨果大概率會是一名畫家。
雨果會畫畫嗎?是的,他留下了4000多幅繪畫作品。“雨果的畫作,完全可以署名達利或馬蒂斯。”能與大師級畫家相提并論,可見造詣不一般。另外,雨果還會寫詩,是法國詩歌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然而,大多數人所了解的雨果,都是作為小說家的雨果,是寫出《巴黎圣母院》的雨果。
誰也無法否認,《巴黎圣母院》深入人心。人們相信世界上有一個美麗善良的艾絲美拉達,還有一個同樣善良但丑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他們的名字和他們的生活與一座現實的建筑——巴黎圣母院緊密地捆綁在一起了。
自雨果的這部小說誕生之后,巴黎圣母院不再只是一座建筑。在小說中,它是卡西莫多的根據地,是艾絲美拉達的避難所,是萬眾敬畏的圣堂,也是蹂躪萬眾生命的宮殿。這座大教堂,既容得下善良,也藏污納垢;它俯視萬事萬物,冷眼旁觀悲劇的發生。
世界上還有哪一座建筑和一部同名的小說,同時作為藝術的高峰存在于人們的腦海中?又有多少人是因為小說《巴黎圣母院》才去參觀巴黎圣母院的?每年都有無數人涌向巴黎,在雨果大街漫步。他們渴望遇到一個吉普賽女郎艾絲美拉達——她一身白色的衣裙,帶著自己的小山羊,走在明亮的月光下。
21歲時,雨果說,在風景如畫的散文體小說之后,仍有可能創作出另一類型的小說。這種小說既是戲劇又是史詩,既風景如畫又詩意盎然,既是現實主義的又是理想主義的,既逼真又壯麗……
幾年之后,雨果以《巴黎圣母院》驗證了自己的小說創作理念。僅此一部,就已經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奇跡了。然而,這樣的小說雨果至少寫了三部。人們通常將他的《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三部小說聯系起來看,稱為“人類命運三部曲”。
《巴黎圣母院》和《悲慘世界》差不多是雨果在同一個時期開始構思的。但是前者的創作,雨果只花了5個月。其間恰逢法國七月革命,小說的研究材料和筆記全部散失,但他以天才式的寫作,一氣呵成地完成了。
而《悲慘世界》從醞釀到出版,歷經30多年。這部小說于1862年發表,內容涵蓋了拿破侖戰爭及之后的十幾年時間。故事圍繞苦刑犯冉·阿讓的個人經歷展開,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知名度稍遜的《海上勞工》,絕大部分章節都用來刻畫吉利亞特這個人物,僅僅描寫他在小島上驚心動魄的艱苦勞動就占了全書篇幅的三分之一。雨果讓筆下的主人公在難以想象的條件下創造出了人間奇跡。吉利亞特的勞動被作者升華為一種足以與任何巨大的自然力相對抗并最后戰勝自然力的偉大力量。
雨果說:“宗教、社會、自然,是人類的三種斗爭對象,這三者同時也是人類的三種需要。人必須有信仰,從而有了廟宇;人必須創造,從而有了城市;人必須生活,從而有了犁和船。”“人類命運三部曲”分別從宗教、社會、自然三個角度演繹了人類所面對的三重沉重命運。在這三部小說中,宏闊的時代背景、細膩深刻的人性刻畫與跌宕起伏的情節,都熔鑄在雨果對人類生活深刻的思考中。
“哪里有黑暗,哪里就有光明。”“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織著,廝殺著,這就是我們為之眷戀而又萬般無奈的人世間。”在雨果筆下,人類勇敢向前,向著光明而去。
有記者向法國著名作家紀德提問:“據你看來,誰是法國最偉大的詩人?”紀德回答:“唉!是雨果。”紀德的話,到底有沒有夸大其詞呢?
雨果一生的創作是從詩歌開始的。粗略估計,雨果一生寫下的詩句達10萬余行。他進行文學創作,有時在寫小說,有時在寫戲劇,但連續性創作的,只有詩歌。當他的生命就要終結時,他依然還在寫詩。他至死都是一位詩人。
雨果的一生幾乎跨越了19世紀,見證了歷史的暴風雨,也經受了時代新思潮的洗禮。他將時代風云與個人際遇都寫進了詩中。
在歐洲文壇,代表一個國家文學最高成就的往往是詩人。古希臘有荷馬,意大利有但丁,英國有莎士比亞,德國有歌德,代表法國的詩人則是雨果。在詩歌的世界里,他是“王中之王”,正如他在《當一切入睡》中所寫:我,這個空幻、幽暗、無言的影像,/在夜之盛典中充當神秘之王,/天空專為我一人而張燈結彩!
法國詩人波特萊爾稱贊雨果:“我們的詩人是詩歌中的風景畫家之王。”這不僅是對雨果詩歌精于繪景的贊頌,事實上,雨果也是非常喜歡繪畫的。這是他一生所鐘愛的、純粹的,擺脫了一切外在評價的愛好。他的畫,多數是風景。
“我在畫里用上了鉛筆、木炭、烏賊墨、木炭筆、碳黑,以及各種稀奇古怪的混合物,方能大體上表現出我眼中,尤其是我心中的景象。”他喜歡探索各種新材料的效果和質感,探索材料之間不同的使用方式和技巧,以形成全新的畫法。他發明的鏤花模板和采用的擦印畫法,被認為屬于20世紀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的技術創新。
法國浪漫主義畫派扛旗大手德拉克洛瓦曾在給雨果的回信里說:“倘若你下決心從事繪畫而不是寫作,也許會讓同時代的許多畫家黯然失色。”藝術評論家達索認為:“印象派、超現實主義、點彩派,在它們還沒有名稱之前,雨果就實踐過這些技法了。”在贊譽面前,雨果自己卻說,畫畫只是消遣娛樂,是內心受到苦楚激勵的幻覺。
雨果的繪畫超越了他的時代。他內心只有星空、大海,只有澄明自由的風景。他不被名利所左右,凝結于畫紙上的風景,只是寫作的余墨,傾吐著生活與藝術的熱情。
小說、詩歌和繪畫,雨果奉獻給世人的驚喜太多了。不僅如此,他還被人們稱為偉大的戲劇家、偉大的散文家、偉大的批評家。但是,任何一種頭銜都僅僅是雨果的一個側面。
雨果曾經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他既有寬廣而深邃的思想,也有開拓創造的藝術能力。他有一顆憐憫眾生的心,也有自由敏銳的藝術靈魂。
他在文學藝術和繪畫藝術上,都抵達了自我創作的極致,打通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開闊如天空和大海。在世界藝術的殿堂上,他呈現給人們的,是在驚喜之外,還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