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音樂學習活動逐漸顯現邊緣化和模糊化的現象。為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我們嘗試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優化:即打破音樂教育在幼兒園課程活動中形式化和表面化的現象,把音樂作為一種基本的教育元素融入幼兒的生活、學習、游戲,讓幼兒在音樂中自主感受、探究和創造。
一、環境“融樂”,于細微處享美好
陳鶴琴先生說:“大凡健康的兒童無論是游戲、散步還是工作,他們本能的都愛歌唱,表現出音樂的律動。”為此,我們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利用幼兒喜愛的學習方式,在“融樂”環境的誘導下,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帶他們感受、體驗音樂的魅力。
我們通過與幼兒對話和基于實踐的交流研討,分析了解幼兒的需求和喜好,篩選出一批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音樂,分類整理后形成幼兒園音樂素材庫,將音樂滲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各環節中,如:來園時播放輕松舒適的曲調,為幼兒開啟美好的入園時光;在“小竹林野餐區”播放鳥鳴聲、風吹竹葉聲、鍋碗瓢盆叮當聲等大自然的聲音,讓幼兒感受沉浸式游戲的快樂;晨操時間是節奏強勁的鼓點;餐點時間則用舒緩的音樂讓幼兒感受那份愜意;午睡時間用柔美的樂曲陪伴幼兒入夢,起床時間用歡快的音樂喚醒和提示。從入園時的茫然無緒到相互提醒,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中,一日生活變得更加自主而有序了。
二、生活“融樂”,在互動中顯溫情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家庭也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場所。如何將音樂元素滲透到家庭教育環境中?我們基于以上問題開展家園合作研究和實踐。我們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家長,從而實現家庭音樂環境的優化,如:引導家長在外出游玩時,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發現不同場合播放的不同音樂,感受場景與音樂風格的協調性;可以和幼兒一起敲擊生活用品,發現聲音的不同;在班級群推出“周末親子秀場”欄目,教師選擇一些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的音樂素材,如節奏游戲、律動、歌唱表演等,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通過親子秀活動,激發幼兒的表現欲,增進濃濃的親子關系。另外,社區也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我們結合幼兒園節日活動開發各種社區活動,如新年聯誼、重陽溫暖行動等,讓“音樂融創”課程有了堅實的合作平臺。
三、多元“融樂”,以活動豐富表征
我們以領域多元融合的方式,結合游戲自愿自主的特點,嘗試從多維度入手把音樂融于體育游戲、繪本閱讀、繪畫活動、表演游戲中,以便更好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全面提升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一)音體融合,讓運動更自主好玩
眾所周知,音樂和體育的融合能增進人運動時的愉悅感,激發參與運動的興趣,如各種民族祭祀的舞蹈、聽著鼓點指揮的劃龍舟,還有人人皆知的《丟手絹》《馬蘭開花》等融入歌謠的民間體育游戲。這些活動充分展現了音樂與體育在節奏上的和諧統一,二者可以完美融合,既有利于人們投入體育活動,也有利于人們感受音樂。為此,我園教師積極抓住音體融合的優勢,創造性地將音樂游戲改編為音樂體育游戲,如《捕魚》《大風和落葉》等。音樂以它特有的情感性、表現性和流動性特點,給體育活動帶來了色彩感與節奏感。我們還讓師幼共同創想音樂結合多種體育器械的玩法,如:根據音樂節奏拍球,根據音樂速度快慢跳繩,利用呼啦圈、軟布球、啞鈴等感受音樂旋律的變化,等等,這讓幼兒的鍛煉變得自主又好玩。
(二)音樂繪本,讓情節靈動有趣
每個幼兒的成長都離不開故事的陪伴,可以說“聽故事”是每一個人童年生活必不可少的記憶,而“演故事”也是讓幼兒著迷的事情。我們讓幼兒自主選擇一些耳熟能詳的繪本故事,自主選擇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在音樂伴奏下,自己創編肢體動作來還原故事情節。生動有趣的繪本表演喚醒了幼兒的審美感受力,讓其在表演中感受他人的情感,從而獲得全面成長。
(三)聽音繪圖,讓感受外顯可見
音樂和繪畫這兩種藝術手段都是幼兒對內心情感、體驗和思考的表達。我們引導幼兒用有形的圖畫繪出無形的音樂,使流動的音樂看得見。如欣賞《獅王進行曲》時,我們引導幼兒反復傾聽、感受音樂的特點,然后把對音樂的感受用線條、符號等繪畫的形式去表達。獅子王的沉重、風吹樹葉打轉、小動物四下逃散等音樂情節,就在幼兒的筆下不斷流淌出來。在這樣的感受與表征中,幼兒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圖畫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當幼兒用不同粗細、曲直和起伏的線、或疏或密的點表現不同的音樂感受時,他們的神情是輕松活潑、開心快樂的,這樣他們真正感受到了“樂者,樂也”的音樂本質,也感受到了音樂對個體情感的重要影響。
(四)項目驅動,在探究中促發展
項目活動以其特有的優勢可以使幼兒的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進行得更持續更深入。如在“我是小歌星”“我是小樂手”“我是小演員”這些項目活動中,我們基于幼兒的經驗和視角,衍生出相應的社團活動、競賽活動、道具制作活動、集體教學活動和表演展示活動等,既讓幼兒得到了音樂表演的機會,又讓他們對音樂表演的相關環節制作和問題解決有了更多參與。在此過程中,幼兒的音樂表達能力得到了展示與提升,同時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又如“歡樂小舞臺”的項目學習活動,是以晨間戶外游戲拍攝到的一張“小舞臺”的照片引發的。幼兒在照片中發現了許多看上去很不舒服的舞臺場景:臺上人太多,很亂;搶話筒;隨便走來走去;看得到舞臺后面的人;伴奏的小朋友敲舞臺的地板;等等。針對幼兒提出的問題,我們引導他們自行確定任務,自主選擇小組、材料,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經過幼兒的努力,生動的手繪節目單誕生了;觀眾席和伴奏席產生了;主持人推選出來了;格柵式的舞臺背景上出現了幾塊紗……最后小舞臺上演的節目有序又精彩。這樣學習的氛圍是寬松的,每個幼兒都是學習的主體。在真實情境中解決現實問題,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促使他們在認知、情感、社會性和藝術審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融樂”課程的不斷優化,使幼兒在唱唱、跳跳、動動、玩玩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音樂的力量,萌發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創造美的熱情,提高了音樂素質和各種能力,更好地實現了幼兒的快樂、和諧、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