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鵬
(吉林省磐石市煙筒山氣象站 吉林磐石 132300)
吉林省煙筒山鎮處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由于地理位置和大氣環流的影響,氣候干燥,四季分明,溫差較大。研究煙筒山鎮1991年—2022年溫度、降水量變化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對于了解煙筒山鎮氣候變化特點及規律,合理、高效利用氣候資源,趨利避害,確保糧食和特色農作物生產安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1]。
本文基于煙筒山鎮1991年—2022年的年平均氣溫、降水量以及日照時數等資料,利用線性傾向估計法對煙筒山鎮氣候變化特征進行分析,并探討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進而提出針對性的應對措施。線性傾向估計法通常用于處理因果推斷問題,特別是在處理觀察性數據中控制潛在的混雜變量時,通過使用回歸分析或其他統計方法,比較處理組和對照組的平均結果,從而估計處理對結果的因果效應,但在應用時需要仔細考慮模型和方法的選擇以確保結果的可靠性。季節劃分選用常規劃分標準:春季為3月—5月,夏季為6月—8月,秋季為9月—11月,冬季為12月到次年2月。
1991年—2022年煙筒山鎮多年平均氣溫為5.7 ℃,其中年平均氣溫最高為7.4 ℃(2021年),最低只有4.4 ℃(2012年)。1991年—2022年煙筒山鎮年平均氣溫整體以增長為主(見圖1),氣候變化傾向率為0.255 ℃/10 a,呈上升趨勢。結合圖1曲線,可以看出煙筒山鎮年平均氣溫呈波動上升狀態。

圖1 1991年—2022年煙筒山鎮年平均氣溫變化趨勢
1991年—2022年煙筒山鎮多年降水量平均值為725.6 mm,其中年降水量最大為1 143.1 mm(2010年),最小只有428.6 mm(1999年),兩者之間相差714.5 mm,說明煙筒山鎮年降水量年際波動幅度較大。30余年煙筒山鎮年降水量整體以增加為主(見圖2),氣候變化傾向率為73.502 mm/10 a,降水量增加趨勢極其顯著。結合圖2可以看出,1991年—1999年煙筒山鎮年降水量呈波動下降趨勢,1999年之后煙筒山鎮年降水量則呈波動上升趨勢。

圖2 1991年—2022年煙筒山鎮年降水量變化趨勢
如圖3所示,通過探究1991年—2022年煙筒山鎮年日照時數年際變化趨勢可知,1991年—2022年煙筒山鎮年日照時數呈現緩慢下降趨勢,線性傾向率為-26.096 h/10 a。1991年—2022年煙筒山鎮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 305.7 h,年日照時數最多為2 685 h(2020年),最少為1 951.8 h(2005年)。

圖3 1991年—2022年煙筒山鎮年日照時數變化趨勢
不規則的降水分布使農業面臨水資源的不穩定性。一些季節性降水較少的年份出現了干旱期,而在其他年份,暴雨和洪水成為問題。這使得農民難以規劃農作物的種植時間和灌溉計劃,增加了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并且,降水不足直接影響作物生長。農作物需要足夠的水分才能健康成長,而降水不規則可能導致土壤干旱,影響根系生長和養分吸收。這會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對糧食安全構成威脅。干旱期的增加對作物生長和水資源供應產生了負面影響,農民不得不依賴更多的灌溉,增加了農業生產的成本[2]。
氣溫升高導致高溫增多,對許多農作物產生了不利影響。高溫天氣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高溫會使植物蒸騰速率增加,水分蒸發加快,進而加劇土壤的干旱程度。作物在高溫環境中往往會出現氣象性干旱,根系吸水能力減弱,導致植株萎蔫、生長受限,甚至死亡。這會直接影響煙筒山鎮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對糧食安全造成威脅。此外,持續的高溫會導致土壤水分快速蒸發,加劇土壤干旱程度。土壤水分的流失會影響植物根系的生長和養分吸收能力,進而降低農作物的生長速度和產量。長期來看,這將導致土壤質量的惡化,增加土地貧瘠化和退化的風險。
氣溫升高會導致病蟲害增加[3]。病蟲害的侵害導致農作物受損,影響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降低了農產品的市場價值。這不僅影響農民的收入,還影響了農產品供應鏈的可靠性。此外,病蟲害的暴發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農藥的大量使用可能導致土壤和水源污染,危害野生動植物。這對煙筒山鎮的可持續農業發展構成了威脅,因為持續的土壤和水源污染會損害農田的生態平衡,使土地難以持續耕種。
近年來,煙筒山鎮一直在積極加強水資源管理,采取一系列措施來確保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和保護。首先,煙筒山鎮致力于改善水資源的供應和分配。為了確保居民和農業的用水需求得到滿足,鎮政府進行了水資源供應的規劃和調度,建立了水庫、水井和灌溉系統,以確保水資源的穩定供應。同時,鎮政府還加強了水資源的監測和管理,確保水資源不被過度開采和污染。其次,煙筒山鎮鼓勵農民采取水資源節約措施。為農民提供技術培訓和資金支持,幫助農民改進灌溉系統,推廣滴灌和噴灌技術,以減少浪費的水量。此外,鼓勵農民在選擇農作物時考慮水資源的節約,種植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作物,以降低對水資源的過度需求。另外,煙筒山鎮加強了水資源的保護。實施嚴格的水源保護政策,禁止在水源周圍進行工業排放和垃圾傾倒。同時,鼓勵農民采取措施來減少農業污染,如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以保護水源的質量。此外,煙筒山鎮還積極推廣水資源再生利用技術,并鼓勵農民和居民收集雨水、處理污水,用于灌溉和生活用水。這些措施不僅有助于減輕對地下水和河流的依賴,還有助于降低水資源的浪費。
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灌溉不科學、農藥使用不合理等,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環境保護水平,煙筒山鎮應引入智慧農業技術。首先,智慧農業技術可以幫助煙筒山鎮實現精準灌溉。通過監測土壤濕度、氣溫、風速等環境數據,結合農作物的需水量和吸水能力,智能灌溉系統能夠實現對水的精準供給,避免灌溉不足或過量造成土壤鹽堿化、農作物生長不良等問題。這不僅能夠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還可以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智慧農業技術可以優化農藥使用。傳統農業生產中缺乏對病蟲害的精準監測和預測,農民往往依賴經驗和直覺使用農藥,導致了農藥的濫用和環境污染。而利用智慧農業技術,可以通過監測氣象條件和農田生態系統數據,預測病蟲害的暴發風險,提前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這不僅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還能夠保護農田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此外,智慧農業技術還可以提供農業生產決策支持。通過對歷史氣候數據和農作物生育期的分析,結合當地的土壤質量和農作物的種植習性,可以為農民提供科學合理的農業生產計劃,包括適宜的播種時間、種植密度和施肥量等。這有助于提高農民的決策水平和農業生產的效益。
傳統農業生產過多依賴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對土壤和生態環境有一定的危害。為了推行綠色農業實踐,煙筒山鎮應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肥料和生物防治技術,減少化學物質的使用量;通過加強農業技術培訓,提供先進的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和方法,促使農民采用更環保和可持續的種養殖方式;通過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減少土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煙筒山鎮應倡導農民進行生態種植,如推廣種植梯田、綠籬等措施,以提高土壤質量和保護水資源。鼓勵農民合理利用農田資源,增加農田的生態功能,如設置鳥類棲息地,美化農田景觀等。另外,通過宣傳和教育,提高農民對綠色農業的認知和意識。煙筒山鎮應鼓勵農民種植綠色農產品,如有機蔬菜、無公害水果等,并幫助他們在市場上推廣和銷售。這樣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需求,還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此外,煙筒山鎮應加強農業生產標準的制定和監管。通過設立綠色農業認證機構,建立起綠色農業標準化體系,確保農產品的生產符合綠色農業標準。該標準不僅對農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規范,還對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進行監管。通過推行綠色認證制度,煙筒山鎮可以增加農產品的競爭力,幫助農民打開更廣闊的市場。
煙筒山鎮1991年—2022年的氣候變化對農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括降水不足、高溫威脅、病蟲害暴發和土壤質量下降等風險。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需要采取綜合性的策略,以保護煙筒山鎮的農業產業和確保糧食安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保護環境和確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