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楠
(中共全椒縣委黨校,安徽 滁州 239500)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021 年3 月22—25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提出:“要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立足農業資源多樣性和氣候適宜優勢,培育特色優勢產業。要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通過推動鄉村特色產業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薄殼山核桃又稱美國山核桃、長山核桃、薄皮山核桃,果實商品名音譯(Pecan)為碧根果,是胡桃科山核桃屬植物,原產于美國東南部和墨西哥北部,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果樹種之一。其樹體高大、根深葉茂、樹姿雄偉壯麗,可作綠化樹種;木材質地堅硬,可作工業用材、建筑用材。薄殼山核桃果實個大殼薄、出仁率高、取仁容易、產量高、營養豐富,是保健食品或面包、糖果等食品的理想添加材料。薄殼山核桃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所以薄殼山核桃是著名的高檔干果、油料樹種和材果兼用的優良樹種。
目前,全椒縣薄殼山核桃種植總面積已經達到了5 466 hm2,造林公司和大戶一共92 家,其中連片栽植33 hm2以上的規模企業27 家,已建成以薄殼山核桃為主的森林村莊43 個、道路綠化79.3 km。已建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山核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試驗示范基地7 個、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 個,市級現代林業示范區11 個。
全椒縣在種植過程中逐漸定下“以種植美國薄殼山核桃為主業,林下套種”及“以短養長,互補共贏”的經營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探索出切合實際的現代化林業產業化發展道路。結合全椒縣本土水文、土地條件,在薄殼山核桃林下進行套種,僅太禾集團就擁有5 年生牡丹13 hm2、4 年生牡丹30 hm2、3 年生牡丹8 hm2,牡丹苗圃0.6 hm2;5 年生芍藥8 hm2,3 年生芍藥6.6 hm2、芍藥苗圃0.5 hm2;皂角樹30 000 余株。利用環境的不同,還套種小麥等糧食作物及進行林下養殖家禽家畜。
全椒縣依托薄殼山核桃的產業和林下經濟,逐步建立完善大墅鎮民宿休閑、森林康養項目,六鎮鎮牧龍山采摘園和石沛鎮林下花卉觀光園等新興產業,充分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延伸產業鏈。
2020 年6 月,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授予全椒縣“中國碧根果之都”稱號,9 月全椒縣被授予省級“全椒縣碧根果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稱號。2021 年9 月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授予“全國綠色食品薄殼山核桃標準化生產基地”,被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授予“安徽省薄殼山核桃標準化示范區”。2022 年1 月被國家林草局命名為“國家全椒薄殼山核桃產業示范園區”,同月“全椒碧根果”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局地理注冊商標。2019—2021 年連續3 年成功舉辦了中國(全椒)碧根果采摘節。
全椒縣薄殼山核桃即將陸續進入盛果期,總產量將達7 000 t,堅果總產值超2.8 億元,年公頃均純收入超45 000 元,同時帶動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預計全產業鏈產值20 億元,真正實現農村產業振興,促進林農增收致富。2021 年已建立太禾公司、長林公司2 個初加工企業,開展碧根果分級、分選和脫殼等初加工,投產運營。目前太禾公司投資1.6 億元正在建設碧根果系列食品生產的深加工廠,有望年底投產。全縣近3 500 戶土地流轉大戶發展薄殼山核桃產業,年支付流轉費用超2 800 萬元,年帶動當地就業超4 000 人,年勞務收入超5 000 萬元。
全椒縣成立了薄殼山核桃研究所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亞林所、南京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合作,開展病蟲害防治、豐產栽培等技術研究。主要培育品種為波尼、威斯頓、科爾比等優選薄殼山核桃品種。其中波尼于1963 年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培育成功,屬中偏大果型,約55 粒/500 g,每粒果實均重10 g 左右;果實飽滿度較高,果殼薄,易于取仁,出仁率達59%左右,在各品種對比中名列前茅,兼有果粒大、采收早兩個特點;對土壤、氣候的耐受性也非常強,南北皆宜栽植。波尼果仁為淺金黃色,新鮮果仁嚼食時口味上佳,并且伴有清香,回味甘甜,深受消費者喜愛。
全椒縣地處江淮丘陵東南側,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低山綿延,中部丘陵起伏,西南、東南部為河谷平原。滁河流經縣西南和東南邊緣,境內建有黃栗樹、馬廠、岱山和三灣等水庫,而薄殼山核桃最適宜種植的區域主要是小丘陵。因此,全椒縣薄殼山核桃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條件。
全椒縣地處安徽省東部,東鄰南京48 km,北依滁州18 km,西距合肥98 km,南接馬鞍山70 km。境內京滬高鐵和寧西鐵路(合寧鐵路)均貫穿全縣,高鐵效應輻射全縣。合寧、滁馬揚兩條高速穿縣而過,交通網絡體系便捷發達。身處南京和合肥兩大都市圈核心層的全椒縣,未來將加快建設明巢高速,推動全椒縣至祿口高速納入南京都市圈環線規劃貫徹落實,加快推進全椒縣互通、章輝互通、大墅高鐵站前期工作。
為高質量推動薄殼山核桃特色產業發展,縣委、縣政府相繼出臺了《全椒縣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全椒縣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管理暫行辦法》等一批規范性文件,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全椒縣還編制了《國家全椒薄殼山核桃產業示范園區建設總體規劃(2020—2030 年)》,規劃到2030 年全縣發展面積1.6 萬hm2,其中果用林1 萬hm2,木材戰略儲備林6 667 hm2。同時,全椒縣對連片種植7 hm2以上的薄殼山核桃基地發放財政補助45 000 元/hm2,分6 年兌現,每年組織驗收,驗收合格后及時發放獎補資金,截至2021 年,累計發放補助資金1 億余元。
全椒縣現有的種植面積與“中國碧根果之都”和“國家全椒薄殼山核桃產業園區”規劃還有一定差距,難以建立產業集群。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薄殼山核桃的規?;洜I和產業化發展。
近幾年全椒縣規范性文件出臺較多,部分散戶和企業對政策理解不到位,存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規定,基本農田不得栽樹。過去部分散戶將薄殼山核桃種植在基本農田上,不符合相關規定,需要對薄殼山核桃的種植進行重新規劃。
全椒縣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起步較晚,2014 年才開始引種試驗,許多配套設施和信息化管理還比較落后。雖然部分園區已經采用機械化方式進行采摘,但總體機械化水平仍然較低。
首先,目前全椒縣雖已建立2 家薄殼山核桃初加工企業,但全縣果子年產量僅在1 000 t 左右,產能不足,難以建立深加工產業,導致近2~3 年的過渡期果農會出現“賣果難”現象。其次,生產技術、初產品質量沒有跟上,沒有清晰的企業或行業標準,初加工產品沒有競爭優勢[1]。再次,對碧根果系列新產品的深入研究和創新仍然不足,且銷售、電商還沒有系統建立,市場開發任重道遠。
大面積種植薄殼山核桃,必將會帶來不可預見的病蟲害,2021 年全椒縣有26 hm2薄殼山核桃被黑心病危害導致果子絕收;全縣結果樹的果子普遍受到桃蛀螟危害,減產達20%以上。雖然縣林業局已開始安排綠色防控,但目前仍處在調查、試驗階段,防控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
“十四五”期間全椒縣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的相關要求,產業種植面積要達到6 667 hm2,與“中國碧根果之都”相匹配。首先,縣林業局根據國家戰略儲備林建設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嚴格執行“非農化、非糧化”政策,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集中連片的原則,在種植環節結合全椒縣的自然資源條件、種植規模、產業化基礎和產業優勢等基本條件,充分利用國有林地、集體林地的資源和村莊、道路等四旁空間,制訂種植方案。科學合理規劃最適合種植區,鞏固和發展較次的種植區,并逐步淘汰不適合種植的區域,從分散種植向種植規模化和區域化轉變,大力發展薄殼山核桃產業[2]。其次,企業要將自身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充分利用薄殼山核桃生長周期特點,合理規劃種植不同年份、不同品種的薄殼山核桃,利用全椒縣資源優勢,加快擴大種植規模,帶動農村農民增收致富。
鞏固和完善企業經營制度,建立健全檢查督察機制。首先,政府和企業積極樹立大食物觀,把重要農產品供給擺在首要位置。充分認識到薄殼山核桃不僅可以作為食物供給,還可以作為食用油的原材料。全方位、多途徑開發薄殼山核桃的資源,推動農村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薄殼山核桃產業快速發展。其次,充分利用全椒縣薄殼山核桃產業協會的力量,統一組織向發達地區、大型企業學習先進制度和發展模式。以公司+基地+農戶或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通過土地流轉,農民可以獲得土地租金收入,也可以返聘到公司務工,這樣不僅擴大了就業人群,還幫助當地收入落后人員改善了生活狀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影響帶動作用,帶動當地產業鏈上的相關主體發展壯大,形成良性循環[3]。再次,將薄殼山核桃產業納入政府和公司目標績效考核,建立健全檢查督察機制,督促相關部門加大對薄殼山核桃產業的扶持力度和監管力度,通過建立長效機制保障全椒縣薄殼山核桃產業可持續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發展模式。
根據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的現狀和薄殼山核桃實生樹13~15 年進入結果期,嫁接樹4~5 年可開花結果、6~8 年進入盛果期的特點,制訂長期性的扶持政策和資金投入。首先,充分研究國家、省、市的產業政策,積極做好申報工作,爭取引入更多的項目扶持資金來發展本地薄殼山核桃產業。其次,針對小型企業和散戶,可以通過舉辦政策宣傳講座等方式,加強政策宣傳,讓其充分了解和掌握當前的優惠政策,確?;蒉r政策落到實處。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農業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強化科技創新保障是農業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首先,相關部門可以聯合企業仿照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在薄殼山核桃種植規劃區域內建設高標準林地。其次,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推動相關企業、協會與南京林業大學、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合作,鼓勵企業自主研發新技術和產品,提高核心競爭力。同時開展綠色防控試驗和林業碳匯調查監測,推進綠色產業發展,探索林業碳匯交易[4]。再次,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引領科技創新。通過與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合作培養高端人才;制訂企業技術人才成長路線,定期舉辦培訓班,自主培養骨干人才;與相關大學簽訂委托培訓協議,定向培養后備人才。
提高全椒縣薄殼山核桃產業的精加工技術,加快創新薄殼山核桃的衍生產品。首先,加強與食品加工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發創新碧根系列新產品。加強初加工和深加工技術升級,提升產品質量。其次,制定企業或行業標準,規范運營加工銷售。再次,加強品牌培育。堅持走“特色+規模+品牌”的道路,結合已獲得的“碧根果之都”稱號,申請具有“全椒縣碧根果”地域特色的品牌,由全椒縣薄殼山核桃產業協會牽頭制定品牌保護和品牌授權使用機制,做大做強全椒縣薄殼山核桃品牌。最后,實現產業融合創新。通過探索“薄殼山核桃產業+旅游業”產業融合方式,建設具有中國獨有碧根果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融產學研游、健康養老于一體,打造全椒縣慢城新名片;通過探索“薄殼山核桃產業+電商業”產業融合方式,建立健全物流、電商平臺等支撐服務體系,完善網絡和交通運輸建設,實現鄉村振興。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興村強縣的重要途徑。從全國縣域產業發展情況來看,部分縣城并沒有結合自身條件和產業發展實際,制定針對性計劃,導致產業難以獲得健康持續的發展。全椒縣應以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為抓手,各部門逐步探究摸索制定出符合全椒縣特色的產業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