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溪 王 飛 蘭先蘭 趙利俠 陳如琴 莊文慧
課程思政主要是指依托專業課、通識課而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強調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專業課以及通識課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去。
近年來,課程思政也在各省市的民辦本科高校中廣泛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隨著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規模的擴大,民辦本科高校在校學生數量較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初期有了較大規模的增長,民辦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質量將對民辦高校產生重要影響。本文旨在前期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民辦本科高校的特殊性,嘗試為其課程思政改革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自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提出以來,備受各大高校的重視,民辦本科高校也不例外。但對課程思政理念的踐行較多停留于各大會議中、文件內,缺乏有效的外部支持。真正的培訓、交流工作落實不到位,教師對于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學習機會較少。首先,民辦本科高校為任課教師提供的相關培訓、講座較少,使教師無法深刻領會思政教育內容、實施時機、實施技巧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任課教師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其次,大部分民辦本科高校課程思政的全員育人機制尚不成熟。學校較少提供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交流溝通的平臺,沒有形成兩者協同育人教學合作機制,使得課程思政教育不夠貼近生活,愛國、奉獻、擔當等思政元素未被很好地融入教學過程中。要實現這樣的育人目標,民辦本科高校中的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應形成教育合力,構筑全員育人機制。民辦本科高校缺乏的諸如對任課教師缺乏相關的培訓以及協同育人機制尚不成熟等都一定程度上使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民辦本科高校部分任課教師認識較為狹隘,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在講授專業課程的過程中,忽視對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塑造,認為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班級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的工作,而專業課教師僅負責專業知識的傳授。殊不知,專業課程貫穿于大學生的整個在校學習階段,在民辦本科高校,相比較而言,學生更加注重對專業技能知識的掌握,其對專業課程的重視程度普遍高于思政課程,專業課程的思想滲透效果有時比思政課程更優,任課教師應把握住思政教育機會,將立德樹人貫穿于教育教學環節的各個方面,貫穿于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此外,部分教師存在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不足的問題,不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觀點及方法來解決自身及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在落實課程思政的過程中較難兼顧專業知識與思政內容。民辦本科高校多為應用型工科院校,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技能的掌握,這種教學環境降低了任課教師主動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探索提升思政教育技巧的可能,任課教師仍將教學重點局限于自己的專業技術領域,疏于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課程思政的“育人”意識得不到強化,沒有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這一重要關系。
相較于公辦普通本科院校,民辦本科院校的學生在學習自主性方面較弱,專業課教師在學生專業課知識學習方面須花費較多監督與引導精力,但同時往往忽視對專業課外知識例如思政知識的傳播與教授。因而在推進知識學習方面,兼顧專業課內外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民辦本科高校中顯得較為困難。
一方面,民辦本科高校應注重“軟件”“硬件”資源的開發與建設,完善課程思政育人的支持體系。“軟件”方面的支持措施包括結合時代的需要、學生的特點以及民辦本科高校的實際等打造各類示范課程。在打造示范課程的過程中,重新確定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的具體內容、教學方式方法以及考核評價標準等?!败浖狈矫娴闹С诌€包括設置相關教研科研課題供教師們申請,在做相關課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探索落實課程思政的新思路、新方法,也進一步提高教師們對落實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除了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的建立以及相關科研課題申報的鼓勵外,民辦本科高?!败浖狈矫娴闹С诌€包括舉辦課程思政類教學設計的比賽,相關比賽的開展一方面能夠讓教師學習優秀教師們如何將思政元素融入到課程中,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其中,進一步提高自己課程思政教學能力與水平。
“硬件”方面的支持包括搭建思政課教師、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溝通的平臺或提供交流的場所,激發知識互補效應,使任課教師知曉民辦本科高校學生的思想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課程思政,做到因材施教,同時豐富自己的德育思想,廣泛了解思政元素,將協同育人機制推向成熟?!坝布敝С诌€體現在教材的選用上,教材是民辦本科高校教師推行課程思政的重要工具,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任課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效果,在教材選用上,應選用那些包含良好的科學素養、倫理道德等人文情懷的課本,使教師更好地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更好地落實課程思政理念。
民辦本科高校所受國家財政補助撥款較少,很多民辦高校老師致力于考上有較高國家財政補助的公辦院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責任意識較差,往往將民辦學校當成跳板,考其他的公辦學校,流動性較大,沒有將立德樹人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不利于課程思政的順利實施。面對此種現實,民辦本科高校在提高老師待遇的同時,應加強學校老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在教師間弘揚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的崇高精神,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
任課教師是實施課程思政的主體,推行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關鍵,但若其本身缺乏對思政元素、思政內容的把握、理解,就不能很好地起到育人作用。因而民辦本科高??梢怨膭罡鞫墝W院加強對教師宣傳動員工作,可以借助教研室活動、教學例會、黨組織會議、集體備課活動進一步加強對教師的引導,例如,在醫學類專業的教學活動中,可以篩選一些公共衛生事件爆發后涌現出的可歌可泣的典型案例加以討論分析,一方面提升任課教師自身的責任意識、愛國情懷,同時提高任課教師在自己的課程教學中對這些案例的引用率,潛移默化中又引導鼓勵了醫學生甘于奉獻、熱愛專業、潛心鉆研,最終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也可以邀請思政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對任課教師進行培訓、開展系列講座,爭取讓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融入到任課教師的內心深處,強化思政教育意識,提高思政育人能力。
民辦本科高校學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課程思政實施起來有所不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民辦本科高校中更顯重要,學生信任教師,才能有利于課程思政的順利實施。民辦本科高校老師要從自身做起,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做學生人生的引路人。尊重、熱愛每一位學生,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核心和精髓,是學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第一動力,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源泉。老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縮小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傾聽是尊重的表現,是溝通的必要條件,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學生從內心尊重自己,才會努力學習優秀的品質,課程思政才有良好的效果。用賦有溫情的語言和文字,腳踏實地的行動與關懷,做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思想教育是任課教師必須的工作,通過這些努力,民辦本科高校的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拉近,能夠隱性化地提升學生的自尊水平、學業成就,最終更好地將課程思政實施下去。
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推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任課教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的共同努力。在踐行該理念的過程中,應根據民辦本科高校的實際來逐步推進,不斷增強課程思政的針對性,才能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才能給予學生以人生啟迪與精神力量,培養出既有專業能力又有奉獻精神、愛國熱情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