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玲
2016 年12 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立德樹人”。2020 年5 月《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印發,綱要提出: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筆者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財務與供應鏈系統實訓》課程為例,對該課程的思政實踐進行探索。
《ERP 財務與供應鏈系統實訓》是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以用友U8 ver15.0 為平臺,是培養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授學生ERP 管理系統的使用、管理和維護的課程。本實訓課程以操作和實踐為主,以仿真企業實際業務流程為引線,通過模擬企業經營過程的核算實際演練,培養企業信息化需要的、懂得ERP 系統理論與實務的應用型人才。學生在實訓中將所學的會計知識融會貫通,學會利用ERP 軟件核算企業業務,具備按規范流程利用ERP 系統核算采購與應付業務、銷售與應收業務、存貨出入庫業務、收付款業務、費用報銷業務、固定資產業務、薪酬業務,處理期末會計事項,編制會計報表,進行財務分析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信息化綜合素質。本課程的設計框架圖如圖1 所示: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思政課。2020 年5月教育部提出了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思政育人在所有課程全面開展。
在教學中堅持“三全育人”就是課程思政,通過教學全過程中的思想價值引領,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教師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進行課程思政,立德樹人,守好一段課程之渠,種好課程育人的責任田。
培養什么人,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首要問題。課程思政的建設目標是:立德樹人,使學生成長為各方面均衡發展的、合格的國家需要的人才。
課程標準是課程教育的規范、指南和要求,課程教學應依據課程標準,符合課標的規范。
課程目標是課程預期所要達到的結果,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先由教師講解基本概念、原理,再進行實操演示,然后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訓演練,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和學生ERP 軟件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中雖然也有注重誠信、嚴謹敬業等思想價值引領,但尚未系統化的進行課程思政建設。
因此,要將課程標準里的課程目標中原有的素質目標更新為思政目標。
1.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離騷》《天問》《九章》等不朽詩篇直抵人心。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愛國主義一直貫穿其中。從岳飛的精忠報國,到“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到中國共產黨團結中國人民經過28 年的浴血奮戰,建立了新中國,無不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懷。
2.踐行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價值觀的一部分,只有提高學生的敬業、誠信、友善修養,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將來的工作中才能不斷地去追求國家的價值觀,共創社會的價值觀,才能將它們作為內在的精神追求和自覺行動。
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會計誠信體系的建設,2023 年《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頒布實施,其中有三方面的規范要求:堅持誠信,守法奉公;堅持準則,守責敬業;堅持學習,守正創新。高校更應當加強對財會專業學生的敬業、誠信的教育。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教師是課程思政教學中的關鍵一環。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過程中的言行舉止會對學生產生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專業課任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思政學習,不斷提高思政能力,通過言傳和身教,水滴石穿、潤物無聲、春風化雨,既教書又育人,傳播先進思想文化,指導學生健康成長,增強學生的使命擔當意識、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關注時政新聞,及時學習、領會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敏感度;在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學習強國APP、國家智慧教育公共平臺等參加有關思政的專題培訓,借鑒其他高校優質的思政典型經驗。同時,教師要與時俱進,捕捉行業動態,實時跟進有關經濟、會計、稅務的新的法規政策,勤于搜集課程相關的思政素材和案例,并將其融入到課程的思政教學中。
針對不同的實訓項目,將各種思政元素有機地融入到實訓內容中,引導學生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實踐中。思政內容詳見表1:《ERP 財務與供應鏈系統實訓》課程思政設計。
課前,教師可通過微信群、超星學習通、雨課堂等線上形式向學生推送本次課程應達到的思政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使學生對課程內容有直觀了解,進行相應的預習,要求學生提前收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國家戰略、法律法規、先進典型等案例。課中,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翻轉課堂、案例分享的實訓模式,將企業崗位職責和具體業務工作項目化,以項目任務激發學生自主實訓熱情,提高參與實訓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實訓中所內涵的職業素養、職業品格,并分組討論、進行案例分析,然后在課上展示、宣講,分組討論、宣講不但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火花,還可以加強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協作精神。課后,教師可以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課程思政中,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建設網課,將課程標準、實訓課件、教學視頻、思政案例、相關法律法規放入“云”端,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可以開辟第二課堂,與用友、金蝶等公司進行校企合作,帶領學生去這些相關企業進行企業實訓,使學生親生參與企業一線實踐,學思結合、知行統一。
另外,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引導者,“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巨大,教師首先要堅定理想信念,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摯愛于教育事業,嚴謹治學、關心、愛護學生,通過課堂中的言行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課程思政建設是長期的、系統的、與時俱進的工作,教師應不斷學習,提升思政建設能力、專業技術水平,才能與學生的成長雙向奔赴,為國育才,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