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荔灣區鴻圖苑小學 房秀冬
在貫徹“雙減”精神的前提下,鴻圖苑小學嚴控作業量、主動探究教研教改、積極創新課后服務。學校通過減負、增效雙向發力,助力學生減負、教學提質、教育增效。
學校認真落實組織全校教師學習文件精神,加強作業布置的科學性,豐富作業的形式,并做好學生作業的反饋和個性化指導,制定并完善作業質量定期評價制度和作業公示制度,把工作落到實處。
在布置作業方面堅持班級統籌,班主任作為班級作業總量調控第一負責人,保證作業量減負要求得到落實。發揮教研組的力量,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加強作業設計的研究,圍繞作業設計展開校本教研和集體備課,結合教學任務和具體學情,創新作業類型、作業評改方式、作業反饋與輔導方法,實現學科統籌及優化作業設計的目的。
學校在課堂教學中著重注意激發學生多方面思維的發展,使其智力活動多樣化、豐富化,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致力于智慧教學的研究,提倡尊重學生成長和學習規律的科學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探求學生成長的真實需求,在教師科學地“教”和學生智慧地“學”上下功夫。學校組建智慧教學研究組,以“讓學生主動地學、教師智慧地教”為研究思路,按照教與學的規律,重點探索信息化建設環境下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
我校在荔灣區教育發展研究院指導下進行了荔灣區智慧教學課例展示活動暨連州、坡頭、徐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研活動。數學學科陳貴榮老師執教四年級數學“軸對稱”一課,英語科陳丹老師執教四年級英語“Module 5 Sports”一課。他們都能有效借助信息化的優勢,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高效智慧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借助信息化技術,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和平臺,采取任務驅動式教學策略,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實現課堂提質增效。在信息化2.0 時代,學校教師與時俱進,合理運用信息化手段,精準聚焦教學中的重難點,探索科學有效的分層作業,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作業中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把課后時間真正留給學生。
落實“雙減”政策,首先要保證學生在學校及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何做到減負不減質,關鍵在課堂,教師要在課內教足教好,學生要在課內學足學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重中之重。
學校基于鴻圖理念下的成志課堂文化,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倡導積極的、勇于超越的紅棉精神品質,努力構建目標導向型的“三環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高效課堂。成志課堂下,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孩子借助學習單確立課堂學習目標,帶著目標導學,以項目推動小組深度學習,形成學習共同體,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發展,提高課堂學習效果。“三環”指課堂教學三大環節,即“自學定標、合作深學、拓展鞏固”。“五步”指教學活動五步走,層層遞進:1.通過創設情景、檢測反饋,激發目標導向;2.通過激發興趣、目標導學,推動學習單助學;3.通過合作分享、互助推進,實現合作學習探究;4.通過交流匯報、思維提升,激發思維發展;5.通過多元拓展、鞏固延伸,強化鞏固提升。
通過將成志課堂的文化與“三環五步”的教學模式相融合,有效提高師生之間的粘合度,來提升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積極發揮在課后服務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推行“基本托管+ 素質托管”的課后服務模式,為學生提供適合的課后服務幫助。
為滿足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學校融合教師專業特長和學科特點,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開發多元化課后服務項目,設置作業輔導、特色課程、社團活動三個板塊的課后活動,以供學生自主選擇。將學生的愛好特長轉化為學習能力,這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和興趣愛好發展需要,也發揮了教師的專業特長,提升了師生多元發展的水平,乘勢而上,構筑起良好的教育生態。學校統籌各類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在多元化的課后服務中,學校各社團成員表現優異,獲得了許多新成績:我校紅棉打擊樂團在第三屆人文交流全國總展示中榮獲全國一等獎,紅棉合唱團參加第二屆對外交流活動榮獲全國二等獎,打擊樂團在第七屆“羊城學校美育節”廣州市中小學生器樂比賽中獲得了民樂小學組一等獎等。
學校通過“青藍工程”“先鋒工程”和“頭雁工程”三大教師培訓工程,打造強有力的教師隊伍。由校長牽頭成立青年教師培養領導小組,通過“結對子”“壓擔子”,按計劃分步驟實施“青藍工程”,幫助新入職的老師制定青年教師自我提升“三年”發展規劃。學校會根據教師不同的個性水平,有針對性地將教師“送出去”參加專項培訓學習,定期展示教學成果。通過“壓擔子”“給任務”“比擂臺”激發中青年教師的發展動力,學校為其創造高端學習的機會,推進“先鋒工程”的深入。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載體,也是營造良好教研氛圍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學校十分重視科研指導的力度,除了將本校教師“送出去”深造學習,還會將更前沿先進的指導思想“引進來”,邀請專家進校指導開展科研工作。如學校邀請荔灣區教育發展研究院信息部陳錦波主任等專家到校指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方法與技巧;邀請廣州第二師范學院桑志軍教授為全體語文老師開展“基于大概念的單元整合教學設計”的專題講座等。學校依托“送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教研方式,不斷創設條件為教師發展提供平臺,以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提升了教師專業素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