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陽江市第一幼兒園 羅紅蓮
在幼兒園教育中過分引入小學知識不僅與孩子的認知能力不符,也違背了教育規(guī)律,可能給孩子的健康發(fā)展帶來不良影響。為了促進幼兒的健康、全面發(fā)展,使其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進步,去除幼兒園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就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
在幼兒園教育中實現(xiàn)“去小學化”改革戰(zhàn)略,教師是關鍵。所以,提高全體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是達到這一重要目標的有效方法。為此,國家財政要加大對幼兒園教育的經費投入,以提高教育質量,減輕幼兒園和家長的經濟負擔,營造良好的教學活動環(huán)境。教育行政部門與幼兒園可以緊密合作,針對幼兒教師群體開展學前教育理論知識講座、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研討會、幼兒教育去小學化實踐經驗總結分享會等形式多樣的教研、教學、培訓活動。這些活動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分享和借鑒“去小學化”經驗的平臺,造就一支具有過硬專業(yè)素質水平的學前教師隊伍。此外,在不同的教研培訓活動中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勵機制能夠促使廣大幼師積極主動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通過不斷學習和提高,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用扎實的專業(yè)技能武裝自己,從而更好地投入到教育事業(yè)中去。
在幼兒園教育階段,教學內容的設計需要既要滿足幼兒的發(fā)展需要,又要讓幼兒通過知識的傳授獲得更多有益的經驗。所以,教學內容一定要具有全面性的特點。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主要涉及五個領域的知識——語言、藝術、科學、社會、衛(wèi)生,這些領域并沒有明確的界限,而是通過多維度的營造,促進孩子在心理、態(tài)度、情感等多方面的發(fā)展。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需要充分尊重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包容孩子的缺點和不足。以尊重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為前提,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
在幼兒教育階段,游戲是幼兒多項能力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渠道,合理設計游戲、把握游戲是每個老師的必備能力。在孩子步入小學階段之前,幼兒教師需要開展很多有趣的游戲活動,致力于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培養(yǎng)幼兒健全的人格和個性品質。如,教師在設計“龍卷風”游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制定游戲規(guī)則。當老師喊出“狂風大雨”的口令時,幼兒要對應答說“不怕、勇敢”;當老師喊出“龍卷風”的口令時,幼兒要做出雙手抱頭、下蹲的動作,以此體現(xiàn)內心的恐懼。游戲結束后,針對反應快、答題準確率高的孩子,老師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精神或物質獎勵,對于游戲中缺乏熱情的孩子,老師要進行象征性的“懲罰”,比如可以讓孩子為大家表演才藝等。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有效地鍛煉幼兒的敏捷性,還可以不斷地拉近老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就需要對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全面把握,并以此為基礎,尋找幼兒、生活、游戲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將教學內容有效地融入到游戲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開展游戲教學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知識,提高幼兒主觀能動性的培養(yǎng),并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幼兒愉快地成長。
塑造現(xiàn)代家長教育理念,強化幼兒教育協(xié)同力。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家長都殷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領先于同齡人,認為自己的孩子小學知識越多越好。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需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念,可以不定期地舉辦教育講座等,為家長普及先進的教育理念,同時將幼兒園教育主要教育目標及對幼兒提出的具體要求傳達給家長,從而有效地避免出現(xiàn)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xiàn)象。教師借助文化導向,引導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幫助家長認識幼兒教育小學化帶來的不良效應。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影視、戲劇、音樂、小品等形式,制作多樣化的娛樂性節(jié)日,同時以電視、廣播、網絡、手機等為重要傳播媒介,將新的教育理念傳達給幼兒家長家長內心深處能夠真正接受,從而幫助家長轉變不正確的教育觀念,配合幼兒園形成強大合力,促進幼兒快樂成長,讓幼兒在充滿關愛和自由的環(huán)境中學習,實現(xiàn)茁壯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