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汕頭市中山幼兒園 方賽卿 柯璇珠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結合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物質、精神和制度財富的總和。它蘊含著厚重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精神內涵,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紅色文化走進幼兒園是黨和國家強調落實立德育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紅色文化具有的育人性以及其真善美的屬性,能夠培養幼兒積極活潑、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質和性格特征,有利于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以及周圍的環境是幼兒能夠獲得親身體驗和感受的具體情境,因此,要讓紅色文化課程“活”起來,我們必須讓其自然滲透在這些具體情境中,充分挖掘生活中各環節的價值,給幼兒創設互動性的紅色文化環境,讓幼兒獲得直接的經驗。
例如:挑選經典紅色主題繪本,紅色故事、紅色影視、經典詩詞等內容,開展每周國旗下紅歌傳唱、國旗下誦讀、國旗下紅色經典故事朗讀、每天餐前紅色故事欣賞、區角紅色繪本閱讀等活動,在幼兒園閱覽室和各個閱讀區顯眼的位置我們也都擺放了紅色主題繪本,讓幼兒隨時隨地都可以品讀紅色經典故事等,讓幼兒在一日生活中都能接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與此同時,我們還結合“國慶節”或“端午節”等傳統節日,開展節日主題活動,通過唱紅歌、誦詩詞、賽龍舟、做燈籠……讓孩子們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幼兒的文化自信,鑄牢文化根基,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和紅色精神。
為了讓紅色文化落“實”落地,幼兒園依托課題研究,深化紅色文化課程構建,以兒童觀、整合觀、發展觀為指導,將紅色文化與早期閱讀園本課程相結合,開展了《紅色資源融入幼兒園早期閱讀課程的實踐研究》,在課題研究小組的組織下,老師們以紅色主題繪本為切入點,整合潮汕本土紅色資源,設計紅色文化主題活動。
幼兒的需要、興趣是課程的起點,觀察和分析幼兒的興趣需要、發展水平,是確立課程目標、選擇課程內容的基本前提。因此幼兒園先依據《指南》中各個年齡段幼兒社會發展的目標,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從承載紅色文化的“人”“事”“物”“地”四個維度挑選切入點,圍繞幼兒生活、興趣點以及探究過程中衍生出來的問題去生成主題,接著依據這些主題是否能夠引起幼兒深入探究的興趣,是否能夠被幼兒理解并產生情感共鳴等方面對這些主題進行“長遠發展”的價值判斷,最終確定各年齡班的主題。
小班主題“國旗國旗紅紅的哩”,是源于孩子們對每周一升旗儀式的興趣和好奇,他們對全體師幼在升旗儀式中站得筆直且專注的神情和那莊嚴、神圣的場面所震撼,嘰嘰喳喳好奇地問:“我們為什么要升旗?國旗為什么是紅色的?紅旗上為什么有星星……”基于此,幼兒園從“國旗”這個承載愛國情感的“物”去設計小班的紅色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去認識國旗,了解與國旗相關的事物,加深幼兒對國旗的了解,從而知道和學會尊重國旗。
其次,在目標的制定上,幼兒園也圍繞“長遠發展”的價值追求,參照《指南》《綱要》的相關精神和內容,把握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內容,即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技能,圍繞認知、情感、技能三個維度設置主題目標,同時對早期閱讀園本課程目標體系中相關內容進行解析、細化,把早期閱讀的核心經驗發展目標也融入到主題目標中。例如:在《時代楷模》這個主題目標中,針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目標是要在認知上幼兒能夠了解楷模為祖國做出的貢獻,而且還要通過身邊的楷模的講述,體驗楷模的生活,幼兒能夠對楷模做的事情有實實在在的感受,從而萌發對楷模的崇敬,更深一步地激發幼兒用行動去感恩,做到珍惜身邊勞動者的勞動成果,愿意為集體做力所能及的事。針對早期閱讀核心經驗發展,幼兒園設計了相應的目標:“能夠理解繪本的基本內容;大體講出故事的主要內容;能夠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時代楷模的形象和事跡;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在閱讀中的發現和收獲。”
在確定好目標之后,幼兒園從“兒童立場”出發,分析主題內核,選擇合適的內容搭建主題網絡框架,將主題目標有機地滲入活動中。
主題內核就是該主題中心話題的主旨要義,不同的內核會產生不同的主題內容和規模。首先,分析主題內核的包容量及伸展的可能性,其次,明確主題內核中蘊含的生活價值,即幼兒能在活動中感受到學習與生活的聯系。例如在了解紅軍的過程中,會讓幼兒對比以前和現在的軍人裝備,會讓幼兒聽聽身邊軍人英雄的事跡,了解當代軍人雖然沒有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但是卻也為保衛疆土、救災扶難中體現了當代軍人的崇高形象,這是當前時代背景下紅色精神在軍人身上的體現,又例如在“時代楷模”主題中,不僅僅讓孩子們了解“袁隆平”“鄧稼先”這些著名的時代楷模,還讓身邊的楷模走進幼兒的視野,比如就在孩子們身邊的老師,讓孩子們切身體會到楷模在生活中確確實實在做的事情,而不僅僅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稱號。而所有的這些內容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了解和明白自己也可以通過生活中一些細小的行動去傳承紅色精神。
在進行主題脈絡的設計時,幼兒園沿著幼兒經驗的生長、完整經驗的獲得、幼兒真實生活的自然展開去設計,按照了解、感知——調查、探究——表達、表現三個層次逐步推進、拓展,讓幼兒的學習呈現“螺旋式上升”的狀態。例如大班主題“閃閃的紅星”活動的脈絡設計思路,幼兒園從兩個角度進行設計:一是“感知感受——操作探索——表達表現”:從聆聽紅軍故事到了解紅軍裝備到追尋紅軍足跡到最后致敬紅軍英雄,二是“基于經驗——豐富拓展——鞏固提升”。采用項目活動的方式,支持幼兒規劃、操作、交往、探索,最后進行分享交流、作品展示。例如“了解紅軍裝備”系列活動,從搜索了解紅軍裝備,調查現在軍人的裝備,對比紅軍裝備與現代軍人裝備的不同,到制作紅軍裝備,把裝備運用到游戲和展示活動中,讓幼兒在不斷深入探究中豐富和提升相關的經驗。在形成清晰的脈絡之后,再進行具體活動內容和形式的安排,這部分要整體考慮區域活動、日常生活活動、游戲活動、集體教學活動等各類活動對主題的貢獻,用適宜的方式組織、實施主題內容。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注重環境與活動的聯系以及各類型活動之間的聯系,以促進幼兒經驗的整合和延伸。
為了讓課程“趣”起來,幼兒園還要深入盤活社區和家庭資源,豐富活動參與形式。
例如把非遺傳承人請進幼兒園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或者讓幼兒走進非遺展,讓幼兒體會潮汕傳統文化中海納百川、自強不息的潮人精神,從“繡紅旗”“我愛祖國”等剪紙作品中去感受一代代非遺文化傳承人用耐心、細心、恒心默默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詮釋滿腔愛國熱情的匠人精神。又例如在時代楷模主題中,讓幼兒從汕頭“三身人”雕像的故事中看到潮汕運動健兒為國爭光的身影,同時也組織幼兒打卡紅色教育基地,身臨其境去感受民族英雄為國為民奉獻生命和青春的偉大精神。又例如“駐地部隊云上手牽手”活動,讓幼兒通過與駐地部隊云上連線,了解駐地部隊軍人的生活和訓練,領略當代軍人英勇的形象。在讓幼兒從真實情境中獲得情感激發的基礎上,我們還提供平臺、創設情境,讓幼兒去表達和提升自己的情感,在實踐中去傳承紅色精神。例如開展“我是小小兵”戶外野戰游戲,培養幼兒克服困難、團結勇敢的品質;開展親子徒步打卡活動,讓幼兒學會堅持,鍛煉毅力;開展“光盤行動”,讓幼兒養成節約環保的良好習慣等。
綜上所述。將紅色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汕頭市中山幼兒園著力以一日生活為載體,以專項課題研究為突破口,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構建園本特色課程,讓紅色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綻放時代光芒,激勵幼兒不斷堅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