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東區水云軒小學 林小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是中華文化成果根本的創造力,出生于新時代的學生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肩負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繪本以其豐富的內容、有趣的情節,極富感染力的樣式,一直被學術界譽為小學生教育環節當中的理想教材。中山市東區水云軒小學基于課題“依托繪本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行動研究”,開展系列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凝練出了極具特色的校園文化符號;研發出系列文化課程;創編出適合兒童閱讀的學材,并形成了系統的校園評價體系。
文化符號是指具有文化特征的文字。課題組基于兒童年齡認知特點、發展需要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扎根本土文化,依托系列凝結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繪本,如《寫給孩子的二十四節氣》《我就是這樣的詩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畫書大系》《中國國符號系列繪本》等,解碼其中的奧秘,探尋通往影響兒童認知建構的通幽小徑,并形成學生認可度高、接受度強的校園文化精神內核,凝練出傳統味極濃的水云文化符號。
水文化:水滴石穿、柔德立他、方圓相容、潤物無聲
云文化:御風拏云、馳而不息、品物流行、思辨求新
校園文化物:水滴和云朵
學校將水云文化融入校園的文化環境創設,充分發揮環境的隱性教育功能。如學校架構水云文化前廳,使學生一進校園就感受到濃濃的水云文化;各樓層以水文化、云文化、水云文化等命名的圖書角,使學生徜徉書海的同時,探尋水云文化的前世今生……形成無處不在,不孔不入的水云文化場域。
學校借助校園文化物水滴和云朵,開展系列極具傳統文化特色的校園活動。如“潤物無聲·徜徉書海”的讀書節活動;“御風拏云德為先,品物流行志高遠”的勞動節活動等,在主題活動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之有效地延伸。
依托繪本,凝練水云文化符號,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用兒童可視化的形象,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
繪本作為一種融合性載體,可以激發小學生探索興趣與學習欲望,基于繪本開展傳統文化教學,可以使抽象晦澀的傳統文化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出來,助力小學生綜合素質和核心素質齊發展。通過集體學習繪本,引導教師剖析繪本內容并理解其文化內涵,挖掘適宜學生學習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并挑選出有水云文化精神內核的繪本,作為課程題材。同時,鼓勵教師在自主研讀繪本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分享,定期召開課題組會議,形成三位一體的研—學—議繪本研讀體系。經過課題組反復切磋、研磨,課題組成員依托繪本,深挖繪本資源,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水云精神內核,研發出極具本校特色的傳統文化微課、傳統文化常態課、傳統文化融合課三種課型。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有屬于“我”的個性經歷和情感。在開展基于繪本的傳統文化課程和活動中,學生逐漸形成了傳統文化意識。故事是文化傳承的優質載體,結合小學生對圖像線條色彩的認知程度,用繪畫的形式將根植于兒童身心的傳統文化精神命脈外顯出來,可以幫助兒童感受閱讀樂趣的同時,豐富多元體驗。
基于大量問卷調查的數據研究之上,學校創造性地開展了“童心繪水云”“等待一朵云”“聽聽水滴的聲音”等校園特色水云文化繪本創編系列活動。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基于學校開設的傳統文化系列課程,學校教師引導低年段兒童畫心中的“水云”繪本,學生自主創編校園文化物水滴和云朵的故事,稚嫩的筆觸,凝聚兒童別樣的傳統文化浪漫情懷,一張張“水滴”“云朵”的形象物在個性洋溢的寥寥童語間溢彩流光,生動的簡筆畫繪本學材應運而生;中段孩童基于教師創編的繪本文字內容,繪制“水云”繪本插圖,學生將對傳統文化故事的理解匯成水墨圖畫,《水滴的足跡》《云朵的交響曲》在校園內廣為流傳,深受學生喜愛;高年段學生將對水云文化的理解,依托學校傳統文化課程創編的水墨原創繪本《芒種·且趁稻青》《谷雨真有雨》等,在學校公眾號宣傳使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課題組的老師基于《詩經》這一文化瑰寶,創造出具有水云文化特色的《水云童謠·詩經》,在數十篇《詩經》篇目中選取與水云意向吻合的內容,作為學材資料,語文老師標注示意,美術老師結合示意畫出繪本圖樣,音樂老師為《詩經》譜曲,全學科在課前三分鐘吟唱。通過繪本學材的創編和使用,水云文化正以無聲之勢溫潤兒童心靈,成為一種極具校園特色的傳統文化符號;通過系列水文文化繪本創編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使傳統文化在點滴間流淌于心。學習傳統,熱愛傳統文化在學生之間已然成風化俗。
德育評價是現代教育治理的重要環節,事關教育的發展方向,學校立足傳統文化教育,面向學生未來,以培養具有崇高理想和家國情懷的水云娃為育人目標。依托繪本,凝練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水云文化精神內核后,并借助“水滴”“云朵”校園文化物,對學生進行文化熏染,架構水云德育評價體系。
1.確立一個育人目標。 水滴石穿、御風拏云是學校的校訓,是水云文化精神內核的高度總結和概括,是學校育人的指揮棒。
2.架構兩個育人陣地。 以學校為育人主陣地,凝心聚力;以家庭為育人主戰場,移動交互式育人。
3.形成三大網格體系。 以黨委書記(課題主持人)—黨支部;德育副校長—德育處—少先隊—班主任—學生;教學副校長—教導處—教師—學生,三線并軌,點面結合,構建學生管理網絡系統。
4.探尋四條育人路徑。環境育人,無孔不入的可視化水云宣傳標語;實踐育人,利用少先隊征章集優,精細化水云監督力度;課程育人,以傳統文化課程為抓手,全學科滲透育人理念,厚植水云文化精神譜系;活動育人,以校園活動為載體,全方位內化水云文化,凝聚集體情感意志符號。
基于繪本,架構基于水云文化的德育評價體系,使文化落地,是建構新形勢下的中小學生德育評價體系的有益嘗試,是積極探索、大膽改革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舉措,完全符合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