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小學 吳君麗
(一)確立新課程標準下的核心素質培養重點。 在進行備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找到并閱讀本節課在新課標中規定的學段目標、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提示、學業質量標準、附錄相關范例,并對它們進行分類歸納分析。為此,對《字母表》中有關數字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歸納。核心素養有符號意識、推理意識、應用意識。本課只有40 分鐘,教師必須有所取舍,抓住根本,提高效率。個人通過閱讀發現,符號意識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經驗基礎,所以本課初步確定從培養學生符號意識入手,進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二)以教師教學用書確定備課關鍵點。 通過批畫提取,個人認識到“用字母表示數”是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領域中的重要內容,屬于“數量關系”主題,這節課是學生首次系統學習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系,是數學表達抽象化、符號化的過程,是后續學習解方程、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基礎。筆者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2.結合具體情境,會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系;3.探索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系的方法,感悟用字母表示數的一般性;4.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等活動;5.體驗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系的必要性和優越性,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進一步了解數學的價值。教學重難點是:理解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系的意義及作用。
備課時,教師既要落實好教師教學用書提出的基本要求,又要結合教材適當進行挖掘,要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建議在批畫時教師重點批畫授課時要提出的問題,經過斟酌,再有篩選地放入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將教材意圖和個人特色完美結合,達到最好教學效果。教材即學材,教師要在教師教學用書提示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教材,重點關注哪個問題串可以為培養學生符號意識提供素材。教師可以在教師教學用書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更具有深度的數學問題,促使學生發現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系的本質屬性,進而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至此,教師通過對新課標、教材、教師教學用書的研讀,確立了創設情境—語言抽象—總結概括的教學環節,對應著滲透符號意識—深化符號意識—強化符號意識的核心素養培養總思路。
個人對習題的要求做了補充,即學生在匯報時,不僅按要求匯報正確答案,同時要匯報字母表示的意義,說清楚數量關系,這樣既考查了學生“知其然”,更考查了是否“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礎上,教師增加一題:4×a 這個式子還可以解決什么問題?這個問題從數學出發,回歸到生活,考查學生是否從數學角度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數。其實,不光在習題環節考查學生學習情況,本課在多個環節都設置了考查“小心機”,比如,以a 只青蛙a 張嘴,2×a只眼睛4×a 條腿為例,嘴巴和青蛙只數怎么都是a?a 可以代表什么數?這些問題都是在教材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挖掘,考查學生用字母表示數的掌握情況,使教師不斷發現學生的學業水平,糾正學生存在的偏差,真正實現了“教—學—評”一致性。
(一)時事情景的整合使抽象趨向具體。用字母來表達數,看似淺顯平淡,但從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來表達數,這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在認識過程中的一次飛躍,對小學生而言,這是一種相對抽象的概念,也是一種難以理解的概念,如果與實際情況相分離,就會給學生的思維造成很大的障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可以將直觀與數學學習相結合,不僅可以將抽象問題具體地表現出來,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一步一步掌握符號的精髓。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抓住教材的精髓,與具體情況相結合,在活動中為學生創造機會,使他們逐漸認識到用數字和形狀將現實問題“符號化”的優勢,并增強其符號感,進而培養其思想抽象的能力,進而提升其數學素養。
(三)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僅是一個活躍的、積極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而且是一個經驗分享、相互啟發的過程。在這一節課中,我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給他們創造了合作,討論,交流的機會。在討論中,學生們的思想不斷地碰撞、融合,融合的過程使得他們的思想越來越嚴謹、深入。